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地图勘测 工作_地勘单位定位app

课程:

 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意义

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是这次国办发〔1999〕37号文提出的属地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较比原有的改革深刻得多、重要得多。可以说在地勘单位改革进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地勘单位改革的意义

(1)这次地勘单位的改革,是在政府机构改革的带动下进行的,原地矿部撤消之后,新成立的国土资源部没有带队伍的职能,这就从根本上割断了纵向上政企、政事不分的链条。而属地化之后的政府管理,也完全是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格局运作,是有新意的管理体制,既排除了上边对下边的干预,也排除了下边对上边的依赖,这就可能大大加速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

(2)这次地勘单位改革,是在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地质工作分开条件下的改革,公益性地质工作由新成立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各地方的公益性地质工作,也要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分别由地方财政出钱进行。而商业性地质工作,则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当然政府也要通过政策等手段,加以必要的调控。实施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之后,地勘单位可以自主决定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投入,没有好的项目可以不做,另图他业;公益性地质工作,则完全是一种技术劳务承包,按合同规定进行,有则做,没有则另图他业。

(3)这次地勘单位的改革,是上(级)下(级)一齐改,不是下改上不改。首先,国土资源部不再直接管理商业性地勘单位;其次,省级厅、局要分开,地勘局也要实行企业化经营,同所属地勘单位一起,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局机关的管理和利益,要同所属地勘单位经营成果挂勾,不再置身地勘单位之外指挥企业化。

(4)这次地勘单位的改革,其目标定位在企业上,而不是企业化管理。对此,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宣传提纲》明确指出:“企业化经营是指地勘队伍要按照政企(事)分开的原则,逐步转变事业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地勘单位作为企业,不受地域的限制,有权依法走向全国乃至境外去谋求经营和发展”。

(5)这次改革,是在地勘费划定基数不再改变,同时也不再下达国家预算内地质勘查任务的改革,这本身就是一种机制、种政策。从此以后,地勘单位干好了,国家不再减拨地勘费;干不好,国家也不再增拨地勘费。也就是说,今后地勘单位深化企业化改革,不再是为了减轻国家负担,而是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即企业化经营是地勘单位自身的需要。

(6)这次地勘单位的改革,是把地勘经济融入地方经济的改革,它将改善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环境。这是因为地勘单位的主业和多种经营,本来就是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条条管理,束缚了它和区域经济的联系,而属地化管理,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大有利于地勘单位的发展,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

这6个特点足以说明,对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改革的认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体制下放”,它的意义非常深远。

二、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是历史的必然

实际上以企业化为走向的改革,也是大多数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历史必然,一定要增强自觉性、紧迫感,要看有利条件,增强自信心。

(1)从地勘单位当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门类看,都是企业所为,而非事业的职责。首先地勘单位所从事的地质工作主业,包括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都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商业性地质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然是由企业来进行,包括国有企业;而公益性地质工作,如果是由业主(或政府)来发包,也可以由企业来进行。至于地勘单位从事的非地勘业,更都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如工程勘查、基础施工、矿业开发、机械加工与修理、测绘印刷、商业服务等。所以从事商业性活动的地勘单位是什么性质,并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而是由它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对此,即使有些地勘单位暂时允许保留其事业性质的外壳,终究也要转化为企业。否则,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2)地勘单位事转企不仅是一种必然,而且非常紧迫,不能等待。有人虽然同意事转企,但认为那是三五年以后的事。其实三到五年,是指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只有用企业的机制推动,才能顺利达到。因此,作为企业机制的建立,必须放在过渡期之始,不能放在过渡期之末。很明显,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主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自主经营、自负营亏;二是有最低限度的资本金;三是有比较稳定的主导产品或劳务。而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的过渡期,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第一条,通过带地勘费基数下放,加上事转企,予以解决,第二条和第三条,在企业机制立之后,通过三到五年和自我积累和结构调整,才能解决。所以地勘单位的企业化经营不能等,必须从现在开始,尽快建立起企业的机制,同时保留“事业”外壳。那种抱着事业单位不放的观点,可能会贻误大事。

(3)大多数地勘单位由事业转为企业,也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有些人一提事转企就怕得要命,并摆出一大堆困难。其实困难当然是存在的,但更要看到有利条件。比如,大多数地勘单位已经有了人均几万元的物质条件和矿产资源、房地产资源条件,有了十几年市场收入的基础(多数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有国务院37号文给予的各项政策,有基础设施建设在上马和区域经济相结合的的发展机遇等。试问?在国内有哪个企业、行业,在不负担离退人员经费、又给资本金投入的条件下搞企业;如果这样的条件搞企业还怨天尤人,实在对不起国家的关怀、广大职工的期待!

