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重庆市教育双创工作有哪些?
在西部省市中,四川双创载体建设总体领先,但重庆、贵州、陕西等省市近几年发展迅速,一些指标已超越四川,四川优势并不明显。表1显示,在16项指标中,重庆的创业孵化机构总数、机构内当年获得投融资企业数量、机构内在孵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机构管理服务人数、机构创业导师数量、年内举办活动与培训等7项指标优于四川,尤其是重庆众创空间的数量达到230家,几乎是四川的2倍。在中国城市创业孵化指数2018排行榜中成都排名第12位,也排在重庆、西安之后。
表1 四川省、重庆市双创载体主要数据对比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1优化空间布局
一是紧紧围绕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优化双创载体布局,适应和推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版图。
二是围绕发挥成都科技创新“主干”作用推进“五区”协同创新,突出建设好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孵化载体群,建设环成都创新带,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和价值创新园区。
三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建设完善与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大小凉山地区区域定位相适应的孵化载体,形成均衡发展态势。
2加强专业孵化
一是瞄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及16个细化领域,培育高质量专业化孵化载体。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二是依托科研院所、产业平台和龙头企业,建设“小而美”的专业孵化平台,为相关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孵化培育一批专业水平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是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引导各类机构联合建设专业孵化载体,形成专业孵化器群,促进催生一批“独角兽”企业和行业“小巨人”。
3完善孵化体系
一是拓展孵化载体业务,实现为上游提供创新服务、为中游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为下游提供产业孵化服务的全链条孵化。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二是采用新的工具方法和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手段,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多因素协同、分布式的开放创新系统空间,实现更加完整、智能升级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三是在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型产业集聚区推动建设或完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基地)”综合孵化体系。
4创新孵化方式
一是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创办和参股孵化平台,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内生发展实力。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和虚拟孵化、异地孵化等新形态,突出众扶、众筹能力,激发众创、众包激情,探索打造智能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三是鼓励孵化平台积极尝试连锁经营、品牌输出等创新孵化模式,探索集群化发展道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5突出孵化协同
一是加强孵化载体与其他创新平台的协同合作,形成配套体系。抓好与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网络节点的协同,从服务层面促进企业创新;抓好与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产业创新平台的协同,推动产业创新。
二是加强不同模式、不同阶段孵化载体之间的合作。鼓励和支持成熟的孵化器自建众创空间或加强与众创空间的合作,将孵化服务前移;支持探索孵化器与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合作,将孵化服务后延。
三是建立完善四川双创孵化载体联盟,搭建孵化载体网络体系,促进各类孵化载体共享资源合作发展。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6加大开放合作
一是按照“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要求,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孵化载体政策、资本、人才、经验的交流合作,链接全球资源,服务四川创新产业。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和孵化载体在省外、国外建园设点,在当地引进优秀企业和组建新型研发机构。
三是提升孵化载体的全球化视野,丰富其孵化功能,促使其与国际化服务水平接轨,为入驻企业提供国际合作机会。四是积极引入有海外背景的孵化载体在川设立分支机构,推动海外人才项目在四川落地。
7强化人才支撑
一是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逐步形成开放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圈。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二是鼓励通过年薪制或股权激励制提高孵化载体管理人员、创业导师的待遇,打造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队伍。
三是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支持、促进孵化载体与专业中介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外包关系,提升专业领域孵化服务水平。
8改善政策环境
一是形成政策支持体系。借鉴上海、广东等地的经验,建立完善从创业团队到创新企业的完整政策扶持链。二是全方位优化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环境,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投资风险分担机制,探索推动孵化载体与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结合的发展路径,为在孵企业提供系列投融资服务,拓宽孵化载体自身融资渠道。三是提高政务水平,抓好政策落地。
如何确立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如何确立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理念: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突出强调要坚持产教融合,并设专章提出推进产教融合的具体工作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着政府主导职能不强、行业指导能力薄弱、企业主体作用缺失、学校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反映出教育界与产业界缺少支持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与运行机制。
为解决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问题,《意见》强调,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到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先进性。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意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二是强调发挥行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提出教育部要联合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同时要求各职业院校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主动接受行业指导。三是突出校企协同育人,强调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这一点作为在人才培养层面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四是强调对接行业产业推进专业课程建设。近年来,由教育部牵头,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先后印发了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公布了230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及5个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为进一步对接行业产业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意见》强调要引导职业院校“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同时在课程建设层面强调,“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这将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汇聚产教两方面力量和资源共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质量,需要相应的工作机制。政府和市场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两大基本力量,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统筹作用,又要尊重市场在产教融合中起决定作用的规律,明确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有效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当前,我国教育界与产业界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已形成共识,一些地方、行业先试先行,相继出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意见》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把机制建设作为推进深化产教融合的抓手,从教育教学各层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一是强化行业指导,全面改进教学工作。《意见》提出要“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完善购买服务的标准和制度”,调动行业发挥指导作用。同时提出,在职业教育最高行政管理层面建立教育与行业联合工作机制,并要求职业院校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从而更好地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二是突出教产联动,建立完善教学标准规范体系。《意见》提出“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三是强调校企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继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倡导“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有效发挥企业人才培养重要主体作用。《意见》强调集团化办学的优势,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深化校企合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意见》还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这既是对我国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深入总结,也是对职业院校和企业界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将进一步激发广大职业院校和企业界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形成。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职业教育教学层面坚持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意见》从改革教学过程的角度对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明确部署。一是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二是着眼于增强专业教学的职业性,肯定近年来教学改革创新的经验,倡导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三是强调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实效,进一步明确对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性教学要求,并对课时安排与实习形式做出要求,强化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保障。此外,《意见》还强调实习岗位要与专业对口,岗位工作内容要与专业学习内容对口。四是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出发,明确提出“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学。《意见》贯彻落实新时期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以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目标,突出了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校企协同,对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勾画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美好前景。
双创是什么意思?
“双创”活动,即“大众创业”“大众创新”,泛指我国各地的城市与企事业等单位的两项创建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几个月后,又将其前所未有地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动。
在2015年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双创”再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该次会议决定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创新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营销、财务等第三方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
扩展资料:
一、区域示范基地(17个)
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建福州新区、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湖南湘江新区、广东省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园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重庆两江新区、四川省成都市郫县、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
二、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4个)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
三、企业示范基地(7个)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