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高点定位抓谋划_早谋划高点定位重落实提质增效

课程:

如何落实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提质增效

落实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提质增效根本途径是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应从构建课堂、观察课堂、反思课堂、改善课堂等层面着手,有机结合教情、学情,优化教学诸环节,最终实现高效课堂这一目标。课堂管理是教学管理者必须做好的工作,更是教师的根本教学行为。

没有规范化、科学化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是盲目的、随意的、低效的,这样的教学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课堂管理应立足于课堂观察,从构建课堂的诸环节着手,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择其善者,改其不善者,把改善课堂作为抓手提质增效。

课堂管理的功能:

1、维持功能

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较长时间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学业上。

2、促进功能

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主要是指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

3、发展功能

课堂管理的发展功能是指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逐步走向成熟。

如何落实教学 提质增效

通过以下方式:

1、以微型演讲为契机,教学减负提质的管理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措施,让减负提质工作在学校得以贯彻落实。紧密围绕主题,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策略。他们还要求全体教师立即行动起来,潜心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出色地起到了一个教学管理者应有的引领作用。

2、以主题教研为重点,学科教研活动的规范落实得到进一步强化。

随着“提质增效年”活动的不断深入,以各校教研组为单位的主题教研活动,掀起了一轮以“五步主题教研”为核心理念的教研高潮。

这次主题教研活动体现四大特点:

一是计划性强。各学校均成立了主题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主题教研制度,保证了各项计划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很多学校学科教研的力度明显加大了,教师的备课观念和教学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二是针对性强。各学科教研员实现重心下移,积极配合各学校,以课堂为核心,切实加强主题教研指导。各学校把教学中的问题当作研究主题,广泛开展集体备课,互动评课,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研究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三是合作性强。各学校教师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得到强化。各位教师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在交流状态下工作,在资源共享中得到发展,在合作互助中得到提升。

四是规范性强。各学校在研究中抓住细节,聚焦重点,围绕平时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深度研讨和深刻反思,最终形成集体智慧,形成研究的合力,形成了有效主题教研的五步基本模式,即:学习研讨,确定主题;集体备课,深化主题;代表上课,实践主题;创新点评,提升主题和跟踪研究,反思主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浓厚的主题教研氛围,教研过程得到规范,教研能力得到提高,教研效果得到落实。

3、以双优评选为推手,教师独立研究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加强。

如何落实教学目标管理,提质增效

通过以下方式:

1、以微型演讲为契机,教学减负提质的管理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措施,让减负提质工作在学校得以贯彻落实。紧密围绕主题,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策略。他们还要求全体教师立即行动起来,潜心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出色地起到了一个教学管理者应有的引领作用。

2、以主题教研为重点,学科教研活动的规范落实得到进一步强化。

随着“提质增效年”活动的不断深入,以各校教研组为单位的主题教研活动,掀起了一轮以“五步主题教研”为核心理念的教研高潮。

这次主题教研活动体现四大特点:

一是计划性强。各学校均成立了主题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主题教研制度,保证了各项计划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很多学校学科教研的力度明显加大了,教师的备课观念和教学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效率大大提高。

二是针对性强。各学科教研员实现重心下移,积极配合各学校,以课堂为核心,切实加强主题教研指导。各学校把教学中的问题当作研究主题,广泛开展集体备课,互动评课,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情研究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三是合作性强。各学校教师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得到强化。各位教师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在交流状态下工作,在资源共享中得到发展,在合作互助中得到提升。

四是规范性强。各学校在研究中抓住细节,聚焦重点,围绕平时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深度研讨和深刻反思,最终形成集体智慧,形成研究的合力,形成了有效主题教研的五步基本模式,即:学习研讨,确定主题;集体备课,深化主题;代表上课,实践主题;创新点评,提升主题和跟踪研究,反思主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浓厚的主题教研氛围,教研过程得到规范,教研能力得到提高,教研效果得到落实。

3、以双优评选为推手,教师独立研究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加强。

提质增效的建议和措施是什么?