总之,在研究地勘单位化经营时,充分理解它的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地质信息化

一、地质勘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一)概述

深圳市城市地质勘察信息系统是由深圳市勘察研究单位自行投资和实施完成的一个大型GIS信息管理项目。项目开始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基本完成,2005年在原系统基础上增加了Web发布功能。

系统采用深圳市1∶1000(特区外为1∶2000)地形图为地理背景底图,能实现对勘察项目、勘探点数据、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数据、水文地质试验数据、区域地层岩性空间分布数据、区域地质构造空间分布数据和其他特征性地质对象数据进行综合管理。

该数据库内的管理信息工作自1983年以来,包括所完成的各类勘察工程的全部信息,以及深圳特区1∶5万地质图所包含的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空间分布数据。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罗湖区断裂带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项目数据和部分地质灾害和地质遗迹数据。

该系统被列为“2003年深圳市信息化重点工程”以及“2003年深圳市建设科研项目”。

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为:

1)全面有序地管理、开发、利用城市地质勘察资源。

2)提供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决策分析的地质信息依据。

3)为深圳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地质地理信息。

4)规范统一深圳市地质资源与工程地质勘察行业技术标准,实现网络信息共享。

5)为城市防灾减灾、城市地质科学研究、岩土工程设计和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服务。

(二)系统建设方法与实施技术

城市地质勘察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开发。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供了将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进行关联整合,能以地图这一图形方式进行显示,并且提供各种层次的地图空间数据查询和表现功能。目前,主流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软件,国外平台有Arc/Info、MicroStation GeoGraphics、MapInfo和AutoMap等,国内平台有MapGIS、SuperMap等。从网络运行环境来看,又分为客户端/服务器端(C/S)和浏览器/服务器端(B/S)模式,后一种方式又称为是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深圳市城市地质勘察信息系统也分为两个版本,前期版本为客户端/服务器端(C/S)版本,采用国内SuperMap 2000软件为平台进行开发;后期版本为浏览器/服务器端(B/S)版本,主要采用MicroStation Geographics平台下的GeoPublisher作为服务器地图数据发布引擎,客户端则采用自主开发的控件完成。

由于地理信息海量数据特点,地理信息数据存储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并发响应速度等要求较高,数据存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空间地图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统一存放到一个数据库中的图属一体化存储方式;另一种则是将空间地图数据和其属性数据分别存储的方式,即地图数据以文件方式存储(一般以图幅为分割单位),而属性数据则存储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前一种方式是具有维护管理方便、技术先进、响应快的优点,是目前的发展方向,但技术实现费用较高、系统不稳定,因此,深圳市城市地质勘察信息系统仍采用空间地图数据和其属性数据分别存储的方式,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的是M S SQL Server2000。

图3-3-1 系统基本对象

由于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软件已经摆脱了单机工作环境的局限,向联网协同工作的方式转化,深圳市城市地质勘察信息系统也是一个联网运行的软件系统,设计上采用了Internet软件技术来实现,目前主要面向于局域网内应用,但其技术上也已经完全满足Intcrnet环境下的应用需求(图3-3-1)。

(三)要素分类与编码

根据建设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的经验和成果,深圳市城市地质勘察信息系统内分为城市地理基本数据集和城市地质基本数据集要素两类,其中城市地理基本数据集主要是指地形、地物、地下管线和测绘标志等数据要素,城市地质基本数据则指城市地质工作与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空间数据,以及地质测绘和勘探所获得的各类成果数据,如勘探点(钻孔)、原位测试数据等。

深圳市城市地质勘察信息系统城市地理基本数据集要素分类与编码,基本上参照原有测绘产品要素分类规范,如《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 B 14804-93)》、《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编码》(G B/T 13923),而城市地质基本数据集由于项目建设时期国内尚没有可供遵循的规范标准,因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系统建设者对各类要素进行了统一分类和编码,其成果已被《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 JJ100-2004)所采纳。

要素分类编码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原则:

