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到了小学五年级要不要分班啊?
到了小学五年级,是不需要分班的。现在在小学入学之后的班级到六年级毕业之前都是不会分班分散学生的,会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班集体,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荣誉感
孩子上小学,有必要托人分班吗?
没必要。
小学,就是基础。知识没有多少。老师差别不大。班级差别也不大,学生之间差别也不大。
真正的差别在于:
1、家长的意识。家长对孩子言行的教育,理念的传播
2、孩子习惯的培养。比如,写字的姿势,先做作业后玩的习惯,爱读书的习惯,爱运动的习惯,
这些才是学生之间差距的本质。
中学,一定要选相对好的学校,学生成绩很大差别就拉开了。
孩子上小学,你会找人托关系分班挑老师吗?
你不会找人托关系分班挑老师。
国民政府于1915年改初等小学堂为国民学校,“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小学堂”划分为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六岁入学,修业四年,毕业后视具体情况可升入高等小学校(修业三年)。另设预备学校,同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本旨”。
国民学校分前期(四年)和后期(三年)。1922年,国民学校改为初等小学校,取消预备学校。1940年,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管、教、养、卫一体”,规定各乡设中心国民学校(相当于中心小学),由乡长兼任乡壮丁队长和校长,各保设国民学校(相当于村小),校长由保长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镇(人民公社)一级设置一所中心小学,在各村(生产大队)设村小。随着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使得路途遥远的学生上学极为不便。
孩子进入分班阶段,有没有必要找关系给孩子分一个好班?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可以考虑给孩子找一个教学水平好的学校,指导先进开明的思想观念,但是没有必要“托关系”找一个好的班级。
我明白,肯定有人会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周围同学能影响孩子的学习 ”等等。这些诚然都是正确的观点。一味只想赢在起跑线上的人,谁知会不会输在终点线上呢?周围的人如何,自己的孩子便是如何吗 ?
毕竟人生际遇起起伏伏,小时名列前茅,后来碌碌无为者有之;小时平平无奇,后来一鸣惊人者也有。过了几年之后,谁知道小时的老师教会的那几点知识还有什么用呢。每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小时候的学习资源是一定不如城市里的。我们那边乡下的学校,周围没有书店,学生个人没有电脑,所有的书都是学校里发下来的,学习的知识全是那几本书和那几套卷子,上课也没有投影仪,能接触的知识和信息很有限。
也许在网络这样发达的时代很难想象吧。也许说我在胡说八道。那这样评价我的的人就太可怜了,在那样一个封闭落后的学习环境中,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后来都自己考进了县城里的中学,进而各自进入了不错的大学学府。虽然我们 见面寥寥几次,但是我们都知道各自有各自的目标,彼此互不打扰。
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靠山,只是一群依靠自己的方式融进社会的学生而已。一路走来,纵使不如有背景有关系的人那样顺风顺水,至少一路脚踏实地,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如果从小就给孩子留下一个“找关系就能进入好的班级”的暗示,想象一下孩子今后会如何面对他即将遇到的问题和难关:
“找关系”可以进入好的单位,“找关系”可以一蹴而就,“找关系”可以走捷径?如果您有资本可以给孩子从上学到就业都能安排妥帖,让他吃老本的话,尽可以这么做。如果您只能帮他眼前,日后还是要他靠自己的话,就让他自己凭本事经历他该经历的坎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