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1、管理者如何正确的角色定位?
- 2、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3、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 4、管理者的定义与定位是什么?
- 5、企业中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去做管理工作?
- 6、晋升后始终无法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管理者如何进行角色定位?
管理者如何正确的角色定位?
首先,作为一名中层领导者,要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大胆尝试,以超前的眼光看问题,其次,在日常工作中,中层干部要有真抓实干的精神。作为部门的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应该体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越是面对棘手难缠的问题,越要沉着冷静,迎难而上。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必须谨遵的原则。要做到不畏艰难困苦,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勤勤恳恳地做好事情。第四,中层领导者必须有包容的心态。要心胸宽广、胸怀博大,做到小事讲公德、大事讲原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抛开个人因素,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好处,无视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必要时还应该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为官先为人”,“正人先正己”。
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1、有整体思维
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想要得到上级领导和企业的重视,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全局的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会变得更好。
2、协调团队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
作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解决企业内部的一些矛盾至关重要。作为中间人,还承担协调小组与其成员的关系,保证正常工作。
3、知道如何分配任务
一般来说,企业中会先给中层管理人员分配任务,所以了解公平分配有助于企业创造和谐的氛围。
4、定期监督和评估
对于企业的任务,一定要有监督考核的意识,这不是简单的分配,保证任务很好地完成才是最终目的。
5、维护团队建设
一个企业的兴衰是由一个团队决定的。只有保证团队的一致奋斗,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因此,团队建设成为中层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扩展资料: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执行者
企业中层所在的位置,决定了他们公司战略执行者的身份。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取决于决策是否正确。管理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执行者,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有效发挥这一作用,提高管理层在企业战略中的绩效,已经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2、企业战术决策者
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管理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快速、及时地实施战术决策。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按照流程和制度,对企业决策层下达的决策方案进行实施、监督和组织,同时要做好一个领导在部门内部应该做的事情。
3、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沟通桥梁
管理层的位置介于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在企业中,一方面需要将决策层的决策传达给下属,实现自上而下的沟通,另一方面也需要将执行层在执行决策计划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只有做好管理沟通,搭建好企业各级之间的桥梁,才能保证企业的沟通顺利进行。
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职责是人、事、物或组织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发挥的作用,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职能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那么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呢。
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1
1、 门店的灵魂:承上启下,协调左右,兼顾内外
管理者该如何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管理者如何扮演好哪些角色?管理者需要对四个方面负责,向上对总部负责,向下对店员负责,向外对市场负责,向内对顾客负责。由此可见管理者责任非常重大。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灵魂 。管理者处于老板和员工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管理者既要对老板负责,又要对员工负责,同时又要维护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协调的作用。
对店员和顾客而言,管理者又起着支持者,协调者的作用。作为店员的上司坚决要维护员工的利益,保护员工的积极性。在顾客面前秉承着顾客第一,顾客至上,顾客是上帝的经营准则。所以,管理者要协调好店员与顾客之间以及店员与店员之间的关系。
作为管理者,一定不要局限于门店,应该把眼光放的长远点,及时收集市场的信息,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并迅速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承上启下,协调左右,兼顾内外的同时,最考验的就是管理者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与总部沟通,与员工沟通,与顾客沟通,也是管理者不可懈怠的责任。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内外沟通的过程中,店长应协调好各种关系。如此,门店才能稳步发展。
2、 超级导购员:比任何人都要了解门店与营销