1)唯一性:编码应唯一、无歧义。

2)扩展性:给定编码规则和扩充区间,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编码扩展、增加的需求。

编号全部采用数字编码,共6位,第一位数字为主题类,第二位数字为大类,第三、四位数字为中类,最后两位数字为小类和扩充位。

下面对城市地质基本数据集作简要说明(表3-3-1~3-3-7)。

1.地层岩石

表3-3-1 地层岩石要素编码

2.地质构造

表3-3-2 地质构造要素编码

3.水文地质

表3-3-3 水文地质要素编码

4.地震地质

表3-3-4 地震地质要素编码

5.环境地质

表3-3-5 环境地质要素编码

6.地质资源

表3-3-6 地质资源要素编码

7.其他要素

表3-3-7 其他地质要素编码

续表

(四)数据组织

1.主要数据种类

系统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1∶1000地形图)、基础地质数据和工程勘察专题数据3类(图3-3-2)。

2.要素属性数据

系统主要要素的属性数据见表3-3-8~3-3-18。

表3-3-8 地层界线属性表

图3-3-2 系统管理建库的数据种类

表3-3-9 岩层属性表

表3-3-10 土层属性表

表3-3-11 勘探点属性表

表3-3-12 断层属性表

表3-3-13 地震震中属性

表3-3-14 滑坡体属性

表3-3-15 危岩体属性

表3-3-16 海水入侵带属性

表3-3-17 地质遗迹属性

表3-3-18 地面沉降区域属性

3.数据库结构

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进行组织,对于勘察项目与勘探点数据之间关系较为复杂,其各要素属性表与各辅助数据表之间结构如图3-3-3~3-3-5。

图3-3-3 勘察工程项目相关数据表及关联关系

图3-3-4 勘察工程场地(场区)相关数据表及关联关系

(五)系统功能

1.项目查询

系统提供根据关键字查询、组合信息查询数据库中的勘察项目的检索功能,或者根据地图位置点选、框选、不规则框选等功能实现对勘察项目的查询。

2.钻孔查询

系统提供点选、框选、给定坐标范围和绘制不规则区域等方式,选定数据库内的钻孔,供查询分析之用。

3.定位查询

该系统是一个标准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工程,可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定位查询功能。如根据坐标定位查询、根据地名定位查询、根据其他关键词定位查询、或者地图浏览定位等等。

4.区域数据提取

通过在地图上框选、或者绘制一个区域,实现选定该区域上的勘探点(钻孔),并将该部分勘探点以一个模拟“工程”的形式,将数据导出到勘察作业软件(“勘察e”软件格式),供进一步分析,如图3-3-6所示。

5.模拟钻孔生成

系统可以通过选择给定平面位置点上的周边钻孔,通过数据插值模拟手段,生成一个模拟钻孔,用于查询该点的推测地层和地层厚度。

6.报表和专题图输出

系统提供地质平面图、钻孔柱状图、钻孔剖面图、原位测试孔柱状图、地层简表、地层参数简表、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结果简表等报表和专题图输出功能。

图3-3-5 勘探孔和各类试验的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图3-3-6 W ebGIS版本下将选定钻孔输出为模拟工程数据文件

7.管理维护功能

系统提供有数据备份、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入库(数据手工录入和整体导入)等功能。

8.Web发布

系统建设初期采用了传统C/S模式,后期逐步扩展到B/S模式,通过Bentley GeoWebPublisher平台,将地理地图数据与钻孔数据以Web方式进行发布,摆脱了客户端繁琐的维护安装任务,使得网内终端,打开浏览器就能够实现对系统各种资源的访问和查找。

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①地图的缩放、平移;②地图的查询定位;③对数据库中的勘察工程和勘探点进行各类交互式查询;④选定勘探点输出为模拟工程数据用于分析。

在客户端开发工程中,结合了Flash Active Script技术,解决了单纯采用Bentley GeoWebPublisher所提供的控件方式无法实现的大数据发布的快速响应与客户端地图操作的灵活性同时实现的问题,客户端界面更为友好和易于操作。

查询页面效果如图3-3-7所示。

图3-3-7 绘制不规则区域选定钻孔

(六)系统应用情况

系统建成后,先后在多个工程项目的地质信息收集、勘察前期准备、成果编制和周边地质信息补充等方面得到了具体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工程包括:①深圳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②深圳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工程;③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④深圳市东部沿海高速公路工程;⑤深圳市龙岗区土地储备开发中心北通道市政工程;⑥深圳和记黄埔观澜地产有限公司观澜低密度住宅发展项目。

