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1、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什么意思?
- 2、弟子规《谨》的全文翻译是什么?谢谢
- 3、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一一《弟子规》的意思
- 4、弟子规中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解释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什么意思?
出自弟子规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译文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
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衣服的穿着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
见长辈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平时在家时穿的衣服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
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
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平常的饭量。
血气方刚的年龄,千万不要贪杯喝酒。
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
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弓下去,行叩拜礼时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弟子规《谨》的全文翻译是什么?谢谢
译文:
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
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不要故意发出声响;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
拿空器具的时候,应该像拿着里面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端端正正,不要甩来甩去,不然会显得很轻浮;进入无人的房间,也应该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的时候,即使再紧迫,也不要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行事。
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僻怪事,不要好奇过问。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想用别人的物品,应该明明白白向人请求、以征得同意;如果没有询问主人意愿,或者问了却没有征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窃行为。
借人物品,应该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全文: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
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
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
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
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弟子规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一一《弟子规》的意思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意思是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扩展资料
《弟子规》赏析: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
《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弟子规》用这种言语疏导的方法,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同时,又便于儿童通过朗诵背诵就获得道德理论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对道德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道德认识的启蒙作用。
弟子规中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解释
意思是: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这句话的内涵是鼓励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
分解字词:
1、置:放置。
2、冠服:.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
3、定位 :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固定位置。
4、勿乱顿 :不要乱放乱扔的意思。
5、致污秽:致这理是导致的意思,污秽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
扩展资料:
弟子规中使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句子还有: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2、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3、冬则温,夏则凊。
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
4、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5、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