众所周知,店长在晋升之前一般都是店里最积极,工作最认真的员工,甚至是优秀的导购员。上级所任命的店长都是经过层层考核,销售能力强,营销能力强的人。如果仅仅是销售能力强的人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店长吗?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小张从一名普通的店员,迅速成长为门店的金牌导购。由于他的业绩突出,服务热情周到,受利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所以公司把他提拔为一名店长。
当上店长之后,小张以为什么都会轻松,可以不用像以前那么累了,因为他现在是管理者,有事情可以让店员去干。于是,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管理店铺上,每天给员工分配任务,认为大家只要做好本职工作,门店的生意就不会差劲。但几个星期后,门店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店里没有货物了,小张才知道要进货了,总部向小张要销售分析,小张拿不出来,总部说要做市场调研,小张也不知道从何做起,整个门店的管理越来越混乱,业绩越来越差。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小张认为店长比店员要轻松,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他认为拥有过硬的销售能力就可以胜任店长这个职位,然而,店长考验的不仅是销售能力,还有多方面的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店长要知道: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店长,必须比任何人都了解门店,以及门店的日常开销。对于门店业绩的变化要有对应措施。防患于未然,知道业绩变化的原因并加以调整,及时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经营好一家门店。
3、 士气激励者:激励团队士气应常抓不懈
店长是一个门店的招牌,是员工的精神支柱,当你来到工作岗位发现店长今天还不在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想法?你会感到身心放松,甚至做事情都马马虎虎,慢慢吞吞,进而会有一种心理,店长都不在,我这么早来,比店长还优秀,店长不如我来干。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对店长不尊重,甚至埋怨。所以,激励员工,激发团队的士气,是店长必须重视的工作。日本著名门店销售专家柳田信之曾经说过:作为一名店长,除了管理商品,更重要的工作还是管理自己的店员,调动其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学家赫兹伯格说过,激励员工应该锲而不舍,激励不仅仅在月底,在年终,而是在平常的每一天,在每一个员工身上,在每一个工作环节。所以激励员工应遵循八大原则。
①多个目标相结合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②物质与精神激励结合原则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③引导性原则
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④合理性原则
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⑤明确性原则
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其三,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总结和授予奖励和惩罚的方式。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⑥时效性原则
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⑦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⑧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领导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每个员工都渴望得到激励,而店长是最好的激励者。虽然激励要坚持如此多的原则,但实际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激励很简单,就是要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尊重,欣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能够为门店做贡献。如此他们会发自内心的快乐,并自愿做好本职工作。
4、 麻烦终结者:一切问题到这就结束
有一次和朋友在一家咖啡店喝咖啡。这家餐厅装修十分豪华,布局独特,在当地算得上是档次一流,平时顾客只会点一杯咖啡就会送一份精美的小点心。但我们点了咖啡后,小点心却没有送过来。因为我特别喜欢这个小点心,所以就问服务员怎么不送小点心?服务员事不关己的说,抱歉,今天的小点心送完了。后来我又见了一下店长,店长也是口头上说可以,但还是表示店里没有了。后来我就没有继续坚持。
一份点心和一个顾客,孰轻孰重?面对顾客的强烈需求,店长只需要奉上一份点心即可解决问题,多么小的一件事,店长却没有做好这件事,从而失去了一名顾客。
事实上,店里并不忙,完全有时间可以再做小点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店长不注重顾客的需求和感受,没有“一切麻烦到此为止”的责任意识。
在日常门店经营中,门店会遇到很多麻烦和问题。员工能解决的,要督促员工解决。员工解决不了的,店长务必及时站出来,或协助员工解决问题。总之不能让麻烦和问题从我的眼皮底下溜走。这种执行态度不仅有立于解决单个问题,更有利于给员工树立榜样,提高门店的执行力。
5、 业绩落实者:像教练一样带领团队达成业绩目标
门店开业目的就是盈利,想要赢利的话就要保持业绩的增长。如何评价一个门店的好坏?就是看你业绩的增长。业绩不好的门店,其他方面做的再好也没有。那么业绩增长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下面的公式:
店长想要完成总部的目标就必须要努力带好团队,为此,店长有必要制定和分解门店的营销目标,将目标分解为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一一执行。落实到个人。让员工在清晰的目标指引下,明确每天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好门店的销售和营销计划。
门店团队执行管理的过程中,店长虽然不可能每天深入浅出带销售,做导购,服务客户的工作,但也要像教练一样,合理的安排任务,协助配合员工去执行。店长发挥好的是一个模范带头作用,领导者的作用。带领员工在拼业绩,打“天下”如此,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
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2
一、 协助总经理领导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得到建立和保持;在整个企业内促进顾客质量要求意见的形成;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之外部联络。
二、 负责体系文件控制,审核质量手册、质量方针、目标;指导各部门负责人对相关文件之使用、保管、收集、整理与归档。负责对现有体系文件定期评审。
三、 审查各部门编制之质量记录在案格式,并审批;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之质量记录;指导各部门对质量记录之整理和保管。
四、 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之资料,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协助、协调、监督实施管理评审中相关纠正、预防措施。
五、 审查各有关部门编制之质量计划;指导品质部负责对部门质量策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协调各部门负责人对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
