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1、辽东湾新区的历史沿革
- 2、为什么说辽宁盘锦市是最有潜力的城市呢?
- 3、准备去盘锦发展,不知道未来会发展什么样,谁能介绍一下?
- 4、盘锦市辽滨开发区的远景目标是什么?
- 5、盘锦历史
- 6、盘锦是几线城市
辽东湾新区的历史沿革
盘锦辽东湾新区位于辽河下游,原为苇田,是盘锦市苇田的一个组成部分,生产历史久远,详细情况已无从考证。相传光绪年间—民国初年,辽河沿岸滩涂土壤自然淡化,逐渐形成植被,有渐渐生长出不连片的块块苇丛。由辽河的下滩衍生至辽河的上滩,逐渐连成大块苇田。旧中国归张作霖时期官吏、资本家、地主私人所有。1931年营口沦为日本殖民地,苇田属营口县河北区(现盘锦辽滨经济区)。伪满时期苇塘由康德苇浆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后改由日本钟渊、王子制浆株式会社经营。早在清光绪32年(1906年)地属海城县营口海防厅辖。宣统元年(1909年)海城西、南三个乡划属海防厅辖。两年后改为县制,民国8年(1919年)实行区、村制属营口县河北第六区(现盘锦辽滨经济区)。1935年该场一部分属营口县第七区,一部分属商埠区。1937年10月,以辽河为界,其右岸地域全部划归盘山县管辖,当年营口改为市制,辽滨归属营口市河北区,并设区公所。1945年“八一五”光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当时的中央资源委员会、辽宁纸浆有限公司管理。1946年国民党在营口市时,仍实行区、村制,辽滨仍属营口市河北区管辖。1948年8月,营口解放,辽滨先后属营口市河北街,设街公所。后改为营口市第三区和西市区办事处管辖,其苇田收归国有。1950年10月,在原营口造纸厂盘山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了盘山县国营盘锦苇场。1950年11月14日,营口造纸厂把运输船队及其部分苇田划拨给国营盘锦苇场,有铁制拖船7艘、木制驳船31艘、木制帆船8艘、木制宿船和木制水船各1艘,共计48艘。西炮台(营口市西部入海口处)、上口子(现大洼县西安镇)、大兴(现营口县)三块苇田一并划拨给国营辽滨苇场。当时,国营盘锦苇场运输船队是辽宁省最大的内河运输船队,负责给营口造纸厂运送造纸原料。盘锦苇场在营口市太古楼码头设有运输股,全股职工200人,其中管理人员30人、船员170人,股长为王洪安。这就是盘锦辽滨经济区的前身。1951年盘锦苇场归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轻工业管理局领导为直属企业。东北人民政府指令盘锦苇场负责供应营口、金城两造纸厂的原料,并对盘锦苇场统一经营提出正式意见。1952年辽东省人民政府指示,将营口地区苇塘移交东北工业部轻工业局接管,营口县人民政府遵照省指示,将省代管的公有苇田全部交给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轻工业局盘锦苇场接管经营。1953年,东北地区轻工局撤消,盘锦苇场由中央轻工业部造纸局领导。1953年3月盘锦苇场划分四个分场,一分场(七水井子)、二分场(东郭)、三分场(辽滨)、四分场(丹东、孤山)。将营口附近辽河两岸苇塘划归盘锦苇场三分场管理,当年经营三叉河以下、辽河入海口、辽河两岸的全部苇田,当时经营苇田面积18万亩。不包括滩涂面积,分五大票、西老湾、大房身等五个生产作业组,最高年份芦苇产量达4万吨。1956年6月初改盘锦国营农场管理局为辽宁省盘锦农垦局,隶属国家农垦部。同时将原中央轻工部所属的盘锦苇场(包括辽滨、东郭、欢喜岭、苇农实验站)并入盘锦农垦局。1956年12月,为加强农田、苇田的统一管理,盘锦苇场与盘山第一水稻农场合并,在大洼成立盘锦农垦局。由于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多变,1957年6月将盘锦苇场三分场改为国营辽滨苇场。同年并成立中共辽滨苇场委员会。当时隶属盘锦农垦局领导。1958年到1969年划出苇田面积11万多亩。其中辽河上游苇田划出一部分给营口县海城市,中游一部划分给大洼县几个沿辽河的农场。1960年12月27日,营口市新华区将国营辽滨苇场党总支委员会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移交给盘锦农垦局党委领导。1961年3月6日,盘锦农垦局党委决定,成立中共辽滨苇场委员会。1964年8月20日,根据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苇场划归轻工业厅统一领导》(轻字第368号文件)精神,轻工业厅与盘山县人委共同协商,从1964年10月1日开始,将原盘山县地方国营苇场移交省轻工业厅领导。相继省人委又以[1964]第233号文件批准,成立由省轻工业厅直属的省芦苇公司。地址设在北镇县沟帮子镇,直接领导东郭苇场、羊圈子苇场、盘山苇场。赵圈河苇场与辽滨苇场由盘山农垦局领导。1968年随文化大革命的不断深入,上级陆续派来军代表、军宣队,参政议政。同年6月建立辽滨苇场革命委员会。1969年1月1日,经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同意,盘锦农垦局与营口市协商划定区域界限,“以辽河为界,河南一草一木不动,河北一草一木不动”。河北(辽河北岸)统归盘锦地区,归属大洼县管辖。辽滨苇场场部由营口市太古楼码头搬迁到辽河的右岸。