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怎样把握课堂
- 2、你所理解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怎样的
- 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 4、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5、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心得
- 6、一份教案的教学目标应该怎么写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怎样把握课堂
数学教学设计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体现一定理念的教学,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分析和调整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具体包括以下过程:确立目标,分析内容,了解学生,设计活动,评价结果。
(1)确立目标包括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过程性目标。
(2)分析内容的目的在于明确学习主题属于哪一类目标,它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方法有哪些;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知识前提是什么;学习素材与教学目标的联系是什么;评价项目可以考查哪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等。
(3)对学生的了解应关注他们是否具备将要进行的数学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特征、对数学的价值取向、学生之间在数学活动方面的群体差异等,这些都是设计合理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
(4)设计活动。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学生 “观察、试验、探索、猜想、推理与交流”的活动。(5)结果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改进教学,也包含总结性评价——目的是检查教学是否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就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一般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pwd=2yjs 提取码: 2yjs
你所理解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怎样的
数学教学设计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体现一定理念的教学,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分析和调整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具体包括以下过程:确立目标,分析内容,了解学生,设计活动,评价结果。
(1)确立目标包括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过程性目标。
(2)分析内容的目的在于明确学习主题属于哪一类目标,它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方法有哪些;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知识前提是什么;学习素材与教学目标的联系是什么;评价项目可以考查哪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等。
(3)对学生的了解应关注他们是否具备将要进行的数学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特征、对数学的价值取向、学生之间在数学活动方面的群体差异等,这些都是设计合理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
(4)设计活动。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学生 “观察、试验、探索、猜想、推理与交流”的活动。(5)结果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改进教学,也包含总结性评价——目的是检查教学是否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就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一般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pwd=2yjs 提取码: 2yjs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组标志、宝盒
学具准备:方格纸,小图标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做游戏:找宝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
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宝游戏,(请两名学生,一名把宝盒藏在教室的某一个书桌中,另一名去找)
师在学生找时问:“容易找吗?(生:不容易)
师:“怎样能找得快些?(生:要是知道他藏在哪就好了)
2、师:“ 那好老师透露给你一条线索;在教室从左往右数的第二组同学的书桌里。
(生马上去第二组挨座翻看)
师:“现在容易找吗?(生:还行,快找到了)
师:“你能不能一找就准呢?(生:有点难)
3、师:请同学们再告诉他一条线索,让他一找就准,
(生:在第5个,学生马上到第五个座位找到了宝盒)
4、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给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这位同学才能很快地确定宝盒的位置,其实确定位置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确定位置。
(出示课题:确定位置(一))
【设计意图:探索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二、探究新知,引出数对。
1、说说班长的位置:
师:“刚才提供了两条信息,才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宝盒的位置?(生:2个)
师:“是哪两条信息?(生:第几组,第几个)
师:“用这两条信息谁能说一说班长的位置?
(生1:我在第3组的第4个座位)
2、引出数对
说的不错,现在来观察小青班的座位图。
观察者是站在老师的位置观察(从左往右数第一组、第二组等等)
请问:小青的在什么位置?(第3组第2个)说的非常好!谢谢!
(生在练习本上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小青的位置。)
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三,2。 3,2)(3,2)。
刚才我们用一对数(3,2)表示位置,这种方法也叫做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的表示方法是先表示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通常要在两个数字外面加上(),中间用“,”隔开。
读作:数对32
这里的3和2表示什么意思?(生:第3组,第2个)
学生回答:3是表示第3列,2是表示第2个。
第3组第2个和(3,2)两种表示方法,哪种更好些?为什么?
师:说的真好!
3、再来说一说
(1)小敏的座位是( 2 , 3 ),小华的座位是( 4 , 4 )。
(2)(1,4)表示的位置是第 组第 个,他是( );
(4,3)表示的位置是第 组第 个,他是( )。
(2,3)和(3,2)作比较。再说说(4,4)表示什么意思?
三、说说自己的位置
你们会用数对表示小青他们的位置了,(课件)
下面也用数对说说本班同学的位置。
1、 说说自己的位置
2、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都很好,下面请同桌互相用数对说说自己的位置。
3、在方格图中找位置。
师指一列的同学问:“你们都在第几列?表示你们位置的数对中都有几?”
(生:第一列,我们的数对中都有1。)
再请第一行的同学起立,大家说说你们的数对中都有数字几?为什么?(生:都在第一行,所以数对中也都有1)
师说:“现在如果把每列的同学看成一条条的纵向的竖线,把每行的同学看成一条条横线,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我班就变成了什么样?