随着项目中积累的勘探点数据和其他基础地质数据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深圳市城市地质勘察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更为详细和准确,其管理应用价值将逐步得到提升。由于系统数据的基础性和代表性,系统所体现的公共服务价值也将逐步得到体现。

2006年,该系统被评为全国优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二、“勘察e”数字化勘察作业系统

(一)建设思路

目前国内商业性工程勘察软件基本上在AutoCAD下二次开发完成,对国外软件依赖严重,用户运行成本较大,不利于软件正版化,也不符合国家支持民族软件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在AutoCAD下开发,所编制的软件必须牺牲很多定制特性,图属交互处理很难实现,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随着近二十年来的技术发展,对工程勘察软件提出了更多、更新的需求,除满足常规的计算机辅助制图功能外,具备综合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GIS应用接口、标准化程度高、可定制、扩展性强的勘察软件将是今后5~10年的主要发展方向。

针对这一形势,完全可以开发出一套有别于传统思路,以城市工程勘察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内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平台,能够完成勘察数据采集和处理,成果输出和管理的专业软件,“勘察e”数字化勘察信息处理软件就是这一思路的具体实现。

深圳市勘察研究单位独立开发的“勘察e”数字化勘察信息处理软件,其特点就是不依赖任何CAD软件,完全自主开发,用户一次性完成正版化,软件开发始于2003年,采用C++Bulider与Visua1 C++进行开发。软件于2004年被列为建设部“2004年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并于2004年通过建设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专家鉴定意见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二)“勘察e”CAD绘图平台

“勘察e”包含的自主开发二维CAD平台,是一个功能基本齐备的图形绘制环境(图3-3-8),能够满足工程勘察数据整理和图形输出的功能需求,也能为其他岩土工程应用提供基本的图形支撑环境。

1.绘制图形

“勘察e”CAD图形平台实现了类似于AutoCAD绘图操作的常用绘图功能。包括:绘制直线段、绘制多义线、绘制正多边形、绘制矩形、绘制圆弧、绘制圆、绘制椭圆、绘制样条曲线、绘制多行文本、生成块和填充。

2.编辑图形

“勘察e”CAD图形平台将实现AutoCAD常用编辑图形功能。包括:删除、拷贝、镜像、偏移、阵列、旋转、缩放、裁剪、延伸、分解和排列对齐。

3.浏览功能

“勘察e”CAD图形平台将实现AutoCAD常用的浏览功能,包括:图形窗口的放大、缩小和平移功能。提供多种放大缩小的浏览方式,包括窗口缩放、中心缩放等。

图3-3-8“勘察e”制图环境

4.辅助绘图功能

“勘察e”CAD图形平台提供捕捉、正交辅助绘图功能。捕捉点类型有:端点、中点、圆心、交点、切点、垂直点、象限点和最近点等。

5.交互式绘图

“勘察e”CAD图形平台提供命令行输入和画笔交互的方式绘图。键盘方式可以精确地输入世界坐标,弥补画笔绘图精度不足的缺点。可以ESC键取消当前的命令,也可以Enter键完成当前的命令;辅助绘图命令平移、实时缩放和滚轮缩放不中断当前的绘图、修改命令如:画直线、对象拷贝等;