六、 协调供销部,识别顾客之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检测能力、生产能力及交货期、所需物料采购能力进行评审,审查特殊合同产品要求评审表;并负责与顾客进行质量方面之沟通。
七、 负责协调、协助工程部设计、开发产品之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设计开发、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组织之技术接口、输入、输出、验证、书、下达设计开发任务书,设计开发方案设计开计划书、设计开发、评审、设计开发验证报告,协助审核试产报告;为工程部经理批准项目建议书、量产报告提供质量方面参考意见;协助供销部对所需物料采购之质量检查工作,市场调研或分析,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指导品质部负责新产品检验和试验;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加工试制和生产。
八、 指导生产部进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施之维护保养、编制必要之作业指导书、负责产品防护,协助生产主管对《月生产计划》之审批;指导工程部编制工艺规程;指导办公室对实现产品质量所需工作环境进行了控制;指导品质部进行了产品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负责对设施采购的质量审批,指导供销部在各方面售后服务之工作。
九、 负责对测量、监控设备之校准,根据需要编制内部校准规程;对偏离校准状态之测量、监控设备之追踪处理;对测量和监控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十、 协助总经理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并审核年度内审计划、审核实施计划、审核报告;
十一、 指导办公室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内审活动之开展;指导审核组长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对内审或管理评审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之指导、跟踪、监督、验证。
十二、 指导品质部对不合格品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处理结果;协助生产主管对不合格品作处理之决定;指导生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十三、 指导办公室对内、外相关数据之传递与分析、处理;指导品质部及各部门对统计技术之选用、批准、组织培训及检查统计技术实施之效果;协调各种相关之数据收集、传递、交流。
十四、 负责对体系 、产品持续改进之策划,当出现存在或潜在之不合格问题时提出相应措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意见书;协调各部门实施相应之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并跟踪验证实施之效果;指导相关部门有效处理顾客质量方面之意见。
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3
1、决策: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许多问题,而作为管理者,则需要通过日常经验的积累和资料信息的收集,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因为任何决策都有可能决定企业的存亡。
2、计划: 计划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之一,是管理者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计划的达成需要管理者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并将计划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进行考核。
3、组织: 组织是为了保证计划和决策的实施落地,促使企业完成既定的目标。优秀的管理者通过组织团体分工协作来帮助企业目标更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4、领导: 卓越的领导能力可以影响团体和个人保持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实现目标。因此管理者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极具魅力的个人品德。
5、激励: 在一个企业之中,员工们的诉求和愿望有相通之处,因此管理者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促使员工发挥各自的潜能,实现企业的计划目标。
6、控制: 控制是指管理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纠正计划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差,以此来保证计划目标的达成。
管理者的定义与定位是什么?
管理者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管理者及其管理技能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管理者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角色不同。
1、 基层管理者
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2、中层管理者
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3、高层管理者
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表现为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方面的角色,信息方面的角色和决策方面的角色。1、人际角色: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接受者角色、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3、决策角色:4企业家角色、资源分配者、故障排除者、谈判者角色,混乱驾驭者。
企业中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去做管理工作?
合格的管理者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优秀的管理者知道自己该怎样干,而不合格的管理者就会产生“应该怎样去做管理工作”的疑问。不懂工作方法,我们可以去学习,但如果连职责之内的工作都不会做,只能说你不称职。
职责
企业管理者大致分为三个阶层, 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不管是哪一个阶层的管理者,除非是企业培养的储备人才,大多数管理者是先具备了管理能力,然后再任职。企业在聘用、任命管理者时,需要结合企业的管理层需求,在众多求职者当中筛选出资质最高、经验最丰富、能力最强的人选,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能够不不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这意味着,无论是处于哪一个阶层的管理者,只要得到企业的任命,他就会具备胜任该岗位的能力,虽然存在滥竽充数的案例,但毕竟是少数,任何一名管理者,如果不知道如何做管理,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还干什么管理?
