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社区商业的定位与业态规划布局是什么?
社区商业定位策划
市场定位:功能定位、业态类型、形象定位、名称建议
顾客定位:顾客是谁、顾客规模、顾客特征
规模定位:商业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区商业的性质,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区域的商业市场容量、市场整体租售状况对项目规模的影响、项目的商业属性(辐射型、中间型或内向型)、主力店的带动效应(一般主力店与其辐射区域面积比为1:1.5)、竞争性项目对项目规模的影响、市政规划对项目片区商业规模的影响、项目自身条件对规模的影响等
主题定位: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住宅楼盘的整体风格、项目片区的整体氛围、主题营造的可实现性等
社区商业规划布局
商业的布局形式是前期规划重点问题之一。整体的布局与商业的规模、性质有直接关系,而现实案例中不同业态商家的布局则体现了商家对于位置的偏好及商业整体规划的合理程度。
狮子山街道的四大社区发展目标
一、社区概况
锦江区狮子山街道菱窠社区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社区地处外东沙河铺大观堰,紧邻老成渝路,三环路航天立交桥。社区面积0.31平方公里,街道三条:菱窠东路、静民路、静康路。商家店铺:52家。社区6家院落:改制企业7436厂宿舍区,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宿舍区,成都46中学宿舍区,比华利国际城,四川邮电规划院宿舍区。社区无物管院落有2家:成都7436厂宿舍,菱窠东路62号大院。
社区常住人口:7299人。 流动人口登记数:1124人,户数:4633户,低保对象44户,残疾人77人,80岁以上老人219人,退休人员1113人,失业人员138人,就业人员133人,就业援助对象20人,灵活就业补贴人员129人,居家养老3人。楼栋共有61栋,平房15栋。单元数:155个。(以上数据截止:2011年4月15日)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建设“世界田园城市”战略定位和区委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生态型精品城市”目标。突出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建设综合水平,努力把本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文明社区。
三、基本原则
(一)认真贯彻执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部署。
(二)两委班子团结,工作执行力强,制度、机制完善。
(三)社区组织机构合理,搭建服务居民的平台多样化。
四、工作任务
(一)党建工作和基层民主政治工作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搞好党支部自身建设、廉政建设,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每半年实行党务、居务、事务、财务四公开,让党员群众拥有知情权、监督权。社区权利运行公开、透明。
(二)深化院落环境整治,发挥网络责任
一是落实网格责任区,责任划分至院落楼道、单元,负责督促、检查、报告并参与清扫、保洁;二是对邮规院“五十百千”工程的巩固、提升。组织和动员业主、志愿者、物管对大院的环境卫生保持清洁;三是对无物管老旧院落7436厂、红胶厂进行日常监督,防止反弹;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教育。社区要经常性利用宣传栏、横幅、温馨提示、居民文体活动等,提高公民道德意识和文明程度。
(三)保稳定促和谐,形成安全社区大格局
一是开展好信访调处工作,化解社区各类矛盾,“小事不出社区”;二是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邀请社区法律顾问每周到社区坐班接待群众,解答相关法律问题;三是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做到归档立卷、日常数据收集。
(四)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指导
社区现有社会组织8个,为促使他们在社区社会事业中发挥作用,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以规划开展活动;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三是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作为社区力量的补充,促进社区群众团结向上。
(五)做好居家养老关爱工程
针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关爱老年人是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利民工程,社区要通过摸底调查,掌握60岁以上老人的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实实在在的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保障措施
1、在社区推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理念,加快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加大居民的普法力度及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地维护社区卫生、公共设施。按照“门前三包,院内达标”的内容要求,号召居民群众为创建田园城市而积极努力。
2、全面开展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工作目标要求,坚持一手抓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做好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3、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各项功能。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努力形成合心合力的良好氛围。 一、 社区概况
锦江区狮子山街道万科城花社区成立于2002年10月15日。社区地处城区东部的城郊结合部,地处成龙路。社区面积0.45平方公里,其中街道有四条:静安路、静渝路、静康路、花园街,社区院落楼栋共有103栋,社区商家店铺近一千家。社区内驻区单位4家,其中包括万科城花物业、合力物业、成师附小东区、城花三幼。
社区常住人口:8495人,户数:4110户。 流动人口登记数:412人。低保对象1人,残疾人11人,80岁以上老人 38人,退休灵活就业补贴人员 4 人,失业人员20人,就业人员20人。居家养老50 人。
社区两委人员共8人,其中党总支成员3人,居委会成员5人。居民代表46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共7人,社区治保队员共6人,确保社区安全防范稳定。
二、结合万科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和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实效的原则,立足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尽力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
2、创新载体,激发共组共建,继续规范社区工作机制,创新社区建设局面。
3、提高居委会成员总体素质,坚持学习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业务培训等学习会议。
4、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科普、娱乐等活动,整体推进社区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
5、合理依靠群众,发挥群防群治,加强社区安全防范,积极创建全国安全社区,营造安全氛围。
6、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调动自愿队伍,长效的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的图片宣传和文化活动宣传。
7、加强社区服务站的管理,切实做好为民服务工作。
8、创建社区一户一挡的资料,摸清社区各个年龄段老年人的需求,积极配合街道,依靠物业管理公司努力创建社区养老助残工作站。 一、社区概况
花果社区成立于2008年,地处四川师范大学北门至老成渝路静安路段,面积0.6平方公里,驻区企业3家,教育机构一所,社区医疗机构一所,两个居民小区,花果村一、六、七三个小组,常住人口2295户,5000余人,出租房514户,流动人口1158人,居民自治小组3个,警务室一个,各类群众组织6个,群防力量17人。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指导,十七大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三、基本原则
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区和谐的原则。
第二 构建以坚持党委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 扩大民主,真正实现社区民主自治。
四、主要任务和目标
1、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建立和健全社区组织框架,强化两位人员素质和技能,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2、深化房屋拆迁工作,做好花果一、六、七组拆迁收尾工作,安置好拆迁的居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好原花果村集体资产推进社区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发展。
3、细化院落管理,实行网格化责任制度,细化分工,分小组,划片区,责任落实到人头,深入落实院落综合治理。共创美好幸福家园。
