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梨状肌定位方法_梨状肌扳机点定位

课程:

麻烦懂医学的朋友请进

首先考虑是否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一、发作性疼痛

在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突然发生剧烈疼痛,疼痛似电击、刀割、烧灼或针刺样。有的疼痛发作时可伴有流泪、流涕。由于疼痛剧烈,病人常以手揉搓疼痛部位,以致患侧颜面发生皮肤擦伤、增厚甚至眉毛脱落等。有的病人疼痛发作时不断作吮口唇、咀嚼等动作,以期减轻疼痛。上述疼痛一般持续约数秒至1~2分钟后而突然停止,病人恢复到疼痛前的原来状态。疼痛发作后常有一短暂的反拗期,在此期间即使加以诱发,也不致引起疼痛,病人常被迫利用反拗期迅速进食,病情严重时可无反拗期。此病无直接危害生命之虞,但有因病自杀轻生之例。

二、疼痛部位

发作时疼痛的部位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个支或数支,也可由一支开始,尔后扩散到其它支,疼痛发作多沿神经的走行分布,第1支的疼痛部位在眼部的表浅或深部、上睑及前额部;第2支的疼痛部位主要在面颊部、上唇、腭、上牙和上齿龈等处。第3支的疼痛部位在下颌、下唇、下牙、下齿龈、舌前2/3等部位。少数病人出现双侧三叉神经痛(2%~5%)。

三、“扳机点”及诱发因素

40%~50%的病人在三叉神经受侵犯支的分布区域内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区,称为“扳机点”。扳机点多发生在上下唇部、胡须处、上下齿龈、鼻翼、鼻唇沟、颊部、眉毛等处。此区对触觉及运动极为过敏,一触动即刻激发剧烈的疼痛发作,且疼痛由此点开始,立即扩散到其它部位。病人惧怕诱发疼痛发作,故设法避免一切诱发因素。疼痛发作也可因吃饭、说话、呵欠、咀嚼、吞咽、洗脸、刮脸等面部运动引起,甚至身体的其它部位的运动牵引到面部,都可引起疼痛发作。当病情发展到高峰时,病人常察觉不到刺激即可引起疼痛发作,有时即使无任何明显诱因也可自行发作。

四、 疼痛发作时限与周期

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开始的数秒钟到1~2分钟即骤然停止。每次发作周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以后症状常可逐渐减轻、消失或缓解,缓解期可为数天至数年。缓解期后疼痛再次发作,自行痊愈的机会很少,多数病人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疼痛程度亦随之加重。据观察,此病一般在春冬季容易发病,且与情绪有很大关系,如精神紧张,情绪急噪时易发病。

五、 颜面部变化

疼痛发作时病人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侯,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面肌痉挛性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疼痛发作过后,上述症状也随之消失。病程长、发作频繁者,可出现面部营养障碍性改变,如局部皮肤粗糙,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水肿、浑浊 ,麻痹性角膜炎,虹膜脱出,白内障,甚至咀嚼肌萎缩。个别病人可在口角、鼻部出现皮肤疱疹,病人自觉疱疹处有瘙痒及轻度灼痛感,一般可在一周左右自行愈合。此疱疹与病毒性疱疹不同。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一)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诊断可通过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临床表现,另外,通过检查发现多数病人因长期吃饭受影响而全身情况较瘦弱。疼痛发作时表情痛苦,面部油腻,不愿讲话,即使在间歇期患者也不愿讲话或很少讲话。但病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三叉神经各种感觉、运动及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均无明显的异常改变。有的病人因既往治疗造成颜面部局部疼痛感觉有所减退,此点应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引起的面部感觉减退相鉴别。颅底X线照片可见圆孔、卵圆孔均无病理性改变。

总之,依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一般不难。一般认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应具备下述特征: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惶惶不可终日,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6、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8、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及进行全面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二)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出现类似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颜面部疼痛发作的表现,但其疼痛程度较轻,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少数可发现三叉神经损害区域和原发性疾病表现的特点。脑脊液、X线颅底摄片、CT或MRI检查、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有时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情况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极为相似,若不注意继发病变早期的细微表现,很容易被误诊。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引起颜面部疼痛的疾病很多,无论颅外疾病还是颅内疾病,血管疾病还是神经疾病都可使颜面部疼痛。各种引起颜面部疼痛的疾病有其共同点,就是都能使颜面部具有与三叉神经痛类似的疼痛但各有其自己的特点,如颅外疾病多有局部的改变及压痛点,颅内局部多有眼底的变化及其他颅神经的改变等。在作鉴别诊断时,应注意病史,仔细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检查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等,是能够作出正确诊断的。现将易与三叉神经痛相混淆的几种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阐述如下。

(一)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痛,疼痛部位易与三叉神经痛第三支疼痛相混淆。偶有舌咽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合并存在者。

