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第一书记任务_第一书记找准目标定位

课程:

第一书记的职责是什么

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主要职责任务是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第一书记任期一般为2年以上,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不参加换届选举,任职期间,原则上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党组织关系转到村,由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

扩展资料

一、“住下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前提

在走访中发现,有的第一书记聊起驻村情况,就打开了话匣子,如行云流水,侃侃而谈;有的则支支吾吾,像太阳下面晒豆子,半天蹦不出几个词。经过深入了解,凡是对村情如数家珍的大都长期吃住在村,凡是敷衍塞责者大多是“候鸟”,经常“走读”。

省委选派第一书记时,就明确要求第一书记在村工作的时间不得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2/3,这是一个硬杠杠。要想切实把省委的要求落地生根,我认为就要有“三心”。

第一,要专心。农村第一书记,这个称谓就明确提出了工作的地点是农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必须真正从派出单位纷繁复杂的业务中脱出身来,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

不要再承担派出单位的任务,派出单位也不要给第一书记安排工作,更不得要求其提前返回工作岗位。对于借口单位忙、走不开,长期不在村开展工作的,要结合平时履职情况和组织考评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召回调整,重新选派。

第二,要舒心。组织部门要建立关怀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开展菜单式专题培训,传授开展群众工作、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帮助第一书记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乡镇党委要确定专人负责,班子成员要与第一书记建立“一对一”帮带机制,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同时,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掌握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第三,要安心。派出单位要夯实第一书记的后勤保障,定期安排体检,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落实生活、交通、通讯补贴和每年不低于1万元工作经费及扶贫资金专项帮扶经费,确保安心在村工作。

二、“帮起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核心

在与第一书记座谈中了解到,有的第一书记到驻村没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工作上存在等靠思想,习惯于按部就班。组织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希望第一书记发挥素质高、能力强、思路活的优势,帮助广大贫困农村开展好各项工作。我认为,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就要以“三个帮”为抓手:

第一,帮党建提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第一书记帮扶首先要舞好党建工作这个龙头。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领头雁”培训、发展党员、党员冬训、三会一课等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具体到目前,就是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内规章制度不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不大、“两委”班子不健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逐项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推行项目化管理,实行挂图作战,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第二,帮制度完善。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往往矛盾与问题交织,要想理清工作头绪,摸准命门,就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机制做保障。

当前,就要在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围绕村党支部和党员活动、村民代表议事、村务财务公开等方面工作,全面梳理总结近年来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帮助指导村级组织及时修订完善原有制度,形成切实可行、管用有效的工作制度,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第三,帮观念转变。思想决定行动,就是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为之付出什么样的行动。当前,脱贫进入攻坚阶段,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目前,广大农民群众想发展的心情非常迫切,但囿于信息闭塞、文化有限、眼界不宽等条件的制约,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第一书记,要积极回应群众所盼,注重从智力扶贫抓起,多开展送文化、送技术、送知识“三下乡”等活动,解放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帮助他们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举办“能人课堂”。

定期邀请群众身边的致富带头人和种养殖大户,采取座谈交流的形式,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介绍经验,现场解答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时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办法,进行宣传推广。

三、“连起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关键

调研中发现,有的第一书记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政策吃得准,情况摸得透;有的工作起色不大,开展工作习惯于单打独斗,出力不少,出活不多。究其原因是工作方法不对头。我认为,第一书记要想开展好驻村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统筹利用好各方面资源,连好“三条线”。

第一,上连天线。俗话说:给人一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第一书记作为农村政策的宣传员,肩负着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的责任。在向农民群众宣传讲解前,首先必须自身硬,要及时了解上级的新政策、新精神,反复研读,入脑入心。

在此基础上,要采取建立宣传栏、制作宣传版面、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彩页、举办专题培训班、入户交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将中央、地方的惠农措施和强农政策送至千家万户,使群众吃上政策的“定心丸”。

第二,下连内线。众人拾柴火焰高。第一书记要注意发挥团队作战能力,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好派出单位这个“娘家人”的后盾作用。及时向派出单位领导汇报驻村的工作进展、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推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好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为农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支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第三,勾连外线。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优惠政策。要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理自留结转扶贫资金督导落实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吃透吃准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帮扶措施的基础上,走出去,跑上去,积极与农委、农业开发办、水利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联系,争取项目、争取资金。

