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1、革命烈士有哪些代表人物
- 2、姜堰市实验小学的名师简介
- 3、【姜堰】姜堰市邮政编码多少
- 4、姜堰的历史
- 5、姜堰市革命先烈事迹
革命烈士有哪些代表人物
1、孟起安
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9岁进私塾读书。1939年冬结婚后,在蒋垛处馆教书。1940年10月,参加减租减息斗争,成为蒋垛农抗领导人之一,后任五抗会主任。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蒋垛区委组织干事、组织科长。1942年春,以塾师身份到江村发动抗日救亡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建立了江村乡党支部。1943年夏,任姜南区区委书记,组织“二五”减租,开展惩奸运动。
1945年8月,调任蒋垛区委书记,组织发动了对地主的清算斗争。1946年秋主力北撤,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斗争。由于关节炎发作,行动不便,组织上让他暂时离职休养。1947年2月,在邱西乡西后港,不幸被捕。
关押期间,敌人软硬兼施,透过其亲友诱他自首,他宁死不屈,坚持狱中斗争。
2月21日,在姜堰东场上,他被绑在电线杆上,敌人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敌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广场(现姜堰中学内),一个地主举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几个家伙一齐扑过去用刀乱戳,他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倒在血泊中。
2、王璞
王璞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璞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璞不仅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璞的家乡,王璞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璞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带给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璞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
鬼子把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和藏在哪里。王璞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
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齐杀人惨案——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璞、王璞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王璞生前学习时用过的石板,站岗时用过的红缨枪,以及牺牲时压在身下,被鲜血染红的石块,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3、刘传文
原名刘坚,罗浮徐东乡笠石人。他为人勇敢刚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亲刘观英,母张氏,有两姐一弟一妹,全家七口,生活贫苦,难以度日。
他在小学读至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尔后,跟他叔父刘镜渊(军刘志陆部下当副官)在部队当勤务员,经过三年的部队生活,看出政治腐败,军心涣散,感到长此下去,没什么前途,便离开部队,回家耕田。
农闲磨豆付,做付竹出卖。以后,又在徐田村谢自瑶手下当民团,因谢在徐田村设卡抽税,苛捐繁重,传文对重税甚感不满,对客商则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经抽税的客商给予放行。后被谢自瑶发觉,即把他开除,于是他私带驳壳一支,愤然离去。
当时,革命烈火已燃烧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苏维埃政府。传文与共村的刘王妹、刘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苏区跟从刘光夏、刘霭环等参加革命工作。传文参加革命队伍后,英勇善战,用心工作,经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门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提升为驳壳队排长。
1927年间,由于谢自瑶在徐田村设卡抽税,勒索群众,早已使传文不满,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心抱不平。因此,有一天指晓,他亲自持枪到谢自瑶家,当场打死谢自瑶、谢泉芳、谢泉深三人。以后,他又到罗岗霞岚把练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参”,解决当时革命活动经济困难的问题。
1928年,他带领红军、赤卫队攻打岩前地主赖乾古的新屋和罗浮义兴当。是年冬,又攻打岭峰丹竹楼的民团,缴获枪弹后,又率领赤卫队攻打罗浮桥云当。他以前带领红军攻打罗浮有三四次之多。
他经常对战士说:“打仗不要怕,俗话说:耕田吾怕屎,当兵吾怕死,我们为穷人翻身闹革命,就不怕杀头,万一为革命而牺牲,也是光荣的。”因此,他屡建战功,提升为连长。出征时,他经常骑马或骡子,身先士卒,有个医生王森雄也骑骡子跟随同行。
自从传文同志参加革命后,兴宁的反动头目,对他又怕又恨,如陈尧古两次带领部队到笠石村,扬言放火烧屋,抓走他的邻居,结果人将传文老屋内的赏田三斗种卖掉,赎回被捉去的八人。传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仅存两间烂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联合赤卫队共约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罗岗。刘传文连长带领赤卫队从左翼镰子寨进发,但当时陈尧古的部队联合由罗岗顽畲上的敌人,已赶到镰子寨,阻击我左中两翼部队
前进,由于敌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仅有粉枪、炮等,结果在无法取得胜利时,我军下令撤退。当进,刘传文同志为了掩护赤卫队后撤,阻止敌军追击,他使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下与敌人激战,结果,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却壮烈牺牲了,那时他年仅22岁。
4、周银海
1947年1月18日清晨,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乡干部,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己却英勇被捕。敌人逼他供出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坚定地说:“我不明白!”。
敌营长命令士兵把周银海按倒跪在地上,一边压杠子,一边要周银海说出谁是共产党,直至把周银海压昏过去。敌人又舀来一盆冷水泼向周银海。周银海透了口气,一字一句地说:“你们这些狗东西,就是打死我,我还是不明白!”
