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浙江的战略_浙江小型企业发展战略定位

课程:

初创企业,如何制定发展战略?

1、初创企业如何寻求战略优势 战略优势,指的是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在关系到全局经营成败和带有根本性目标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地位和优势实力。 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就一定要形成一定的优势,哪怕是暂时的、局部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生存之地,从而实现由劣势向优势的转化。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要想形成自己的战略优势,就必须从承认自己是弱者开始,抓住各种市场机会,走在环境变化的前头,选择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才有把握逐步走上成功之路。(1)对本企业的状况应有正确的认识 所谓正确认识本企业的状况,就是首先从承认和认识“自己是弱者”开始。因为,只有承认自己是弱者,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企业创建初期就总体来说是弱者,弱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营规模比较小,承受冲击能力弱;②信息网络不健全,要迅速、全面把握市场的动向有一定困难;③销售网尚未建成,对销售商依赖很大,缺少与销售商讨价还价的能力;④社会声望不高,融资困难较大。 但是,新创企业也绝非一无是处,一般来讲,起码有两大武器往往是优于大企业的:①危机感深重,有强烈的摆脱危机,求生存、求发展的欲望,有强烈的进步欲望,有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思想基础;②机动灵活。常言谓之“船小好调头”,只要有好的发展机会,舍弃原有的经营业务也在所不惜;企业规模小,架构简单,企业内部信息渠道通畅,因而具有反应灵敏的优势,统一内部认识比较容易。(2)抓住机会,走在变化的前面 对于初创企业,更大的发展机会存在于变化之中。因为,对先进企业来说,变化有可能使他们失去现有优势和现有实力的危险。但对于新兴企业,变化就是机会,能抓住变化所提供的机会,调整自身的部署,迅速作出利用机会法人反应,往往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变化可能提供的机会有以下多种情况:①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②顾客需求多样化、特殊化、个性化的发展;③政策法律的改变;④各国产业结构与经济体制的调整,等等。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对各种变化有高度的敏感,并善于从各种变化中发现、掌握和利用变化的各种机会。这就必须建立企业对外界可能发生种种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的机制,对影响企业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科学的预测,进而选择、制订正确的战略方案,建立适应开拓的强有力的经营结构,使企业的活动有计划、分步骤地走在变化前列,时机成熟时迅速出击,超越对手,把劣势变成优势。(3)选择合适的战略重点 企业在建立初期需要特别注意的战略重点有: ①突出专业化和核心专长 初创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都具有竞争优势。这就要求这些企业做到“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专注于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突出核心专长,借此来培育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盲目地多元化,结果带来优势资源的分化,导致企业的竞争优势迅速瓦解,失去了生命力。事实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决不能盲目地多元化,即使那些超大型企业也应在有限的多元化上追求专业化。因为只有突出专业化,企业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②注重市场的深化细分,明确目标消费者 企业在建立初期受资源、实力所限,不可能在本行业的所有领域中进行竞争,而只能针对环境、市场今后的某些变化,从本企业能筹集的经营资源出发,对整个市场进行分层次、细致的划分,在有限范围内达到领先的目标。 企业在起步发展阶段,在战略上,一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注重市场的深化细分,明确目标消费者。只有这样,才可能具有高度竞争优势,才可能成功。2、初创企业的现实战略:生存之上 对初创企业来说,首要的目标是生存。如何以合适的价格将适合的产品送到目标客户手中是此时企业战略要考虑的中心议题。此刻企业有限的资源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配置,配置的效率和效果决定企业未来的“生存质量”。所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市场经营战略。 下面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战略,它们很好地体现了初创企业战略的独特之处。(1)见缝插针、快速取胜战略 小企业势单力薄,竞争能力弱,不能和大企业进行正面抗衡,否则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因此小企业在势力壮大之前最好避实就虚,“夹着尾巴做人”。首先找到那些大企业没有发现,或大企业不想干,但并非没有前途和利润的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样,就可以避开大企业的巨大威胁,也等于增强了自己的实力。这是根据小企业灵活、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小企业应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快”的原则,通过寻找市场的各种空隙,凭借自身快速灵活的优势,一举进入空白市场,进则扩大空隙,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退则迅速撤离,寻找新的空白。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和大型企业一争高低。