四、“带起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目的

座谈中发现,有的第一书记对自身定位不准,有的有镀金思想,有的有图清闲思想,而有的满怀抱负,想大干一番。我认为,第一书记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要以“三个带”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第一,带强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工作能不能做好、发展得怎样,关键是看有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两委”班子。抓班子,就是把培强一个好班子作为第一保障,选好带头人,完善规章制度,确定发展思路,为所驻村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书记”要把后进班子整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后备党员干部培养和村级规范化建设等多项任务,进一步提高农村班子的建设水平。

要借鉴机关班子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帮助村里建立健全班子运行、民主公开、决策议事、村务管理监督等规章制度;要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指导,善于发现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人才,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推荐,不断增强农村班子活力。

第二,带对路子。路子对头,发展才有盼头。当前大部分农村苦于找不准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和龙头企业,脱贫步伐处于“起步走”阶段。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要把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作为首要任务,积极转变思路,想方设法帮助村里抓招商引项目,注重引导村集体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发展产业、做强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蓬勃发展;针对群众渴望致富的实际,发挥见识广、视野宽、资源多的优势,主动帮助群众找准发展路子,用情用理不用强,注意方法,强化引导,促进农村群众发家致富。

第三,带富村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有的是空壳村,村级党组织没钱办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首要的是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要带头宣传党的扶贫开发政策,带头包联贫困户,带头完善扶贫手册,帮助村“两委”制定好脱贫计划,实施好个性化帮扶方案。要从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技能培训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造血功能,带领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严起来”是农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保障

第一书记住在村里、干在村里,直接接触的是村里的干部和普通群众,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上级机关的形象和作风,代表着党的形象和作风,影响群众对党、对政府的看法。

通过入村了解,大部分第一书记都能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但也有个别第一书记存在有时在老百姓家吃饭不付费等问题。我认为,第一书记要从严律己,还需在“三讲”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威望,信服群众,才会在群众中留下好口碑。

第一,讲认真。对待村里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开展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步骤严密、程序规范、资料齐全、务实高效。特别是面对矛盾和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迎难而上,决不能临事而惧、瞻前顾后、贻误时机。

特别是对于低供煤发放、低保评定、种粮补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全程留痕,彻底杜绝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第二,讲廉洁。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做到工作上高标准,主动“接地气”,生活上低要求,不搞特殊化。

要严守廉政纪律,带动村“两委”班子成员持续改作风、转作风,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不义之财莫取,非分之想莫生,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维护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三,讲风格。不准散布有损大局的言论,不准打牌赌博,不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准在任职的村报销个人费用,不准参与公款大吃大喝,在村干部或农户家搭伙要缴纳伙食费,不准接受礼金、礼品,不得参与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各种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书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第一书记”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几点思考

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第一书记

选派“第一书记”下基层、抓党建、促脱贫,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但是,干部派下去了,并不等于大功告成,关键还要看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近期,我省一些地方开始对“第一书记”实施“召回制”管理,对不胜任、不达标或违反纪律规定的干部进行召回培训、问责或另行选派,从而给“第一书记”戴上了“紧箍”,这样的探索颇具积极意义。

在不少农村贫困群众的眼里,遴选“第一书记”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要选有道德、有本事的人,不要闲人、庸人”。当前,一些地方的扶贫任务相当重,时间亦很紧迫,倘若“第一书记”不称职、不胜任,势必给扶贫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现实中,许多“第一书记”正在经历从机关到农村、从坐办公室到走田埂路的角色转换,因而更应及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群众。

要当好实干家,不做看客。“第一书记”不是到乡村去观光旅游的,也不是去走过场“镀金”的,而是去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的。到村以后,自己要如何当好村级党组织的“掌舵人”?应怎样当好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对这些问题,“第一书记”心里要有清晰的思路,并在“实干”二字上下足功夫,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根基层,做好强基础、促发展、解民忧的各项工作。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责任担当,摈弃“不敢为”“怕担责”等落后思想,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利民政策用活、用好,努力成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行家里手。