提质增效的建议和措施是提质增效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作。

近年来,镇上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年等活动,机关效能不断提升,干部作风有所改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镇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些吸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为此,镇机关和党员干部要把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作为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优优环境、推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关系全镇发展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工作效能、促进工作落实、推动跨越发展”为主题,以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效能督查为主要手段,着力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素质能力、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发展责任、完善体制机制,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提效率,以治散正风气,重点抓机关,突出抓效率,努力实现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升、工作纪律明显加强、工作效能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的目标。

提质增效年活动的重点工作是:

深化学习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提质增效年”活动全过程。

全体干部职工要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综合素质抓好学习。一要加强科学理论学习,掌握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要加强政策学习,掌握政策含金量,找准结。

合点,增强熟知政策、用足用活政策的能力。三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立足岗位实际和行业特点,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公共管理知识,学习项目建设、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生态保护等知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四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党政纪条规学。

习,全体干部职工要按照镇上制定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廉政准则》等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和促进工作的措施。

坚持效率优先,推进工作落实。紧紧围绕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坚持效率优先,强化工作落实。一要紧盯重点项目建设抓落实。重点抓好雨圣村养殖小区道路修建、雨圣和正新村渠道衬砌、节制闸和车桥建设等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程序。

要求,确保在底前完成。一要紧盯重点工作抓落实。当年新建养殖暖栅示范点全部倒排工期,确保在底前完成暖棚进育;严控水权审批程序和水票运行程序,鼓励水权跨村、跨社进行交易,深入推进一亩一轮次,节约1-2度电计划,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合理布局单井作物种植,亚厉打击违规取水行为,确保人均25亩配水面积不突破。组织正新。

前11月地方财政账本公布:卖地收入5.7万亿,2020年重在“提质增效”

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稳在了3.8%,增速与1-10月相同。但中央和地方还在分化。

12月17日,财政部发布2019年11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967亿元,同比增长3.8%。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这个增速与1-10月持平,而且是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自8月以来的连续第四个月环比正向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今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以及经济增长压力下,1-11月财政收入保持了3.8%的同比增长幅度,并没有出现负增长,下半年还企稳回升,这说明我国经济的韧性还是很强的。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同比增幅会保持稳定,但基本上难以达到2018年全年6.2%的同比增幅,能达到同比增加4%就很不错了。”

时代周报记者同时注意到,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稳在3.8%的全局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呈现了分化。

数据显示,1-11月累计,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116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1-10月提升0.4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环比正向增长。但地方却没有这么幸运——1-11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2851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较1-10月减少0.3个百分点,未能稳住8月以来的正向增长。

1576640479585333_WX20191218-114043.png

“地方承担的事权责任更重,所以财政压力也更大。”唐建伟对此解释道,从缓解财政压力这个角度,卖地是地方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今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比较好的迹象,主要是在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划分方面,提出了消费税部分税目征收环节后移,为地方增加收入来源。

年内卖地5.7万亿补收入缺口

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减速的另一侧,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开始增长。

11月财政收支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64365亿元,同比增长10%。这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从1-6月以来,连续第六个月同比正增长。这个轨迹与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一致——1-11月累计,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长8.1%。按照2018年1-11月地方土地出让收入53362亿元计,2019年1-11月,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为57737.7亿元。

“并不排除地方财政收入吃紧,故加大力度卖地。但土地出让收入也受地市实际情况影响。”唐建伟表示。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呈现了明显的下降再稳步增长态势。其中1-3月为一个节点,1-2月,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为8048.6亿元,同比减少5.3%。此后1-3月延续下降态势,跌至年内低谷,为同比减少9.5%。此后,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开始稳步增长,并在1-7月成功摆脱同比负增长状态,达到同比增加3.1%,目前达到年内最高同比增速——8.1%。

上半年的走势背后,是“受春节后信贷市场增量增加,房企融资难度降低,今年三四月地市曾出现过一波‘小阳春’,地市走俏。”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曾分析指出。

“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虽然监管迅速跟上,尤其是金融监管加强,但由于房企加大了拿地广度,地方也增加了土地供应力度,所以整体地市成交数据仍呈现了正增长。”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但过度依赖房地产并不是长久之计。

