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投资休闲农业项目,应该怎样进行项目定位?
投资休闲农业项目,应该怎样进行项目定位?给你讲个案例吧,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北京蓝调国际庄园,项目地位于北京市郊区,地处朝阳区楼梓庄村南,比邻CBD,交通便利,项目总占地约1000亩。
开发之初,该项目只是一片田地(土地性质为一般农田),春夏秋种植小麦、玉米;到了冬天,杂草丛生,无尽荒凉。同时,客户在地块的东南角处头打了一口温泉井,想利用仅有的温泉资源做一些文章,打造一个休闲度假庄园,但还无从下手。
开发者试图打造一个休闲农庄。其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都需要一并研究。在对项目资源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后,得到了以下结论:
1、土地为一般农田,暂时为种农物,地势较为平坦;
2、项目地里有40个大棚,最早种的是蔬菜,以后想要改种水果,蓝莓是首选方案;
3、一口温泉井,出水温度53度,有条件打造温泉度假项目;
4、区位优势明显,在CBD及大使馆聚集的朝阳区找到这样一块干净的土地,非常之难。
在对北京蓝调国际庄园项目进行定位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进行了如下分析:
首先要将该休闲庄园与普通的农家乐休闲区分开来,北京的农家乐很多,但大部分档次都很低,产品单一,基本都以农家餐饮接待、观光采摘为主。而蓝调国际庄园将要打造的是一个创新的现代都市型农庄产品,要完全超越一般农家乐的设计手法,将其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度假庄园。
坐落在北京这样一个国际级大城市的市郊,作为一个乡村度假型项目,该项目所面对的度假客户群应该是以年轻人、有品位的中高端人群为主。而这些人的审美观普遍都以崇尚时尚、小资、有品味为导向。设计师在分析了项目的各项优势特点后,抓住项目中的特色种植产品——蓝莓,并提出“蓝色浪漫”休闲文化的设计创意,庄园的规划设计突破了传统休闲农庄和农家乐的打造手法,将文化创意应用其中,致力于打造以农业生产、休闲体验为特色的高端艺术庄园,将创意与浪漫结合,最终将其打造成为一所农业创意庄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形象定位:
异域的、浪漫的、有情调的都市型田园
原生态为基础的有机生活
CBD脚下的蓝莓庄园
功能定位:
集特色餐饮,科普教育,养生主题温泉,加工体验,节庆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精致休闲度假地
目标定位:
北京乃至全国极具异域风情的主题休闲庄园
北京市都市农业示范基地
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园
全国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基地
市场定位:
北京东部产业带高端休闲消费群体
企业高管、CBD大使馆、外籍人士
科普教育旅游模式有哪些旅游热点和主要开发经营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一大批农业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成为科普教育旅游模式的旅游热点,如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技术、太阳能温床、土壤普查遥感技术、原子能辐射育种、稀土利用、动物胚胎移植新技术等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依托这些农业科技资源,开发建设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该开发模式将知识性、科技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是农业旅游项目中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类型。其可开发经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5种:
(1)科普教育基地。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功能,常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依托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的科技综合优势,向社会各界充分展示新成果、新产品、新设施、新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科普知识。
(2)科技农业园区。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也是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的一种主要类型。采用新技术生产手段和管理方式,形成集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推广功能于一体,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农业的新品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法、新式的设施设备等都可用来作为园区展示的内容。
(3)少儿农庄。针对少年儿童建设少儿农庄,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农业技术等,让中、小学生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接受农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4)农业博览园。建设相关展区,将当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让游客参观。
(5)教育农园。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农耕作物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为青少年和城市居民传授农业知识。如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是隶属于河南省农业厅和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的一个集农业科研、观光旅游、会议培训、拓展训练、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建有科技展览馆、生物技术中心植物克隆技术、国家作物区试站、名贵百花园、珍稀百果园、种植嫁接体验、转基因鱼试验等展区,是人们体验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理想场所。
什么是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中国科协办公厅文件
科协办发普字[2002]25号
近年来,各级科协组织以及有关部门、企业不断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运行机制,在农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这些基地以示范的方式普及农村先进技术和农业新成果、新品种,传播现代农村科技信息以及先进管理方法,成为提高社会公众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带动农村群众科技致富的重要载体和科普设施,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显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中国科协办公厅于2002年2月4日发出《关于推荐和评选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02]1号),各单位根据《通知》的要求,认真组织推荐,经专家评审、并将评审结果进行了公示,中国科协现决定命名"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8个基地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同时颁发证书和牌匾。