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1、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至今仍是颇有争议的话题,那么文化创意产业园有哪些类型呢?
- 2、上海嘉定工业区的规划优势
- 3、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园有哪些?
- 4、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机会用几年构建 “产业新城”?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至今仍是颇有争议的话题,那么文化创意产业园有哪些类型呢?
近年来,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带动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与发展。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胚胎期,因而对其的分类很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融象数科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类型进行划分。
一、按区位依附分类
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
城市中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因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及廉价的租金,或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又一滋生之地。国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就是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的。
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山子艺术区依托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工厂的老厂房。上海近些年成长起来的创意产业园区绝大部分也是由旧厂房和仓库改造而成。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厂群;建国中路10号的“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老厂房。
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利用现有建筑创造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是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
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
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心。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如上海的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依托的就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上海长宁区天山路时尚产业园依托的是东华大学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及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都是以大学为区位依托的。
3、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
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区位依附。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智力型人才众多,最适宜发展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都有着大量的信息产业,这些产业跟文化产业能够实现很好的融合。
属于此类型的有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位于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等。
4、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
属于这种类型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托一些传统的文化区域,在这些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利于开发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如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等。第二种是依托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艺术家村,有些是属于创作型的园区,如北京的几个画家村;有的则已形成产业化运作,如位于深圳特区边郊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油画村等。
二、按文创园区性质分类
1、产业型
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2、混合型
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3、艺术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4、休闲娱乐型
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5、地方特色型
如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此外,按照影响范围来分又有国际型、国内型和地区型;还可按园区最初的形成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运作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还是一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园区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晰,在这进行的类型划分仅是根据当前的一些情况进行的划分,今后随着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逐渐成熟,园区类型的划分将会进一步完善。
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我国还处于发展期,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上海嘉定工业区的规划优势
上海嘉定工业区(南区)成立于1992年10月,已开发面积24.8平方公里,区域内先后创立了国家级高科技园区、上海光电子科技产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嘉定创业园等。
结合嘉定新城和上海嘉定工业区(北区)新一轮发展定位,依托南区原有的产业优势,提出如下发展定位:
运营定位:以产业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以城市化的发展提升产业化的品质。
产业定位:以现代工业园区的发展推动嘉定新城的整体开发建设,以城市化的发展导入高素质人口。
配套定位:发展集主题娱乐、休闲、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型产业,满足工业区生活的基本需求,完善工业区产业服务功能。建设具有现代风格,以综合商业为主体,结合居住、商务办公、创业园区等多功能的南门商务圈,提升嘉定新城品牌形象,成为嘉定新城建设的新亮点。
都市型工业园
在现有的南区较成熟的工业区范围内,建设以无污染、高科技、低能耗型产业为主的都市型工业园,将区内产业积聚效应推向新高。
目前,南区都市工业园已吸引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家投资商落户。包括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小 车灯、ZF(采埃孚)、制动系统、奥托立夫等,以制冷设备为主的富士通、开利、思科茨曼等,以光电子为主的华忆、泰密克、野尻、诺日士等,以半导体为主的捷敏、新傲、高屋希克斯等,以机械制造为主的神户制钢、酒井、瑞光等,以食品为主的养乐多、好侍食品、华宝等,这些企业都是世界和国内的一流企业,将成为嘉定新城重要的产业支撑。
这些知名企业处于快速生长期或产出期,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为嘉定新城导入众多高素质优质人口提供平台。南区都市型工业园将有力推动新城城市化进程,新城建设又将促进现有的优势企业提升产业能级,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提升工业化水平。
南门商务圈
南门商务圈是连接嘉定老城区与嘉定新城区的重要环节节点,在嘉定主城区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形成嘉定新城和上海嘉定工业区的亮点,提升区域的城市功能和品位及产业档次。南门商务圈将嘉定新城和旧城区很好的衔接起来,同时对嘉定新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推动及促进作用。
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园有哪些?