生:全是格了。
师出示棋盘问:“像不像这个遍布方格的棋盘。(生:像)
2、在方格图中标位置
师用手在棋盘下边和左边边指边说:“如果棋盘这里横向上的数分别表示第一列、第二列……,纵向上的数分别表示第一行、第二行……,那么,你能在这张图中用棋子摆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用数对标出来吗?(找两名同学到棋盘上摆一摆,标一标。)
请其他同学们拿出方格图用圆点标出自己的位置,并在圆点处用数对标明,(师巡视,留意将点标在方格里,和标在交*点上的两类学生。)
学生展示汇报:
师问摆棋子的学生1:“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为什么把棋子摆在这儿吗?”
生边比画边介绍:“我的位置是(4,3)我先在底下这排数字中找到4,再到左边这排数字中找3,把棋子摆在这两条线的交*点上。”
师:“谁和他的方法一样请举手。”(一多半学生举手)
师:支持率真高啊!
师指生2摆的棋子问:“这位同学摆的对吗?谁支持他?”(只有两人举手)
师:“为什么支持的同学这么少?”
生:“好象摆错了。”
师:“为什么这样想?”
生:“他摆在格里了,格左面有两个数字0和1都和棋子挨边,格下边的数字1和2也都和棋子挨边,这样就看不出他摆的是数对几和几了。”
师:“是啊,看来我们要把表示自己位置的点标在横线和竖线的交*点上。”
再让刚才摆错的学生用粉色棋子摆摆自己最要好的一个朋友的位置,让同学们猜你的朋友是谁?
生刚摆完,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答出这个学生的名字。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
四、用数对表示身边的建筑
练一练1
师:数对不但可以表示教室里的位置,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下面我来考察一下,大家今天学习的怎么样。
师:师:这是小青学校附近的地图,说一说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用数对表示。
图中还有哪些建筑物在什么位置? 用数对表示。
师:指表格中,邮局与银行、图书馆与公园的数对让生观察比较,这三组数对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生:邮局、学校、图书馆的数对后一个数都是3,前一个数就不一样了。
师:再看看他们的位置。
生:位置不一样,一个比一个往后。
师:“也就是说数对里,虽然后一个数相同,但因为前一个数不同,所以位置也不一样。”
再指表格中,图书馆与学校的数对让生观察比较,这两组数对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生:“这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但后一个数不同,所以位置也不同。”
师:同学们真聪明,
练一练2
(1)说一说游乐场各景点的位置。
(2)现在小敏的位置是(4,2),她要到溜冰场去,请画出路线图。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1:“我认识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位置。2:“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中表示自己的位置。”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确定位置)。利用这个本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只要你有一颗好奇的心,你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等着你去发现、去研究!
六、你知道吗?
1、拓展,介绍地球经纬网知识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着更广泛的用途,下面让我们打开所藏的宝盒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南北两极点间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现在你知道我们国家是怎样迅速找到汶川位置的吗?如果我们不能马上确定灾区的位置,那后果会怎样?由此看来,准确的确定位置对我们来说怎么样——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课外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由数学上的位置到学习中、生活中的位置,二者虽不尽相同,但对学生具有引领和教育价值,从而体现数学的大教育观。)
七、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第几组第几个
第3列第2个
数对----(3,2)
读作:数对三二
教学反思 :
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习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写出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李晓梅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3)
摘要: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才能使其不但具备设计的一般性质,同时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其更加充分地体现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智慧呢?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
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砸蛋游戏,把代表每个学生位置的“数对”输入电脑,同学们随机叫停,这位幸运的同学就到前边,在正确用“数对”说出想砸的金蛋或银蛋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后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后,电脑上会出现一句祝福的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简捷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
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克拉斯沃尔等人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辛普森将动作技能依次分为知觉、定向、在指导下做出反应、机械化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
(一) 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1.学习者起始能力的诊断
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及其关于学习条件的思想,为学习者起始能力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诊断的基本思路。加涅将学习的结果分成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及态度五类。根据智慧技能学习的不同复杂程度,他又在该范畴中分出若干个亚类,即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解决问题)。辨别是概念学习的基础,概念是规则学习的基础,运用若干个简单的规则是解决问题获得高级规则的基础。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自己总结与概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属于规则学习的范畴,而规则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获得运用有关概念的能力。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个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积”“等于”“底”“高”“乘”“除”七个概念,如果这七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没有掌握,规则学习都将无法进行。同时,学生必须掌握“剪”“拼”“转化”等策略,否则将不能自主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准确地诊断学习者的起始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2.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
一位教师根据学生背景知识的不同,对“质数与合数”一课做了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
设计一: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根据农村中心校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分类、奇数、偶数、约数等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1~16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2~16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分成两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概括这两类数的特征,进而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师生共同概括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设计二:在校际交流活动中,根据县实验小学学生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1~59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1~59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应该分成三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概括、讨论交流、汇报辩论,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设计三:在“省优秀教师教学成果汇报会”上,根据班级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已经知道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尽管学生知道概念,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在师生的共同辨析争论下,使全体学生真正理解质数、合数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对“质数与合数”一课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正确地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3.