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了什么内容?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
要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要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保障落实政府投入,多方增加社会投入,加强融资渠道支持。要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
要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实施名医堂、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
要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政策,健全中医药医保管理措施,合理开展中医非基本服务。要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优化中医药科技管理,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高中医药法治化水平,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
扩展资料: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背景
中医药(民族医药)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药品如何精准定位,成功上位?
定位是企业和品牌的指南针。不恰当、不准确、不清晰的定位,都会让企业和品牌发生方向偏差,误入歧途,失足泥潭。而正确的品牌,为品牌后期市场运作提供标尺,让各种战术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至于偏离航道。因此,定位必须以消费者需求空档为终点,以企业资源和产品特征为起点,以竞争品牌的品牌定位和市场策略为路障,最终走一条自己的康庄大道。药品定位三个层次定位的精髓在于,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种心智位置的抢占,也就是占据“第一”的位置,形成关于品牌的“第一”的概念,让消费者购买时形成“首选”。 占领消费者大脑中的制高点;在产品过度、传播过度的医药市场,精准定位已经成为品牌运作和市场营销的核心命题。对于医药企业,定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企业战略定位:企业整体的战略性市场、经营方向抉择,为企业确立产品研发、服务和资本运作的方向;二、品牌战略定位:具体单品牌和产品的市场选择、功能定位,为品牌运作和延伸提供准绳,具有短期有效性和长期适应性的特征;三、传播策略定位:创立自身能有效提供、消费者需求空缺而竞争者无法提供或未提及的传播概念和说服理由,讲求简洁、清晰、尖锐,形成快速认知和记忆,让消费者认识你,选择你,同一种药品,在针对医生和大众时,说辞要因人而异;三层次定位含义不同,却又互相渗透,相互统一。比如,正大福瑞达战略定位在眼病市场,旗下产品润舒品牌定位在眼睛炎症市场,润洁品牌定位于眼睛日用保健市场;用红蓝白三色包装,分别将功能定位在“抗过敏”、“缓解视疲劳”和“滋润”功能上,实现了细分市场的覆盖;在传播定位上,则用“眼干眼涩眼疲劳”症状诉求,提示视疲劳市场,“刻苦的学习,投入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眼疲劳,点润洁”的广告诉求,来提示受众使用。实现传播的快速到达和记忆。再比如,修正药业定位于“良心药、放心药”的普药,斯达舒定位于胃病市场中的青年人,通过“胃酸、胃痛、胃胀”三大症状定位,让消费者对号入组,从而抓住广大目标市场。三者统一性越强,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就会越犀利,竞争力越强大。再如“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将定位统一于“现代中药”,“宛西仲景—六味地黄丸”将定位统一于“古方正药”和“药材好药才好”等,从而在各自市场成就领先地位。而如果自上而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和错位,都会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海浪中迷航,发生失误甚至失败。药品定位误区综合分析,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医药企业在“品牌定位”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误区。一、定位过宽:贪多嚼不烂按照定位原理,就是要做到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确立,用来复枪而不是散弹枪。一些成功品牌,沃尔沃强调“安全”,宝马集中“驾驶乐趣”,金利来定位为“男人世界”等。但不少企业,往往会对自己的产品过于偏爱,自以为产品优势太多,必须一一说足,想把消费者一网打尽;或者频繁更换,朝秦暮楚,摇摆不定,结果导致重点不明,定位不清,形象混乱,目标消费者无所适从,对品牌认知不清。结果产品只能扎在普药堆中,打价格战,无法形成企业的强势品牌。因此,在产品利益点多时,必须学会“舍得”,聚焦诉求,精准定位。在医药品牌中,排毒养颜胶囊聚焦于排毒和养颜的女性市场,江中健胃消食片集中在健胃和消食的消化不良市场,二者在传播定位时,一个用“排出毒素,一身轻松”,一个用“肚子胀,不消化,找江中”,用消费者听得懂的语言,简单明了地告知消费者,暗示消费者,占有消费者,实现了品牌的成功。二、定位模糊:雾里看花与上相反,定位时,在残照竞争对手或者选择目标市场时,定义失误或不充分,传播概念界定过于专业或歧义,往往会导致消费者坠入云里雾里,无法真正意识到品牌的独特利益,只有模糊的印象,认同度、记忆度和忠诚度,无法建立或维持。比如曾经有厂家推出温胃舒和养胃舒,诉求是治疗胃寒和胃热,其专业术语的定位策略,成为进军消费者心智的障碍,要知道,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病症是胃寒或胃热,又如何做出购买选择;再如某胃药品牌传播定位为“小胃病”,以区分葵花胃康灵所瞄准的“老胃病”市场,通过比附,差异化是形成了,但“小胃病”本身却并不容易识别,同样的定位还有“全面感冒”等。借助持久的传播固然能形成品牌认知和销售,但就定位本身而言,短期内不容易快速传播、认知,长期内不容易延伸和演变。有的独特之处,对品牌只有一种模糊的概念。三、定位脱节:无本之木定位必须要以企业资源为基础。比如新康泰克、芬必得,传播定位于12小时起效,是以中美史克的缓释技术为基础的;白加黑的“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也是建立在对配方上独特性,感康用“抗病毒,治感冒”切割市场,也恰是因为产品中含有对病毒有抵抗作用的金刚烷胺。而定位脱节的特征是,定位本身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能直接撬动市场,引发消费者的偏好。但是,企业产品特点、价位、渠道选择和广告促销等,却与定位本身脱节,使定位本身成为无本之木,无法支撑起消费者的信任心理,引发对品牌本身的怀疑,最终枯死。比如,感冒药确定了“一粒见效”,其定位符合感冒患者的迫切需求。但如果产品在配方、疗效上,无法支持这个定位,消费者就会认为你是在夸大和欺骗,产品自然会失败;近几年来,市面上众多通过媒体爆炒成功的医药保健品,以牺牲行业信任度为代价,产品无法支撑定位,短期内固然实现盈利,但最终却踪迹不见,或被消费者所抛弃,或触犯法规被淘汰。药品定位三个原则在药品定位时,该如何规避误区,确立准确、清晰的定位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三大原则。 一、消费者需求空档为终点谁是定位的决定者?不是老板,不是策划人,不是广告文案,是目标消费者。定位的标准是什么?不是好看好听,不是新奇刺激,而是能切合消费者利益需求,容易为消费者理解和信任。也就是说,品牌定位必须以消费者的需求空档和心智感知点为准绳,是定位等一切营销活动的目的地。这依赖三个关键性的工作:1、与目标消费者调研、沟通,透过表面的讯息,挖掘消费者内心真实的需求点;2、确立定位时,要宽窄适当,锐利清晰,以消费者为导向进行翻译;3、所有营销活动围绕定位来进行,包括产品功能设计、价位、传播概念和促销手段等,建立并巩固定位,让竞争对手无法超越。二、产品特征为起点定位必须建立以产品为起点,不能漫无边际,脱离实际,牵强附会。必须经得起推敲。不止是短期有效性,更要具备长期适应性,否则品牌定位频繁更换,损失的不止是营销推广费用,还有大好的市场。产品特征的选择,不一定是产品独有优势,也可以是品类共有,而消费者不知道,竞争对手忽略,只要第一个说出来,就能率先占有消费者的心。仲景六味地黄丸诉诸“药材好”,九芝堂六味地黄丸诉诸“不含糖”等,都是从产品特征出发的。三、竞争品牌定位为路障在定位的起点和终点确立后,竞争对手就成为前进的路障,定位必须“绕道而行”,走差异化的道路。只有如此,才能突出自己,走出新路。即使采取跟随策略,也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在设计品牌定位时,针对竞品,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要选对竞争对手,我要和谁竞争?二是我的定位与之相比是否独特?三是我如何通过有效的推广策略让消费者认可这种独特性?只有有效回答上述问题,才能让定位更有竞争力和杀伤力,在市场推广中,抢夺竞品市场,成就自己的天下。