4、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针对嘉和园一二期紧邻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较多,短期住房多的特点,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做好流动人口登记,严格排查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
5、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即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也起到了宣传各项工作的效果,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生活意识,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和谐社区。 一、社区概况
四川师大社区坐落在城东风景秀丽的狮子山。东抵成昆铁路,西以规划中的万科城市大道为界,南临成龙公路,北达规划中的菱窠路。总面积0.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658户9800人。社区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川师附中、教仪厂三家单位。
二、结合四川师大社区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和目标:
(一)社区两委要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为统领,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为目标,共保平安,把社区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发挥社区自治功能,认真执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各项决议。社区居委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社区民主自治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三)积极开展为民、便民、关心孤老、弱势群体、青少年为主的社区服务工作。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为低保困难户、下岗失业人员办好事、办实事,开设求助热线,实行微机网络管理。
(四)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五五普法、公民道德、青少年、计划生育等等。繁荣社区文化,开展各类知识讲座,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寒暑假举办各类少儿活动,增加社区的凝聚力。
(五)争创社区环境绿化、卫生达标。开展社区医疗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计划生育率达100%。
(六)强化社区综合治理,建立群防群治网络。社区内秩序良好,杜绝“黄赌毒”现象,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民事纠纷都及时的得到调解。
(七)规范社区档案,加强社区建设,开拓社区创新,努力争创国家级示范社区。
(八)做好退休工人社会化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使广大社区老年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社区建设3年规划
晋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2005年——2007年)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全市城市社区建设,构建和谐晋城,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进一步整合社区规模,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主要目标
今后三年的主要目标是:
(一)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需要,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市城镇现有社区规模作合理调整,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构建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完善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搞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力争在3年内使全市80%以上的城市社区有建筑面积不低于300m2的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使80%以上的城镇社区有不低于150m2的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
(三)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展社区服务项目100个,建立社区服务网点200个,使社区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100个;建立100个社区图书室;使90%以上的社区有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90%以上的社区达到绿化美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治安,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四)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管理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中介组织运作、社区居民参与、有关部门指导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
(五)坚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
(六)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力争把晋城建设成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城”。
四、基本任务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按照“便于管理与服务,便于开发和整合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在2005年底以前全面完成所有城镇居委会的规模调整,实行“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体制。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所有社区都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在居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制度,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学习和参加社区活动制度,逐步把企业离退休党员、社区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探索建立起一套社区党员管理的新机制。
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体系。规范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社区基本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强化社区依法自治功能。
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使其逐步承接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规范用人机制。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干部依法进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以适应社区工作者队伍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兼职,到2007年使交叉兼职的比例达到50%以上。
2、树立先进典型。积极开展争做“优秀社区工作者”活动,营造“热爱岗位、情系社区、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搞好业务培训。将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各县(市、区)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学习座谈、工作研讨、经验交流、授课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4、建立社区建设财力投入保障机制。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和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含社区专职工作者津贴)纳入市和县(市、区)财政预算,并使社区专职工作者享受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确保其工资福利待遇达到当地城镇人均生活水平和最低职工工资标准;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达到省里规定的标准,并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给予提高。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1、深化改革,健全体系,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到2007年,全市至少组织15000名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和作业相分离。大力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行业,积极引导医疗、金融、保险、邮政单位和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进社区设点,鼓励辖区单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区服务向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计生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促进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明显提高。
