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五大战略区域_国家战略四大经济圈定位

课程:

中国8大经济圈是什么?

1.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GDP:江苏+浙江+安徽+上海=17.4万亿人民币

2.环渤海经济圈

GDP:北京+天津+河北+山东=14万亿人民币

3·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

GDP:广东+香港+澳门=10.5万亿人民币

4.中部经济圈

GDP:湖北+湖南+江西=8.2万亿人民币

5.海西经济圈

GDP:福建+台湾=6.6万亿人民币

6.西南经济圈

GDP:重庆+四川+云南=6.5万亿人民币

7.东北经济圈

GDP:黑龙家+辽宁+吉林=5.22万亿人民币

8.西北经济圈

GDP:陕西+甘肃+宁夏=3万亿人民币

事实上中国还有两个经济圈已经成型:

1.北部湾经济圈

GDP:广西+贵州=3万亿人民币

2.中原经济圈

GDP:山西+河南=5.3万亿人民币

八大经济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所沿袭的东、中、西区域划分方法已经不合时宜。为此,报告提出"十一五"期间内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并可将四个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具体构想。

其中,毗邻港澳台的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应建设成三个基地和一个中心。这份由国务院智囊机构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对"十一五"期间内地区域划分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报告还指出,由福建、广东、海南等三省组成的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紧邻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中国有哪几个核心经济圈

网路上所转,楼主参考——

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徵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产生于1986年,一般认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世界级城市。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北京和天津两个市。环渤海地区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长三角的优势是商业贸易氛围良好,商业环境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强大的品牌消费市场,民营经济强大,同时一头两翼(中心--上海,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结构最合理。

珠三角的优势是思想观念开放,和在香港台湾的投资商沟通相对比较容易,地域上比较方便,建立了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和文化条件,以深圳一些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业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最有投资价值的蓝筹公司。

环渤海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离国家的政策和决策中心最近,有着强大的重工业基础,房租便宜。

济圈中长三角的增长速率最低,环渤海最高,但是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2006年长三角已经超过了以东京为首的关东地区,是整个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包括港澳和新加坡)这个区域最大的经济区,到2020年长三角的经济规模会是关东经济圈的两倍同年珠三角会超过关东区。

长三角虽然富裕,但包容性最差,尤其以上海最严重,而且苏浙沪的语言不同,苏沪沟通还好,但与浙江人共同语言就成了一种障碍。相对而言深圳的包容性就高的多,因为深圳很多都是移民,但语言也是一大障碍,环渤海应该是包容性最大而且语言交流最容易的

四大经济带 情况

沿海经济带

由辽、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桂等12个省、市、自治区组成的沿海经济带,得益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最早实施了对外开放,改革与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面。80年代,我国相继兴办了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使沿海地区迅速成为承接世界产业、资金、技术、贸易转移的最佳区域。“七五”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3大经济地带,大力实施梯度推移战略,使沿海地区获得了大量优惠政策,国家资金、外资以及内地人才的支撑,得以快速发展。而今,以180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为轴心的沿海经济带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有活力、与世界经济融合度最高的经济增长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牵引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4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以福州、厦门为中心的闽南三角地带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大连、天津、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

长江经济带

由沪、苏、浙、皖、赣、鄂、湘、渝、川等长江沿岸7省2市组成的长江经济带,以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契机,在浦东开发和长江三峡工程这两个当今中国最大的跨世纪工程的带动下,在重庆直辖市的促动下,正在迅速崛起。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已初具规模,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著名经济学家马洪认为,“未来最有希望的增长区,就世界范围来说是亚太地区,就亚太地区来说是东亚地区,就东亚地区来说是中国,就中国来说是长江经济区”。