敌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银海绑在凳上,脚后跟下塞进一块块大砖,上到四块,他又一次晕厥过去。从上午直到深夜,敌人还在对这个钢铁般的少年不断用刑。
在敌人的酷刑下,周银海一次次昏迷过去,但是始终没有屈服。敌人将全村乡亲集合在晒场上,把周银海带到人群面前,要他当场指认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环视四周,大声喊:“乡亲们,解放军必须会打败反动派!”
敌人见无计可施,就放出狼犬,将周银海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咬下来周银海始终没有屈服。敌人一无所获,就将周银海拖到晒场枪杀。刚满14周岁的周银海壮烈牺牲!
5、江竹筠
江竹筠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
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十分用功,记忆力超群。之后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姜堰市实验小学的名师简介
做一名思想着的行动者
——记姜堰市实验小学祝中录校长
祝中录,男,1960年出生,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历任姜堰市娄庄中学教师,洪林小学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行知实验小学校长,姜堰实验小学校长、总支书记。从教二十多年来,先后荣获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姜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中科院心理所《现代小学数学》实验研究先进个人等诸多项光荣称号。在这些“光环”的背后,闪烁着是他那凝聚人生智慧光芒的三句话:
“当校长,不‘做’不行”
祝中录校长认为,学校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校长不能没有精神,不能没有“想法”,校长不光是领导者,更应成为思想者,开拓者。但这一切都应基于一个“做”字,不做不行,只有在做中才能有所思考得到收获。集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于一身的祝中录校长在主持行知实小全面工作期间,殚精竭虑,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潜心钻研教育教学思想,以全新的理念,切实的行动,带领行知实小全体师生行走在教改之路上,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发展的课改之路。在他任职行知实小校长期间,确立“着手六年,着眼六十年”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素质教教育办学宗旨;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培养五小儿童,树立十自精神,养成十二种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目标;走“四名”、“四特”学校发展新路(四名:树名教师、育名学生、创名学校、成名校长;四特: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管理有特效、学校有特色)。行知实小从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蜕变成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
2006年8月,祝中录同志执掌实验小学帅印以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中心,双轨运行”的办学模式,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并提出了“五大摇篮”工程(“十一五”期间,学校力争成为教育思想的摇篮、名师专家的摇篮、管理干部的摇篮、教师发展的摇篮、优秀学生的摇篮)。半学期来,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各科教学质量,特别是部分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打造节约型学校”、“引领家长健康成长”等多项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全校步入高速、高效、健康运行的轨道。
“搞科研,没有‘行动’不行”
在干好学校行政工作的同时,祝中录同志努力思考教育教学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把上课、听课和实践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四十多余篇,涉及了省级以上近五十种报纸、杂志,30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论文竞赛中获等级奖。不断有同行(包括编辑部老师)与其交流,赞同或评价他的观点。
“做智者,慎思才能敏行”
“做智者,慎思才能敏行”这是祝中录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同时他也要求自己的弟子们“慎思”,做一名智者。几年来,他培养了十多名得意弟子。其中六名在姜堰市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成为市级及以上教学骨干。培养校级干部一名,中层干部三名,他们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面都有优秀的业绩。