“土地市场降温仍在延续。”张波表示。从数据来看,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17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2%,土地成交价款11960亿元,同比下降13.0%,但降幅都在收窄。但从溢价率来看,中指研究院11月地市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中指研究院监测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为8%,较上月降低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

从1-11月的财政收入数据来看,虽然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开始同比正增长,但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力度并不如2018年全年。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为57737.7亿元,对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的贡献率为89.7%,较2018年全年低0.5个百分点;对地方总财政收入(包括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贡献率为36.7%,较2018年全年低1.8个百分点。

“今年地市并不景气。所以虽然地方希望大力卖地,但收金并不如意,所以对财政贡献力度有限。”唐建伟指出。

2020年财政重在“提质增效”

无论是直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还是为了完成土地供应计划,临近年底,各地土地供应都开始明显加速,似乎不忍错过年底土地出让的“末班车”。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2月第二周(12月9日至12月15日),中指研究院重点监测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0个主要城市共推出各类土地348宗,较上周增加59.6%,推出面积为1701万平米,较上周增加58.8%。第一周(12月2日至12月8日)的供应量亦环比有所增加。

“地方对土地出让的依赖是非常明显的。”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但是在我国整体经济、财政形势,以及房地产市场形势压力下,地方财政也迎来了转型的契机。这个转型既要求地方财政摆脱原来的增长路径依赖,还要求地方财政更加提质增效。”

“提质增效”,这是刚刚结束的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财政政策提出的最新要求。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其中对明年的财政政策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明年的财政政策定调为‘提质增效’,预计在财政支出力度上将有所收敛,提升财政使用质量和效果则是重点。”唐建伟认为。

除此之外,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压减开支、改革央地财政事权关系划分也是解决的方式。某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指出,2020年财政发力的角度包括适度扩大赤字、增加专项债额度、优化减税降费方式、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压减开支、改革央地财政事权关系划分等。其中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方式有: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避免财政收入增速下行背景下地方政府出现“乱收费”等恶化营商环境的行为;削减民生社保之外的开支,精简机构人员,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改革财政体制,给地方放权,稳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落实消费税逐步下划地方。

“影子银行也能为地方财力有效补仓。”万喆表示,“对于地方的基建项目,影子银行也能为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但近年来,由于考虑到影子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监管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管理,但这也造成了地方财政的掣肘。2018年12月,央行行长易纲在长安讲坛上表示,影子银行实际上是金融市场的必要补充,表述有所调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今年11月14日在江西调研时也表示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未来如果能对地方财政、债务进行梳理,坚持信贷中性原则,规范影子银行业务,影子银行也能成为地方财力的有效补充。”

明年减税降费加强企业获得感

“减税降费对年内财政收入影响明显,但企业的获得感仍有待提高。”万喆表示。

当前我国减税降费规模的数据尚未更新,停留在前三季度,为17834亿元。但从财政收入数据来看,减税降费政策还在持续发力——数据显示,1-11月全国一般公共地方政府中的税收收入149699亿元,同比仅增长0.5%。其中个人所得税下降明显——1-11月全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9502亿元,同比下降26.8%;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速也在持续下降——1-11月国内增值税收入57948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较1-10月收窄0.9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进入爬升轨迹,一方面看到我国经济的韧性,但另一方面也让人有一些担忧。”唐建伟指出了硬币的另一面,“从减税降费政策发力的角度来讲,我们是希望看到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因为这说明政策在发力。”

万喆也持此种观点。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当前我国财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说明减税降费的力度也很大。但是我们在基层调研的时候也发现,有企业反映税费压力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大,尤其是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

“今年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同时进行的还有财政税收的规范化。以往有些企业的税费是处在一个相对弹性的状态下,比如社保费率,其费率的高低、征收的情况都存在弹性空间。但今年随着财政税收的规范化,以往一些比较弹性的税费项目都得到了非常严格的管理。所以整体而言,企业的税负反而加重了。”万喆解释道。

对于这一点,万喆建议,财政税收的规范化是合理且必须的,但是中国的企业税费负担还有待降低。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编制《中国企业税收负担报告》指出,按照企业实际缴纳总税款除以企业增加值计算企业总税收负担率的结果显示,2008年至2017年间,我国企业税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但各年企业总税负均在20%以上,其中2012年总税负最高,达到26.98 %,此后企业税负有所降低,到2017年降至了24.80%。