(二)牙源性头面部痛 其原因多为炎症所致,如急性牙髓炎、牙周炎、根尖周围炎、龋齿病等牙齿及牙周病变常可刺激、压迫三叉神经末梢,引起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痛,称之为牙源性三叉神经痛。仔细询问病史,详细的口腔检查及牙齿X线照片检查是不难查出致痛的病齿的。但有的牙病患者,由于疼痛发作时常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同侧上、下牙龈及头面部,因此易与三叉神经痛引起的颜面部疼痛混淆在一起,致使后者多次拔牙,甚至将患侧牙齿全部拔除后仍有疼痛发作。

(三)偏头痛性神经痛 偏头痛性神经痛一词是Harris等(1926年)首先提出的,这种疼痛的性质有的病例很象三叉神经痛。

(四)三叉神经支炎 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此病多发生于眶上神经,为持续性剧痛,发作后数日,部分患者额部出现带状疱疹。少数患者可发生角膜炎与溃疡;病原是一种病毒;此病有自限性,大多在1~3周内痊愈。镇痛药物、维生素或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溶液,皆有效。

(五)副鼻窦炎或肿瘤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患者均可引起头面部痛。鉴别时应特别注意:鼻腔检查,两侧是否一样通畅, 细查各鼻窦的压痛点;鼻腔有无粘液或脓液史;疼痛的发作性不明显,此点在上额窦癌更为显著;患侧面部有时肿胀;上颌窦及额窦的透光检查;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六)半月神经节附近的肿瘤 半月神经节和小脑脑桥角处的肿瘤并不少见,如:听神经纤维瘤、胆脂瘤、血管瘤、脑膜瘤或皮样囊肿等,这些肿瘤引起的疼痛一般并不十分严重,不象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痛发作。另外,还可同时有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耳鸣、眩晕、听觉丧失、三叉神经支感觉丧失,以及其他颅内肿瘤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底X线检查,岩骨尖区有时有骨质破坏或内耳道区有骨质破坏。CT、X线造影检查可帮助诊断。

(七)膝状神经节痛 膝状神经节在发出鼓索神经之前,发出岩大浅神经,供给泪腺以副交感神经纤维,司理泪腺的分泌。中间神经主要司理舌前2/3的味觉和耳鼓膜及外耳道后壁的感觉,也有些纤维司理颌下腺、舌下腺及口鼻腔粘液腺的分泌。膝状神经节神经痛为阵发性,但发作时痛在耳内深处,向其附近的眼、颊、鼻、唇等处放射,并多在外耳道后壁有个“扳机点”。这些患者多合并面神经麻痹或面部抽搐,并有时在软腭上、扁桃体窝内及外耳道处,发生疱疹并味觉丧失。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所以,治疗的目的应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至今仍是多种多样。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一、一般疗法

(一) 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 别名大仑丁(dilant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二)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1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有些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服用中药后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止或减轻。有的临床医师采用内服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医对于本病主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与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风邪外袭型,主张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可采用加味吴茱萸汤(党参、川芎各25g,吴茱萸、白芷、天麻各18g,干姜、薄荷、防风各12g,丹参、香附各20g,赤芍15g,钩藤30g,细辛3g),或可采用白附子10g,僵蚕10g,天麻10g,防风10g,白芷10g,细辛10g,胆南星10g,地龙10g,川芎10g,全蝎3g。

对于肝火上炎型,采用滋阴潜阳,降火熄风。可采用全蝎5g,蜈蚣2条,僵蚕、地龙、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术各15g,制川乌10g,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g,细辛4g,钩藤20g,石决明30g(先煎)。也可采用白僵蚕、蔓荆子、炒没药、龙胆草、白蒺藜各9g,白芷12g,白芍、生地黄各15g,石决明(先煎)30g,全蝎6g,甘草3g。

(三)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二、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疗法

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注射的部位主要是三叉神经分支通过的骨孔,如眶上孔、眶下孔、下齿槽孔、颏孔、翼腭孔等。所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链霉素等。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治疗止痛范围局限,其效果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程度也关系密切,因此,多数病人在半年至2年内复发。

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根据注射部位分为:眶上神经阻滞术,眶下神经阻滞术,后上齿槽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阻滞术,颏神经阻滞,下齿糟神经阻滞和下颌神经阻滞术。

三、半月神经节阻滞疗法

概述

采用半月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目前己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多年来,这一注射疗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它的确能恒久地治愈三叉神经痛。但因其注射技术较难掌握,主要是穿刺操作的准确性难以把握,因此,治疗效果随着各人的技术不同而大有出入。经卵圆孔刺入颅腔内的半月神经节,注入甘油、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阿霉素等神经毁损药物,以阻滞三叉神经第2、3支甚至全部的三支,可获得长时间的阻滞效果。用于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颌面部癌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痛。

治疗适应证 1、本注射疗法适用于一切较严重而顽固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尤其是具有开颅手术禁忌的老弱及慢性病患者。2、三叉神经痛同时累及第2、3支,1、2支或全部3支,并经各周围支阻滞无效者。3、顽固的面部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半月神经节阻滞可能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大多是由于穿刺(无仪器定位的徒手穿刺)方向不准或进针过深损伤附近的血管、脑神经和组织,或乙醇(我院使用安全性高的药物——医用高纯度甘油)剂量较大并流入蛛网膜下隙引起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半月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经过努力大多可以避免。