研究是他的爱好,学习是他的生存方式。这二者使他拥有了职业生活中立足成长的精神源泉,使之形成了从精神品位到为人风格,从知识修养到价值智慧的日臻完善、日渐强大的支持系统。在这样的系统支持下,祝中录同志将带有特有的农村泥土的芬芳气息一路前行。
他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平凡的人生
――记姜堰市实验小学韩银喜副校长
韩银喜,男,1957年出生,1975年高中毕业,1976年在泰县苏陈公社查庄小学任民办教师,1978年11月考入泰兴师范,1980年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泰县实验小学一直至今。其中,1989年扬州教育学院数学大专毕业,1992年至1993年泰县教育局教研室借用一年,1995年至1996年被姜堰市教育局选派到白马中心小学任校长助理。在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认真工作,善于思考,靠着不懈的努力、奋斗,走出了自己坚实的人生之路。
(一)
韩银喜同志热爱教育事业,常常忘我工作。1984年春,他患肛漏,因当时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手术时间一推再推,直到同年十一月份才进行手术,对此家长和学生极为感动。
1995年秋季,他克服了爱人身患肺结核病、孩子上学路远等种种困难,主动要求下乡支教,这一举动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2000年8月底,他被姜堰市人民医院检查出患了膀胱肿瘤,后经上海医院确诊,需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当时开学在即,分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他忙于招生工作、教师课务安排等开学准备工作,他还是推迟了手术的时间,直到10月份才到上海动了手术。从上海回来,每周要进行一次化疗。每次化疗后的剧烈反应都要持续三、四天。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工作。不能骑自行车,就每天搭三轮车到校。
(二)
三十年来,韩银喜同志始终坚持认真学习,拓宽眼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他系统学习了赞可夫、奥苏泊尔、加涅、布卢姆、桑代克、布鲁纳等人的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我国报刊上的数学教学理论动态,读书笔记写了三十多本。在对这些教育思想的兼收并蓄中,韩银喜同志以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思想和邱学华的尝试成功理论为数学教学指导思想,进行合乎逻辑的整合,设计了“铺垫―引导―尝试―发现―成功”的全新教学新知流程,以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经过长期的努力,他所教班级的学生发现能力强,创造能力强,解题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思维速度快。他辅导的学生中有五十多人在国家、省级数学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在三十年的学习工作中,韩银喜同志养成了勤于读书、勤于动笔的习惯。通过学习和积累,他撰写了六十多篇文章和学习心得,经整理公开发表在省级刊物上的有三十余篇。其中有获得《上海教育》征文评比二等奖的《“相遇问题”练习设计》,有获得江苏省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二等奖的《引导发现,激励创新》,有刊登在《小学数学教育》上的《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刊登在《小学生数学报》上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探索》、《既要勤动脑,又要多动手》、《抓住倍数关系解题》、《牛吃草问题与泄洪排涝》等等。
近几年来,他主编或参加编写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乐园》、《最新小学数学同步训练精编》、《小学数学精要三十课》、《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详解》、《小学数学备课大全》第十册、第十一册等,共承担了二十多万字的编写任务。
1996年以来,先后参与、指导了多项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国家级课题《“电化教育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师生共同成长,营造书香校园》,省级实验课题《小学生“学会学习”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建构具有姜堰特色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已先后通过结题验收。
(三)
1998年8月起,韩银喜同志担任姜堰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从1998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分管教育教学工作期间,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市前列,学校以“优质轻负”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他分管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一年一个跨越,2003年、2004年,学校田径代表队连续两年在泰州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名列总分第一,学生王鹏荣获中国象棋少儿组全国冠军,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集体”。