自考本科
报考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吧!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名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96年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至长清大学科技园。
学校设13个二级学院,有中医学七年制、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眼视光学、营养学、应用心理学、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英语、法学、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学等21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等学科门类。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生物医学工程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拥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至2007年底,全日制在校生11657人,其中本专科生10314人,研究生1343人。学校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大学建立并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合作办学,外国留学生、对外合作办学境外学生和港澳台学生360余人。
设有中医文献、天然药物等4个研究所,另有6个研究室。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中医内科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医药经典理论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周围血管病、老年病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细胞生物学、中药质量分析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有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学科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3个,山东省重点专科4个,铁道部重点专科6个。
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403人,校本部1041人,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288人。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0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1个团队入选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6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4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36人入选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7人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4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奖。
学校总占地1829亩,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78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8万册、电子图书47万册,有配置完善的计算机校园网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3所教学医院,50处临床教学基地。
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试点课程2门;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教改试点专业5个;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8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14项。
1978年获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2项,1986年获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1991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999年以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9项。校本部现承担国家级课题49项,其中重大科研项目20项;省部级课题88项,其中重大科技专项8项;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579项。现主持国家科技部“973”项目1项,承担“973”项目课题2项,牵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规范种植项目承担单位”。
2004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完成了从快速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在办学规模、条件、活力、水平和效益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新增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数量在全国同类院校居于前列;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承担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和科研获奖层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07年在省属高校中首次主持国家“973”项目,科研经费连续三年翻番。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目前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3个领域全部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了相关的全部二级学科;全日制在校生较之2000年翻了近两番。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随着“功能齐全、数字化、园林化、有特色”的新校区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
学校正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基本方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准确定位,建设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多科性大学,突出特色谋生存,形成优势求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群众,建设强校,为富民强省、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做贡献,为科教兴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
邮编:250355
电话:0531-89628012
传真:0531-89628015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