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由来
由来故事:
清朝末年,关中有一大户人家,姓刘,人称刘员外。刘员外有一独生女儿,叫刘絮儿,十六七岁,长得花容月貌,刘絮儿自由遵从父母之命,养在深闺当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刘员外家有一猪倌,姓关名才,那年也十六七岁,他从小父母双亡,在刘家长大,这关才长得身高不足五尺,皮肤黝黑,像干树皮,活脱脱一个武大郎在世。关才虽然长相丑陋,但天生一副好嗓子,他一唱起歌来,犹如百灵鸟那般动听。
天长日久,刘絮儿听着关才的歌声,竟产生了想见一见他的冲动,可一个黄花闺女,怎么好意思向父母提出这个请求呢?一来二去,刘小姐竟害了相思病,一病不起,茶不思、饭不想,日渐消瘦,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见效,眼看女儿就要命归黄泉,刘老妇人守在女儿跟前悲痛欲绝。
刘小姐看着母亲,断断续续地说:“娘,女儿就要走了,可我有一个心愿未了。”刘老妇人哭着问女儿:“你有什么愿望,只管说,我一定满足你。”刘絮儿说道:“我想见见那个整天唱歌的男子。”刘老妇人忙说:“这好办,他是我家的一个放猪娃,只是……”刘老妇人没往下说,就吩咐仆人去找关才来一趟。仆人不敢怠慢,急忙把关才领来了。
一听关才来了,刘小姐竟挣扎着站起身来,紧接着门帘一撩,进来一个人,五短身材,皮肤黝黑,身高不足五尺。“哎呀,我的娘呦。”刘小姐大叫一声,“快,快出去,我再也不想见你了。”自从刘小姐知道唱歌的是个丑八怪后,她心里再无牵挂,病很快就好了。
再说关才,自从见了刘小姐一面后,心里就迷恋上了她,无论放猪,割草,吃饭,睡觉,眼前都是刘小姐娇美的面容。几天后,他也病倒了,也害了相思病。几个长工轮流照顾他,可关才过不了这个坎,眼看就要命归黄泉。
快死的时候,关才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想再见一见刘家小姐,这样我死也瞑目了。”于是几个长工去求刘员外,让刘絮儿见关才一面,刘员外一听,关才虽丑陋,但是毕竟在自家呆了十几年,就跟女儿说了,没想到刘絮儿一口拒绝:“让我见他?他那个模样,我看了会做几天噩梦!”刘小姐坚决不见。
见不到刘小姐,关才很快病入膏肓,临死前他嘱咐几个长工:“我是思念刘小姐而死的,我死之后,我的心不会死,你们把我埋葬在对着刘小姐闺房的山坡上,这样我就会每天看到她,给她唱歌了。”关才死后,几个长工买了一副薄棺,把他葬在了山坡上。
从那以后,刘员外便经常发生一些怪异的事情,夜晚经常听到动听的歌声。半年后,刘絮儿嫁到了黄河边上的永和县,和一个有钱的商人结了婚。
这天,一个道士途径此处,刘员外对他盛情款待,并请他施法驱邪,道士便设了一个法坛,并念念有词,他很快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于是他让刘员外找人挖开关才的坟墓,打开关才的棺木,发现关才的尸体已经干枯。
道士解开关才的衣服,用刀子剖开他的胸膛,奇怪的是,关才的心脏却还是鲜红鲜红的,而且还在“砰砰”地跳动。道士把他的心脏小心放进一个布袋里,收藏起来。然后把他的尸体重新入殓,进行了安葬。
道士得了关才的心以后,带着它到处演出,每到一处,就把口袋往桌上一放,说声:“关才,你唱吧。”布袋里总传出同样一首歌谣:“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根,小妹妹和情哥哥一对对,看你一眼终难忘呀,日思夜想扯断肠,可叹丑陋不配妹呀,来世英俊配鸳鸯……”听得人们禁不住潸然泪下。
却说这天,道士来到永和县黄河边上,也是凑巧,刘絮儿由于和丈夫不和睦,到庙里进香,路上听到这首歌谣,也许是心灵感应,她好像想起了什么,径直走进了客栈,歌曲是从布袋里飘出来的。刘絮儿对道士说:“道长,能让我看看里面的心吗?”