6.图层管理

“勘察e”CAD图形平台提供图层管理功能。

1)建立多个图层:可以创建多个图层,每个层管理自己所拥有的实体。

2)锁定图层:将指定的图层锁定,无法编辑修改实体。

3)隐藏图层:将指定的图层隐藏,既看不到实体,也无法修改实体。

4)冻结图层:将指定的图层冻结。

5)删除图层:删除指定的图层,图层所拥有的实体也被删除。

6)实体改变图层:改变选择的实体的图层属性。

7.图形文件存取

“勘察e”CAD图形平台提供图形文件存取功能。

1)兼容AutoCAD的DXF文件格式:能够打开和保存DXF文件,暂不处理AutoCAD特有的线型、字体。

2)自定义文件格式“.CAD”:能够以文件流的形式保存为“.CAD”文件,也能够读取“.CAD”文件,并且能够兼容早期版本。

3)图源文件.wmf:能够保存为.wmf文件,但不能读取。

8.打印和打印预览功能

勘察CAD图形平台提供打印和打印预览功能。

1)能够显示当前局域网内共享、可用的打印机。

2)能够显示打印机的基本信息。

3)能够按照对象线宽和对象颜色预览和打印图形。

4)能够按照用户指定的打印样式打印和预览图形,如果同时指定了对象线宽和对象颜色,优先采用对象线宽和对象颜色。

5)能够编辑打印样式并保存为文件,以颜色值来表示打印样式,每个颜色值代表要打印的颜色、线宽和线型,最多能有256个颜色值。

6)能够指定是否按照打印样式预览和打印图形。

7)能够列出当前打印机支持的所有纸张类型。

8)能够指定打印方向:纵向、横向。

9)能够指定打印区域:图形界线、图形范围、当前显示的图形和窗选范围。

10)能够指定打印比例和打印份数。

11)能够指定按照偏移方式打印还是居中方式打印,偏移方式下可以输入相对于纸张左上角的X、Y方向上的偏移距离。

12)批量打印功能,能够批量打印输出。

(三)勘察作业功能

1.数据录入功能

提供各类勘察数据录入功能,及静力触探试验和部分土工试验软件数据直接导入系统的功能。录入界面如图3-3-9所示。

2.专题图生成功能

1)平面图布置图:可根据工程数据自动生成输出勘探点平面位置分布图,根据画笔的点击位置布置勘探点,拖拽勘探点,也可选择勘探点布置剖面线。

2)平面图:按照指定比例和原始录入参数,自动生成输出钻孔平面位置分布图。图面内容包括:钻孔、剖面线等,可叠加任意地形图及地物。

图3-3-9“勘察e”钻孔数据录入界面

3)柱状图:自动生成任意位置地质柱状图等。

4)剖面图:自动或人工划分土层,自动生成工程地质剖(断)面图,内容包括钻探数据,动、静探曲线等原位测试数据,设计标高,基础标高示意等;能够编辑处理多种特殊情况。

界面如图3-3-10所示。

5)等值线图、云图:按多种经典算法(三角网法、格网法等)自动生成地面等高线、各岩土层埋深等值线、各土层等厚线、基岩面等高线、地下水位等高线及其他等值线图等;以画线方式,自由绘制等值线图内外边界,过程直观简单。界面如图3-3-11,图3-3-12所示。

(四)模板定制

软件提供自定义模板功能,并根据模板自动生成图形。不同的单位或公司所绘制的地质勘察专题图的格式有所不同,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定制模板;模板的尺寸符合国家图纸尺寸规范(图3-3-13)。

图3-3-10“勘察e”生成剖面图示意

图3-3-11“勘察e”生成云图选项对话框

图3-3-12“勘察e”等值云图生成效果

图3-3-13“勘察e”专题图模板定制示意

1.图形符号管理

系统提供自定义符号的功能。符号是有特定意义的图形块,用来生成专题图;除了系统自带的符号外,用户可以自由扩充自己的符号(图3-3-14):

1)能够将本系统中的任何图形保存为符号,并可以将符号分类显示。

2)可以将任何符号以一定的比例直接拖拽到图形中。

3)可以编辑和删除符号。

2.勘察报告生成

提供自动生成工程勘察报告初稿,自动完成土工试验、水质分析、原位测试的统计与分析。

3.辅助工程设计

提供浅基础沉降计算、桩基承载力及沉降计算功能(图3-3-15)。

(五)三维可视化功能

系统采用OpenGL技术和三维格网插值算法,实现了对地层层面三维空间分布进行模拟显示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鼠标控制地层层面模型进行缩放、旋转等观察,以及输出视图为图形文件等功能(图3-3-16)。

图3-3-14“勘察e”的符号管理功能

图3-3-15“勘察e”的辅助计算分析对话框

有关数据的导入导出,目前“勘察e”软件能够对勘察项目数据文件整体导入到深圳市城市勘察信息系统中,同时也能够接收和打开深圳市城市勘察信息系统导出的项目数据文件。

“勘察e”网络版和单机版勘察项目数据也能够以文件整体导入导出方式进行无损交换。

图3-3-16“勘察e”三维地层层面分布模拟

(六)系统应用

目前该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深圳及国内多个地区和单位的勘察与内部作业的生产业务,经过了“深圳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二期工程”等大型勘察项目检验,取得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该软件还不断根据应用中实际的需求,进行持续完善升级。