比如山西南风集团的奇强洗衣粉的定位战略便是首先选择上海奥妙、美国宝洁和英国联合利华等大企业忽视的农村市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2)集中优势、特色取胜战略 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小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小企业只要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便能形成自己特有的竞争能力。小企业规模小,一般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领先地位来取得竞争中的主动地位。但可以集中优势,通过选择能够有效发挥企业长处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经营,把有效的资源集中在目标市场上,形成企业特色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小企业经营的范围窄,比较容易接近顾客,能通过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就是小企业的特色经营战略。这是根据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源有限,比较容易拉近顾客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 个性化是小企业生存的根本。小企业的发展应当遵循社会生产组织分工规律,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采取循序渐进的竞争策略,加快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改变“小而全”的企业组织结构,实施特色产品经营战略,提高产品专业化水平,努力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的方向发展,走“专、精、特”的道路,使企业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的技术和人才,组织资源优势,生产出具有不可完全替代性和模仿性的产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目前,浙江出现大量的成功小企业,就是采取了特色战略,将市场定位于个性化、独特性的产品领域,生产和经营差别化的产品,并采用特色营销手段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并获得成功的。(3)狐假虎威,协作配套战略 小企业要善于借助大企业的优势来发展自己,许多大型企业有着产品品牌优势和市场地位优势。它们是市场上光芒四射的“恒星”,但这些企业并不是万能的,它们的发展需要很多的配套工程。如非核心的相关零部件,某些服务等都需外部提供。小企业在势力比较弱小时可以首先充当它们的配角,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提高生产的专业化与社会化水平,构建与大企业的良好协作关系,凭借大企业的优势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例如,温州虹桥镇的小企业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它们首先以32家上等级、上规模的全国股份制大企业为龙头,采取委托加工,协议加工和参股合资的方法,和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加工配套服务关系,拉动了虹桥镇350家小企业联动发展,使虹桥镇成为浙江耀眼的明珠。(4)成本领先,比较优势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分两个层次,一是低价低值战略,看似没有吸引力,但很多公司按此经营获取成功。这时企业应关注对价值非常敏感的细分市场,面对收入水平低下的消费群体,低价低值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战略,是一种成本领先的战略。二是低价战略。这是企业寻求成本领先战略时常用的典型途径,在降价的同时保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变。我们来看一下成功的典范——格兰仕。 格兰仕的发展轨迹:从价格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三步曲把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1999年格兰仕提出“九九归一”的战略口号,要争取在1999年一年全面整合微波炉市场,使格兰仕产品一统天下。当时有人怀疑,有人反对,但是今天格兰仕实现了这一战略目标。格兰仕利用成本领先战略,以市场上的低价位战略把国外对手挤出市场。有些外企把设备挪到中国交给格兰仕生产国外品牌,提供低价位产品——OEM生产方式。格兰仕利用OEM壮大了自己,把国外名牌逐渐变成自己的产品,通过这样的运作,从价格优3、创业企业战略设计中的“三忌” 发展战略是一把双刃剑,好的发展战略将会带领企业走上成功之路,而不切实际、不合适的发展战略则会导致企业的失败。因此,初创企业在设计自己的发展战略时,必须保持谨慎,要防止速度过快、起点过高、规模过大,否则容易脱离实际,导致创业失败。(1)初创企业扩张速度不能太快 投资创业有其不能违背的规律,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超越”和“飞速”,缺省或颠倒企业的发展阶段,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过程,甚至打乱企业平衡,破坏企业生存基础,失去掌控主动权。于是,“超越”了规律,就容易“飞速”地死掉了。 ①过快断裂发展过程 “治大邦若烹小鲜”,老子这句话是对管理国家的比喻。要把小虾小鱼烹煮得好,不能用急火暴火,只能用温火文火,这样才能熟而不烂鲜而不生。这也是治理国家的适度渐进原则。同样的道理:企业的成长同人一样,它的诞生、发育和成长,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和过程,任何过程的跳跃与阶段的短缺都会导致脆弱生命的夭折,至少是埋下隐患。我们只能是朝着目标努力地、积极地、抓紧地、一件一件地去做。任何急功近利都无济于事。因此,初创企业必须要遵循这种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的举措会导致企业的死亡。 ②过快打乱系统平衡 和其他社会单位一样,企业也是一个系统,它是由若干个单元,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在系统的平衡运动中产生的。快与慢只能是整个系统协调运动的结果,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加快,不仅不能导致其他部分的自然跟进,相反会造成系统的混乱。例如管理制度是驾驭其他单位的操作软件。一套合理实用的管理制度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产生的。王永庆有句名言,叫“点点滴滴”,在管理上,点点滴滴追求合理化,说明管理制度的合理化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如果初创企业所用的制度不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慢慢形成,那么,系统的混乱比想象还要快。 ③过快破坏生存基础 每个创业者都希望能够成功创业,而找到合适的项目则是成功的起点,因此,愿望一旦遇到诱人的项目就会燃烧起来,很多创业者也因此会丧失冷静,急于求成。但问题是,任何新的项目和新的领域都会有风险。风险通常来自两个方面,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新的运作所必需的能力。前者会在前进中逐渐变得清晰,后者也会在摸索中逐渐获得。只有当冰山浮出水面,又有了可以把握的底数,方可最后下决心。这时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是可以的。而在达到这一点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不是过快扩张,而是不要被敌人打败吃掉,因此,企业在前进的过程中,要机警地小步渐进。 ④过快失去掌握主动权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掌握市场主动权对生存是极为关键的。针对市场机制营销计划后,在实施过程中会碰到许多不曾预料的事,甚至全盘推翻原来计划的事也是常有的。如果在执行中走得过快,就会与系统不能协调,产生如财务预算和现金流量、生产系统对新市场特点的适应、现有工艺技术对市场细分的要求等矛盾和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动摇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由于执行过快,对预料不到的问题,在应对和处理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失去协调的时间、机会,陷入忙乱中,最终丧失掌握系统的主动权。 可见,快与生存、稳定、平衡、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荀子曰:“人有快则法度乱,”是说肆意的块,会破坏秩序招致恶果,只有稳定的东西才能存在、才能持久。(2)初创企业投资起点不能太高 投资和运作企业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权威的、时髦的观点影响你,不论是“把鸡蛋放进多少个篮子里”,还是“打造不沉的航空母舰”,都会影响着许多的初创者和实践家。表现在投资行为上,热衷于轰轰烈烈,轻视埋头骨干;看重表面的气魄,看轻资本质量内涵;先搞基本建设铺摊子,再完善技术工艺;先进行固定资本投入弄出产品来,再找市场搞营销;先租下门面堂而皇之,再磨练服务内容;先搭起架子完善系统,再寻找经营模式。凡此种种都是高起点的观念使然。 在投资中一开始就追求高起点的,能够运转起来,生存下去的很少。通常是把银行的贷款或筹措的钱花完为止。相反,那些从小到大,在生存的压力下备尝艰辛,在竞争的残酷中摸爬滚打,在经受挫折中逐渐成熟的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并慢慢发展起来。 创业是一个事情的初始,初始的东西总是小的。正是由于小,事情才相对易于筹谋、易于看透、易于把握,才能在指导行事中成竹在胸。因为小的事物蕴含着生存、发展、强大的全部基质。正是由于小,才有成长的无限空间,因为任何事物的大是由小发展而来的。可见,小中有大,有强,有广阔的前景。把握住了小就把握住了大,就把握住了事物的根本。 在经济生活的现实中,企业的强不强与大小无关。小的未必弱,大的也未必强。日本的500多万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则占企业从业人数的75%左右,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着旺盛的活力。正是由于小企业往往把产品做得很专业、很精密、很细致、很特色、很有深度,因此,投资从小开始是正路。(3)初创企业的规模不宜太大 把企业做大、做强是很多创业者的远大目标之一,投资者本能地具有把企业做大的企盼,在投资伊始尽其所能追求一定的规模,在进行中追求尽善尽美,尽快搞掂生产经营的一切基本条件。正是此种做大的潜在驱动,不自觉地就把规模放大了。但是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规模失当导致投资失败通常不易被人察觉,但它却是企业失败的一个巨大的隐性因素。尤其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不适当地扩大规模,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不适当地扩大规模,其颠覆作用发生在三个致命处:一是把投资者的能力,应该在实践中逐渐增长的能力,过早地推倒了极限,由此发生混乱与失控;二是对投资对象的内涵,应该在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加深认识和理解,在一步迈大的过程中省略了;三是绷紧了资金的链条,资金链条被拉紧再拉紧,一旦绷断则运转就中断了。 当然,规模不是一味的小就是好,而是要适当。什么叫适当?寻找适当的规模就要与企业所处的行业、面对的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条件与资源联系起来考虑,下面是一些决定企业规模的影响因素: ①行业种类。行业种类的特点就像动物的遗传基因一样,是一个带有自然属性的现象。比如鲜花店、网吧、美容院、食杂店等,它由周边辐射的居民数量决定,怎么可能做大呢?连锁则另当别论。相反,搞农业种植养殖、小商品批发,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很难盈利。 ②市场容量。企业规模要与市场需求量相适应。有的产品价值小重量大,利润会被运费吃掉。也有的产品受保质时间限制,不宜开拓远方市场。这两类产品受产地市场的容量限制,进而就决定了企业的规模。 ③开拓能力。新的产品与开拓市场的能力有直接关系。你是否拥有这种能力,同样决定产品的数量进而决定企业的规模。鉴于产品制造容易,而销售相对困难,规模设定就一定要与你在一定时期(比如一年)可能具备的市场开拓能力相适应。 ④流动资金。它与规模是最直接的正比例关系。流动资金的供给必须持续到良性循环的那个时点:销售收入开始进账的那一天。这时,企业运转的耗费才开始得以补偿。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资金是不停顿地投入且不能中断。如果资金的准备不能维持到这一天,投资的项目就会夭折。 ⑤管理能力。管理能力的形成,建立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比如管理费用,哪些绝对不可以发生,哪些要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如何控制等等,都只能在实际操作中作出规定。既然能力的产生是实践的过程,投资规模就要与管理能力相适应,否则便将败于管理。 因此,对初创企业来说,不能一味地追求规模的扩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因势制宜,首要的目标是要把利润做大,把市场做稳,让客户满意,这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中小型企业该如何管理,企业发展规划该如何制定?