并发症主要有: 阻滞范围内感觉丧失或异常;眩晕综合征;咀嚼困难 ;脑神经损害;.同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注射疗法和开颅手术的关系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近年来已很少。适用于开颅手术的患者,都应先行注射治疗,凡行开颅手术未能成功者,或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注射疗法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射频热凝疗法

概述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尚无死亡的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操作中疼痛 本方法需取得患者配合。治疗前应讲清楚,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此种治疗具有一定的痛苦,必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注意从60℃开始缓慢加热,可减少突然高温所带来的痛苦。

2、颅内出血 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仪器定位穿刺可完全避免)

3、脑神经损害 如面部轻瘫等。

4、颅内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可防止颅内继发感染。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5、带状疱疹 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局部可涂甲紫或可的松软膏,数日即可愈合。

6、角膜炎 半月神经节热凝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是角膜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并随时查看角膜反射的变化。已发生角膜反射丧失者,要嘱患者带眼镜,使用眼膏保护角膜,防止角膜炎。有的角膜反射消失后需数个月才逐渐恢复。

7、 面部感觉障碍 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在Menzel总结的315例中,治疗后大约93.1%患者面部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烧灼感。

因此,在治疗前,患者及家属有权向主治医生了解治疗可能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五、周围神经撕脱术

有的专家认为供养三叉神经的动脉发生硬化、缺血,以致神经纤维营养代谢紊乱而发生变性。远心端神经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对血管的压迫使血供进一步减少,加重神经变性,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而发生“短路串电”现象。因此,在临床上出现了周围神经撕脱术,进行该手术时,应尽可能多地向近心端撕脱,以防止手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由于该方法对多支痛或深部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捉襟见肘,效果不佳,因此应用不多。

六、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法

球囊压迫法是国际上八十年年代开始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控制呼吸。由于穿刺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不同,麻醉时间在20分钟~160分钟。所以要求麻醉随时终止,患者尽快清醒。在X线屏幕下进行半月神经节穿刺术。将有针芯的14号穿刺针经面部皮肤穿刺。穿刺针停在卵圆孔,并拔出针芯,经穿刺针将Fogarty球囊放入半月神经节。用注射器接球囊外的导管接头,注入1~2ml液体,使球囊胀大,形成大约为1×1.5cm的梨形囊(X线屏幕下所见),并维持数分钟。在压迫结束后抽出液体,胀大的球囊复原。把球囊与穿刺针一起拔出,压迫穿刺点止血。整个操作过程均在X线屏幕下进行。手术成功率在90%左右,但半年后复发再次治疗有效,远期效果待观察。

七、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自从Dandy 1934年首先提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能导致三叉神经痛的论点以后,一些临床资料也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是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之一。许多学者因此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一) 常用方法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开颅手术有:经颅中窝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根解压术和颅后窝三叉神经根微血管解压术。

(二)手术操作技术

常规消毒后,采用2%利多卡因作耳后标记线内浸润麻醉或全麻。沿标记线作切口,用颅骨钻紧靠乙状窦后缘钻开一直径大约为2cm大的骨窗(将骨屑收集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小脑向后上方轻轻牵开,用2~3mm宽带吸引管的微型脑压板由此放入达三叉神经根部,自神经出脑桥处向远端探查血管压迫及其他病灶情况。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夹放一块自体小肌片。将受血管压迫的神经包绕起来与血管隔开。此时嘱患者自己用手撞击扳机点及做平时易诱发疼痛的某些动作,若无疼痛则达到减压目的。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三)影响手术效果主观满意度的因素

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虽长期疗效各报道不一,但仍可作为一种可行方法应用。以往远期疗效随访多偏重客观因素,缺乏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而后者对于从整体判断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效果也是重要的。影响主观满意度的一些因素包括:

1、三叉神经痛是一个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各种治疗方法又均无十分理想效果的一种疾患。因而随访中发现,尽管客观上患者手术后疼痛未彻底消失,留有轻微疼痛或疼痛复发,但疼痛程度轻,又改变了手术前疼痛不能为药物所控制的状况,或伴有轻度并发症者,主观上患者仍对本手术的效果表示满意。对于这种客观和主观上不一致性,患者自我对比手术前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与手术后的情况,得出正确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这也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增强了信心。随访中患者较高的满意度表明,此手术仍不失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较好方法。

2、 手术后早期治愈率并不可靠。随访中发现,手术后疼痛未缓解或未完全缓解者大多数表示不满意。这些患者均为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早期的病例。近年来由于注重了受累血管的识别,尤其是那些无名小动脉与三叉神经相交叉或在脑干处相接触,或多根侵犯血管存在或动脉环隐蔽的情况,对静脉压迫电凝切断,也采用完全切开神经周围增厚的蛛网膜,以伸直三叉神经根的方法,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3、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尽管疼痛缓解,如果仍遗留有面部感觉障碍或听力障碍等并发症,患者是不会满意的。行血管减压不仅仅为了缓解疼痛,还必须注意保留神经功能,这是有别于三叉神经痛其他外科方法的重要一点。