要当好“村里人”,不做“钦差”。现实中,少数“第一书记”觉得自己是上级机关选派下来的干部,对待当地干部群众一副颐指气使的“钦差”派头,官架子十足,结果还没等他走近老百姓,老百姓就已经跟他保持距离了。褪不去“官气”,干部就会被群众当成“外人”,摸不到实情、听不见真声、打不开局面。因此,“第一书记”要围绕成为“村里人”做文章,身到基层、心到基层,在坚持驻村工作中培养对“村里人”的感情,在坚持和“村里人”一起谋事创业中加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最终使自己成为和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村里人”。当好了“村里人”,“第一书记”才能更好地把握本村的实际情况,进而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要当好“主心骨”,不搞“一言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是“第一书记”的政治任务。在驻村工作中,只要是有利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工作,“第一书记”就应当仁不让地主动担责,当好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同时,“第一书记”要正确处理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关系,对村级各项事务做好指导、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虚心听取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实现下派“第一书记”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良好效应。

怎样当好驻村“第一书记”

善于谋划理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薄弱村改造必须立足村情实际,创新发展思路。驻村“第一书记”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谋划、指导工作,紧紧扣住“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三大主要职责,既要善于从宏观上理清思路,紧紧抓住带有方向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不放,又要能够从微观上透视规律,找准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聚焦发力,把握节奏,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

科学运作抓落实。“上面千根线,基层一根针” ,村级党组织面临着大量的具体事务,驻村“第一书记”如果跳不出繁杂的事务圈,就会造成被动应付,让事务性工作牵着鼻子走,成为上蹿下跳的“救火队员”。因此,驻村“第一书记”要学会“弹钢琴”,大事要总揽,小事要放手,不追求事事都要管,但要确保事事有人抓。要巧与授权,支持村组干部行使分管职权,对于分工内的工作做到不插手,不干预、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使事事责任明,人人职责清

巧于管理带队伍。驻村“第一书记”作为“空降兵”要迅速地融入村级党组织,就必须在“管”字上做文章,“理”字上下功夫。所谓“管”,就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建立严格地管理层次,分清职责范围和对象,建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快干慢不一样”的绩效考核机制。所谓“理”,就是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善于与村组干部处朋友,将他们团结凝聚在自己周围,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特别是要处理好与村党组织书记的关系,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分工不分家,通力协作。

敢于担责做表率。驻村“第一书记”就要有担当第一责任的风范和气度。基层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问题络绎不绝,工作中难免不会出现失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千万不能见了荣誉就抢,见了责任就让,要勇于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乃至失误,甚至是村组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村组干部从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吃堑中长智,使村组干部感到一种温暖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形成自身强大的非权力影响,放大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各界信任与信服。�0�2

如何发挥好访惠聚第一书记的作用

作为“第一书记”,一定要找准工作定位,发挥本职作用,履行工作职责。

一是做到处理关系要到位。“第一书记”要发挥指导帮带作用,引导村班子成员提升素质能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要处理好与村支书的关系,做好村党支部书记的“政委”,从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支持,维护好村书记的威信和形象。要处理好与村干部的关系,做村班子成员之间的“指导员”,凡事勤商量、多交流、多沟通,共同把村里的各项工作干好。要处理好与帮扶群众的关系,要走家访户听民意,摸清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虑,帮群众所需、舒群众所困、解群众所难。

二是做到扎实工作不出位。“第一书记”要在工作中树立大局观,明晰工作职责,宏观上加强指导,决策上做到民主。要和村干部唱好“协奏曲”,支持村干部工作,关心村干部生活,多为他们着想。要为群众真心解难题、做实事,不能认认真真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要拿出点实绩来。

三是做到扬长补短善补位。“第一书记”要放下架子,虚心拜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为师,学会如何处理基层工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发挥知识渊博、接触面广的优势,弥补村干部的缺陷;普及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引领村干部和群众掌握科学技术,提高致富能力;积极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如何做好驻村第一书记