中小企业在开办之初最重要的便是管理设计,而管理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1、 制定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即企业要做什么? 因为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企业的经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投资重点,组织结构、管理方法便无法确立,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导致投资分散,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无法适应经营要求。 2、依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规划指定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管理结构,管理方法。即企业要怎么做。 好的组织结构会促进工作的完成,每个人的责、权、利明确,各部门的衔接恰到好处,以最有限的人力资源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我以为,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既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又尽量要以精简的机构进行运作,以减少管理成本。 目前,小型企业的运作主要体现在人、机、料、法、售五个方面: 人:即指人力资源,人才的培养,劳资等。相对应地应该建立人力资源部门。 机:指设备、厂房等。 料:即指原料、资金等。对应建立财务部门。 法:指生产技术、工艺、产品研发等。对应建立生产部门。 售:指市场销售、开发、维护、售后服务等。对应建立市场部门。 同时,要注重企业决策层的建设,明确决策层的职权范围,避免多头管理的发生。 小型企业有此组织结构,我认为足可以满足经营需求了。 而管理方法的制订则要遵循:为长远发展服务,围绕市场实施,以人为本,以文化管理的原则。注重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思路,这样才可以激发员工的精神,达到管理的目的。 在实践中管理教育与管理实施其实是同步进行的,在企业中,要持续不间断地进行管理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即有目的,有计划的向所有员工灌输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这样长久下来,潜移默化,企业的管理思想,规章制度就会在员工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达到了我自我教育目的。 而且在管理实施中,我们要注意: 一个是要持久,要持之以恒,管理与考核并举,奖惩激励制度要完善。 一个是要严格制度管理 因为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制度管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实施的过程是最为容易走入偏差的。稍有不慎,执行管理的人员就会在执法的尺度上出现把握不准的情况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人违反了规章制度,但由于事情不大,或碍于面子。或提醒或教育,却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久而久之,制度慢慢地变成了形式化的废纸。到这个时候,当你明白过来,已于事无补。 所以我们在制度管理中,提倡制度管理的火炭效应,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进行惩罚,必须照章办事,该罚一定罚,该怎么罚即怎么罚。来不得半点仁慈和宽容。 火炭效应的启示在于:当你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象你去碰触一块烧红的火炭,你就会受到烫的惩罚。 这种惩罚的特性在于: 1、即时性:当你碰到火炭时,立刻会被烫,没有丝毫的预先提示,你马上会有烫疼的感受。 2、警示性:火炭是明摆在那里的,而且是火红的,谁都知道碰它会被烧伤。 3、平等性:火炭是很烫的,它不分贵贱亲疏,一律平等,谁碰烫谁,毫不留情。 4、 贯彻性:火炭烫人绝对说到做到决不含糊,不是吓唬人的。 当企业在制度管理的时候,如果能将这几条特性切实的融合到日常的管理行为当中,企业的制度才不会受到任何的质疑与挑战。 但我们说严格制度管理,并不是说,企业只是依靠严格的管理才可以达到目的,我们同样提倡温情管理,但我们所说的温情管理不是实施于制度管理中,而是制度管理的辅助手段。这就要就企业真正的为员工着想,急员工所急,为他们解决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就好象我们曾经学习过的一个寓言:太阳与北风。 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最快地将路人的衣服脱掉。寒冷的北风使出最大的力气,向路人吹去,想将路人的衣服掀掉,没想到路人却将衣服越来越裹的更紧,北风无奈地败下阵来。轮到太阳登场,太阳把自己的温暖缓缓地洒向大地,温度不断上升,终于,路人耐不住炎热,脱下了自己的衣服。 所以我们说,单单依靠严格,还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要以员工的满意度,认同感为基础,用太阳般的温暖做为辅助手段,制度管理才可以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慢慢地你的制度会贯彻到员工的头脑之中。增加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达到自我管理的高度。 所以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只有将管理设计、管理教育、管理实施都依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扎扎实实地建立并落实下来,才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依照自己设定的目标走下去,发展壮大。 