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怎样查个人残疾信息_查一下残疾人出行

课程:

残疾人去哪旅游最方便?

今年双节期间来京游客达到1000多万人次。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现象是每个热门景区都很难见到残疾人游客,是残疾人朋友都不愿意出游?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小编与大家一起分析探讨一下。

一、经济问题

据了解,全国31省(市)明确残疾人可免费游景区,残疾人朋友在出游时会发现,有些地方的景区对残疾人是免费开放的,不收取门票费用。

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2012/3/1 "第四十一条 政府和社会采取下列措施,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应当为残疾人参与活动提供方便和照顾。

公园、旅游景点、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应当按照规定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提供辅助性服务。"

看完这一政策,也许你会认为,国家规定各大景区免费对残疾人开放,可以解决残疾人出行的经济问题,旅游景点的残疾人应该变多才对啊?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要知道一些外地游客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张免费的门票,更是高额的交通成本,住宿成本等等。

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人们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需求与消费的层次。目前,我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6.2%,其中未就业残疾人的生活来源仍然以家庭供养为主,城镇、农村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比例分别为40.4%和67.8%,残疾人家庭负担沉重,自然无法实现外出旅游的愿望。

二、需求问题

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旅游需求具有独特性。

1. 旅游情感态度的敏感性。

有研究者认为残疾人情感最显著的两个特征是孤独感与敏感性。孤独感使他们强烈渴望感受外面的世界来寻求自我存在的价值,而敏感,自尊心强,自卑等心理又导致他们对外界未知的事物产生畏惧与排斥。因此残疾人群体的对旅游地的社会人文环境较为敏感,对旅游产品的感知较为深刻,旅游体验更为丰富。

2. 旅游信息获取的局限性。

与健全人获取旅游信息方式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丰富性相比,残疾人限于自身障碍与缺陷,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与健全人有着较大的区别。据调查发现,尽管信息时代网络高度普及,但仅5%的听力残疾游客把网络作为搜集旅游信息的工具;仅7%的视力残疾游客使用网络制订出游计划,但却倾向于使用电话进行住宿预订;肢残游客虽把网络作为计划出游的主要工具,但在选择与确定可进入性目的地时大多选择直接与商家联系。残障人士信息获取渠道及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3.旅游方式为家庭及结伴旅游的趋同性。

健全人会根据自身性格、旅游的偏好及所处的社会阶层等表现出各异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对我国视障群体调查显示旅游方式主要是结伴旅游(52%)和家庭旅游(32%)。不难看出残障群体由于自身的限制与障碍,对外界亲友或者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依赖性,生活环境长期的压力与限制,使他们产生特有的以家庭和结伴旅游为主的旅游方式。

三、无障碍需求

无障碍环境是满足残疾人出行需求的基本条件,随着残疾人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在道路、景区建设、网站无障碍功能设置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一些旅游相关供应链的环节还有所欠缺,如:住宿、交通等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仍是阻碍残疾人旅行路上的最大障碍。另外除了残疾人自身限制产生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旅游需求,各地旅游景点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技能的薄弱、对残疾人漠视及歧视等观念、相关旅游法律法规不完善等,也是限制和阻碍残疾人出游的一大外界障碍。

背上行囊,走出家门是很多残疾人的梦想,这个梦想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帮助他们实现。

残疾人出行的什么时候是尴尬瞬间?

走出家门,回归社会是每一个残友们的愿望,但是,走出去对我们却不是那么容易,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人难以预料的尴尬场景,本文简单介绍了出行经常遇到的5个尴尬瞬间,相信残友们会有同感。

一、遇到出门上厕所

李先生腿脚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立走动。一次,他坐火车外出,在火车上找不到专用的卫生间,因为他站不起来,所以普通的厕所去不了。怎么办呢?没有办法,李先生想出了一个奇怪的办法,那就是不停的动,让自己很累然后出汗,这样就可以把身体里的水分通过出汗排出去,就不用上厕所了。“这是我最可怕最尴尬的一次经历!”

二:出行遇到台阶,没有无障碍坡道

一位28 岁的重残朋友提到自己一次去公园,因为没有撞到唯一配有坡道的入口,只得由同行人“扛”入公园时,表现出的不是不满,而是自责,她认为“人家给残疾人弄了无障碍了,自己走错了”。

一位姓周的残疾朋友说,今年50岁的他从来没有逛过商场。“商场门口没有无障碍通道,里面也没有专用电梯。这些场所的卫生间,也没有为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设施,这么多的不方便,我只能在家待着了。”他说。其实,不光是商场让那些身有残疾的人望“阶”兴叹,就连汽车站、火车站、公园等场所,也多因无障碍通道设置不到位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困难。

三、遇到受伤前熟悉的朋友

出门遇到久别未见的朋友本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对于受伤后不得不坐上轮椅的我们却是种煎熬,面对他们惋惜的神情和关切的询问,这时自己不得不告诉他们自己受伤的经历,刚好的伤疤又要一点点慢慢揭开,这时为了缓和气氛,还要装出乐观的样子,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轮椅上的生活,让朋友不要担心等等。