自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营口被迫开港后,英国首先在营口设立太古轮船公司,并先后修建码头多处,太古楼码头就是其中之一。“太古”一词是由英国传来,译音原意为“虎狮”总号设于英国伦敦。太古楼是由英国人投资55万英镑,主要建筑二层红砖楼房并设有地下室,为锅炉用房。该楼坐北面南,石头基础、砖木结构。所用红砖皆从英国运来,建筑风格是英国式样,北临辽河南岸,南接市内街道。建筑面积2505平方米。占地面积6505平方米,其楼房左右护岸为247米。还有码头工地和仓库各一处,码头沿河排列,以美国松木夯实。太古楼码头只允许英国的轮船停靠,英轮船通往上海、天津、香港及英国等地。传说:太古轮船公司当时有轮船99艘,每当增加到100艘时便沉没一艘,始终如此。实际上据史料记载,太古轮船公司有轮船13艘。从码头运出的货物有药材、煤炭、杂粮,而进口的是白面、日用品、煤油等都是本国过剩产品。昔日的太古码头仍然耸立在辽河的岸边,现已是破烂不堪,年久失修。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建筑旧址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为营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同意将红滨等四个街道归西市区领导的批复》(〔1979〕63号)文件。文件的内容是:“营革发〔1978〕126号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同意将辽滨苇场的红滨、五七、曙光、辽滨等四个街道,一千零九十七户,四千八百七十四名非农业户人口划归你市,西市区领导。原辽滨苇场所有的土地、房屋等财产仍归辽滨苇场所有。”所以形成了现在的辽滨区域内居住着营口市西市区的居民和盘锦市大洼县的居民,并有1.38平方公里的土地属于营口市区管辖。1984年成立了辽滨乡人民政府。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盘锦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农场改革意见和大洼县委发〔2000〕16号文件精神,2001年成立大洼农垦集团辽滨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3月大洼县进行合乡并场,辽滨乡与荣兴朝鲜族乡合并,归属荣兴朝鲜族乡党委领导,党委书记张凤印。2003年6月,大洼县人民政府向盘锦市人民政府报送《关于成立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的请示》(〔2003〕26号文件)。盘锦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成立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的批复》(盘政〔2003〕37号文件)。文件内容是:“为鼓励和支持大洼县区域经济发展和建立对外开放先导示范区,原则上同意设立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现将有关事宜批复如下:一、同意该开发区暂定为市级开发区,享受市级经济开发区管理权限。二、同意开发区按4个功能区规划建设,并应本着科学合理布局、立足发展的原则,编制开发区规划,确定自身的产业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三、辽滨经济开发区起步区为3平方公里。要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在2003年年底前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四、开发区建设要本着项目以生产性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发展一定比例高水平的第三产业的方针,全方位实施开发建设。”2003年7月13日,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盘锦市人民政府市长程亚军、中共大洼县县委书记喻国伟为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揭牌。市、县领导为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奠基,大洼县各部、委、办、局、各农场的领导出席了辽滨经济开发区成立大会。盘锦辽滨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分工业和生活两大组团。遵循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集合、开发集约的原则,经济区的发展依港口牵动、靠产业带动、借外资繁荣、树生态品牌,成为盘锦市和大洼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总规划和目标要求五年打基础,十年见成效。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辽滨经济区将建成以船舶制造、机械加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高科技生态型工业城,以港区一体化建设为依托的现代物流城、以海滨湿地园林景观为特色的商住度假城,成为集聚15万人口的盘锦市新城区。