“从数值的直接比较来说,我国宏观税收负担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重。但由于我国当前处于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主要是企业所得税)为主的税收结构,主要纳税人都是企业,所以实际上企业的税负是比较重的。”上述报告表示。

对于这一点,任泽平建议,2020年要优化减税降费方式,从当前主要针对增值税的减税格局转为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提升企业获得感。

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南宁这样干

来源:南宁云——南宁日报

按照自治区实施强首府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主要目标等部署要求,结合南宁实际,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下一步,南宁市将围绕7个方面29个任务强化责任落实,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拿出非常之策、使出非常之力、推出非常之举,扎实推动强首府战略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奋斗目标

到2025年,南宁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比2018年翻一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支撑作用凸显,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中国—东盟金融城全面建成,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建成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铁路网密度达到58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760公里/万平方公里,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500亿元。南宁大都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30平方公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经济增速,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到2035年,南宁市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力争达到30%。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幅增强。

重点任务

做强现代工业

强首府关键在强产业,强产业核心在强工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形成电子信息、食品工业2个千亿元产业,高新区、经开区、江南工业园3个千亿元园区,5家以上百亿元企业。到2035年,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更加完善,工业发展总体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水平。

1.加快壮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网络通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四大产业链,建成承接东部、衔接东盟的重要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2000亿元。

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及工程机械、智能装备、无人机等重点高端产业链,加快建设南宁智能制造城,建成面向西南和东盟市场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到2025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800亿元。

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推动研发新型药物,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00亿元。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推动铝、食品、化工、建材等“二次创业”。发展高端铝产业,以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为重点,加快引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铝合金材料下游应用龙头企业和研究创新机构,大力拓展下游应用,尽快完善产业配套,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铝产业基地。

2.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扩能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国家级开发区。将高新区、经开区和广西—东盟经开区打造成为主导产业鲜明、创新体系完备的千亿产业园。高新区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和智慧型新园区。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为基础,鼓励开发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及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经开区重点做好生物医药、都市型食品、电子信息及软件服务、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文章。广西—东盟经开区继续做强做大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环保家居等产业,建设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平台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加快县(区)域工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县区工业园区形成“一区一主业”发展格局。横县加快建设六景工业园,设立化工产业园。宾阳县加快建设黎塘工业园,建设高端建材产业园。江南工业园重点建设富士康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航空铝产业园。邕宁新兴产业园重点建设交通运输铝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3.“内育外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集群,谋划“双百双新”项目,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国内外企业落户南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品牌影响较大、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本土存量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向超百亿元产值迈进。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尖”方向发展。

做强现代服务业

坚持扩规模、提质量,强优势、树品牌,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具有首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500亿元。

4.加强金融开放合作。务实加快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加快形成全国知名的金融集聚区,到2025年我市现代金融体系基本形成,成为金融要素洼地和金融开放创新高地。

5.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城市。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品牌效应,突出特色、补齐短板,大力引进国际大型会展品牌,深化会展跨界融合,建设面向东盟的大型国际展会集聚区,到2025年实现会展业规模与效益的倍增目标,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达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间接拉动相关现代服务业收入超500亿元。

6.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聚焦“医、养、管、食、游、动”等六大健康子产业,进一步优化以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医药、健康旅游为核心,辐射带动健康运动、健康食品、健康管理等关联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

做优现代农业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振兴,加快现代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升级,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形成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具有首府南宁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7.推动特色农业集聚发展。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重点整合打造优质粮食、糖料蔗、蔬菜、水果、茉莉花、茧丝绸、生猪、优质家禽、水产等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8.加快农业品牌化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精心培育壮大南宁香蕉、南宁火龙果、横县茉莉花、武鸣沃柑、古辣香米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富硒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9.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市,积极引导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服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发展新经济

围绕南宁重大产业机遇、开放机遇和生态优势创建多元化新经济应用场景,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路径,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枢纽经济,形成具有高显示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新经济发展策源地。