2003下半年起主持西校区日常工作,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工作中坚持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积极为教职工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促进教职工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2006年恰逢姜堰市实验小学西校区拆除重建,近2000名师生分布在4个教学点上课,韩银喜同志每天既要检查了解各教学点的日常工作,又要时时关注新校区建设,每天起早贪黑,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但他从不叫一声累,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四)
韩银喜同志在个人成长的经历中,充分认识到培养人的重要性。他长期坚持为姜堰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学校、泰州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系、泰州市小学数学研讨会、姜堰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高层次研究班作专题报告及义务讲座,使广大教师能够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他走遍了姜堰市各乡镇中心小学,指导课堂教学,作业务讲座,对全市小学数学的教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指导青年教师丁粉红、朱月萍、谷红、游卫芳、林秀莲等上的课在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二等奖,指导市内外几十名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二等奖,十多人成长为数学学科带头人。
由于在教书育人、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竞赛辅导、培养青年教师等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聘为中科院心理所《现代小学数学》教研员,泰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被确定为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泰州市中学高级教师评委,1998年被评为泰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光荣称号,2001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指导老师”,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几份耕耘,几多收获。回望三十年教育教学之路,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展望教育的明天,满头银丝的韩银喜老师脚步还是那样从容,步履还是那样矫健,他用坚实的脚步继续丈量着自己平凡的人生。
当人民满意代表 做人民满意教师
——记全国人大代表、姜堰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楼文英同志
楼文英,女,1950年2月出生, 市实验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优秀班主任。
作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能深入基层听民声、解民意、察民意,把最基层的声音送给中央政府,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近年来,她走访群众100多次,2千余人,领衔及参与附议的议案、建议1000件,有效地推进了政府的民主化、科学化。
作为教师,作为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在教学实践中,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维教育体系。她主持的“新母亲教育”论坛,在广大家长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主持市实验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成为全市教育改革的亮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赢得了桃李满园,也赢得了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被国家教育部、劳动部授予人民教师金质奖章。
【姜堰】姜堰市邮政编码多少
225500 姜堰镇东环南路,姜堰镇东环南路,姜堰镇通扬西路包舍村,姜堰镇西桥南街西小桥
225501 梁徐镇前官,梁徐镇林野村,梁徐镇前舍村,梁徐镇前时村
225502 顾高镇张驰村,顾高镇姜八路,顾高镇野庄村,顾高镇团结街
225503 蒋垛镇许桥村,蒋垛镇文化东路,蒋垛镇新桥村,蒋垛镇蒋垛村
225504 大伦镇缪埭村,大伦镇麻墩村,大伦镇申扬村,大伦镇桥东村
225505 白米镇中大街,白米镇庙巷,白米镇白米村,白米镇唐联村
225506 娄庄镇先进村,娄庄镇丁堡,吕庄村,振西路
225507 娄庄镇洪杨,娄庄镇尤南,娄庄镇新盟,娄庄镇洪东
225508 溱潼镇龙港村,溱潼镇镇北路,溱潼镇东桥巷,溱潼镇西夹河巷
225509 俞垛镇光明路,俞垛镇万福路,俞垛镇双沟西巷,俞垛镇通兴路
225511 桥头镇小杨村,桥头镇大杨村,桥头镇北大街,桥头镇工业园区