陆桥经济带

进入9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全方位、高层次、纵深化方向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显。继党的十四大作出长江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之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在规划我国经济区域时,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以亚欧大陆桥和京九等铁路大干线为纽带的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作出的战略调整。以新亚欧大陆桥为纽带的陆桥经济带是地跨中国北方东中西部并可实行东西海陆双向开放的大经济带,它自东向西横贯或辐射鲁、苏、皖、豫、晋、陕、甘、宁、青、新等10个省区,它的兴起,预示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将重放异彩,更预示着伟大的黄河文明将再度复兴。

京九经济带

以京九铁路为纽带的京九经济带自北向南纵贯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等9个省市,向北可由渤海湾直接进入东北亚,向南可通过香港直接进入东南亚,是一个开放条件十分优越的经济带。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陆桥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还难以与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相媲美,但它们的巨大潜力却昭示出它们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陆桥经济带及京九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国区域经济结构演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至此,一个由上述4大经济带架构的纵横捭阖的“开”字型开发开放的新格局已赫然在目。这是一个完全新的经济空间结构网络,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四大经济圈有哪些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中国的几大经济圈?目前哪个竞争力强?

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徵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产生于1986年,一般认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世界级城市。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北京和天津两个市。环渤海地区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长三角的优势是商业贸易氛围良好,商业环境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强大的品牌消费市场,民营经济强大,同时一头两翼(中心--上海,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结构最合理,国内经济学家更是提出了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两大概念;珠三角的优势是思想观念开放,和在香港台湾的投资商沟通相对比较容易,地域上比较方便,建立了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和文化条件,以深圳一些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业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最有投资价值的蓝筹公司;环渤海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离国家的政策和决策中心最近,有着强大的重工业基础,房租便宜。据经济学家分析三大经济圈中长三角的增长速率最低,环渤海最高,但是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2006年长三角已经超过了以东京为首的关东地区,是整个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包括港澳和新加坡)这个区域最大的经济区,到2020年长三角的经济规模会是关东经济圈的两倍同年珠三角会超过关东区。长三角虽然富裕,但包容性最欠缺,在江苏有着苏南苏北之争,浙江有浙东浙西之斗,而龙头上海更是以排外“闻名”,而且苏浙沪的语言沟通上有一定困难。相对而言深圳的包容性就高的多,因为深圳很多都是移民,但语言也是一大障碍,环渤海应该是包容性最大而且语言交流最容易的。现在环渤海已经成了新的创业温床,随着山东的GDP超越江苏已经有人提出环渤海正以惊人的成长速度直逼长珠三角。当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型时中国已经不再是国外大型跨过公司的首选地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地位也渐渐被印度所替代,因此跨国公司投资热也会渐渐降温。而这时国内企业的发展就成了关键,不管是工业,制造业,服务业还是IT等新兴产业,比的就是把握机会的能力了,究竟谁强谁弱还无法也不能下结论,因为三大经济圈各有特色,环渤海的重工业,长三角的制造和服务业,珠三角的新兴产业,但只要能找好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好时机,都会有所作为!

两带四圈中的四圈是四个大的城市群包括什么?

两带四圈中的四圈是四个大的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重庆和四川将共同推动成渝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的成渝城市群,将会是一个什么模样?成渝城市群里面的各个城市,将会是什么样的定位?

这些最近成了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正在筹备当中的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毗邻地区合作联盟,还是已经在推进的川渝合作示范区,都是在落实一个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渝城市群未来将是一个什么模样?

我们可以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里面找到答案。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成渝城市群的建设作出了详细地规划和安排。

当重庆、四川两地越来越相向而行时,尤其是2017年7月15日以后,重庆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与四川一起努力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落地、落实,我们有必要重温《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了解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模样。

一、国家对成渝城市群寄予厚望: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是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重庆、四川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将在这个规划框架内实施相关行动。

成渝城市群的范围,包括重庆市的27个区县和四川省的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90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7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2%、6.65%和 5.49%。

重庆市纳入成渝城市群的27个区县为: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铜梁、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 27 个区县以及开县、云阳的部分地区。