2005年11月25日上午,盘锦市委召开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加快辽滨经济开发区发展和棚户区困难职工救助工作。2005年12月5日,盘锦辽滨经济区宣布成立。2006年6月,经辽政〔2006〕201号文件批准,辽宁省政府将盘锦辽滨经济区纳入“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定名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2007年10月,根据园区发展需要,经辽政〔2007〕182号文件批准,命名为“盘锦船舶工业基地”,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调整到34.6平方公里。2009年5月,委托沈阳建筑大学天作建筑研究院完成了《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总体规划》修编,规划面积为110.64平方公里,并于同年9月,通过盘锦市人民政府审批。目前,根据总体规划的调整,正在进行新战略规划的总规编制,计划于8月30日前编制完成。2009年7月1日,随着辽宁“五点一线”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辽滨经济区随着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经辽政〔2009〕102号文件批准,正式命名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2010年3月,根据陈政高省长到盘锦调研的指示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快辽滨沿海经济区建设进程,经辽政〔2010〕108号文件批复,在原11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西拓北扩,总规划面积调整至306平方公里。新战略规划范围北起二沙公路,南至渤海湾;西起二界沟,东至大辽河。2010年9月,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正式隶属盘锦市。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即:荣兴街道办事处、二界沟街道办事处、荣滨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即:三角洲开发区。2010年10月7日,盘锦《关于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设立辽宁省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请示》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省政府同意在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成立辽宁省综合改革实验区。原则上同意盘锦市制定的方案,并要认真组织实施。为充分利用渤海“辽东湾”这一地理名称的影响力,2012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将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更名为盘锦辽东湾新区。同年2月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下发【2013】16号专函,正式批复同意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
为什么说辽宁盘锦市是最有潜力的城市呢?
提起东北都知道是属于老工业的基地,曾经给中国的经济总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随着时间不断改变,国内进入到绿色发展的时代,东北老工业发展逐渐落寞下去,导致东北的发展不是很理想。今天要说的是辽宁最骄傲的宝藏城市,人均收入连续8年排名第一,发展速度达5.29%。
最近这些年辽宁逐渐出现复苏的现象,扛起了整个东北的经济,还是属于可圈可点的省份。如今在辽宁发展最好的城市就是沈阳和大连,一直以来经济总量都很出色,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快速凸显出来。然而辽宁并不是只有这两座城市很出色,就像盘锦是属于一座宝藏城市,还是很让人骄傲的一座城市。
可能说起盘锦有些陌生,毕竟在这么多的城市中它的知名度不高,可它的实力丝毫都不容小觑。毕竟在辽宁很多城市经济总量倒退的情况下,它依然还在稳定上升,相对来说还是挺难得的,并且它的发展速度高达了5.29%,增长的速度很快。主要还是因为它处于优越的地段,跟锦州和鞍山相隔不远,还受到了东北经济圈和渤海的辐射,更好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
同时境内的交通网络很出色,拥有了高铁和高速公路等,更为重要的还有盘锦港,每年的吞吐量都很大,跟沈阳和大连机场相隔不是很远,想要去往每座城市都很便利。除此之外它的人均收入相当出色,已经连续8年时间在全省排名处于第一的位置,经济总量排名第三,从中可以看出它的实力很强,相信不久就能快速崛起。对于辽宁最骄傲的宝藏城市,人均收入连续8年排名第一,发展速度达5.29%,不知你看完后有什么想法?