225512 苏陈镇双河,苏陈镇查庄,苏叶路,苏太路
225513 武西村,靳西村,扬东村,扬西村
225514 南陈村,官场村,管王村,野余村
225515 马庄镇庙前街,马庄镇甸上村,马庄镇陆庄村,淤溪镇吉庄村
225516 华港镇葛舍村,羊古村,岳鼓路,华港镇双烈村
225517 港口镇胡舍村,港口镇新河街,港口镇红舍村,港口镇港南村
225526 梁徐镇梁徐村,梁徐镇小江,梁徐镇府前路,梁徐镇邢北村
225527 张甸镇严家,张甸镇钱垛,张甸镇冯陈村,张甸镇魏家村
225528 大泗镇金龙,大泗镇沙港村,大泗镇小霍村,大泗镇大霍村
225529 沈高镇冯东村,沈高镇中华村,沈高镇永明村,沈高镇西华村
225532 白米镇西游村,白米镇肖庄村,白米镇东升村,白米镇倪家村
225533 大伦镇运西村,大伦镇东徐村,大伦镇顾野村,大伦镇太平村
225534 朱庄村,蒋垛镇仲院村,蒋垛镇刘北村,蒋垛镇邱刘村
225535 苏陈镇夏舍,苏陈镇虹桥,大冯镇郑庄村,苏陈镇前军甫
225536 张甸镇葛南,张甸镇老陈,张甸镇九龙村,张甸镇通南
225537 张甸镇高南,张甸镇新杨村,张甸镇家梅,张甸镇西尹
225538 沈高镇夏北村,沈高镇双龙路,刁舍村,沈高镇沈高村
225539 兴泰镇孙楼村,兴泰镇振兴东路,沙北村,兴泰镇三里泽村
225541 罡扬镇杨北村,扬南村,罡杨镇人民路,沿河路
姜堰的历史
姜堰属泰州。崇祯《泰州志》载:“《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属楚……”这方宝地究竟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谁也说不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镇北天目山发现了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北宋政和铁钱、两汉陶器、铁剑、铜镜、五铢钱等。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地方文物工作者在天目山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鬲、豆、罐、箭镞、网坠、铜削等。二十一世纪初年,发现的遗物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料的人工器物,鹿、獐、犬、鱼、鳖、蚌、鸟等类动物遗骨。考古证实,姜堰这块宝地,至少在68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即在此生息了。 对于“姜堰”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众说不一。称“三水”者有之,称“罗塘”者亦有之。它究竟何时取名,乳名什么,学名何称,至今仍是姜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姜堰这个名号,最早出现在北宋泰州军的境内。宋史卷八十八载:“泰州,上,海陵郡。本团练,乾德五年(967年)降为军事。”“军”的范围有多大?西至海陵(泰州),东至如皋,北至临泽(高邮),南至孤山(靖江),约有五六个县的地方。在这本地图集上标出的地名只有十五六个,姜堰就是其中一个。 民国六年(1917年)《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以江、淮、湖皆积于此故名之,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罗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嘉祐二年(1057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1120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又传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常为患。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先后两次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迁堰(坝)至罗塘港,近运河口。上坝、下坝、大概即这个时候形成的。 姜堰,又名“三水”、“罗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宣统泰州志》载:“罗塘港──州治东四十五里,今姜堰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姜堰镇南街,曾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罗塘古镇”四个大字。立碑年代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水”也好,“罗塘”也罢,最古老的名字还是“姜堰”。 “姜堰”这个水利建设的成功,是我们的祖先艰苦卓绝、与天地奋斗的结果。当年一筑坝,二迁坝址,这样大的工程,姜氏父子出钱出力,百姓们自带工具,自建工棚,但基本是以工代赈。他们出大力,流大汗,夏天不怕烈日当空,冬季不怕天寒地冻,就是这样勒紧裤带,一锹一锹地挖土,一车一车地推泥,终于垒起“姜堰”这块丰碑。 百姓们为了纪念姜仁惠,姜锷父子,不忘他们率领民众筑堰的功绩,逐将大堤命名为“姜堰”。姜堰因此得名。 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 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权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县人民政府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姜堰市革命先烈事迹
沈根余烈士事迹简介