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形势,搞明白组织选派“第一书记”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全省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过程中,“第一书记”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有利性。“第一书记”都是从各级各部门的优秀干部中选派出来的,懂政策、熟业务,到了村里任“第一书记”,担负着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各项决策部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的历史性重要任务。要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也要看到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各类扶贫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正大量向农村倾斜,各级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也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关注,要有信心当好“第一书记”。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当好“领头羊”。当前一段时期,脱贫攻坚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贫困村要脱贫,发展思路是关键,驻村“第一书记”必须立足村情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谋划、指导工作,既要紧紧抓住带有方向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不放,又要找准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聚焦发力,精准施力,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作为“第一书记”从城市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手握笔杆到拿起锄头,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进入角色,沉下心去,搞好调研,摸清村情,理清思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要把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认真学习中央、省、州的各项政策,做到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要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策优势、部门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助村上盘活集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引进资金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想方设法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相关产业,拉动集体收入增长,增加群众收入;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组织生活、班子议事、民主决策等制度,积极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具体工作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敢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抓落实,搞好班子团结,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对社会治理混乱村,要加强治安联防、社会调解工作,强化村级联防队伍、民意调查队伍建设,创新群众自治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有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作风代表形象,驻村“第一书记”的形象不仅代表自身素质,更体现了派出单位的形象,甚至是党委和政府的形象。群众不仅看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干,因此驻村不仅要身驻更要心驻,要切实克服“到农村镀金”的临时观念,“走马观花”的调研观念,“蜻蜓点水”的走读观念,“心挂两头”的浮躁观念,树立起不当客人当主人,不当外人当家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既要立足当前解难题,更要想得长远让群众得实惠。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用心干出群众称道、组织认可的实事、好事,用真情实绩赢得群众信赖。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有心系群众的责任意识。事事处处想着群众,大事小事关爱着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忠实地履行职责,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事看起来无足轻重,但这些不起眼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就会变成大事,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因此服务群众不能因其善小而不为,而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既要抓好关乎群众长期受益的大事难事,更要抓好群众当前急需解决的事情。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第一书记”工作的主要标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掌握他们的期盼,让民意在决策中唱主角。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民主议事作用,把符合民生民情民心,符合农村当前和长远发展,符合党和政府政策的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做群众才会把“第一书记”看成有人情味,有责任心,最可信赖的人,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刻在群众的心里。

如何发挥好第一书记的作用

作为“第一书记”,一定要找准工作定位,发挥本职作用,履行工作职责。

一是做到处理关系要到位。“第一书记”要发挥指导帮带作用,引导村班子成员提升素质能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要处理好与村支书的关系,做好村党支部书记的“政委”,从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支持,维护好村书记的威信和形象。要处理好与村干部的关系,做村班子成员之间的“指导员”,凡事勤商量、多交流、多沟通,共同把村里的各项工作干好。要处理好与帮扶群众的关系,要走家访户听民意,摸清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虑,帮群众所需、舒群众所困、解群众所难。

二是做到扎实工作不出位。“第一书记”要在工作中树立大局观,明晰工作职责,宏观上加强指导,决策上做到民主。要和村干部唱好“协奏曲”,支持村干部工作,关心村干部生活,多为他们着想。要为群众真心解难题、做实事,不能认认真真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要拿出点实绩来。

三是做到扬长补短善补位。“第一书记”要放下架子,虚心拜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为师,学会如何处理基层工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发挥知识渊博、接触面广的优势,弥补村干部的缺陷;普及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引领村干部和群众掌握科学技术,提高致富能力;积极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3 08:09:46  回复该评论
  • 村干部生活,多为他们着想。要为群众真心解难题、做实事,不能认认真真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要拿出点实绩来。 三是做到扬长补短善补位。“第一书记”要放下架子,虚心拜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为师,学会如何处理基层工作,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发挥知识渊博、接触面广的优势,弥补村干部的缺陷;普及推广科
  •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2 23:18:22  回复该评论
  • 贫致富,确保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的历史性重要任务。要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也要看到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各类扶贫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正大量向农村倾斜,各级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也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关注,要
  •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2 23:45:25  回复该评论
  • 。作风代表形象,驻村“第一书记”的形象不仅代表自身素质,更体现了派出单位的形象,甚至是党委和政府的形象。群众不仅看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干,因此驻村不仅要身驻更要心驻,要切实克服“到农村镀金”的临时观念,“走马观
  •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3 02:23:01  回复该评论
  • 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进入角色,沉下心去,搞好调研,摸清村情,理清思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要把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认真学习中央、省
  •  访客
     发布于 2022-08-03 02:29:05  回复该评论
  • 把后进班子整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后备党员干部培养和村级规范化建设等多项任务,进一步提高农村班子的建设水平。要借鉴机关班子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帮助村里建立健全班子运行、民主公开、决策议事、村务管理监督等规章制度;要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