准备去盘锦发展,不知道未来会发展什么样,谁能介绍一下?
每每提到盘锦,土生土长的盘锦人对“世界级化工基地”、“石油之城”、“中国湿地之都”、”中国鹤乡“的标签总是感到深深的自豪,这是每位盘锦人都知道的官方介绍,但这并不是盘锦的全部。
1、辽宁省GDP名列前茅
盘锦是辽宁省面积最小的城市,也是全国的优秀旅游城,全国首批36个率先进入小康的城市之一,人均GDP曾连续八年居辽宁省第一。
2、出海口,东北最近!
位于辽东湾的盘锦港是辽河入海口,已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年通过能力超亿吨,沈盘铁路、向海大道的建设,使盘锦成为东北和蒙东地区最近、最便捷的出海口。
3、蟹米之乡 全国有名!
盘锦的大米、河蟹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是很有名气的,2003年,盘锦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盘锦大米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米"。
盘锦河蟹海水里生,稻田地里长,稻蟹共生,口感鲜美,自古就有"蟹都"的美誉。有质有量的盘锦农业,让盘锦无需担心石油资源枯竭的一天。
4、湿地生态,最适宜人类居住!
辽河口湿地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世界第一芦苇荡、天下奇观红海滩,独特的自然风貌形成的纯绿色生态,对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气候调节、空气净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辽河口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是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的繁殖地、斑海豹重要产仔生活地。
5、辽河碑林 历史最久!
辽河碑林坐落在位于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市湖滨公园西端,迄今为止东北最大的仿古建筑,收藏我国从文字符号、甲骨文到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的各种书体精品碑刻2000~3000块,是我国最大的、唯一不断代的碑林。
6、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盘锦再展雄风
2020年3月世界著名化工企业利安德巴赛尔公司与中国500强企业辽宁宝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总投资800亿美元合资合作协议;世界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在盘锦投资100亿成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项目.......
兵器华锦、宝来集团、辽河石化、长春化工、联成化学、戴纳索、科莱恩等300多家石化企业集群发展,是辽宁省全力支持建设的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抢滩盘锦,创业氛围、总部经济直追一二线城市,催生出大量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就业岗位,从一线城市回流的年轻人口,拉开了盘锦再展雄风的序幕!
7、600亿辽河储气库群项目正式开工
产业基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财富创造能力。2019年1月,投资600亿的储气库群项目在盘锦正式开工,运行后能够形成115亿立方米工作气量,是东北乃至京津冀地区最大天然气地下储备中心,承担着辽宁省、东北地区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调峰保供重任。
8、全国最大!合成橡胶产业基地,沥青和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
石油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发展,让盘锦具有多样性的发展空间,即便油田枯竭,也不会陷入困顿,其坐拥资源丰富让人羡慕,让其他城市无法比及。
9、即将扩建的盘锦高铁商务区,是“世界级的枢纽中心”!
随着高铁列车的开通,1小时入沈,4小时进京,盘锦已经迈入高铁时代!城市发展将迎来新机遇!以盘锦火车站东广场扩建的新高铁商务区,作为盘锦走向世界的靓丽窗口和名片,正在加速改变盘锦的城市格局,新高铁区域将成为高品质居住、商业商务、轨道交通的新城市中心。只要是位于新中心的资产,都必将是城市的价值之巅!