八、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问世30多年来,已成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最重要的手段。伽玛刀镇痛的原理就是将伽玛射线聚焦于预选的与疼痛有关的脑部神经核团或痛觉传导通路上,一次大剂量照射毁损痛觉的传导通路、阻断痛觉的传导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应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应用伽玛刀治疗是先通过影像学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的三维坐标,再将聚焦的伽玛射线会聚在靶点,治疗医师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可阻断痛觉的传导。治疗过程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但一次治疗费用昂贵,约在2万元左右。根据从事伽玛刀工作的业内专家透露,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成功率在60%左右,且有复发可能。来我院治疗的病人中就有很多做过伽玛刀治疗没有治愈的,其中新加坡病人杜某就是例证之一。

根据目前的经验,适合伽玛刀治疗的条件为:

①其他治疗无效的顽固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②诊断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影像学检查颅内有较小的肿瘤或血管畸形,可应用伽玛刀治疗其原发病变。一般随原发病变的好转,疼痛也会缓解。

泡沫轴是什么

说起这样东西,每个健身党几乎都又爱又恨。

第一次相见,就是痛并快乐着,笑容中含着泪…

身材好的人,更是对它欲罢不能...

几日不见,还甚是想念…

没错,它,就是泡沫轴。

泡沫轴是什么?

泡沫轴是一种自我按摩的工具,帮助增加灵活度、加速肌肉恢复。降低肌肉紧张度。

滚泡沫轴是一种自我筋膜放松技术,(SMR,Self-Myofascial Release)广泛被运动员和运动康复师运用。

泡沫轴有什么用?

1 降低组织粘连风险

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发生损伤后,其胶原纤维再次修复时,并不会完全按照原来的顺序生长,有可能会与其他层面的筋膜相连。

使用泡沫轴,可以降低肌肉组织间胶原的粘连风险。

2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筋膜放松可以降低组织压力、缓解肌肉紧张,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当组织间有粘连时,就会造成肌肉持续缩短,进而增加肌肉周围的压力,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

定期使用泡沫轴对筋膜进行放松,可以降低肌肉紧张程度,帮助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整体的运动表现。

3 减轻酸痛、促进恢复

在训练后使用泡沫轴,可以减轻酸痛、促进恢复。

4 维持良好的肌肉长度

我们关节的活动,需要一系列肌肉的协同合作来维持,如果其中一个变得紧张,就会造成肌肉运作的不平衡。

使用泡沫轴可以帮助维持肌肉的正常长度与张力。

泡沫轴放松是什么原理?

筋膜是我们肌肉周围的网状结缔组织,起支撑与保护作用。

回想一下去菜场买肉的时候,那些肉之间是不是有一层薄薄的白膜?没错,那就是肌筋膜!

筋膜在某些时候会变得“僵紧”, 如:长跑后、损伤或长期不活动时。

滚泡沫轴其实就是,在对肌肉周围的筋膜进行松懈、舒展肌肉中的“硬结”,它也被称为扳机点或肌筋膜粘连。

扳机点在触压时有疼痛加重的感觉;严重时会疼痛难忍、关节活动受限。

自我筋膜放松技术主要利用自我抑制原理。

利用泡沫轴及练习者自身体重、在肌肉上产生一定压力,肌肉张力增加,激活感受肌张力变化的高尔基腱器官。

高尔基腱器官活跃后,抑制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肌梭,最终减小肌肉的收缩程度,使肌肉获得放松。

泡沫轴那么多,有什么区别?

市面上的泡沫轴、根据密度、硬度、形态各不相同,适用人群和用途也不尽相同。

① 低密度泡沫轴

特点:密度低 硬度小

它是市面上材质最轻的泡沫滚轴;当你坐在它上面时,会感觉非常柔软。

力量训练之后的放松,比较适合使用低密度泡沫滚轴。

刚开始用泡沫滚轴会有一些不适感,不过,随着身体的不断适应,这种不适感会逐渐减轻;就可以选择质地更硬些的泡沫滚轴,会有更好的效果。

②质地较硬的泡沫滚轴

特点:密度大 硬度大

它是市面上密度最高的泡沫滚轴,如果你想要的是更强烈、更深度和更集中的筋膜放松,它是最佳选择。

不过,如果你感觉疼痛加重或肌肉愈发紧绷,还是选择低密度的泡沫滚轴为宜。

③短款泡沫轴

特点:便携灵巧 软硬兼顾

短泡沫滚轴也分为低密度和坚硬的两种。它的长度只有普通泡沫滚轴的一半。

短泡沫滚轴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可以针对小肌群应用;携带起来也更方便,旅行时塞到行李箱就可以了。

④狼牙棒泡沫轴

特点:多点刺激

狼牙棒泡沫轴的设计目的,是用来直接戳中肌肉中的扳机点,从而有助于迅速放松、松懈。

常用电脑的人肩、颈、背部都会紧绷不适,用狼牙棒泡沫滚轴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能刺激到一个区域的多个扳机点。

⑤中等密度泡沫滚轴

特点:密度中等 硬度中等

如果你没法确定哪种类型的泡沫轴、最适合自己的话,可以先试试密度适中的款式。

密度适中的泡沫轴适用于所有的用途,不管你是打算拿它来做拉伸,还是用放松酸痛的肌肉。

7个常见错误

1: 选错泡沫轴

想正确的滚泡沫轴?