道士一口答应,对着布袋说:“关才,刘小姐来看你了。”说完,他打开布袋。露出那颗鲜红的心,那心跳动着,哀怨的歌声还在继续:“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根,小妹妹和情哥哥一对对,看你一眼终难忘呀,
日思夜想扯断肠,可叹丑陋不配妹呀,来世英俊配鸳鸯……”刘小姐情不自禁把心捧在手上,低下头深情的看着,几滴眼泪掉在了心上。歌声戛然而止,心脏停止了跳动……这次它心满意足的死了。
从此,在永和县就留下了这句俗语:不见棺材(关才)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扩展资料
一、不见棺材不落泪 :
释义:比喻不到彻底 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成语故事】
古代滑稽清才安鸿渐特别幽默与滑稽,他十分害怕老婆,他岳父病故,两人前去吊唁,在路上他们就开始大哭。他老婆为人特别严格,见老公光哭而没有眼泪,觉得奇怪问为什么?安鸿渐回答说用帕子擦了,其妻特别嘱咐见了棺材一定要掉泪!
二、不到黄河心不死:
释义: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出处《清明前后》
来源: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吹箫人原是使剑人,亦死于剑是什么意思?
吹箫的人就是会使用剑的人,也是死于剑下的人。因为他是痴迷剑法的人,一定会找人比剑,最后死于剑下。
有关黄河的俗。彦。成语(有关故事要有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
意义:比喻没有达到某种目的就永不放弃
相关故事: 从前有个叫棺材的男孩,八岁时,父母双亡,以要饭维持生命。他傍晚时吹箫,黄员外闺女爱听,名叫黄河,所以就叫他到她楼下吹。有一天,棺材在吹萧时,小姐的手帕落在了萧上,他们俩之间便心生好感。员外知道后,把棺材打了一顿后赶了出去,棺材再也没有吹箫了,小姐很寂寞,就偷偷去看他,他看见了棺材的墓碑,十分悲痛,这时,棺材打开了。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意义: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相关故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有时亦作“跳在/入/下黄河也洗不清”),可以说是一句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俗语,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我何玉凤这个心迹,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份了。”
谚语:
黄河清,圣人出。
意义:黄河清了,要出圣人了。而今国家昌盛,正在东方的民族中崛起,看样子,仿佛真的要出圣人了。
相关故事:春秋时期,鲁襄公八年(前565),晋国的盟国郑国受到楚国的攻击,是屈从于楚?还是抗击楚兵等待晋兵来救?郑国的当权者出现两派,争论激烈。主张归顺楚国的子驷,引诗为喻:“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一个人想在有生之年见到黄河变清,几乎不可能,等晋国出兵来救,也是等不上的。(《春秋左传·襄公》)结果是他这一派占了上风。那时的人们,以为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事物,都被超自然的神圣的“天”所支配。洪水、旱灾、冰雹、蝗虫、地震、山崩、瘟疫等等自然灾害,都被看成是人们特别是“天子”干了坏事,上天降下的惩罚。 ······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意义:
相关故事: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在省内奔流的黄河,从甘肃兰州东下,闯过两峡和黄土高原。迨进入中卫,河面渐宽,两岸经过水流多年冲刷,冲积成中卫平原。黄河抵中宁后,被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挡路。相传得大禹治水,引黄河水通过青铜峡峡谷向北流,进入宁夏腹地银川平原。秦、汉、唐时“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把平川变为“塞上江南”。流经宁夏五百多公里的黄河,描绘出一幅“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图景。
关于黄河的俗语 谚语: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鲤鱼跳龙门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说尽黄河只为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
一碗河水半碗沙
背起棺材过黄河 —— 连后路都准备好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顽固不化
隔着黄河握手 —— 差得远
黄河的水,长江的浪—— 源远流长
黄河决了口 —— 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黄河里的水 —— 难请(清)
泥娃娃跳黄河 —— 洗不清;洗不净
跳到黄河洗不清 —— 太冤枉;冤枉
我是不是应改为吹箫?
