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内蒙古驯鹿哪里能看到_蒙古国查坦人驯鹿部落纪录

课程:

为什么选驯鹿给圣诞老人当“车夫”?

圣诞老人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传说他会在平安夜乘坐9头驯鹿拉着的雪橇去走访千家万户,给孩子们分送精美的礼物。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9头驯鹿都有自己的名字:猛冲者、跳舞者、欢腾、悍妇、彗星、丘比特、大人物、闪电和红鼻子鲁道夫。其中红鼻子鲁道夫担任引路的领头者,它明亮的鼻子像灯塔一样穿透迷雾,不论遭遇到什么样的雨雪风霜,都不能阻止它们前进的步伐。

“车夫”驯鹿

在圣诞节的传说中,人们为什么会选中驯鹿这种动物来给圣诞老人拉雪橇呢?首要的一点,当然是驯鹿的性情比较温顺,经过调教能拉雪撬、驮重物;其次,驯鹿的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不仅适于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冰天雪地中拉起车来也十分稳当。可能正是因为驯鹿有着这种温顺和吃苦耐劳的品性,人们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而在圣诞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把驯鹿同慈祥的圣诞老人组合在一起。

驯鹿被选中担任圣诞老人的“车夫”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生活在极地的驯鹿的生物钟没有规律,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活动。科学家曾经在驯鹿的颈部装上无线电发射器,每10分钟记录一次驯鹿的活动,结果发现驯鹿的睡眠时间非常随机,主要取决于它们消化食物的时间,而不是昼夜的交替。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极地有极夜、极昼等不规律的时间变化,生活在这里的驯鹿因而没有调节出精确而稳定的生物钟的必要。

有趣的是,圣诞老人的“车夫”们多数都有典型的男性名字,如鲁道夫、丘比特等,但是依据其生理特性,它们应该都是雌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雄性和雌性的驯鹿头上都长角,这也是驯鹿区别于其他鹿种的显著特点之一。不过,成年雄鹿的角进入冬季就会脱落,到第二年春天才又重新长出来。所以,圣诞期间还保有一对优美长角的驯鹿只能是雌性了。

生存之道

驯鹿是进入更新世以后分化出来的适应于寒冷地带的物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以及一些大型岛屿上。由于分布地域辽阔,它们也分化出很多的亚种,如森林驯鹿、冻土带(苔原)驯鹿、极地驯鹿等。

驯鹿是北极圈内最大的食草动物,这种动物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自有一套生存之道。在冬天,它们长出十分浓密的绒毛以及中空的长毛。这些中空的保护毛从浓密的绒毛中突出出来,能附着体表散发的温暖的气体。为了防止冻伤,它的鼻子上有被毛,直至鼻端。它的足端也有变化,下面的足垫在冬季会收缩、变硬,使蹄子显著地增长。蹄子的边缘可以踏入冰雪,防止肉质的足垫直接与冰冻的地面接触。

驯鹿的腿部还有一个设计精妙的逆流交换系统,从四肢往回运输血液的静脉与从身体中心向四肢运送温暖血液的动脉靠得非常近,这样可能会以其他方式丧失的部分热量则从动脉传给了静脉,又返回到了体内。由于它的腿部经常与冰雪接触,如果全身体温差不多的话,就会有大量的热从腿部散失。因此,与其40℃的体温相比,驯鹿腿部的温度维持在10℃以下。同时,腿部和蹄子的组织特化,使其在较低的温度下仍然可以维持正常的功能。

驯鹿生活中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开始进行长距离的迁徙,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长驱直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它们沿途会脱掉厚厚的冬装,穿上薄薄的夏衣,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驯鹿总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追赶或猎人的惊扰,才会来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打破了荒原的宁静,在本来沉寂无声的北极大地上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

鹿背上的民族

驯鹿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乳以及冬季御寒物品的来源,而在游牧迁徙时,人们更是将驯鹿作为交通运输的工具。因此,这些民族也被称为“骑在驯鹿背上的民族”。

查坦族是蒙古游牧部落中最小的一支,仅有几十户人家,居住在西伯利亚冻土带以南的针叶林——泰加森林地带。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与驯鹿息息相关。更广为人知的一个民族是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头戴独具特色的四角帽,黄皮肤、高颧骨的萨米人,也被称为拉普兰人。拉普兰位于北极地区,横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的荒原地带,只有以苔藓为生的驯鹿能适应这种恶劣环境。萨米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传说几千年前,他们追寻驯鹿群来到欧洲的北部定居,是土生土长在北极地区的居民。放牧驯鹿和萨米语共同构成了萨米文化的精髓。在萨米语中,描写驯鹿的词汇就有400多个。

拉普兰人和驯鹿 (图片来源:光明网)

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的驯鹿是鄂温克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具有“林海之舟”的美称。