10、辽河的宠儿,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2019年盘锦入围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刊发的“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盘锦不仅拥有石油资源,还有浩瀚的苇海,燃烧的红海滩,蜿蜒流淌的辽河,交相辉映,是一个娇柔美丽又富有个性的幸福城市,是最不用担心矿产资源枯竭的城市。很多土生土长的盘锦人,在这个美好的城市里一天天的长大,不知不觉间见证盘锦的时代变迁,看着一幛幢老屋变新楼,看着居住环境越来越美,看着盘锦一点点展现出大都市的精彩!……
随着盘锦由资源型向产业型的战略转变,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口的大量回流,今后的大盘锦一定会更现代,更时尚,更繁华!
盘锦市辽滨开发区的远景目标是什么?
随着国家日渐繁荣,全国范围内宏观地域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各层次“区域极化”的不断加深。目前,我国在地域格局上已基本上形成了三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在中国地域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竞争中,三大城市群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的集群竞争力。盘锦船舶工业基地正位于“环渤海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三极中,具有明显的区位竞争优势,未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盘锦船舶工业基地于2005年12月组建,位居辽宁省盘锦市最南端,辽东湾东北部,大辽河入海口右岸,与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市主城区仅一河之隔,是辽宁“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基地区位优越,处于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的节点,可同时接受三地的发展辐射,实现资源共享、协调互动。建成后的盘锦新港与盘锦港、营口港互为补充,年吞吐能力达亿吨以上,大连港、鲅鱼圈港、锦州港、葫芦岛港放射状分布于基地两翼,距基地均在百海里之内;305国道,京沈、沈大高速公路,京沈高速铁路擦肩而过;全长1440余公里的辽宁滨海大通道贯穿其境,建设之中的跨辽河大桥将把营口市区与园区紧紧相连。沈阳桃仙机场、大连周水子机场均在2小时车程之内。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盘锦船舶工业基地开发建设极具魅力的一大亮点和国内外客商抢滩东北的登陆点。
盘锦船舶工业基地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有50多公里长的河、海岸线,起步区面积34.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既无耕地又无建筑物,在这里投资建设既不与农民争地又无动迁之累,极具开发空间且又最大限度的降低建设开发成本。基地的规划定位是:建设一个具有北方湿地水城特色的滨海新区,充分利用河流、海洋、生态湿地等环境资源,构建一座水网交错、河流遍布,具有鲜明滨海城市特色的生态宜居新城。现状水系在规划中基本得到保留,并得到整体梳理。规划针对滩涂地貌,结合城市风貌设计增加水面积。水网结合现状,引自辽河和北部辽滨水库水源,经主导产业区、产业拓展区和综合服务区最后汇入大海,既有生态与景观作用,也起到排水泄洪的功能。
基地提出三大主导产业体系即:依托傍河临海的自然区位优势,与大连、葫芦岛两大船舶修造基地形成错位发展,重点发展5万吨以下各类中小型船舶、豪华游艇、高速快艇及相关船舶配件产业,以填补辽宁船舶制造业的空白;依托盘锦新港及周边港口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依托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壮大石化产业。
目前,起步区34.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基地签约入驻项目近百个,计划投资总额800亿元,中石油海工基地、辽宁宏冠船业等一批企业纷纷开工投产,初步形成了船舶制造及配套、石油化工、港口物流三大产业集聚的格局。
预计到2010年末,船舶制造能力达到250万载重吨,基地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税收超过20亿元;到2015年末,船舶制造能力达到500万载重吨,基地工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税收超过60亿元;到2020年末,船舶制造能力达到700万载重吨,基地工业产值超过2500亿元,税收超过120亿元。
盘锦历史
可爱的盘锦
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西北邻锦州,东界鞍山,南临辽东湾,市中心距省城沈阳150公里。全市辖双台子、兴隆台两区和盘山、大洼两县。区域面积395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20万。盘锦的地域优势独特。它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与京津唐城市群之间的联结带,地处辽东半岛开发区与辽西经济开发区的结合部,置身于东北经济区与华北经济区的融汇处,居于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叉点。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盘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空间。
