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1、谈谈中国器物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 2、器物文化是什么意思
- 3、如何定位仰韶文化,它对于中国古代文明有何意义?
- 4、''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
- 5、中国瓷器在器物文化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 6、中国古代器物文化及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谈谈中国器物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色而得名。青铜器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被制造出来,之后经历了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直至鼎盛的辉煌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中国的青铜器是古代文明的标志,对国内外旅游者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器物文化是什么意思
人类文化通常分为三个层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
化,这些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往往寄寓在器物之中,通过器物来反映。中国的
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信手拈来,都是文化。
如何定位仰韶文化,它对于中国古代文明有何意义?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有了新的收获。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以若干典型遗址为代表,考古界分析了仰韶文化的面貌,并对其分区、类型、分期及相互关系等问题,结合放射性碳素断代测定的绝对年代,进行讨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还对其彩陶纹饰、制陶工艺、生产工具、建筑技术、埋葬习俗等,作了专题研究。又通过研究村落布局、住房形式、埋葬制度、工具用品等实物资料,综合探讨了仰韶文化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状况,以期复原当时的社会历史,其中主要对半坡类型的社会结构有了较多的认识,直接影响可能不大。
''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
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水平 从器物的别称看文化趣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教授 杭间) 古人对于许多典型的器物,都有许多原名以外的别称,《幼学琼林》将这些别称作了概括和说明;另有一些成语或形容词,则通过器物在使用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可以引起联想的特性而产生。 较为典型的有: (1)笔(管城子、中书君):古时人毛颖,封成管城,累拜中书令,与用管做成的笔能书写有联系,故得名; (2)砚台(石虚中、即墨侯):石虚中被封过即墨侯,又为人器度方圆; (3)墨(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 (4)纸(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 (5)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 (6)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 (7)小船(蚱蜢):小船很轻快,像小虫一样,所以叫蚱蜢; (8)镜子(菱花,专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里开的一种花; (9)竹箫(玉参差):因姜白石两句诗“剪烛屡呼银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而得名; (10)手杖(鸠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鸠杖,因鸠是一种不噎的鸟,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11)钥匙(鱼样):传说周穆王时造的一种门锁,样子同鱼一样,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取其能守夜意; (12)琴(绿绮、焦桐):绿绮系汉司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汉代蔡邕的琴名; (13)香(龙涎、鸡舌):以珍贵材料得名; (14)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闻名; 从以上所举14个例子看,有以产地得名,有以特殊材料得名,如龙涎香;有以诗词得名,如竹箫;有以故事神话得名,如墨等;有以使用过该器物的名人得名,如剑、琴、砚、笔。但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不太容易归类的象征性或隐寓性的别名,如手杖里内含的精致贴切的祝福含义,扇的文化风度,无不看出古人对于工艺造物的要求已超越表象,进入到文化审美领域。命名的考虑,也是对器物功能以及更深层的要求,它是一种社会认同的工艺观。这一点,在磁州窑传说中也可以看到。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古代工匠善于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如钥匙的造型,可说是仿生学上的杰出例子,取“鱼目之常醒”的功能已经超过一般器械的功能,更跃人心理功能的领域,那种提醒作用是单纯的器械牢固所难以得到的。在传说中的工具发明上,还有许多仿生学上的例子,如大家熟知的鲁班从树叶锋利的齿中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子;周公因飞蓬草的随风转动,而创制了车;鲁班指点用蝈蝈笼子为思路,做了故宫的角楼等等,均是优秀设计思想的典型,它暗藏并印证了一个原来固有的思想:技艺的一切都隐含在天道里,因而与自然的天道的和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在传说的观念下,器物与品德与伦理天然地联系地来。“共笔砚”,可说是同窗;“付衣钵”象征传道;“磨穿铁砚”指笃专业儒;“刻舟求剑”讽刺固而不化;“以铜为鉴”引申为知兴替。这些,与文学一样,依然是“文以载道”思想的延续,也是技进于道思想在民间的一个缩影。 纵观民间传说里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文化思想,除了某些领域沿着实用要求下的健康路子发展外,不可避免地还是受到时代思潮的限制和政治体制的约束。我们可以用《幼学琼林》这部在民间浸淫最深,流传最广,影响了近现代工艺观的书里,其“技艺”“制作”“器用”三篇的三句话,作为概括: “然奇技似无益于人,而百艺则有济于用。” “凡今人之利用,皆古圣之前民。” “以圣贤为柱杖,却优于九节苍藤,用仁义作剑锋,绝胜于七星白刃。” 三句话,工艺的目的、起源,工艺的作用等等,实在概括得精妙。
中国瓷器在器物文化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中华素有瓷国之称,英文CHINA,既是中国,也是瓷器。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同样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至今有近万年的历史。瓷器,则是中国最先发明的。东汉初年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至今,有着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从其对人类文明与发展的影响来看,堪称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而久远的联系。特别是陶瓷的发明及技术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陶瓷发展的历程,既是一种社会发展重要的时代标志;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重要的时代标志。
中国的陶瓷发展其路漫漫,中国陶瓷作为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赏陶瓷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陶瓷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在经济社会中,陶瓷既是工艺美术品,又是商品。
陶瓷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的高度统一。陶瓷在积淀和物化中国文化的同时,产生并形成了特有中国陶瓷文化。伴随着中国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工艺水平和陶瓷艺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中国陶瓷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不同历史时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当时的科学技术。陶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工匠所倾付的心血和感情,也不仅在于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更在于它是奠定当时艺术的基石,从而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先河,成为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瑰宝。
陶瓷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中国陶瓷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们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的东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陶瓷既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又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
中国古代器物文化及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器物文化及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古代器物的外观特色,以及它深厚的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