鄂温克族人饲养驯鹿的方式很粗放,除了定期饲以食盐,夏季建栏熏蚊,在雌鹿产仔期间帮助照顾幼仔,驱赶狼、熊等天敌之外,其余时间皆任驯鹿自由地在林中活动,不予看管。

生态的困境

进入21世纪以后,水害的加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林间猎取物的减少,让鄂温克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民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从2003年8月开始,鄂温克族人陆续离开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和我国仅有的1000多头驯鹿,搬迁到根河市的新定居点,开始了新的生活。不过,当地为了传承鄂温克族放牧驯鹿的传统,依旧在山上保留了8个驯鹿驯养点。

目前,驯鹿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气候变化对驯鹿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生态景观的改变,成为驯鹿面临的最大威胁。气候变暖使得北极周边地区的降雨量增加,雨结成冰,覆盖在雪的表面,冰层过厚,致使驯鹿等食草动物很难吃到积雪底下的苔藓。

对于我国的驯鹿来说,所面临的问题是,它们都是半家养的种群,由于长期近亲繁殖,遗传基因衰退十分严重,需要不断加入新的血缘,才能使它们得到新生。

如果没有驯鹿拉着雪橇一路铃儿响叮当,圣诞老人的故事将会多么苍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争做“环境友好型”公民,保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珍惜美好的地球家园。

(作者:余夫)

蒙古人为什么那么讨厌盗马贼

因为马儿是最重要的财富,经常被盗马贼偷走。

盗马贼有的是从俄罗斯越境过来的图瓦人,还有的是查坦驯鹿部落的牧民,他们偷到马后会进行宰割,卖给屠宰场或罐头厂。

驯鹿部落小学生读后感

在烟雾中,在森林里,驯鹿正在自由地游荡……

步入驯鹿林,就如同步入了一个童话——大大小小的驯鹿在林中自由地穿梭着,有的趴在地上,像一位小小姑娘,温文尔雅;有的则在游客身边撒娇着讨吃的,简直像一个吵着要糖吃的孩子;还有的迈动它们的长腿,优雅地在林间散步着,步伐轻盈、身材曼妙,如一个清雅的贵妇人一般。那一层薄薄的弥漫在林中的牛乳般的烟雾,为这一切增添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梦幻般神秘,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一只小鹿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有着一身灰褐色的大皮袄,一对小小的角,分了好几个叉,角上还长了不少毛,让这对角显得毛茸茸的,煞是可爱。它还有一个黑乎乎的鼻子,一双闪亮的眸子放着喜悦的光,令人不由得称赞一声:真可爱!我取出一只装满青苔的碗,抓出一把来喂给它,它动着它的厚嘴唇,把青苔吃得吧答吧答响,就像一个得到糖的孩子一样高兴,多么讨人喜欢啊。

那是一头成年的雄鹿,它的身材魁梧而高大,那高昂起的头几乎与我一般高,一对大角分为六个叉,威武地立在头上,权力、地位、身价……一切都凝在这对角里了,而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人人头上,都有一对代表着金钱、权力、地位的隐形大角,把人压得喘不过气儿来。也许人与兽总会有相似之处吧!我一边抚摸着那对大角一边想。

在落叶上,静静地趴着一只小鹿,头上的角显得那么稚嫩,一双大眼水汪汪地望向远方,像是忧郁,又像是在深思此什么。我轻轻地把它抱起,它既不反抗,也不挣扎,只是轻轻把头靠在我的怀里,如同一个孩子,轻轻依偎在母亲怀里,我轻轻爱抚着它,指间感受到那股来自厚厚皮毛下的暖暖的体温。此时,我简直不敢大口喘气,生怕吹散了那一片纯真……

驯鹿,在林间自由穿梭,那是如歌的景象啊……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08:52:27  回复该评论
  • 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它们沿途会脱掉厚厚的冬装,穿上薄薄的夏衣,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驯鹿总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追赶或猎人的惊扰,才会来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打破了荒原的宁静,在本来沉寂无声的北极大地上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鹿背上的民族驯鹿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0:48:06  回复该评论
  • 和文化与驯鹿息息相关。更广为人知的一个民族是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头戴独具特色的四角帽,黄皮肤、高颧骨的萨米人,也被称为拉普兰人。拉普兰位于北极地区,横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的荒原地带,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4:05:05  回复该评论
  • 之道驯鹿是进入更新世以后分化出来的适应于寒冷地带的物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以及一些大型岛屿上。由于分布地域辽阔,它们也分化出很多的亚种,如森林驯鹿、冻土带(苔原)驯鹿、极地驯鹿等。驯鹿是北极圈内最大的食草动物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6:56:20  回复该评论
  • 头者,它明亮的鼻子像灯塔一样穿透迷雾,不论遭遇到什么样的雨雪风霜,都不能阻止它们前进的步伐。“车夫”驯鹿在圣诞节的传说中,人们为什么会选中驯鹿这种动物来给圣诞老人拉雪橇呢?首要的一点,当然是驯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