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汉文帝墓找到了吗_汉帝墓葬重新定位

课程:

汉文帝霸陵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

汉文帝的霸陵最终被确定在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而不是之前长达700年里被认为的凤凰嘴。汉文帝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他亲手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文帝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对内休养生息,对外采取和亲政策,为汉朝恢复国力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汉文帝本人生活极为节俭,在墓葬制度上推行薄葬,不树不封,再加上元代之前没有任何典籍里记录过霸陵的位置,这就导致了后人很难去定位霸陵,直到元代的《长安志》提到霸陵在白鹿原的凤凰嘴,结果以讹传讹,被谬传了长达700年,那么究竟汉文帝的霸陵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下面就以个人观点来说一说:

一、不起眼的盗洞

2016年在江村的墓葬群发现了又被盗的痕迹,出现了几个不起眼的盗洞,为了确保墓葬的保存状态,经过文物局的批准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对认为是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地带进行了勘探,结果很尴尬,在凤凰嘴位置利用现有的科技探测居然没有发现有陵墓的迹象。这使得专家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了江村大幕,为霸陵的发现拉开了序幕。

二、惊天的规格

考古专家在对江村大墓的发掘中发现,这个墓葬的规格极高,居然有四条墓道成“亚”字形,这在汉代就是典型的皇家墓葬的标配,而且随着出土文物的发现,更加印证了专家的猜想,但是至此专家还不能绝对的确认这既是霸陵。

三、确凿的证据

最终让专家下定决心这就是霸陵的证据就是发现了陵园院墙的遗存,将窦皇后墓跟江村墓划在了一个陵园里。这就是典型的同陵不同墓,至此确定了这就是霸陵。

你觉得汉文帝的霸陵是怎么被发现的?欢迎留言讨论。

武则天给自己墓葬装了什么机关,为何有人说盗墓者进去都没出来过?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有300多个皇帝,其中最特别的当属武则天,因为她是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不仅生前经历离奇波折,她的身后事也是一段传奇。据说武则天给自己墓葬装了机关,有人说盗墓者进去都没出来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武则天的墓葬有什么特点?

武则天的墓葬叫做乾陵,她与李治合葬在此。由于唐朝时期国力强盛,所以李治下葬时陪葬了很多奇珍异宝,武则天下葬时,据说带走了更大一部分财富,所以乾陵肯定是富可敌国的。据说武则天由于担心被人盗墓,就找到了当时著名的风水先生袁天罡。她要求袁天罡给自己的墓穴定位在一个没有人能够找到的地方。袁天罡在乾陵中呆了三天三夜忙着布阵,由于他风水技术高超,所以盗墓贼要么找不到乾陵的位置,即便找到进去了也出不来。

有人进过武则天的乾陵吗?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盗墓贼名叫温韬,他曾经企图盗取乾陵中的财宝。但据史书记载,温韬曾经三次企图动手,但每次都出现天气异象,最终温韬再也不敢下手了。

但以上都是传说故事,实际上到了20世纪以后,乾陵就被当地几个普通百姓发现了,他们立即上报了政府。但由于我国考古并不会主动发掘陵墓,此外也因为技术手段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所以现在暂时还没有进入乾陵,而是将它保护了起来。

汉武帝陵墓在那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金人赵秉文有诗云:“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其诗道出了咸阳原上的历史场景。穿越时空距离,透过这些陈列着的苍凉陵冢,人们似乎看到咸阳原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读到咸阳古陵文化的精彩篇章。

秦岭北麓的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北夹于秦岭山地和北山山脉之间,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自西而东的渭河,流贯条形的关中平原,故亦称渭河平原。古代这一带属秦国,长约七八百里,所以又有“八百里秦川”之称。西周、秦、汉时代,关中是全国最富饶之地,其财富占全国十分之六。古都西安即坐落于这片平原中部的渭河南岸。沣河、沪河、灞河等八条河流,从秦岭北麓蜿蜒而来,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景象。属于秦岭山脉的华山、骊山、终南山等巍峨高峻的山峰,罗列市区之南,重峦叠嶂,云蒸霞蔚,构成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位于关中腹地、泾(河)渭(河)之交的咸阳,是西汉皇陵的主要集结地。西汉王朝,凡214年,历经11位皇帝,建陵园11座,有9座位于咸阳原上,其中最为显贵的有五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这五陵当时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将其称为“五陵原”。古诗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五陵裘马自轻肥”的记述,即指当年居住在这些陵邑(县)中的纨绔子弟斗鸡走马、为非作歹的事情。