盘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井盐等矿产。现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燃气储量1500亿立方米。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就坐落在这里,这里还是全国最大、世界第4大特种油生产基地。地下还蕴藏着盐卤水16亿立方米,可为发展盐化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
境内土地资源充足。现有耕地13万公顷,其中水田11万公倾,年产粮食8.5亿公斤,是辽宁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大米出口基地;有苇田8万公顷,年产芦苇4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造纸原料和建材原料基地,占辽宁省造纸原料一半以上。还有广阔的草场,适合发展畜牧业。载畜能力可达2.7万头混合牛。草质优良,当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回国后,就将斯大林赠送的50匹良种马“落户”到境内西部的石山种畜场。
境内有118公里海岸线,沿海滩涂3.9万公顷,适宜虾、贝类繁殖,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良好条件。涨潮为海,落潮为陆的二界沟蛤
蜊岗,被誉为“渤海金滩”,盛产被乾隆皇帝称作“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是辽宁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盘锦内陆,地势低洼平坦,沟渠纵横,有辽河、绕阳河等大、中、小河流21条,坑塘星罗棋布,适宜淡水养殖的水面达7万公顷,发展淡水养殖条件优越。中华绒螫蟹的产量居全国之首。稻田养蟹独具特色,也是全国大型河蟹苗种基地,提供的优质蟹种占全国总供应量的 70%。加工成的“盘锦醉蟹”畅销国内外市场,被誉为“天下美味”。 盘锦的自然景观独特、绮丽、优美。辽河下游的双台子河口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8万公顷,是国际最重要的湿地之一。区内芦苇繁茂、滩涂辽阔、人烟稀少,是野生动物栖息与繁衍的良好环境。区内栖息的鸟类有236种,其中有丹顶鹤、黑嘴鸥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1种。保护区内已建成观鹤台、芦园、水禽园、放鹤亭等景观,每年接待大批中外游客,成为旅游、观鸟、享受大自然美的胜地。沿境内海岸线可看到的天下奇观--“红海滩”,现已列为辽宁“五十佳景”之一,并被省旅游部门列为对外整体推出的国际旅游路线。 盘锦地灵人杰,孕育了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他的祖茔就在盘锦市大洼县境内,他当年亲手创办的新民小学遗址仍在该县东风镇。睹物思人,可生万千感慨。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盘锦这块宝地成为辽河的“金三角”。
盘锦市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省辖市。是一座以盛产水稻和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品的新兴沿海开放城市。
盘锦的开发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开发。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在这里组建国有农场群,使昔日“东北的南大荒”,变成了“北国江南”的鱼米之乡。第二阶段是工业开发。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石油大军开赴盘锦,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油田的开发建设,带动盘锦经济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现代化工业开始在盘锦起步和振兴。第三阶段是综合开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市以后,盘锦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入全面建设新型石油化工城市的新的历史时期。
建市后,全市上下不断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根据全市在油气、水田、滩涂水面、芦苇和草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油水经济”,“油”就是发展油气资源的加工和深加工;“水”就是抓水的综合治理、开发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根据这样一个思路,农业上提出了建设“五色农业工程”,即以水稻、芦苇为主的绿色工程,以水产养殖为主的蓝色工程,以大棚菜为主的白色工程和以黄牛饲养为主的黄色工程,以水果栽培为主的红色工程。工业上提出了加快形成“油气头、化工身、轻纺尾”的工业格局。 盘锦建市前,工业基础薄弱,年产值只有1O7O万元。直到六十年代后期,由于辽河油田的建立,使盘锦的工业从此获得了飞速发展。相继建设了沥青厂、热电厂、化肥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形成独具特色、门类比较齐全的石化工业体系,为盘锦建成新型的石油化工城奠定了基础。自1984年建市至今,已初步建成了天河、渤海、兴隆三个工业区。石化工业企业发展到100余家。在全国500家最大企业中,盘锦已有辽河油田、辽河化工集团2户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跻身其中。在抓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力度调整产品结构。新开发了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甲醛、混合甲胺等新产品250余种。
全市工业总产值1998年实现166亿多元。石化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导产业。盘锦的县以上化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仅次于大连市,列全省第二位。