三、边坡工程三维可视化设计

1.概述

目前边坡支护工程设计普遍是采用二维图纸,按平面、立面加剖面的三视图设计表达的方式,由于边坡往往并不是一个空间上简单的“平面”,原始地形更是一个非常不规则的空间曲面。传统二维设计只能对上述问题进行粗略概念性的表达,无法准确地刻画支护前后的形态。不但工程量算不准确,造成预算与实际费用的偏差,也可能由于设计条件不准确,造成支护不足或过度,形成安全隐患或工程浪费。

另外,永久性边坡工程景观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建设工程要求边坡设计能环保美观,甚至起到景观装饰作用。用传统三视图方式,对于复杂边坡的坡面规划定位,不但费时费力,往往误差也非常严重。而且经常发现部分边坡坡面线条怪异,格构梁扭曲难看,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二维设计图表达不清、深度不够、定位不准、不能指导和约束施工的原因。

采用三维可视化边坡设计,是指采用三维空间建模技术,建立准确的边坡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护结构布置和计算分析的新一代设计方法。它可以消除传统二维设计用于复杂边坡的许多不足,深圳市勘察研究单位在这方面做了较多有效的尝试。

2.工作成果

在M icroStation平台下,开发完成了边坡三维可视化建模系统,具体实现功能如下:①通过地形图实现三维原始地形的建模;②通过钻孔信息,可以模拟三维地层空间发布规律;③模拟结构面空间产状和分布规律;④实现三维开挖模拟和土石方量算;⑤边坡支护结构的三维环境下的布设和工程量统计。

系统在空间建模基础上,还将逐步发展三维景观设计和展示、稳定性计算分析等功能。边坡可视化设计模拟效果如图3-3-17,18,19所示。

图3-3-17 钢筋砼格构梁支护方案三维建模效果

图3-3-18 锚杆钢筋砼格构梁系统三维模型(1)

图3-3-19 锚杆钢筋砼格构梁系统三维模型(2)

传统地勘单位如何服务于矿业企业“走出去”?在进行海外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角色和定位是怎么样的?

如今走出去成为各矿业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在对外布局乃至具体实施工作中,矿业企业需要专业的领路人,也就是地勘单位。地勘单位的专业性无可替代,在具体的项目中,地勘单位与资源需求量大的下游企业合作,或与矿业公司等上游企业联合,为上下游企业找矿,并提供办证、申报、评估及建设、矿山开采、矿山复垦等专业服务。同时地勘单位的专业性在矿权矿山方面也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矿权和矿山∞在经营合作过程中,企业得到了效益,地勘单位盘活了矿权。

在整体的开发工作中,传统的地勘单位的定位就是引导者与服务者,在初期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投资布局与规划,引导企业少走弯路。在专业的事情上服务企业,保证企业的投资物有所值。

地勘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一、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地勘单位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在经营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战线拉得过长、项目时间跨度过大、资金投入及资金占用过大,项目资金回笼滞后,银行贷款压力增大;来利润率就不高的项目,因为时间跨度大,银行利息等原因,造成项目完成后挣不到钱,甚至赔本赚吆喝,只讲效果,没讲效益;金回笼方面,一是清欠力度不够,协调配合不到位:二是国外资金因受政局变化等原因,占用过大,回笼缓慢。另外一些实体公司由于市场的原因没有活干,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到单位的效益及职工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职工的信心。

因此根据十八大三中全会,加强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即保留必要的公益性地质调查事业单位外,其他地质勘查单位在属地化基础上逐步向企业化过渡。由此,非公益性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在由事业向企业化过渡时期,任重道远,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按现代企业制度方式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成为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的主体。

随着地质勘探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质勘探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受长期形成的管理惯性以及其特殊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其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停留在基础的阶段,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也还不够清晰。同时,由于部分单位负责人缺乏内部控制的理念,导致内控制度不能跟随业务变化而转变,导致内部基础管理薄弱。随着事业单位改制进程的加快,企业规模扩大以及生产经营的复杂程度的提高,原有的单位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地勘单位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内部监督管理,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地勘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地勘单位按照既定目标发展、实现经营目的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地勘单位管理成败的关键,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内部会计控制模式是地勘单位发展的必然结果,将使地勘单位实现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二、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涵义