四川省纳入成渝城市群的15个市为: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

从城渝城市群的定位来看,国家对成渝城市群寄予了厚望:

1、成渝城市群是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是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

2、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3、成渝城市群要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

4、成渝城市群要探索走出一条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的新路子。

5、成渝城市群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

6、成渝城市群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增强人口经济集聚能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辐射带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作用。

二、重庆和成都的定位非常明确:

成渝城市群里面的两个核心城市,一个是重庆,另一个是成都。

这两大核心城市,各自的定位是什么?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里面,对重庆和成都的定位,可以说已经非常明确。

按照规划,到2030年,重庆、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同城化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型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人口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国家要求提升重庆和成都的核心功能,于是对重庆和成都在成渝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进行了非常明确的定位。

1、围绕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重庆大都市区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功能,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的作用,加快两江新区建设,全面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2、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化城市规划约束性作用,根据山地特色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提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

3、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城市发展新区为腹地、联动沿江城市带和四川毗邻城市发展,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

我们看到,国家把重庆定位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

成都在成渝城市群的定位:1、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加快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层次。

2、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挥自然因素在城市风貌特色塑造中的基础作用,提升城市形象。

3、充分发挥成都的核心带动功能,加快与德阳、资阳、眉山等周边城市的同城化进程,共同打造带动四川、辐射西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我们看到,国家把成都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枢纽。

从国家对重庆、成都的定位来看,两个核心城市的定位呈现了明显的差异化,重庆不仅是西部重镇,还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镇,成都是西部地区的重镇。

重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成渝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清晰,成渝城市群里面,国家对重庆市的27个区县、四川省的15个市,都有比较清晰地分工。

这种分工,也是这些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成渝城市群里面的各个城市,按照“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进行布局和定位。

“双核”是指:重庆,成都。

“一轴”是指:成渝发展主轴。

“两带”是指:长江城市带,成德绵乐城市带。

“三区”是指:川南城镇密集区,南遂广城镇密集区,达万城镇密集区。

成渝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 点击图片可放大看

成渝发展主轴,主要是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积极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建设,加快推动核心城市功能沿轴带疏解,辐射带动资阳、遂宁、内江、永川、大足、荣昌、潼南、铜梁、璧山等沿线城市加快发展,打造支撑成渝城市群发展的“脊梁”。

在成渝发展主轴上,一方面,将加快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沿线交通枢纽建设,构筑发达的基础设施复合廊道。

另一方面,将加强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

第三,将支持沿线中心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人口经济集聚能力。

沿江城市带方面,一方面,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高速公路、铁路,充分发挥重庆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泸州、宜宾、江津、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万州等节点城市发展,培育形成沿江生态型城市带。

另一方面,发挥沿江区位和港口优势,有序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增强泸州、宜宾、涪陵、长寿、万州等产业园区支撑作用,建设临港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物流基地。

第三,规范开发秩序,严守生态红线,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成德绵乐城市带方面,一方面,将依托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宝成—成昆铁路和成绵、成乐、成雅高速公路等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绵阳、德阳、乐山、眉山等城市的节点支撑作用,带动沿线城镇协同发展,提升人口综合承载能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镇集聚带。

另一方面,将依托沿线产业基础,发挥天府新区、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绵阳国家科技城的平台优势,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务、商贸物流等产业,打造创新驱动的特色产业集聚带。

川南城镇密集区包括自贡、内江、泸州、宜宾的市区和部分县(市),促进自贡—内江联合发展、泸州—宜宾沿江协调发展,建设成为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

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包括南充、遂宁、广安的市区和部分县(市),加强与重庆协作配套发展,建设成为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19:20:53  回复该评论
  • 发展,打造支撑成渝城市群发展的“脊梁”。在成渝发展主轴上,一方面,将加快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沿线交通枢纽建设,构筑发达的基础设施复合廊道。另一方面,将加强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第三,将支持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5 01:37:41  回复该评论
  • 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