首先,你需要选对适合自己的泡沫轴。

第一步:选质地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选用质地没那么硬的泡沫轴,直到身体习惯了那个压力,就可以试着选用更硬质一些的,甚至是狼牙棒泡沫轴。

第二步:选大小

另外,还需要考虑泡沫轴的大小。

如果你是想放松一个大肌群,比如大腿后侧的腘绳肌,那么就需要一个直径大一些的泡沫轴;

直径小一些的泡沫轴就比较适合小肌群,比如小臂。

市面上还有很多眼花缭乱的泡沫轴。

可以从质地、形状,来选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2: 滚得太快

很多人在滚泡沫轴的时候,都喜欢草草了事,因为,实在是太疼了...

但是这是个错误,滚得太快,只能加速那片区域的血流,虽然说也会有所增益,但是却没有达到放松筋膜应有的效果。

3: 每天都滚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滚得越勤,效果就越好?

但事实上,筋膜放松就和训练一样,如果你前一天训练的强度很大,第二天就应该休息。

筋膜放松后,同样也需要时间来恢复。

每天都滚,甚至会造成更多炎症与疼痛。

4:滚下背部

我们的下背部比上背部更容易受伤,如果动作不当,极有可能伤及脊柱,甚至加重背痛。

如果你有慢性背痛,可以先尝试放松臀部或腘绳肌,对背痛也会有所缓解。

6:姿态不良

在进行泡沫轴放松时,除了需要被放松的部位,其他肌群也要协作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及稳定。

如果动作松垮、姿势不良、不仅达不到放松的目的,还会让某些部位承受过大的压力,适得其反。

7:忘记呼吸

最后,这个也是很多人会犯的错误,那就是忘记呼吸,甚至会不由自主的憋气。

在滚泡沫轴时保持正常的呼吸,可以帮助进一步放松肌肉。

专注于吸气和呼气的过程,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身体会更加放松,也没有那么疼啦。

泡沫轴怎么正确用?

将需要进行放松的肌肉至于泡沫轴之上,利用自身体重反复在泡沫轴上,缓缓进行滚动1~2分钟;

滚动过程中如果有疼痛的感觉,在疼痛点上停留20~30秒钟,直到疼痛程度下降50%~75%;

过程中保持核心收紧,以确保在动作过程中的稳定;

过程中保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气。

常见动作

内收肌放松

上背部放松

背阔肌放松

小腿放松

股四头肌放松

梨状肌放松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医药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常识

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所以,治疗的目的应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至今仍是多种多样。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一、一般疗法

(一) 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 别名大仑丁(dilant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二)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1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有些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服用中药后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止或减轻。有的临床医师采用内服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医对于本病主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与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风邪外袭型,主张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可采用加味吴茱萸汤(党参、川芎各25g,吴茱萸、白芷、天麻各18g,干姜、薄荷、防风各12g,丹参、香附各20g,赤芍15g,钩藤30g,细辛3g),或可采用白附子10g,僵蚕10g,天麻10g,防风10g,白芷10g,细辛10g,胆南星10g,地龙10g,川芎10g,全蝎3g。

对于肝火上炎型,采用滋阴潜阳,降火熄风。可采用全蝎5g,蜈蚣2条,僵蚕、地龙、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术各15g,制川乌10g,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g,细辛4g,钩藤20g,石决明30g(先煎)。也可采用白僵蚕、蔓荆子、炒没药、龙胆草、白蒺藜各9g,白芷12g,白芍、生地黄各15g,石决明(先煎)30g,全蝎6g,甘草3g。

(三)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二、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疗法

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注射的部位主要是三叉神经分支通过的骨孔,如眶上孔、眶下孔、下齿槽孔、颏孔、翼腭孔等。所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链霉素等。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治疗止痛范围局限,其效果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程度也关系密切,因此,多数病人在半年至2年内复发。

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根据注射部位分为:眶上神经阻滞术,眶下神经阻滞术,后上齿槽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阻滞术,颏神经阻滞,下齿糟神经阻滞和下颌神经阻滞术。

三、半月神经节阻滞疗法

概述

采用半月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目前己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多年来,这一注射疗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它的确能恒久地治愈三叉神经痛。但因其注射技术较难掌握,主要是穿刺操作的准确性难以把握,因此,治疗效果随着各人的技术不同而大有出入。经卵圆孔刺入颅腔内的半月神经节,注入甘油、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阿霉素等神经毁损药物,以阻滞三叉神经第2、3支甚至全部的三支,可获得长时间的阻滞效果。用于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颌面部癌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痛。

治疗适应证 1、本注射疗法适用于一切较严重而顽固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尤其是具有开颅手术禁忌的老弱及慢性病患者。2、三叉神经痛同时累及第2、3支,1、2支或全部3支,并经各周围支阻滞无效者。3、顽固的面部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半月神经节阻滞可能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大多是由于穿刺(无仪器定位的徒手穿刺)方向不准或进针过深损伤附近的血管、脑神经和组织,或乙醇(我院使用安全性高的药物——医用高纯度甘油)剂量较大并流入蛛网膜下隙引起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半月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经过努力大多可以避免。

