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过定位现象_定位理论为什么过时

课程:

定位理论在互联网行业还适用吗

首先确定的说,定位理论并未过时,只是定位的生态环境变了而已。

2015年,小米是当时最红的科技公司,特劳特中国总经理邓德隆认为:“小米的战略偏航了!”违背顾客心智去发展是必然要经历失败的”(针对小米的多生态发展)很多人士反称,是定位理论过时了,用户体验感才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特劳特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定位不是控制,而是设法进入心智设法用你的独一无二的概念、产品和服务找到进入心智的方法”,事实上,小米以专注“发烧”的定位追求用户体验感,或者说以用户体验感为行销中心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定位,亦是一种新的进入用户心智的办法,让用户形成对某个产品的独特认知。

苹果电子产品超强的用户体验感造就苹果的神话,小米做不到最好level的极致,追求某一个层级的极致。小米想把这种极致体验从手机衍生到整个电子硬件产品,用硬件搭建平台,出现了小米硬件生态圈战略。

小米可以说,是靠精准定位起家,小米手机的定位“为发烧而生”印象深入人心。然而小米生态圈的打造却被公众认知甚少,远不及小米手机的认知。当小米在手机上还未取得稳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时候,急于拓展生态圈,不集中有效资源稳固小米手机的用户体验感的稳定性,意味着,一旦小米手机的定位“发烧”优势不在,体验感不如竞争对手,整个小米生态圈的基础将不稳。再者,这个生态圈依然是有自己的整体定位的,这个定位依然是“发烧”,“小米=性价比”,然而这个生态圈是小米自己主观营建构造的,这个定位有否有效传递给用户?用户在短时间内,如何有消化吸收小米如此多的子产品,这些子产品又如何能保证每一个都能“发烧”?这些子产品都借助了小米的牌子,如这或许就是邓德隆所说的战略偏航,违背心智。

BAT对于公众来说最深刻的认知:阿里是电商和支付、腾讯是社交和游戏、百度是搜索。然而阿里死磕社交,从圈子到到位,没完没了的折腾,始终折腾不出个名堂。支付宝作为支付重要的金融工具,大家的钱包,非要在上面玩社交,实在是让用户难以接受。腾讯死磕电商,从拍拍网、QQ商城、QQ网购,到易迅网,最后还是把梦想寄托在京东身上。不过他们3月份又搞出个企鹅优品。问题是,腾讯给我们的印象的就是社交和游戏,与电商的印象相差太大。百度死磕支付,金融、人工智能、生活服务,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没结果,它还是个搜索平台,还屡屡风波。

事实上,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跟原有定位死磕的过程。

做生态圈,或许的确是为了抗风险,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但是衍生方向是否非要强加在原品牌原定位相悖的事物之上,为何不另起炉灶?于是乎,他们纷纷做起了投资,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某些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不太再关注消费者需要和认知,只关心自己想做什么,譬如一窝蜂挤入视频、共享等领域,同质化严重。一个品牌的价值基于明确的定位成型后,是沿用统一品牌发展不同产品,还是另外做品牌独立发展,需要就事论事的分析,建立在消费者是否会接纳认知与品牌效益价值挖掘的统一基础上,而不是片面的以一个企业的参照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路径,或者对理论的片面解读。

我们更不能按照李光斗的逻辑,做出类似于“阿里死磕不出社交,归结为受定位限制”的结论,如果没有精准定位,阿里何在?

在我看来,BAT就是有钱又有流量之后,有资本有实力,有了不停试错的资本。从精准定位到自我膨胀到新的定位的摸索。找寻新的定位一定要付出代价。BAT不是一日炼成的,未曾壮大如今日BAT,还是好好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存在、成长和发展。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品牌定位理论还有用吗?

很多人说定位理论过时了,其实不然。在消费升级的今天,品牌定位理论也跟着在升级。

定位理论由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说的是在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占据有价值的位置,以“打造品牌”为中心,“竞争导向”和“消费者心智”为基本点。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信息获取碎片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趋向小众化和个性化,对以往灌输式的营销感到厌倦,未来的品牌最终都将成为生活方式品牌,消费品牌的塑造方式也需要改变,把消费者情感上的定位作为重要发力点。

个性定位,品牌通过定位表现品牌的独特形象和内涵,让品牌成为消费者表达自我个性、个人价值观、审美意趣的一种载体和媒介,使消费者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比如奢侈品或者定制的个性化产品。

生活理念定位,将品牌形象和生活理念联系起来,将品牌形象人性化,引起消费者内心的共鸣,从而给消费者以深刻印象。

群体定位,打造群体的声望,用严格的入会和行为规范制度,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团体,是一件提升自己形象和地位的事,满足消费者的虚荣,从而更强调自己是属于这个群体的一份子。

没有绝对的小众和大众市场,归根结底是市场在某一种点上永远存在空缺,选对了方向,小众也是大众。

——————————————————————————————————

答主:米立,消费在升级,定位也在升级。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

“定位已死”到底是不是个谎言?

   定位理论,这个曾被许多营销人奉为圭臬的法则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定位已死”的论调更是由来已久。

        2015年,中国区总经理邓德龙曾向雷军喊话:小米的战略偏离!他认为,小米着手打造的小米平台和生态战略侵蚀了小米赖迅速崛起的“直手机”地位。然而,如今,去年上市的小米市值已超过2100亿港元。如果小米当时没有进行品类扩展,而是固守在手机领域,可以想象他现在面临的处境是多么悲惨。但不可否认,邓德龙当时有这样的背景。贾多宝和向飘飘是定位理论的最好证明。虽然影响其后期衰落的因素很多,但它们与基于定位理论的品牌战略密切相关。毕竟,什么是“定位”?

杰克·特劳特曾说过:“商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在顾客心目中与众不同。这就是定位。”特拉特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定位理论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然而,到目前为止,小米的品牌延伸、京东的品类扩张、汪虹的粉丝经济等众多成功案例明显违背了定位理论。让人一次次质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定位”理论还有效吗?

无论是香飘飘还是佳多宝,他们也感兴趣定位,失败定位。当一个品牌只代表一个狭隘的范畴时,就不存在品牌延伸的可能;盲目确定的定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只会加速自身的衰落。就像当年的柯达,只把自己定位为胶片,在拍摄和数字化时,柯达一个世纪都逃不掉破产的命运。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4:37:05  回复该评论
  • 在于在顾客心目中与众不同。这就是定位。”特拉特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定位理论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然而,到目前为止,小米的品牌延伸、京东的品类扩张、汪虹的粉丝经济等众多成功案例明显违背了定位理论。让人一次次质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定位”理论还有效吗?无论是香飘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3:18:31  回复该评论
  • 磕不出社交,归结为受定位限制”的结论,如果没有精准定位,阿里何在?在我看来,BAT就是有钱又有流量之后,有资本有实力,有了不停试错的资本。从精准定位到自我膨胀到新的定位的摸索。找寻新的定位一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0:32:17  回复该评论
  • 、审美意趣的一种载体和媒介,使消费者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比如奢侈品或者定制的个性化产品。生活理念定位,将品牌形象和生活理念联系起来,将品牌形象人性化,引起消费者内心的共鸣,从而给消费者以深刻印象。群体定位,打造群体的声望,用严格的入会和行为规范制度,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团体,是一件提升自己形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13:45:26  回复该评论
  • 统一基础上,而不是片面的以一个企业的参照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路径,或者对理论的片面解读。我们更不能按照李光斗的逻辑,做出类似于“阿里死磕不出社交,归结为受定位限制”的结论,如果没有精准定位,阿里何在?在我看来,BAT就是有钱又有流量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