在西汉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当数汉武帝茂陵,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

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县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汉武帝墓穴的规格

西汉开始,帝王陵墓除了掘地起坟之外,还出现了一种"凿山为陵"的形制。这种形制在当时的一些诸侯王墓中也普遍存在。

到了西汉的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分。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室。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这种墓室起到了椁的作用,所以墓室里的葬具只有棺而没有椁。在这些墓葬里,墙壁上大都绘有彩色的壁画,或者有模印的画像砖,而在石结构的墓葬里则大都是雕刻画像。壁画的题材很广泛,除了神灵怪兽、历史故事之外,主要是表现帝王生前的各种生活场面。

西汉时期从高祖开始,出于政治目的,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被称为"陪陵",形成规模宏大的陪葬墓地。陪葬者大都是当时的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据记载,陪葬长陵的有萧何、曹参、张良等一些开国元勋;陪葬茂陵的有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陪葬者的墓地多是皇帝所赐,各自建有陵园、园邑和祠堂。有的还把子孙附葬在父祖墓旁,形成宗族墓地。陪葬者地位越高,离帝陵越近,封土也较高大。从西汉陪葬者的地位和身份来看,高祖、武帝、宣帝等帝陵陪葬墓中的多是朝廷重臣、名相。但到了西汉晚期,元帝、成帝、哀帝等陵的陪葬者则或是外戚,或是佞幸,或是妃嫔、宫人。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政治上的兴哀和变化。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厚葬之风最盛行的时期。包括珍宝、明器、陶俑、车马、粮食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

虽然有过这么多次的盗挖,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虽然有过这么多次的盗挖,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 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个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

■经过一年多的野外调查,考古学家们终于搞清了汉武帝陵的整体布局

上世纪40年代,一位美国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的途中,在西安的西北方向意外看到了类似于金字塔的建筑,他把这些建筑称为“东方的金字塔”,他和他的飞行队员由于并不知道是什么古迹,所以只把这些建筑当作导航地标,这个“金字塔”就是汉武帝刘彻的茂陵。

今年4月,经过一年多的野外调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们终于完成了对汉武帝刘彻陵墓的勘探,探明了这个被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执政时期最长、建树最多、业绩最丰的皇帝陵墓的整体布局。

“西汉一朝11位皇帝,据我们的考古调查和历史文献的记载,汉武帝陪葬的东西最丰富,在他还没有去世的时候陵墓里就已经放不下了。那时就有盗墓者盗走陪葬品。”陕西考古研究院院长、汉陵考古队队长焦南峰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时说。

相传武帝身穿的金缕玉衣、玉箱、玉杖和武帝生前所读的杂经30余卷,盛于金箱,也一并埋入。

现在,考古专家最看好的是刘彻穿的金缕玉衣。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 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498片,串玉片的金 线就有两斤多。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虽然有过多次的盗挖,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16岁继位,第二年即公元前139年就开始修建陵墓。传说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因在茂乡附近发现了一只麒麟状的动物和一棵长生果树,认定茂乡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下诏将此地圈禁起来,开始营造陵墓。汉武帝在创立自己的伟绩的同时,他的陵寝也在不断扩大。公元前57年2月,71 岁的汉武帝寿终于长安王柞宫,18天后葬于茂陵。茂陵由此才停止了营建,而这时茂陵已修建了53年之久,原来栽下的树木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西汉时期,因汉武帝的陵寝隶属槐里县茂乡而被人称之为“茂陵”。