八家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区介绍
(一)机器人产业园
机器人产业园聚焦“全”:产业链条全、产品类型全、行业覆盖全,以机器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重点推动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在本市重点行业的集成与应用,力争将机器人产业园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位于宝山区,占地面积3.09平方公里,园区重点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特色产业,集聚了发那科、快仓、鑫燕隆、赛赫智能、伏能士、众宏自动化等智能制造、机器人领域企业200余家。2018年获批授牌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市机器人研究与转化功能性平台。目前,园区正在积极推进发那科三期、快仓总部、福然得、羿鹏轨道等23个总投资达70亿的重点产业项目,倾力构建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上海机器人产业高地和产业集聚发展标杆区。
(二)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
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聚焦“高”:技术标准高、产业定位高、国际化水平高,以高效率的服务,吸引国际高端产业落户,以最高标准,打造集展览展示、模拟加工、保税交易等于一体的国际最高水平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位于浦东新区外高桥,规划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产业园充分利用自贸区国际贸易便利化优势,以集聚精密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设备、智能机器人、3D 打印、高精密检测等产业和技术为目标,为入驻的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保税展示与演示、展品物流、零部件分拨、贸易代理、检测认证、专业培训等为核心的服务,推动形成更加完整、更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高效的服务、丰富的物业形态吸引了大批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已集聚了来自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50家会员客户。
(三)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聚焦“智”:智慧研发、智能制造、智网服务,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全流程赋能于总部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网络化服务,打造集总部、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西区拓展1.14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约4.6平方公里,重点聚焦“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人工智能”,按照上海市2035总体规划,在“土地零增加”的前提下,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力争平均每平方公里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税收、产值翻一番,企业数量由目前的约70家减少至50家左右,发展的集约性显著提升,实现“再造一个闵行开发区”的宏伟目标。
(四)中以(上海)创新园
中以(上海)创新园聚焦“创”,基于“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的功能定位,提供辐射长三角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宜创宜业宜居”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力争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增长极。中以(上海)创新园位于普陀区西北部,依托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桃浦智创城。园区北起沪嘉高速公路,东至真北路,南邻沪宁铁路,西至外环线,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
中以(上海)创新园承载国家战略,将发挥上海和以色列各自优势,产业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领域,为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以色列等国际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与中国市场、资本、产业对接的一站式服务。支持中以双方创新机构和创业团队通过“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等方式,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打造成宜创、宜业、宜居的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是新业态:围绕园区产业定位,重点关注优势项目,着重于创新理念的开发;通过合作平台,主动发掘、培育和吸引国际创新资源。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生态链。二是新模式:园区通过与以色列相关孵化器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创新性地提出供给侧需求的创新研究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定向研发相关产品等。
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机会用几年构建 “产业新城”?
2018年8月17日报道,一场名为 “科创北郊,智变宝山”——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城市高峰论坛近日举办。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北郊未来产业园将对宝山区各项产值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北郊产业园将形成“1+3产业体系”,并全力打造长三角新经济枢纽。
宝山转型看北郊
据了解,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总投入130亿元,预计2年内完成腾地工作,5年内建设完工。未来这里将引进至少88家年销售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VR、健康食品、移动互联网相关企业,预计产出将达300亿元,形成以科创服务业为主体,以智能智造和移动互联网为两翼的产业体系。同时迎合区域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将形成邮轮产业、新能源汽车和先进制造业齐头并举的格局。
宝山基于自身产业规划提出产业转型,北郊未来产业园承载区域产业转型任务,助力打造“上海制造”品牌,实现上海科创中心大目标,而长三角门户的战略地位为其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获得诸多利好。
相关人士指出,北郊位于太仓与上海市区的中间点,占据长三角产业及城市协同的咽喉位置,将承载上海与长三角交流的重要功能,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各个城市的纽带,将共享长江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交通、产业等机遇。
宝山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布局优化,以重点区域开发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转型调整,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因此,上海北郊重点聚焦“1+4+4”体系下的“新产业”:以邮轮经济为先导、大力发展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四大先进制造业。一系列科创型企业的入驻,保证了上海北郊真正实现“新产业集聚”,对宝山产业升级转型具有突破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