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心理矫治的概念_心理矫治的定位

课程:

监狱里的心理矫正岗位是做什么的?

岗位主要内容:

1)心理咨询。通常采用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激发罪犯对自己罪行的认识,培养他们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及应对挫折、困境的能力。

2)犯罪心理治疗。利用心理学、行为学、精神病学等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削弱、消除罪犯的犯罪心理,破除其犯罪心理结构及不良行为习惯。在犯罪心理矫正中居核心地位,并贯穿整个矫正治疗过程。监狱中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现实疗法、环境治疗、相互作用分析等。

3)教育计划。有计划地对罪犯进行扫盲教育和其他教育程度的文化教育,帮助罪犯提高文化水平。

4)配偶探望。让罪犯的配偶来监狱探望,探望期间允许他们共同生活,以缓解罪犯的心理压力,增进夫妻情感,减轻监禁痛苦。

5)职业培训。目的是帮助罪犯发展职业技能,使他们出狱后容易找到工作。

6)男女同监计划。以无暴力行为并经筛选的男犯或女犯为单位,组成小型的警戒程度较低的男女混合监狱,为罪犯提供接近社会生活、有正常异性交往的环境,促进其犯罪心理及犯罪行为的矫治。

心理矫正一般不招收应届毕业生。

扩展资料:

犯罪心理矫正(criminal mind correction)是指改变服刑者的犯罪意识、情感及行为,帮助其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措施。罪犯改造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最早由美国纽约州埃尔迈拉教养院(Elmira Reformatory)的监狱长布罗克韦引入监狱机构,以文化教育、职业训练及道德、体质训练等为教养院的日常矫正内容。

此后不断发展,成为西方国家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犯罪心理矫正

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做的首先不是简单地管理,而是对矫正对象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包括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在获得工作后努力保持,

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与家庭、邻里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确认识社会正确面对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与主观能力之间的矛盾,等等。

扩展资料

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现状:

《刑法》规定,依据人民法院判决的内容不同,刑罚分别由公安机关、监狱、人民法院执行。社区矫正工作从理论看应是刑罚的一种,但《刑法》没有正式法律予以明文规定。

各部门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托管、送达和回执的方式、有关矫正档案资料没有详细说明,这些问题让基层单位在实践中不便于操作,造成有关单位之间工作互相扯皮、跨省市犯罪或流动人口犯罪的矫正对象脱管、矫正程序不统一的现象发生,从而使社区矫正工作效果打折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矫正工作

如何认识和科学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心理治疗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人本主义学派和中国文化的亲缘关系最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在心理矫治和心理治疗领域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对西方心理治疗手段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在日本,曾有医生用老子和庄子“无为”与“道法自然”的理念来治疗抑郁症,效果非常理想。传统文化的存在,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本土化是指在引进国外有关心理矫治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背景、传统文化、社会价值取向、国人的人格特征,结合我国罪犯改造工作的成功经验和现实状况,借鉴和吸取国外罪犯心理矫正的先进经验,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矫治理论和方法体系。

【关键词】:罪犯 心理矫治 咨询 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结合的探索性思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辞海》把文化定义为: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传统文化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它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人性回归是传统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它阐明了我们做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和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精华,它是传世致用之学,注重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体现出其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结合的可能性

1、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心理治疗之间存在包容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心理治疗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人本主义学派和中国文化的亲缘关系最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在心理矫治和心理治疗领域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对西方心理治疗手段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在日本,曾有医生用老子和庄子“无为”与“道法自然”的理念来治疗抑郁症,效果非常理想。

2、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结合是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本土化和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1)传统文化的存在,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本土化是指在引进国外有关心理矫治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背景、传统文化、社会价值取向、国人的人格特征,结合我国罪犯改造工作的成功经验和现实状况,借鉴和吸取国外罪犯心理矫正的先进经验,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矫治理论和方法体系。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与我国具体国情的结合,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融入中国元素,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脱离我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使之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改造罪犯的有效武器。应该说,将传统文化的融入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当中去是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本土化的突破口和立足点。