4、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在2006年以前,将晋城城区和高平市区所有社区的电脑配置到位,初步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联网”;在软件开发上,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立即着手开发晋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软件。在政府领导下,有效整合社区信息资源,力争在2007年建立起全市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认真按照《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方案》的要求,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包括“五室三站一场所”(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劳动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和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改造建设的内容之一,搞好规划,分步实施,限期落实。晋城城区和高平市政府所在地的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按每150户25M2标准配置;阳城、沁水、陵川等县政府所在地按每100户20M2配置;其它乡镇按每个社区不低于100M2配置。改建和新建小区的配套服务用房采取政府出一点、开发商按规定提供一点、税费减一点、单位和住户支持一点的办法,按集中、实用、方便居民的原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落实到位。到2007年,全市80%的社区的配套服务用房达到规定的标准,并有较为完备的配套设施。
2、抓住和利用第二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和全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的机遇,全面拉动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3、广泛集聚本地区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赠,积极吸引外资,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对于部分因客观原因造成无法配齐管理服务用房的社区,各县(市、区)应通过购买、置换、承租、改造等方式予以解决。
4、整合现有资源。调剂、利用驻区单位现有各项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五)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1、结合城市建设,积极创办市民学校,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包括舆论阵地、文化场站、体育场馆、休闲场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2、以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为阵地,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稳定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利用社区和社区内单位的图书室、影剧院、文化馆、俱乐部等各类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5、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等活动,引导居民热爱自己的城市、社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自觉维护城市和社区的良好形象,推动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搞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1、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调整、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实行行业管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投资者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到2007年,晋城城区、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基本建成以街道(镇)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县(市、区)、街道(镇)、社区三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配备好社区专(兼)职计生干部,落实好计生工作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建立健全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和协会小组,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加强社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七)加强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
1、规范社区警务运作机制,健全专群结合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加大社区警务改革力度,按照“一区(社区)一警(警务室)”的要求设立社区警务室,结合实际调整民警责任区,实行“一区(责任区)一警(警察)”、“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实现警务前移,警民携手,共创安全社区。加强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管理、服务,切实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
2、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落实普法措施,建立流动普法站,开展经常性、群众性法制教育,有条件的基层法律服务组织要在所辖社区设立接待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3、积极开展“美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活动,培养社区成员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储存和无害化处理,广泛发动群众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4、加强市容、环境治理。落实社区环境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扩大公共绿地面积,优化美化社区环境。
(八)深入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
按照《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确立创建目标,落实创建措施,积极开展创建社区建设示范城和示范街道、示范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建设向高标准、规范化方向发展。城区要在推进民主自治、深化社区建设上狠下功夫,推动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争取在2005年底建成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在2007年前将晋城市建成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其余各县(市)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市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态势。3年内,争创1-2个“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2-3个“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城”。通过典型示范,推动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提高全市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凡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和全市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的,由市政府分别给予奖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规划精神,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召开会议,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本规划的全面落实。各县(市、区)也要尽快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在社区建设中统揽全局、宏观管理的领导职责,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本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城区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把社区建设作为今后几年城市工作的重点,统筹安排,统一实施,务求实效。