答:作自己喜欢做的事,永远都不要放弃的。既然喜欢吹笛子就应该要努力的把它吹好,作一件事就要像一件事,学习笛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要克服这些困难,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学会啊。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是放弃,今天学习这样,明天改成那样,是什么都学不会的。要学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平常的苦练是少不了的,但是也需要你在练习中慢慢的去摸索,去寻找灵感,所以,既然喜欢,也选择了它,就要永不言弃,努力去作好它。
吹不出高音的部分,也许是你的气息比较的缓,所以,音调很像低音,如果把气流加急,如果口形对的话,练习练习就会吹出来的。或则是你的笛膜没有贴好,贴的过于紧或者是松了,贴紧了如果气流达不到一定的强度,是很难吹出高音的,即使吹出来,那样的声音是很僵硬的。如果笛膜贴松了,也吹不出高音,吹的同时还伴随着呜咽声,所以还是吹不出来。要作到能够把基本的音吹出来,首先口形要对,也就是口风要对,要如何发音呢?将口中吹出来的空气柱,准确的击向吹孔边缘,一半的气流切进笛子管壁里面,另一半就让它跑出外面。气流必须被切开,才会发出声音。这就叫做边棱效应。如何省力?轻松自然的深呼吸就可以了。如何省气?口风细一点就可以了。但问题要如何有效率??这个就有技巧了。这必须借助一下镜子和自己的耳朵,用镜子看着自己嘴唇与吹孔的接触点,让极细空气柱的”气击点”准确的打在吹孔边缘圆弧线的中央位置。然后闭起眼睛,一边吹一边稍稍移动”气击点”的位置,用自己的耳朵去分辨音色的变化。这时候将会发现到一个极省力且音色极为透亮的一个集中点。如果您喜欢这种音色,练习并巩固它成为一个良好的习惯。自此则确立日后灵巧的发音方法及优美的演奏的音色了。
下面的一些信息,可以帮助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1.笛子的选择
;ID=696page=1
2.练习笛子的基本功
;ID=695page=1
3.笛子演奏教程
;ID=685page=1
4.竹笛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ID=694page=1
5.气息控制技巧
;ID=693page=1
6.笛子保护方法
;ID=692page=1
7.双吐学习
;ID=691page=1
8.如何吹响笛子
;ID=690page=1
9.如何选择笛膜和贴笛膜
;ID=689page=1
10.笛箫指法和调的关系
;ID=688page=1
11.笛子长音的吹奏方法
;ID=687page=1
12.笛子的制作
;ID=686page=1
加油哦!不要去学习萧,我觉得你学笛子没有错,无论作什么事情都是会遇到困难的嘛,只要用于去克服困难,一定会成功的。
初中一年级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中秋节与月饼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 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关于月饼的制作技术,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上,已出现“月中蟾兔”之类的装饰图案。其设计之精良,构图之美妙,花纹之灵细,使人获得艺术享受,既充分体现了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反映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 块,大小不同,共分为 6 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 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 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
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东晋时,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
牛渚(今采石矶),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续汉书·郡国志》说,秣陵县“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东晋于南京(当时叫建业)建都,镇守牛渚的谢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听到有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由于对才能的尊重,他们这间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谢尚玩月闻袁宏咏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趋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抵金陵闻知此事,即赋诗曰:“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唐欧阳詹作《玩月诗序》也说:“玩月古也,谢赋、鲍诗,眺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宫,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玩月佳话。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宋时人们在中秋之夜吃瓜果、圆饼,这圆饼即月饼之始。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的诗句。南宋年间中秋之夜,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竞放水灯,烛摇月白, 尤呈奇观(后来,南京将放水灯移到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放水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做皇帝。八月初二,徐达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这一夜南京,人们绘月宫图,陈列鲜果、月饼,燃点斗香,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竞放水灯等等,热闹非常。此后,无论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热闹。北方人在这一天要吃月饼、水果,购兔儿爷给孩子玩。“兔儿爷”,有纸绘、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举旗,十分别致。
南方人中秋爱吃月饼、鲜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头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饮,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民国以后,南京是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社会畸形发展,夫子庙前灯红酒绿,八月十五达官富贾泛舟秦淮玩月,而千成成户苦不堪言。当时曾流行一首歌谣:“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楼下皱眉头。”加上这时旧迹多湮,河水污染,游人涉及不多了。
庆中秋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sdfdadas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