并发症主要有: 阻滞范围内感觉丧失或异常;眩晕综合征;咀嚼困难 ;脑神经损害;.同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注射疗法和开颅手术的关系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近年来已很少。适用于开颅手术的患者,都应先行注射治疗,凡行开颅手术未能成功者,或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注射疗法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射频热凝疗法

概述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尚无死亡的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操作中疼痛 本方法需取得患者配合。治疗前应讲清楚,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此种治疗具有一定的痛苦,必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注意从60℃开始缓慢加热,可减少突然高温所带来的痛苦。

2、颅内出血 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仪器定位穿刺可完全避免)

3、脑神经损害 如面部轻瘫等。

4、颅内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可防止颅内继发感染。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5、带状疱疹 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局部可涂甲紫或可的松软膏,数日即可愈合。

6、角膜炎 半月神经节热凝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是角膜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并随时查看角膜反射的变化。已发生角膜反射丧失者,要嘱患者带眼镜,使用眼膏保护角膜,防止角膜炎。有的角膜反射消失后需数个月才逐渐恢复。

7、 面部感觉障碍 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在Menzel总结的315例中,治疗后大约93.1%患者面部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烧灼感。

因此,在治疗前,患者及家属有权向主治医生了解治疗可能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五、周围神经撕脱术

有的专家认为供养三叉神经的动脉发生硬化、缺血,以致神经纤维营养代谢紊乱而发生变性。远心端神经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对血管的压迫使血供进一步减少,加重神经变性,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而发生“短路串电”现象。因此,在临床上出现了周围神经撕脱术,进行该手术时,应尽可能多地向近心端撕脱,以防止手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由于该方法对多支痛或深部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捉襟见肘,效果不佳,因此应用不多。

六、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法

球囊压迫法是国际上八十年年代开始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控制呼吸。由于穿刺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不同,麻醉时间在20分钟~160分钟。所以要求麻醉随时终止,患者尽快清醒。在X线屏幕下进行半月神经节穿刺术。将有针芯的14号穿刺针经面部皮肤穿刺。穿刺针停在卵圆孔,并拔出针芯,经穿刺针将Fogarty球囊放入半月神经节。用注射器接球囊外的导管接头,注入1~2ml液体,使球囊胀大,形成大约为1×1.5cm的梨形囊(X线屏幕下所见),并维持数分钟。在压迫结束后抽出液体,胀大的球囊复原。把球囊与穿刺针一起拔出,压迫穿刺点止血。整个操作过程均在X线屏幕下进行。手术成功率在90%左右,但半年后复发再次治疗有效,远期效果待观察。

七、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自从Dandy 1934年首先提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能导致三叉神经痛的论点以后,一些临床资料也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是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之一。许多学者因此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一) 常用方法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开颅手术有:经颅中窝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根解压术和颅后窝三叉神经根微血管解压术。

(二)手术操作技术

常规消毒后,采用2%利多卡因作耳后标记线内浸润麻醉或全麻。沿标记线作切口,用颅骨钻紧靠乙状窦后缘钻开一直径大约为2cm大的骨窗(将骨屑收集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小脑向后上方轻轻牵开,用2~3mm宽带吸引管的微型脑压板由此放入达三叉神经根部,自神经出脑桥处向远端探查血管压迫及其他病灶情况。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夹放一块自体小肌片。将受血管压迫的神经包绕起来与血管隔开。此时嘱患者自己用手撞击扳机点及做平时易诱发疼痛的某些动作,若无疼痛则达到减压目的。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三)影响手术效果主观满意度的因素

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虽长期疗效各报道不一,但仍可作为一种可行方法应用。以往远期疗效随访多偏重客观因素,缺乏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而后者对于从整体判断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效果也是重要的。影响主观满意度的一些因素包括:

1、三叉神经痛是一个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各种治疗方法又均无十分理想效果的一种疾患。因而随访中发现,尽管客观上患者手术后疼痛未彻底消失,留有轻微疼痛或疼痛复发,但疼痛程度轻,又改变了手术前疼痛不能为药物所控制的状况,或伴有轻度并发症者,主观上患者仍对本手术的效果表示满意。对于这种客观和主观上不一致性,患者自我对比手术前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与手术后的情况,得出正确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这也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增强了信心。随访中患者较高的满意度表明,此手术仍不失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较好方法。

2、 手术后早期治愈率并不可靠。随访中发现,手术后疼痛未缓解或未完全缓解者大多数表示不满意。这些患者均为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早期的病例。近年来由于注重了受累血管的识别,尤其是那些无名小动脉与三叉神经相交叉或在脑干处相接触,或多根侵犯血管存在或动脉环隐蔽的情况,对静脉压迫电凝切断,也采用完全切开神经周围增厚的蛛网膜,以伸直三叉神经根的方法,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3、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尽管疼痛缓解,如果仍遗留有面部感觉障碍或听力障碍等并发症,患者是不会满意的。行血管减压不仅仅为了缓解疼痛,还必须注意保留神经功能,这是有别于三叉神经痛其他外科方法的重要一点。