沈根余同志,洪林乡人,一九一八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一九四0年冬天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过治安主任,民兵队长,乡农会长、姜北区农会长、区委委员等职。在一九四七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日高家垛战斗中牺牲。
沈根余同志一九四四年冬踏上了革命征途。加入地方武装和民兵一起领导群众打土豪斗地主,搞二五减租,分田分房,一次区委派他到经宣舍开辟工作,他带领群众斗争恶霸富农,反动保长张友银。他亲自用绳子绑住张友银,将其押至台上,发动群众半争,打击了反革命的反动气焰,大长了群众的志气,革命工作很快地开展起来。
沈根余同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民兵站岗放哨,侦探敌情,监督敌人,密切配合区队,经常战斗在洪林、沈高一带,给敌人沉重的打击,敌人一听到沈根余三个字就魂飞天外。
一次,沈根余在胡家舍,被两边上来的日本鬼子发觉,敌人追上来了,情况十分危急。沈根余机智果断,避过主力掩护仲竹乡乡长黄国安等人脱了险,安全地隐蔽到长满蒿草的河滩里。
又有一次,沈根余路过姨表哥刘友庆家门口,刘友庆告诉他:“*年*日还乡团要下乡扫荡。”沈根余一听,觉得话中有音,断定姨表哥刘友庆与敌人有勾搭,随即把高友庆抓了起来。经过反复查实、审讯,刘确与敌人有勾当,有危害革命、危害人民的罪恶行为。一天夜里,沈根余同志亲自为人民除了一害。
一九四六年夏天,沈根余奉命率领一支六个人的小分队到青蒲打游击,可是狡猾的敌人纠集了好几百人,早就有了准备,沈根余等人当机立断,立即撤退,这时在回来的途中,敌人早已下了岗哨。沈根余眼明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去,夺了敌人哨兵的枪,几个战士跟上来,用敌人的绑腿布把那个哨兵绑扎实押回来,可是,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沈根余飞身下河,掩护撤退,追上来的敌人过不了河,只是瞪着眼,死命地乱开枪,沈根余同志在掩护同志过河时腿部中弹,他全然不顾。一边还击敌人,一边掩护同志们撤退。结果六个人的小分队一个不少,又一次脱了险。
一九四七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清晨,沈根余率领几个小分队在张尤庄打了个大胜仗,缴获了敌人大量武器弹药。上午八时左右,撤回高家垛,气急败坏的敌人纠集了三十多挺机枪,大批兵力包围了高家垛,妄图把这支小分队扼杀在高家垛,沈根余沉着冷静指挥大家还击,战斗坚持了十多个小时,弹药不多了,决定突围,狡猾的敌人把唯一的退路堵死了,要退只有破冰突围,沈根余一边组织大家还击,佯攻敌人,一边组织同志们突围,直到小分队的同志全部泅水突围,沈根余在泅渡中,腹部中弹,最后倒在河塘里,壮烈牺牲了。
一九四九年农历正月初六,沈根余同志的母亲、妻子、弟弟、弟媳在家放“焰口”悼念沈根余烈士,突遭还乡团围捕。敌人对身已怀孕的沈刘氏施以吊打,坐飞机、上老虎凳、皮鞭抽打、火油草灰塞口、铅丝穿乳头等酷刑,逼其交出我方干部活动线索,沈刘氏丝毫不吐露,一月后,敌人又将沈刘氏带至反动事务员王克昌家用刑,用踩棍将沈刘氏腹中胎儿压出,惨不忍睹,沈刘氏坚贞不屈,只字不供。正月十一日夜,敌人将她活埋了,临就义前,她对亲人说:“不要哭,只要记。”后来,沈根余同志的母亲、弟弟、弟媳,由乡亲们用粮食赎回。同年二月,敌人又利用叛徒来抓沈根余同志的独女沈凤英(时年六岁),企图斩草除根。在群众的掩护下,沈凤英幸免于害。
沈根余烈士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我们永别了,可他那高大形象和他那种革命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永远怀念他。
高文生烈士事迹
高文生同志,洪林公社人,一九四三年参加革命,曾任乡农会长,区委委员,胡练乡乡长等职,一九四七年被敌人杀害了,时年三十九岁。
高文生同志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做长工,打短工,世世代代受欺压、受剥削。一九四三年,参加革命后,他对党忠诚,工作积极,不怕牺牲,勇敢斗争。
一九四七年腊月二十九日,清晨,高文生的小分队在沈根余同志的带领下,在张尤庄打了个大胜仗,缴获了大量武器后,上午八时,小分队撤到高家垛后,气急败坏的敌人纠集了三十多挺机枪,妄图一举歼灭我小分队,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高文生带领小分队浴血奋战,终于突围,但是,沈根余同志不见了,为了救战友,高文生不顾生命危险,又钻入敌人的包围圈,找到了沈根余,可是,他已经牺牲了,高文生背着沈根余的尸体游过了好几条河,才摆脱了敌人的包围,这时,高文生身上的衣服都冻硬了。
高文生工作干得出色。1948年,高文生调任胡练乡乡长(现双杨、沈高等村)同年十月的一天,高文生到楝树垛工作,由于叛徒出卖,高文生不幸被捕。
敌人捉到了高文生,欣喜若狂,以为捉到了一个新四军乡长,可以捞到大油水,先是封官许愿,三番五次的劝降,诱骗,高文生毫不动摇,他篾视敌人说:“你们这些狗家伙,同我高文生来这一套,真是瞎了眼。”反动派看软的不行,高用硬的,把高文生吊起来打,坐考虑凳,灌辣椒水。高文生宁死不屈,敌人无可奈何,采取最后一着,用列来威胁他,敌人把高文生带到现在的官庄白杨村翻扒头,高文生毫不畏惧,正义凛然地对反动派说:“共产党人不怕死,怕死不是共产党”并高呼毛主席成岁,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敌人心惊肉跳,慌了手脚,连忙用刺刀戳高文生的喉咙,对他的头部又连开两枪,最后,灭绝人性的敌人又把他的耳朵、脸上的皮,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了下来……敌人什么油水也没捞到,所得到的是复仇的子弹和灭亡的下场。
高文生烈士为人民翻身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忠诚战士,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沈高人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