一、充分了解企业的员工 每个人对自己都是如此简单,而对他人却是如此复杂。作为管理者,要能充分的认识你的员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员工,工作开展起来会顺利得多。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一个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员工的管理者,无论在工作效率,还是人际关系上他都将会是个一流的管理者。 了解员工,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程度区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员工的出身、学历、经验、家庭环境以及背景、兴趣、专长等。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思想,以及其干劲、热诚、诚意、正义感等。 第二阶段:当手下员工遇到困难,你能实现预料他的反应和行动。并能恰如其分的给员工雪里送炭,这就表明你对员工的认识更进一步。 第三阶段:知人善任。能使每个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给自己的员工足以考验其能力的挑战性工作,并且在其面临此种困境时,给予恰当的引导。 总之,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要相互了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和默契,这一点对一个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二、聆听员工的心声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有强烈的自我主张,这种倾向有助于果断、迅速的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会使管理人员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意见,导致决策失误。 在企业的管理中,聆听员工的心声,也是团结员工,调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一个员工的思想除了问题,会失去工作热情,要他卓越的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是不可能的。这时,作为管理者,应耐心的得去听取他的心声,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他的问题或耐心开导,才能有助于你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待犯错误的人员,也应当采取聆听的办法,不应一味责难它们,而应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只有了解个别情况后,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妥善处理。 三、管理方法经常创新 管理员工就象开汽车,司机在开车时需小心的看着指示器和路面,路面有新的变化,指示器的指针有变化,他就应转动方向盘,防止翻车撞人。管理员工也是如此,管理人员要让其员工在制定的轨道上运行,就要仔细观察、经常调整,以防止其出现偏误。在稳定的大企业中,管理者要多注意员工的各种变化,在基本管理框架内灵活的运用各种技巧管理下属。而对于活跃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的责任更加繁重。他们不仅不能墨守成规的管理下属,也不能用哭定的模式去涉及企业的蓝图。 管理者要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处理员工管理中的新情况,就必须要有超越陈规的一年和能力。70年代末80年代初,福特公司的经营思想日渐保守,公司业绩步步下滑,最后滑到了亏损的边缘。艾柯卡出任克莱斯勒总裁后,积极开拓创新,激发了员工的干劲,不到两年,终于使濒临波产的公司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了。 四、德才兼备,量才使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在能力、性格、态度、知识、修养等方面各有长处和短处。用人的关键是适用性。为此,作为管理者在用人时,先要了解每个人的特点,是个员工十个样,有的工作起来利落迅速;有的谨慎小心;有的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却喜欢独资埋头在统计资料里默默工作。 在许多企业的人事考核表上,都有一些关于处理事务的正确性、速度等评估项目,能够取得满分这才称的上是优秀的职员。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要看到人士考核表上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观察,结合每个员工的长处给于是当的工作。在从他们工作过程中观察其处事态度、速度和准确性,从而真正测出其下属的潜能。也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灵活、有效、成功地管理他的员工、使事业蒸蒸日上。 五、淡化权利,强化权威 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对管理者,或下属对上司的服从。这种领导服从关系可以来自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权力大,谁不服从就会受到制裁,这种服从来自权力。管理者的德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使员工资源服从其领导,这种服从来自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成功的管理自己的员工,特别是管理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权威比行政权力更重要。