培训
培训管理者的方法很多,如果企业自行培养,可以根据资质、潜力、专业、工作经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对人才进行划分,然后有目的、有依据、有方向的培养。一些大的企业,会从应届生人群中、企业内部选拔出一些具有管理才能和潜力的人进行重点培养。
当这些接受培养的人才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具备足够的职业技能时,就会逐渐的过渡到管理岗位上,而在成为管理层之前,他们学习的所有知识,围绕的就是“如何管理”。
此外,因为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差异,中式培训管理者的特点是“下基层”,而西方的培训管理特点是“管培生”,前者是为了磨练人才的心智,而后者是直接将某些有潜力的人才当作管理者进行培训,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法,这些未来注定成为管理阶层的人才,在没有成为管理者之前,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管理经验,在成为管理者之后,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如果能够胜任管理工作,就证明他们是合格的。
定位
哪怕是同样的管理者,能力也有高下,文章开头说了不合格、合格、优秀的管理者之间的差距,接下来再说说优秀管理者与合格的管理者之间的差距。
合格的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是以“工作职责”为导向,管理分阶层,每一个阶层的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都是不同的,被企业打上“合格”标签的管理者,在其他方面可能有所欠缺,但在“本职工作”方面必然是出类拔萃的,而这也是企业认可这类管理者真正原因。
如果管理者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怎样开展管理工作,试问企业提拔、聘用这样的人才来干什么?
所以,很多职场人喜欢问“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干好管理工作”,那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你是如何成为管理者的??优秀的管理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企业赋予自己的权利,围绕工作职责,不断地优化工作,让利益最大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别再纠结“怎么去做管理工作”这件事,如果还不是管理者,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想成为合格的管理者,那就围绕工作指责开展工作;如果想要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那就想办法优化现在的工作方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晋升后始终无法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管理者如何进行角色定位?
网上经常流传甚广的两句话,一、屁股决定脑袋;二、脑袋决定屁股。一种为被硬架在某个位置上,而不得已做出相应的考虑及决策,另一种则为有晋升潜质,未到某位置已在思考其作为,待到机会到,顺理成章晋升,也应了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那么今天所阐述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无论你现在处在何种位置,都可进行对照,已是管理者的可以完善自己,未是的可以提前稍作准备。
目前公司有很多管理者,都是通过晋升机制或者领导赏识而直接提拔上来,那么之前往往是专业岗位的精英或有一技之长,并且工作态度亦是不错,但提拔到管理岗位之后,很多出现了不适应,甚至连原本擅长的专业问题也不断在出现纰漏,从而导致无奈离职,而出现这种结果的一大原因,便是在面临角色转换时出现了问题。
原来是自己吃饱全家不饿,而现在要管理一个团队;原来只需要做专业的事情,而现在要负责整个部门的业务及协调工作;原来是听人指挥,现在要不断地向上司请示、与同级商量,协调下级;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决定了管理者的工作成效,因此,角色定位准确非常重要!
管理者前后角色转变的对比:由专才转为通才;由专业精英转为团队领袖;由主要依靠个人努力转为协调团队能力,通过团队力量去实现任务目标;由善于做具体业务工作转为做领导管理工作;由认同专业技术转为认同管理能力;由只面对事转为面对事与人。
管理者角色转变之所以困难的3个原因主要为:
1、能力之间的差异,将自己擅长的能力转为非擅长,从而失去成就感,导致执行力低下。
2、长期从事某种角色而形成的角色惯性与角色惰性,一时转变不过来。
3、从事到陌生领域,从而造成定位上模糊,各项工作无从开展,找不到突破口。
在进行角色定位之前,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熟知岗位职责及领导期许,并且也需要认清竞争者的位置,知己知彼才能百胜不怠。
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知识与能力的缺乏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进行完善,唯有心态需要自己调整,要正视自己、不能自欺欺人、狂妄自大,要以强烈的职业意识给自己的未来确定职业规划,从而确定现今自己的角色。
人生如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人活在社会的唯一价值,不同的人生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也是人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更是规范我们行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