在农业方面,形成产业化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把盘锦建成商品粮基地和芦苇生产基地的发展目标。 建市以后,按“两高一优”的方向,围绕“水”字做文章,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充分利用国家把辽河三角洲列为农业重点开发区的机遇,加大对境内大洼小三角洲的投入和开发力度,建成了全长 26.3公里的拦海大堤,围海造田 3万公顷,使昔日潮涨潮落的海滩变为农村经济的又一新生带。同时大力开展了“五色工程”建设和“水上盘锦”建设,发展立体的生态农业。全市在充分利用现有滩涂、水面资源,大力发展以河蟹、淡水鱼、虾、贝类为主的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还较大面积地发展了稻田、苇田养蟹,进行农业立体开发,变“一水一收”为“一水双收”,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收益水平。全市海、淡水养殖面积已达5万公顷,水产品年产量超过12万吨,总产值已超过粮食总产值,实现了“再造一个盘锦农业”的目标。199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51亿元。
在通过产业化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成功地进行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探索,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四步净化、五步利用”的生态模式,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同类猪场建设的典型模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环球500佳”之一。目前,盘锦已被国家列为生态农业试点市,盘山、大洼两县也都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生态农业试点县。
改革开放后,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果,使盘锦这个在辽宁版图上面积最小(仅占全省总面积的2.68%)、人口最少(占全省总人口的3%)、建市时间短(仅15年)、经济基础薄弱(建市时列全省倒第2位)的小市,一跃成为全省的强市之一。到1998年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32.6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绝对额在省内14个市中居第四位(前三位是沈阳、大连、鞍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万元,居全省各市之首,在全国55个人均GDP超万元的城市中列第5位。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O5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470元,分别列全省第2位和第1位。是全国36个率先进入小康行列的城市之一。
50年的奋斗,盘锦人民夺得了今日的辉煌。如今,市委、市政府又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盘锦更加灿烂的未来。可以相信,百万盘锦人民将继续为把盘锦建成沿海开放城、现代工业城、绿色生态城。文明卫生城而努力奋斗。
解放初期,这里是一座破烂不堪的小县城。七十年代才开始成规模地建设,特别是建市以后,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到80多亿元。市区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已建成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9个,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8.13平方米,居全省领先水平。绿化覆盖面积1085公顷,绿地覆盖率达到23.6%,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68公顷,人均绿地面积5.7平方米。
交通 公路里程达1419公里,所有的县(区)、乡镇和96%的村通了黑色路面。高级、次高级路面占总里程率居全省第一位,公路密度 35.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乡乡通柏油路居全省领先地位。正在修建的沈山高速公路通过盘锦境内 58.3公里。盘锦至海城(含营口连接线)高速公路盘锦段51.9公里,与沈大、京沈两条高速公路相连接。水路也较通畅,沿海沿河有码头54处,位于大辽河口的盘锦港,建设的两个3000吨泊位码头已开始使用。70年代建成的沟海铁路横贯盘锦,境内里程93.8公里,是辽西连接辽南的一条最近铁路通道。客运直接通沈阳、大连、上海、广州,现在又开通了盘锦直达首都北京的快车。
通讯 开办了无线寻呼、有声信函、国际国内特快专递、磁卡电话、移动通讯等30余项服务项目。邮电业务(国际函件、国际电话、国际电报等)可通达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电话普及率居全省前列,其中农村电话普及率列全省第一位。盘山县是“辽宁电话第一县”。
商贸 各类大型商场均匀分布,各种消费供应充裕,销售额大幅度增长。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多亿元;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年销售总值达20多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5.4亿元。
金融 全市金融机构总数已达518个,网点布局合理。
人均储蓄超万元,列全省前列。保险机构10家,险种达4大类120余种,承担各类风险金额1200亿元。
科技 建市以来,取得了315项科技成果,其中318项(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发明奖和省、市科技进步奖,212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申请专利1068项,有655项被国家授予专利权,专利实施率达70%。