八、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问世30多年来,已成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最重要的手段。伽玛刀镇痛的原理就是将伽玛射线聚焦于预选的与疼痛有关的脑部神经核团或痛觉传导通路上,一次大剂量照射毁损痛觉的传导通路、阻断痛觉的传导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应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应用伽玛刀治疗是先通过影像学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的三维坐标,再将聚焦的伽玛射线会聚在靶点,治疗医师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可阻断痛觉的传导。治疗过程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但一次治疗费用昂贵,约在2万元左右。根据从事伽玛刀工作的业内专家透露,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成功率在60%左右,且有复发可能。来我院治疗的病人中就有很多做过伽玛刀治疗没有治愈的,其中新加坡病人杜某就是例证之一。

根据目前的经验,适合伽玛刀治疗的条件为:

①其他治疗无效的顽固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②诊断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影像学检查颅内有较小的肿瘤或血管畸形,可应用伽玛刀治疗其原发病变。一般随原发病变的好转,疼痛也会缓解。

三叉神精疼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常识

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所以,治疗的目的应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至今仍是多种多样。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一、一般疗法

(一) 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 别名大仑丁(dilant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二)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1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有些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服用中药后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止或减轻。有的临床医师采用内服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医对于本病主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与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风邪外袭型,主张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可采用加味吴茱萸汤(党参、川芎各25g,吴茱萸、白芷、天麻各18g,干姜、薄荷、防风各12g,丹参、香附各20g,赤芍15g,钩藤30g,细辛3g),或可采用白附子10g,僵蚕10g,天麻10g,防风10g,白芷10g,细辛10g,胆南星10g,地龙10g,川芎10g,全蝎3g。

对于肝火上炎型,采用滋阴潜阳,降火熄风。可采用全蝎5g,蜈蚣2条,僵蚕、地龙、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术各15g,制川乌10g,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g,细辛4g,钩藤20g,石决明30g(先煎)。也可采用白僵蚕、蔓荆子、炒没药、龙胆草、白蒺藜各9g,白芷12g,白芍、生地黄各15g,石决明(先煎)30g,全蝎6g,甘草3g。

(三)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二、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疗法

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注射的部位主要是三叉神经分支通过的骨孔,如眶上孔、眶下孔、下齿槽孔、颏孔、翼腭孔等。所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链霉素等。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治疗止痛范围局限,其效果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程度也关系密切,因此,多数病人在半年至2年内复发。

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根据注射部位分为:眶上神经阻滞术,眶下神经阻滞术,后上齿槽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阻滞术,颏神经阻滞,下齿糟神经阻滞和下颌神经阻滞术。

三、半月神经节阻滞疗法

概述

采用半月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目前己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多年来,这一注射疗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它的确能恒久地治愈三叉神经痛。但因其注射技术较难掌握,主要是穿刺操作的准确性难以把握,因此,治疗效果随着各人的技术不同而大有出入。经卵圆孔刺入颅腔内的半月神经节,注入甘油、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阿霉素等神经毁损药物,以阻滞三叉神经第2、3支甚至全部的三支,可获得长时间的阻滞效果。用于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颌面部癌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痛。

治疗适应证 1、本注射疗法适用于一切较严重而顽固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尤其是具有开颅手术禁忌的老弱及慢性病患者。2、三叉神经痛同时累及第2、3支,1、2支或全部3支,并经各周围支阻滞无效者。3、顽固的面部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半月神经节阻滞可能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大多是由于穿刺(无仪器定位的徒手穿刺)方向不准或进针过深损伤附近的血管、脑神经和组织,或乙醇(我院使用安全性高的药物——医用高纯度甘油)剂量较大并流入蛛网膜下隙引起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半月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经过努力大多可以避免。

并发症主要有: 阻滞范围内感觉丧失或异常;眩晕综合征;咀嚼困难 ;脑神经损害;.同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注射疗法和开颅手术的关系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近年来已很少。适用于开颅手术的患者,都应先行注射治疗,凡行开颅手术未能成功者,或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注射疗法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射频热凝疗法

概述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尚无死亡的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操作中疼痛 本方法需取得患者配合。治疗前应讲清楚,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此种治疗具有一定的痛苦,必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注意从60℃开始缓慢加热,可减少突然高温所带来的痛苦。

2、颅内出血 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仪器定位穿刺可完全避免)

3、脑神经损害 如面部轻瘫等。

4、颅内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可防止颅内继发感染。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5、带状疱疹 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局部可涂甲紫或可的松软膏,数日即可愈合。

6、角膜炎 半月神经节热凝术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是角膜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并随时查看角膜反射的变化。已发生角膜反射丧失者,要嘱患者带眼镜,使用眼膏保护角膜,防止角膜炎。有的角膜反射消失后需数个月才逐渐恢复。

7、 面部感觉障碍 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在Menzel总结的315例中,治疗后大约93.1%患者面部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或烧灼感。

因此,在治疗前,患者及家属有权向主治医生了解治疗可能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五、周围神经撕脱术