地勘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二)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2)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地勘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三)地勘单位内部控制的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出台后,各省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浙江、广东、重庆和陕西等四个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省市已出台了相应文件(国土资源部,2012)。基本上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等。分类改革后的地勘单位仍希望定位为公益事业单位,主要是公益一类,其次是公益二类。规范分类改革后地勘单位将发生一定变化:①重新核定事业单位编制;②出台一定支持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目前财政拨款及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不变;③规范事业单位管理,实行事企分离,地勘单位办的公司要么剥离,要么注销。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对不同类型的地勘单位,在诸如地质调查项目管理、预算和财务管理、矿权管理等方面,都面临不同的管理要求,如何采用科学化、差别化的管理机制,需要给出明确的安排。在内部控制方面,对于划分到公益一类地勘单位,严格执行财政部财会[2012]21号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通知精神执行;对于划分到生产经营类的地勘单位,将按照财政部财会[2010]01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精神执行;介于二者之间的公益二类地勘单位,将具体区分实际业务类型,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制定出本单位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本书主要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通行做法做一介绍。

三、现代内部控制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

内部控制的概念由以往的会计事项的审计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一种制度,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一般认为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发展而来,内部控制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阶段、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一体化结构阶段

L.R.Dicksee最早于1905年提出内部牵制这个概念,指出内部牵制由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构成。随后,由E.Bennett发展了内部牵制的概念,并于1930年给内部牵制下定义为: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个系统使得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地对其他员工的工作进行连续性的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保护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簿计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手段和方法。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于1949年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项报告,对内部控制作出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以及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85年6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执行官协会和管理会计师协会共同成立了国家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又称Treadway委员会。该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该公告中以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同时也将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界定为内部控制结构的构成要素,并且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报告,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4年进行了增补)。该研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堪称内部控制研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COSO研究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互相关联的要素。在五要素中,控制环境是其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管理目标程序偏差时得以纠正的保证,是内部控制的依据。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企业全方位构建内部控制系统。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已成为内部控制的经典理论,国际上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借鉴这个框架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各国也参照其制定了本国的相关内部控制规范。然而,在以这个框架作为指导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该框架存在的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关注企业的战略风险控制。因此,2004年内部控制理论迎来了新的发展COSO《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以下简称《新框架》)。它是在原有的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框架体系上,结合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的相关要求,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最终发展延伸而来的。新框架主要体现了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企业的公司治理机构和全体职工,范围是企业内的所有层次和机构,而且还包括战略目标的设定,目的是帮助企业更好的识别、分析、控制各种潜在风险事项,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

(二)我国现阶段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形成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该规范作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统一标准。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由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以及附则构成,共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地质勘查的产业定位

1.我国地质勘查业属于第三产业或第二产业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12-1),我国地质勘查业属于第三产业或第二产业,如专业技术服务业,或采矿业。

表12-1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地质勘查业是以地球表层为调查对象的行业,但正是它的服务对象才是真正形成和推动地质勘查的发展推动力。如图12-1。

图12-1 地质勘查业的服务对象

从横向看,地质勘查业是个独立的行业;从纵向看,它又分属不同的产业或行业,而且是这个产业的组成部分。例如,矿产勘查和矿产开发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采掘业。

2.地质勘查业的3种产品

这里所说的产品,是指地勘单位可以直接取得收入的地质成果和技术劳务。主要分以下3种:

(1)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它是一种用益物权,反映的是可供勘查和开发的不同探明程度矿产资源储量。地质报告是它的说明书。

(2)非矿地质报告,包括各种专业的地质勘查报告。有的按调查手段分,有的按用途分。

(3)地质勘查的工程手段(实物工作量)。统称技术劳务,如地质、钻探、测试等。

3.矿产勘查从来都是地质勘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计划经济时期,矿产勘查投入占地勘费的90%左右,它的产品既包括探矿权、采矿权,也包括各种实物工作量。今后10年,它仍将占地质勘查投入的绝大部分,同时地质环境勘查投入会逐步增大。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12-11 03:38:10  回复该评论
  • 地勘单位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在经营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战线拉得过长、项目时间跨度过大、资金投入及资金占用过大,项目资金回笼滞后,银行贷款压力增大;来利润率就不高的项目,因为时间跨度大,银行利息等原因,造成项目完成后挣不到钱,甚至赔本赚吆喝,只讲效果,没讲效益;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