科技在农业上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传统农业的改造,促进了农副产品大面积增产增收,粮食生产连续14年获得大丰收,百万亩水稻平均亩产691公斤,创单产水稻国内最好水平;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5%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
教育 全市有高校1所、中专5所、普通中学79所、小学386所、各类职业学校22所,在校学生达22万人。
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先完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盘锦的教育改革经验,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涌现出以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国首批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全国十大师德标兵之一的魏书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旅游 盘锦有世界上最大的苇田,浩瀚的苇海成为盘锦生态旅游一大景观。座落在这里的双台子河口(辽河下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旅游、观鸟、享受大自然美的胜地。 天下奇观--红海滩,色彩奇异,别具风韵。
二界沟蛤蜊岗,涨潮为海,落潮为滩,踏浪踩蛤,风情别具。
被联合国规划署列为“环球500佳”的西安生态养殖场,开辟为生态旅游区,独具特色。
城区内,建有东北平原地区最大的湖滨公园,园内的“辽河碑林”以全国唯一的通代碑林而大放异彩。
中国第一家民间书画收藏陈列馆--中国鲁南书画收藏陈列馆珍藏近、现代名人书画2000多件,资料数万件。
盘锦是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一仗的战场,清军烈士纪念碑在向后人诉说着那段令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悲壮往事。
为适应旅游需要,盘锦现已建成涉外宾馆8座,床位达2000张,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
外经外贸全市利用外资项目 306项,协议外资额21.1亿美元,实现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276户。盘锦市现有10户企业经国家批准获得对外贸易进出口经营权,实现出口交货值35.3亿元,实现进出口商品总值 5.7亿美元,出口商品达13大类140余种,远销欧、美、亚洲33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向韩国、日本、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劳务5500人次,承包了21项国际工程;全市有98家企业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技术、设备进口合同126项。辽河油田和辽河集团两户大型企业取得国家批准的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
目前,盘锦已与美国、日本、意大利、南非等45个国家开展了经贸往来。与土耳其的亚洛瓦市和日本的砺波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外商投资的优惠待遇 主要有:新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土地使用优惠政策;新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税费优惠政策;到开发区兴办的外商投资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外贸出口企业政策;建立市、县(区)对外开放发展基金;对全市经济发展能够起牵动作用的重大外经外贸项目特事特办;奖励招商引资、出口创汇、国际经济合作有贡献人员等等。
盘锦是几线城市
盘锦是四线城市,盘锦市是辽宁省下辖地级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是辽河入海口城市;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辖一个县、三个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4万人,总面积4102.9平方公里。
盘锦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盘锦是“石化新城”,缘油而建、因油而兴;
以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为主的红海滩风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辽宁省优秀旅游景区。古镇田庄台是中日甲午陆战最后一仗的战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洼县东风镇是张作霖和张学良将军的祖居地。
扩展资料:
四线城市(Four-tier City)多数是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交通建设较为普通的中等城市。四线城市大部分以地级市为主,还包括个别省、自治区的省会、首府、自治州。
四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往往依托于本地的中小型企业或资源型企业,居民的消费水平处于增长过程中,在大公司和大品牌的区域战略布局中,四线城市往往要依托于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对中国本土的中小型企业和二线品牌有一定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四线城市
百度百科-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