四、被交通工具拒载

被交通工具拒载对轮椅族已经司空见惯,目前无障碍公交车极少,司机师傅怕麻烦,往往无视我们这些等车的轮椅族,而是等健全人上完车后直接开走,出租车也会以各种理由拒载,如要下班交车了,有人预定了,不顺路等等。

五、跌倒后自己站不起来

这条经历拄拐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一位儿麻朋友讲述自己的跌倒经历,年轻时拄拐时不小心跌倒了,会立马爬起来,怕被别人看到尴尬,现在年龄大了,跌倒后有时就动不了,别人一蜂窝围过来,有来帮忙的,有看热闹的,一不小心就成为众人的焦点,自尊心感觉受到了损伤,但最后还是要央求别人扶自己一把,因为自己实在站不起来,无奈又尴尬。

小感触

残疾人出行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因为怕自己尴尬,也怕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我们大部分习惯呆在家里的小角落,落落寡欢,默数岁月。

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去改变,这个社会就不会为我们做任何改变。

尴尬归尴尬,我们还是要走出来,呼吁无障碍。

只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出现在所有交通工具前,出现在“有障碍”前,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群体的存在,意识到“无障碍”的意义。

残疾人出门有哪些必须注意的事项,中国残疾人为什么不爱出门?

残疾人出门,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体验,在一些大的城市,可能好一点儿,在盲道的建设方面,在残疾人的照顾方面也都还算做得不错,在一些小县城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就靠你自己,所以说自己出门会显得很是费劲。

出门之前一定检查好自己所需的各项物品,盲人最好是带条导盲犬,或者有自己家人的陪同,独自出门很不方便,因为很多城市它的盲道建设都是几乎停滞的,没有占用盲道的现象,也不止一次的发生在身边,盲人是看不到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的,他只能靠自己的感觉来找到路,所以盲道是他最主要的导向,但是很多城市却把盲道占用了,盲人也找不到他路啊,所以他自己过马路,他自己走路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准备通讯工具,能够随时联系到家人的身上必要的信息也要有,残疾人,本身智力都没什么问题,只是说他本身可能有一些功能是不齐全的,比如有一个胳膊不好使,有一个大腿不好使或者不会说话,或者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或者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都是他身体一方面的功能出了问题,但是他本身智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他是可以和家人联系的,可以向家人寻求帮助的,由于身体的缺陷,可能他自己联系不是特别方便,所以准备好相应的个人信息联系的渠道,必要时向路人求助。

残疾人不愿意出门,就是因为他本身就有一定身体功能上的缺陷,而且现在对残疾人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友好,至少有部分人认为,残疾人带着导盲犬不应该上公交车,认为它会造成安全隐患,其实经过训练的专业导盲犬他是不会咬人的,只不过很多人不清楚这一点。不懂得尊重其他人。

残疾人坐车有哪些优惠政策?

主要的优惠政策有(详见下方法律规定): 1、残疾人搭乘公共汽车、电车、地铁、轮船、渡船、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当对残疾人给予方便和照顾对残疾人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应当准予免费携带 2、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凡是盲人读物邮件,都应当免费寄递 3、县级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减免农村残疾人的义务工、公益事业费和其他社会负担。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的其他照顾和扶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具体规定: 第四十六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第四十七条 残疾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残疾人所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各级人民政府对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必要的辅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助。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第四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侮辱、虐待、遗弃残疾人。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盲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国家鼓励和支持提供电信、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对盲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给予优惠。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的其他照顾和扶助。第五十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和残疾人组织应当建立和完善社会各界为残疾人捐助和服务的渠道,鼓励和支持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开展志愿者助残等公益活动。扩展资料: 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残疾人

一级残疾证出行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一级肢体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地铁、轻轨、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残疾人搭乘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优先购票,并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公共停车场所免收残疾人车辆停放费。有关部门和行人应当为残疾人车辆通行提供方便。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23:34:47  回复该评论
  • 这些场所的卫生间,也没有为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设施,这么多的不方便,我只能在家待着了。”他说。其实,不光是商场让那些身有残疾的人望“阶”兴叹,就连汽车站、火车站、公园等场所,也多因无障碍通道设置不到位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困难。三、遇到受伤前熟悉的朋友出门遇到久别未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8 03:45:58  回复该评论
  • 来了困难。三、遇到受伤前熟悉的朋友出门遇到久别未见的朋友本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对于受伤后不得不坐上轮椅的我们却是种煎熬,面对他们惋惜的神情和关切的询问,这时自己不得不告诉他们自己受伤的经历,刚好的伤疤又要一点点慢慢揭开,这时为了缓和气氛,还要装出乐观的样子,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轮椅上的生活,让朋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5年2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