(2)矫治罪犯的本质是一种再社会化的过程,所以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也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监狱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罪犯能够形成符合监狱内和监狱外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感情和观念,进而学会可以在监狱外社会生活环境中可以使用的行为模式。遵循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施教,易于监狱改造工作与社会资源的衔接,对于实现“首要标准”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青少年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特点呼唤中国传统文化的参与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有人将其与环境污染、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据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受“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蔓廷快、手段残忍、危害严重、反复性强、团体作案突出、重新犯罪率高、改造难度大等趋势。“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由于缺乏时间检验,没有经过社会系统过滤,消除了传统文化的深度模式,无形之中消散了青少年自己对事物的审美观,致使我国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民族精神、传统价值等被削弱、淡化甚至扭曲,加上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正处于发展、形成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易外界因素的影响,普遍对事物辩别能力较差,容易受情感、情绪的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不能较好地用意志加以控制,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身性格特点很多,致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失去人生发展的坐标。诸如:缺乏对崇高理想、目标的追求,精神空虚;自我约束力差;分辩能力差;缺乏羞耻心、同情心、怜悯心等,情绪波动大,易攻击他人等。另外,家庭、学校单面化的注重知识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忽略了青少年精神和心灵的归属,这些严重的缺陷不利于青少年形成稳定、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行为上就会脱离传统文化链条的维系,迷失了自己的人性,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罪犯,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罪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与非、善与恶、荣与耻、美与丑的界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帮助其找回迷失的人性,重塑新生。依靠灌输式教育,使传统文化内化于青少年罪犯的思想中去,以此弥补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长久、持续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青少年罪犯的思想得以升华,使之能够正确看待社会不正常现象,正确处理在进入社会生活后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解决因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而产生苦恼和不安,彻底根除易导致问题行为乃至犯罪行为的思想根源;对罪犯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以避免青少年罪犯在监狱内的“交叉感染”,有效巩固罪犯矫治的成果。

(三)传统文化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的定位。

1、传统文化教育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的运用存在最佳适用范围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场所,特定的对象和性质决定了罪犯心理矫治的特点。就监狱的管理而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监狱管理的一个方面,必须在明确其适应性和文化差异后加以取舍、改造后使用。无论以何种方式矫治罪犯,安全地监禁罪犯一直都是监狱最重要的职责,这是必须树立的危机意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应综合考虑罪犯的接受能力与犯罪的恶性程度而有所侧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浅度恶性(初犯,犯罪心理不稳定)、中度恶性(累犯,长期流动作案,易反复,易再犯)的罪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文盲犯和深度恶性(惯犯,犯罪频度大,经济上犯罪转化为政治上与政府对立,并且心理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的恶度)的罪犯,应侧重于认罪悔罪和遵守监规监纪的教育。总之,矫治目的最终应体现在让罪犯适应监狱环境,消除个人缺陷、克服消极情绪、改变认知、顺利回归社会。

2、传统文化的运用具有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教育手段是影响教育改造质量的重要因素,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改造罪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改造罪犯的手段之一,传统文化的运用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具有补充和完善作用。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挖掘罪犯的内心潜力,为当事人设置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强化教育改造目的,提升罪犯的辨别能力,促进罪犯思想重塑和新生,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与严格的思想教育的宽严相济。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一)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让罪犯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编制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册子,用最简洁的文言文,让罪犯读得懂,逐步培养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见成效。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与监区文化活动联手,以具体的文体活动为契机,唤醒服刑人员的传统文化意识,矫正罪犯不良习气、培养罪犯健全人格、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丰富罪犯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的积极向上的改造文化氛围。主要包括开展日常文化、节日文化、赛事文化、特殊文化活动等,尤其是节日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传统节日相比,更加注重亲情和友谊的表达,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这对于唤醒罪犯的家庭观念、懂得孝道、树立真诚友爱积极情感、改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行为正当性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1、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相应素质

监狱的心理咨询师除了必须符合一定的任职资格,具备相关的法律、心理学、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知识,更要具备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有目的的使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点展开工作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学习了解罪犯心理矫治领域的新情况、新进展、学习新方法,以便更新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2、中国传统文化在心理矫治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1)新入监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

《礼记》: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以传统文化中的警言警句,倡导传统道德,告知其

来源于百度监管局

心理矫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心理矫正是罪犯改造心理学用语。指对罪犯在教育改造期间,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破坏以至消除曾经支配其发生犯罪行为而又继续保留在头脑中的犯罪意识及其不良心理。简单说,就是对罪犯罪过心理和不良行为的改造与矫治。

心理矫正也指对某些仅仅通过一般法律惩处和教育改造难以得到根本矫治的罪犯,还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与一般的教育改造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对某些性变态罪犯的改造、反社会变态人格罪犯的改造以及对某些攻击性行为的罪犯的改造,就要用一些心理学的行为矫正方法进行矫治。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1 04:01:50  回复该评论
  • 容。最早由美国纽约州埃尔迈拉教养院(Elmira Reformatory)的监狱长布罗克韦引入监狱机构,以文化教育、职业训练及道德、体质训练等为教养院的日常矫正内容。此后不断发展,成为西方国家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犯罪心理矫正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