10.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着力打造数字丝路枢纽、面向东盟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区域性数字经济高地。

11.加快发展平台经济。着力构建平台产业生态,鼓励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商品市场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推动传统交易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实现上下游企业和周边服务企业的智能互联。

12.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一批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13.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大力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成为面向东盟和服务中国西南、中南的地区物流总部。加快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陆港型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建设。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在全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14.持续深化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高水平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区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延伸,打造东博会升级版。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空港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15.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围绕主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国际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构建优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16.加快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南宁片区,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自由贸易园区。

17.加快推动五象新区高质量发展。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加快新区规划建设,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努力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打造成为广西改革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五象现代产业园,统筹新兴产业园、良庆经开区、南宁现代工业园三个产业园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8.推动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强化国际合作、金融开放、信息交流、商贸物流、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培育一批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聚集区,推进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和集聚辐射带动北部湾城市群的能力。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示范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

19.精准招商务实推进。围绕“引进新项目、培育新动能”,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让更多强优企业、优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落户南宁,争取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6%以上,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以上。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国家级平台,聚焦三大重点产业、“三大三新”产业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重点发展产业,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高端铝产业链为攻坚突破口,按照产业链全景图精准招商,引进更多纵向上下游企业和横向关联性企业。

增强区域性国际大都市承载力

突出“形、实、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完善城市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大都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建设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

20.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推动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向南向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理扩大城市规模,加快人口、产业和核心功能向南宁大都市区集聚,加快建设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

21.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提高城市核心区域的路网密度,加快建设快速路、主干路、跨江桥梁等交通设施,优化主干路网布局和城市微循环,加快建设“五横七纵”的快速路网,形成“开放式、网络化”的市内交通路网格局。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无缝衔接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形成绿色高效交通体系。

22.持续巩固城市生态优势。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强化污染源头治理,持续提升“南宁蓝”品质。深入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建设世界级城市滨水空间。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完善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进一步提升“中国绿城”品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23.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围绕绿色、民族、东盟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与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经典建筑、经典街道、经典景区,提升“三街两巷”、中山路片区、蒲庙老街等历史街区的文化品质,在埌东—凤岭片区、五象新区核心区等重点区域融入壮民族元素、东盟风情和国际元素。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能力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夯实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南宁市开展跨境劳务合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城乡共享,加快学前教育普惠提质,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全区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围绕破解发展瓶颈,着力推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活力。

25.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化创新生态。大力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到2022年,引进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5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大力推进南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创建“南柳桂北”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26.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吸引一批有实力的高校入驻园区,加快形成区域性院校集群。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规划建设中国—东盟技师学院。

27.优化空间要素配置。

28.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促进金融业提质增效,创新金融体制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金企精准有效对接平台,增强金融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

29.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改善政务、投资、生产经营等环境,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到2022年,力争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投资项目审批等行政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业务实现全覆盖,全市营商环境指标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南宁市成为西部省会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标杆,营商环境迈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03:18:17  回复该评论
  • 地和金融开放创新高地。5.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城市。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展会品牌效应,突出特色、补齐短板,大力引进国际大型会展品牌,深化会展跨界融合,建设面向东盟的大型国际展会集聚区,到2025年实现会展业规模与效益的倍增目标,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05:35:53  回复该评论
  • 课程:1、如何落实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提质增效2、如何落实教学 提质增效3、如何落实教学目标管理,提质增效4、提质增效的建议和措施是什么?5、前11月地方财政账本公布:卖地收入5.7万亿,2020年重在“提质增效”6、全面落实强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9 23:49:10  回复该评论
  • 商品市场搭建开放平台与中小商户共享,推动传统交易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实现上下游企业和周边服务企业的智能互联。12.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一批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13.加快发展枢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06:34:30  回复该评论
  • 。加快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化创新生态。大力推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到2022年,引进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5家以上、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大力推进南宁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创建“南柳桂北”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26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06:50:20  回复该评论
  • 功能课堂管理的发展功能是指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逐步走向成熟。如何落实教学 提质增效通过以下方式:1、以微型演讲为契机,教学减负提质的管理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5年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