(二)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这个工作平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社区,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群众。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合力推进社区建设的良好局面。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领导成员及其成员单位实行定点联系社区制度,做到“帮扶有目标,活动有计划,内容有落实,成果有体现”。
(三)完善有关法规,制定相关政策。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各项优惠政策,推动社区服务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实体,努力实现失业人员的自谋职业和再就业。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实现社区建设制度规范化、管理法制化,把政策引导、行政监督、指导管理落到实处。
(四)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经费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及工作人员工资(补贴)等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和社区工作的需要逐年有所增加。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和有奖募捐资金的投入,为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和物质保障。
;url=http%3A//www%2Ejconline%2Ecn/76/2005%2D10%2D8/55%40291681%2Ehtmb=0a=4user=baidu
社区规划的一般特征
由于社区规划是以社区为单位的规划,是对社区的整体部署与设计,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一般特征。 如果说社区建设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具有明显的地方性色彩的话,那么,这个特征反映在社区规划的过程之中,就使得社区规划具有了明显的地域的特殊性。不同社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和资源条件,不同社区的社区规划当然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定位,确立各自不同的重点内容,选择各自不同的落实方案。
例如:一个城市社区规划与一个农村社区规划显然有所不同,一个北方农村社区规划与一个南方农村社区规划也会存在某种差异。 社区规划是对社区未来发展的一种设想、设计和设定,社区规划方案具有预设性特征。社区规划方案的预设性告诉我们:
第一,社区规划是在对社区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而预设的一种发展目标,它的实现需要以规划的落实为保障;
第二,社区规划的成果分为社区规划方案和规划实施成效两种,不能以规划方案本身代替规划实施成效;
第三,社区规划必须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要预见到可能影响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规划体系的开放性是指社区规划的体系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而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这是因为:
第一,社区规划所涉及的各项社区要素均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在快速社会转型时期更是如此;
第二,社区规划需要吸收各种外部资源和外部力量,才能是规划更加科学、合理、适用。
正因如此,在社区规划中,一方面要注意对多种社区发展影响因素的考虑;另一方面应充分吸收各种社会力量,利用各种外部资源,全面提升社区规划的品位。 徐震在《社区发展》一书中,对社区规划内容概括为“三体”。
硬体:社区内有形物的建设,如社区的地理环境、天然资源、道路交通、贸易市场、集会场所、学校、医院、教堂、绿地及其他公共设施与建筑等情况。
软体:无形的资源,如社区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理想信念、合作精神、群体认同、宗教信仰及其他所有的社区规范与控制力量。
韧体:是内在的关系,包括社区内私立机构、各行各业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组织、社区内各层级民众的团体组织等。 唐忠新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一书中认为社区规划的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是社区现状分析;
二是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规划;
三是社区建设各主要部分的规划;
四是社区建设的发展条件与支持保障系统。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社区规划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城市层面的社区规划;
其二,微观地域层面的社区规划;
其三,物质层面的社区规划。 也有学者认为,社区规划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制定本社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第二,制定文教卫生等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改革措施,以及新增组织与群体的政策规定;
第三,根据社区人口增减、流动变化趋势,以及人口变化所引起的对社区各种设施的需求,确定本社区的规模、性质和居民点的布局,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文物、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
第四,对社区内各种经济实体、居民点、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绿化点进行合理布局,对各种能源、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地理分布及社区交通线路、运输工具进行合理规划;
第五,设计与社区发展总目标一致的社会舆论导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新观念、新道德,拟定社区规划中各项指标完成所需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
第六,协调好社区内各单位、组织、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本社区与其他社区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关系。
请问街道和社区的职能是什么?应该如何制定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1、管理职能: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完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共建理事会确定的管理目标。
2、服务职能:组织社区成员进行便民服务,动员和组织社区成员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办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志愿者队伍,办好社区服务业;协助政府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介绍就业和开展优抚救济工作。
3、教育职能: 组织引导社区成员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和“两劳”人员教育,开展职业培训,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开展五好文明创评活动,形成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4、监督职能: 受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成员指派或共建理事会成员委托,并及时将监督意见向上级机关及部门反馈,对社区内的物业管理,履行其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5、配合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完成有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