希望被命名基地的单位再接再厉,巩固现有的成果,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为农村科普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各基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基地建设的科学性,选准、选好有较高科技含量、市场适应性强的示范项目,突出基地的科技优势和创新优势;要注重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始终把提高社会公众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带动农村群众科技致富作为基地的核心任务之一,突出基地的科普优势;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搞"形象工程",使基地实现真正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兴办各种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进一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各级科协和学会要加强对基地科普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积极为基地提供相关技术、品种、成果、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基地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各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联系;加强对开展科普工作成效显著的基地进行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推广交流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同时,对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对不能达到条件的要限期整改,仍不能达到条件的要取消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称号。
中国科协今后每三年组织一次评选活动,对开展科普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基地将给予表彰。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定位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等。
(1)连片开发模式
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通过水、电、气、路、卫生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开发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市居民到农业观光园区参观、休闲与娱乐。该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包括休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为常见。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2)“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模式是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体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如成都近郊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就是该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该村原有农户310户,总人口650人,总耕地面积45hm2,在农业观光旅游发展鼎盛时期,村旅游接待点共128个,年均接待游客量达50万次以上,旅游年经营收入达2000余万元l3_3。
“农家乐”模式主要提供餐饮服务,在浙江绍兴县,以娱乐(如垂钓)、农家特色餐为主的休闲农庄,占调查总数的41.3%。
(3)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
在农民承包地合理流转集中后,建立休闲农园,以“认种”方式让城市居民委托农民代种或亲自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使消费者共同参与农业投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各环节,与农民结成紧密联结关系,体验和参与农业经营和农事活动。该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当时称为“市民农园”,将土地分割为50m2一块,向城市居民招租;后来在不同地区演变成多种类型的经营方式,如市民种植纪念树、纪念林、市民租赁农舍经营农家乐等。根据2006年最新调查,在苏州旺山休闲农庄,农户将自家住宅的一楼租给城市人来经营餐饮农家乐,租金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
(4)产业带动模式
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类园区,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带回土特产品。如浙江稽东镇的山娃子农庄,100元门票,除50元中餐费,游客在离开农庄时还可带回价值50元的一只土鸡和特色高山蔬菜。园区经营者在该基础上,注册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种养基地自种蔬菜,自养家禽,并在城里设定销点,或与一些企事业单位挂钩,直销时鲜产品。该模式深受城市民的欢迎。在浙江绍兴县的调查中,采用该模式的园区占总数的37%。
(5)村镇旅游模式
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将休闲农业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占镇建筑型、新村风貌型。如济南市先后重点建设了l3处中心镇和30个重点镇,充分利用小城镇周围的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其中历城区仲宫镇、柳埠镇等一批近郊小城镇,已成为城市居民观光、娱乐、度假的休闲农业基地。又如南京市金桂园农庄开发公司,也正在南京郊区桥林镇结合新农村建设而发展休闲农业。他们试图先将农村居民迁移到集中居住点,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和卫生条件,然后利用空出的宅基地开发休闲农庄和庭园经济,发展休闲农业。
(6)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逛公园休闲方式,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去体验现代农业的风貌、参与农业劳作和进行垂钓、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对农业观光和休闲的社会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逐渐转变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的农业园区。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型、园林观光型、农业科技型、务农体验型。如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北京“朝来农艺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未来园林大世界”、珠海农科中心示范基地等,也都吸收了国外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的很多经验和设计理念。
(7)科普教育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教育活动。农业园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如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联结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实现的舞台。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或科教单位建立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极为相似,园区的建立为科教单位和入园企业科技产业的“孵化”和“后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推广。
(8)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9)休闲度假模式
包新冬豆亢角忻蕤藜闫箭菲宾勉味妙娟聊侨峦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