有的专家认为供养三叉神经的动脉发生硬化、缺血,以致神经纤维营养代谢紊乱而发生变性。远心端神经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对血管的压迫使血供进一步减少,加重神经变性,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而发生“短路串电”现象。因此,在临床上出现了周围神经撕脱术,进行该手术时,应尽可能多地向近心端撕脱,以防止手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由于该方法对多支痛或深部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捉襟见肘,效果不佳,因此应用不多。

六、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法

球囊压迫法是国际上八十年年代开始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控制呼吸。由于穿刺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不同,麻醉时间在20分钟~160分钟。所以要求麻醉随时终止,患者尽快清醒。在X线屏幕下进行半月神经节穿刺术。将有针芯的14号穿刺针经面部皮肤穿刺。穿刺针停在卵圆孔,并拔出针芯,经穿刺针将Fogarty球囊放入半月神经节。用注射器接球囊外的导管接头,注入1~2ml液体,使球囊胀大,形成大约为1×1.5cm的梨形囊(X线屏幕下所见),并维持数分钟。在压迫结束后抽出液体,胀大的球囊复原。把球囊与穿刺针一起拔出,压迫穿刺点止血。整个操作过程均在X线屏幕下进行。手术成功率在90%左右,但半年后复发再次治疗有效,远期效果待观察。

七、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自从Dandy 1934年首先提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能导致三叉神经痛的论点以后,一些临床资料也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是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之一。许多学者因此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一) 常用方法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开颅手术有:经颅中窝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根解压术和颅后窝三叉神经根微血管解压术。

(二)手术操作技术

常规消毒后,采用2%利多卡因作耳后标记线内浸润麻醉或全麻。沿标记线作切口,用颅骨钻紧靠乙状窦后缘钻开一直径大约为2cm大的骨窗(将骨屑收集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小脑向后上方轻轻牵开,用2~3mm宽带吸引管的微型脑压板由此放入达三叉神经根部,自神经出脑桥处向远端探查血管压迫及其他病灶情况。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夹放一块自体小肌片。将受血管压迫的神经包绕起来与血管隔开。此时嘱患者自己用手撞击扳机点及做平时易诱发疼痛的某些动作,若无疼痛则达到减压目的。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三)影响手术效果主观满意度的因素

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虽长期疗效各报道不一,但仍可作为一种可行方法应用。以往远期疗效随访多偏重客观因素,缺乏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而后者对于从整体判断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效果也是重要的。影响主观满意度的一些因素包括:

1、三叉神经痛是一个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各种治疗方法又均无十分理想效果的一种疾患。因而随访中发现,尽管客观上患者手术后疼痛未彻底消失,留有轻微疼痛或疼痛复发,但疼痛程度轻,又改变了手术前疼痛不能为药物所控制的状况,或伴有轻度并发症者,主观上患者仍对本手术的效果表示满意。对于这种客观和主观上不一致性,患者自我对比手术前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与手术后的情况,得出正确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这也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增强了信心。随访中患者较高的满意度表明,此手术仍不失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较好方法。

2、 手术后早期治愈率并不可靠。随访中发现,手术后疼痛未缓解或未完全缓解者大多数表示不满意。这些患者均为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早期的病例。近年来由于注重了受累血管的识别,尤其是那些无名小动脉与三叉神经相交叉或在脑干处相接触,或多根侵犯血管存在或动脉环隐蔽的情况,对静脉压迫电凝切断,也采用完全切开神经周围增厚的蛛网膜,以伸直三叉神经根的方法,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3、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尽管疼痛缓解,如果仍遗留有面部感觉障碍或听力障碍等并发症,患者是不会满意的。行血管减压不仅仅为了缓解疼痛,还必须注意保留神经功能,这是有别于三叉神经痛其他外科方法的重要一点。

八、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问世30多年来,已成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最重要的手段。伽玛刀镇痛的原理就是将伽玛射线聚焦于预选的与疼痛有关的脑部神经核团或痛觉传导通路上,一次大剂量照射毁损痛觉的传导通路、阻断痛觉的传导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应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应用伽玛刀治疗是先通过影像学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的三维坐标,再将聚焦的伽玛射线会聚在靶点,治疗医师通过对剂量大小的控制,可阻断痛觉的传导。治疗过程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但一次治疗费用昂贵,约在2万元左右。根据从事伽玛刀工作的业内专家透露,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成功率在60%左右,且有复发可能。来我院治疗的病人中就有很多做过伽玛刀治疗没有治愈的,其中新加坡病人杜某就是例证之一。

根据目前的经验,适合伽玛刀治疗的条件为:

①其他治疗无效的顽固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②诊断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影像学检查颅内有较小的肿瘤或血管畸形,可应用伽玛刀治疗其原发病变。一般随原发病变的好转,疼痛也会缓解。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10-15 19:11:09  回复该评论
  • 。行血管减压不仅仅为了缓解疼痛,还必须注意保留神经功能,这是有别于三叉神经痛其他外科方法的重要一点。八、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伽玛刀问世30多年来,已成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最重要的手段。伽玛刀镇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