汉武帝驾崩,埋葬后也未得安宁,据《后汉书》记载,当年农民起义军赤林军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发掘诸陵,取其宝物”。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陵中物仍不能减半”。后来起义军没有钱用时,再一次盗挖了茂陵。而在东汉末年,董卓也盗挖过茂陵,他叮嘱吕布,在进入茂陵时注意寻找一种专治哑巴的秘方,原来他的孙女董白是个哑巴。唐末黄巢起义时没有钱用,也光顾过茂陵。民国时期,军阀孙连仲在陵上修筑战壕,被怀疑实为盗墓。但是,这些盗墓说法,并无具体文字记录,茂陵地宫中的宝物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虽然有过这么多次的盗挖,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为乐观的,一是茂陵修筑了半个多世纪,内部机关重重,很难进去,陪葬品不可能被盗尽;二是早期盗墓,仅看重金银珠宝,一些如经书类的文物、当时人们用的器物并不被看重,还会留在地宫中。

■汉武帝陵各类陪葬坑数量达400多个,比秦始皇陵发现的还多

目前,考古学家们最想了解的是这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茂陵,下面到底是怎样的,搞清楚布局对于保护这一文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勘探,茂陵陵园整体坐西向东,汉武帝的帝陵位于茂陵陵园中心位置,有内、外两重园墙,司马道两侧有50多座陪葬墓,守陵的陵邑则位于陵园东北方。

汉陵考古队的马永赢副队长向人们介绍说,墓葬形制为“亚”字形,在封土四面正中位置各有一条墓道,平面均为梯形。

焦南峰认为,从历史来看,凡是有大的建树的帝王,一方面他会继承他的先人的制度,但是我们也能从现在掌握的资料发现,他实际上已经开始根据自己的贡献,从布局上寻求变化。例如,从西汉时期在陵墓外层设置外藏坑(一般被人们称为陪葬坑),坑里放置大 量的东西,代表了汉代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帝王就是带着这些东西去另一个世界继续他的生活。通过这次的钻探调查,发现汉武帝与前面的高祖、文帝、景帝相比都有很大的变化。景帝的阳陵外藏坑的数量就有大量的增加,陪葬坑达183个,但是到了茂陵,截至目前的考察,各类陪葬坑数量已经达到400多个。事实上比秦始皇陵发现的还多。

另外一个变化是陪葬坑布局的变化。汉高祖和汉景帝的陪葬坑分布在帝陵的东部,个别分布在北部,焦南峰说:“这可以说是西汉早期的一个制度。皇帝上朝面东,大臣们站在东边两侧。而到汉武帝时,我们根据考察推测,他不仅东部和北部有大量的陪葬坑,西部和南部也有。我们推测这体现了汉武帝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这应该说是西汉帝陵发展的新阶段。”

■这次调查不但发现了茂陵邑,还发现了修陵人的墓地另外,这次调查还发现了茂陵邑,焦南峰说,这是此次调查的一个偶然发现,根据对以前的汉陵考古,汉代帝陵都应该有守陵的陵邑,但此前都没有发现武帝的陵邑。“这次调查我们幸运地找到了茂陵邑。”茂陵邑城内发现数十个里坊,其中东南部为烧陶作坊区。我们重点对中南部进行了勘探,发现多个居民住宅遗址,周围散落有建筑遗物。

另外一个重要发现就是修陵人的墓地,马永赢副队长介绍说,茂陵的修陵人墓地位于茂陵陵园以西约4公里的南位镇陈王村南。上个世纪70年代,当地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大量戴铁制刑具的骨架,据当时在场的人讲,这些骨架埋葬凌乱,头向不一,有的甚至几具骨架叠压在一起,还有个别为半跪半蹲姿势。茂陵博物馆收藏有少量当年在此采集的铁刑具。马永赢说:“我们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于2007年10月在陈王村南约1500米处展开了调查和钻探,在大约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大量埋葬密集的小型墓葬。这些墓葬长1.8-2.0米,宽0.4-0.6米,深约2.0-3.0米左右,墓葬间隔0.2-0.5米,按此密度推算,估计这片墓地埋葬尸骨在2万具以上。”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相传武帝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等一并埋在墓中。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豪富迁居于此,人口达277000多人。 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06:49:20  回复该评论
  • 的陪葬者则或是外戚,或是佞幸,或是妃嫔、宫人。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政治上的兴哀和变化。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厚葬之风最盛行的时期。包括珍宝、明器、陶俑、车马、粮食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虽然有过这么多次的盗挖,考古界对茂陵还是较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06:52:07  回复该评论
  • 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01:58:26  回复该评论
  • 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5年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