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了解学生,其实不然。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一位教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复习体积单位并出示相应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块,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个比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接下来让学生用正方体的小木块摆大小不同的各种长方体,并记录得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概括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实际进行教学时,学生并没有按照设计者的思路估计这个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而是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大约是30厘米、25厘米、50厘米,宽大约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高大约是40厘米、50厘米、55厘米等。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同样没有按照设计者的思路记录长方体的长、宽、高及体积各是多少,而是直接记录了小木块的个数。造成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者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对学习者起始能力进行诊断,对学习者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还应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内容。
(二)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内容的:
上课伊始,把男女生各分成3组(男生每组5人,女生每组4人)进行夹玻璃球比赛,由每组的记录员记录比赛的成绩。根据每组夹球的总个数评出男女生的冠军组。再从男女生的冠军组中选出最后的赢家。由于男女生冠军组的人数不等,根据夹球的总个数确定最后的赢家是不公平的,由此引出问题──求平均数。教师出示两组夹球情况统计图,在师生共同根据统计图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解决三个实际问题──求平均气温,求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求同学们平均每周的饮水量。
之所以如此组织教学内容,是因为教师首先认真地分析了教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特征,教材结合“比一比”两个组投篮球的情况,根据统计图讨论哪个组学生的整体实力强,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教师没有让学生比较两个组投篮球的情况,而是现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夹玻璃球比赛,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根据夹球的总个数确定男女生组各自的冠军时,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但在是否可以根据夹球的总个数确定最后的赢家时,则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从而引出问题──求平均数。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男女生冠军组夹球个数的统计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最后又安排了三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三)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以“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通过丰富的实例,以统计为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对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夹玻璃球比赛,由于是学生自己亲自参加比赛,他们非常积极主动,通过实际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让学生决定男女生最后的冠军组激起学生的思维矛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每组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男女生组夹球的平均数决定最后的冠军是公平的,从而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根据现场比赛结果制作的统计图,思考当参赛人数不同时,怎样确定冠军组才是公平的。教师选择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平均数” 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运用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三、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一位教师在“统计”一课的设计中,做了如下的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问题一: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感觉怎么样?
请全体同学合作进行现场调查,看一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多少名同学很快乐、比较快乐,又有多少名同学不开心,把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另外,请采访不开心的同学,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开心,并帮助不开心的同学,争取让他们也能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但能让全体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全过程,尝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学会看统计图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为改进教学提供基本的依据。
问题二:给统计图命名。
下面是一个画好的统计图,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幅统计图可能用来表示什么?
(2)请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这幅统计图起名。
(3)请写出根据这幅统计图你所能想到的事情。
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解答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评价教学效果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统计的意识,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了解情况。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整体观认为,只有各组成部分和谐地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能达到整体的优化。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掌握每个子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各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与策略,还要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有深刻的认识,洞察每一子系统与整体教学目标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综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整体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晓梅(1966— ),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小学教育研训部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埃德·拉宾诺威克兹.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学[M].杭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盛群力,献华,编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心得
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一份教案的教学目标应该怎么写
教案的教学目标:一般指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
分为:
1、过程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2、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3、情感态度目标,是知识点目标的保证体系、是措施和方法。
用什么手段达到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的内容,情感态度目标一般不用具体展开。
把知识体系讲清楚,本课在体系中的地位、重要性、前后知识的衔接,把握,理解、了解、认识、熟悉掌握、理解掌握、运用等有区别的准确地运用在知识技能目标上,是教师对大纲、教材的把握的具体显现。
当然,这些只是教案的标识,学生并不清楚,教师也不说出来,但是,课后是否“达标”,是可以凭此评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