中小企业投资战略的分析

中小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发挥比较优势,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成长过程是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相结合的过程,企业做大不等于做强。中小企业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寻找适宜的成长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吸纳社会就业、完善市场结构、增强经济活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社会、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国内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必须审时度势,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及时调整、采取适当的成长战略与措施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与定位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发展所处的国内外背景: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二是国内转型经济。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国际上大企业、大集团控制全球经济的实力不断增强,广大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其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短周期化的趋势,给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中小企业所要面对的国际背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双重转型:体制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在体制转型中,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与市场经济联系密切的机制优势,市场应变能力强。同时由于商品供不应求,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的档次低、价格廉的商品不愁没有销路,东南沿海等地的中小企业很快就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初中小企业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进入21世纪,“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今后五年国家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同时,大多数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后竞争能力的增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主要靠生产低档次、低技术、低价格产品起步与维持的中小企业的优势逐步消失,其发展将趋于困难。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 因此,从外部环境来看,总体上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挑战略大于机遇。从本身条件来看,目前中小企业的劣势也略大于优势,其优势主要在于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经营形式多样化;劣势主要是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弱。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从“ABC管理原则(80/20原则)”来看,中小企业显然是属于“次要的多数”,而大中型企业才是“关键的少数”。因为从单个小企业与大企业比较而言,显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加上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使得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根据SWOT综合分析来看,在国内外新形势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

要求得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在考虑成长战略时,其首要原则是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在进一步成长发展中,既不能简单地向大企业看齐,也不能重蹈以往简单模仿的覆辙。中小企业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而这个过程依然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的过程。

中小企业其实质是指“不规模”企业:一是指尚处于向较大规模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二是指那些不要求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包括经济规模中性和规模不经济产业)。中小企业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小企业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二是中小企业可以吸纳社会劳动力,稳定社会,还可能提供社区服务。由此,中小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1)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经营形式多样化。(2)中国幅员辽阔,市场空间很大,颇具层次,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可以在区域性和产品特色上下功夫。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提供了便利,这是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方面的优势。(3)劳动密集型和劳动力的廉价、便利的生活服务型、当地资源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型,依然是中小企业在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4)一般来说,在具有寡头竞争特征的部门中,大企业往往处于支配地位;相反,在集中度不高的所谓“零散”产业部门中,在一些规模效益不显著、市场竞争不激烈、广告作用不大和基本上无售后服务要求的行业中,中小企业是主要力量,大企业的优势不明显。而即使在那些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行业中,中小企业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因为大企业从与其有分工协作关系的中小企业购买半成品比自己组织生产更加经济。

二、确定合理的成长目标与模式

1.中小企业的成长目标无疑应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但各个成长阶段应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前期目标以盈利和降低成本、尽快收回投资和现金流为主,而不应过分强调长期目标,如市场占有率等。后期目标则应同时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2.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模式应该是多样的

根据三种基本的企业成长理论:规模理论、成长经济理论和多元化经济理论,企业有三种最基本的成长行为:追求大规模生产、不断成长扩张和多元化经营。企业成长过程是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相结合的过程,两者密切相关,其中质的成长是最核心的问题。企业经营资源数量的单纯增加为量的成长,如销售额、利润额、人员的增加。经营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的革新为质的成长,包括技术和产品创新、事业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许多人观念上认为“大就是好”,中小企业不能成长为大企业就是失败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统计资料和理论研究表明,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个企业强不一定总是变得更大,但必须总是变得更好,这个变得更好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质变和革新的过程。全球500强的实证研究资料也说明企业做大不等于做强。同时,在规模配置方面,有一种从较大企业向较小企业转化的趋势,而且存在着较多非规模经济的行业。因此,中小企业的成长目标并非只有成为大企业一条路。中小企业既可走以量的扩张、外延发展为主之路,也可走以质的提高、内涵扩张为主的道路。

3.极少部分中小企业可以把握机遇,不断扩张规模,逐步由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就是从一个个很小的企业发展起来的。

4.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走的是“小而专”、“小而特”、“小而新”的发展道路

它们针对社会经济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按照生产集约化与分散化并存的规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成长为行业或部门的小型“巨人”。其中为大企业或企业集团进行零部件配套是其重要的生产方式,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基本维持不变,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组织创新等手段,稳定市场占有率,保持较高的利润率。还可以通过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发挥“群体”优势,形成“小而联”的企业组织结构。

三、针对各个成长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 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或二次创业期四个阶段,在朝着成长发展努力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灵活多变的优势,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见表1),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才能取得成功。

初创期的主要策略是战略定位策略、经营业务经营方式定位策略、筹资策略、组织定位策略、选址定位策略等;成长期的主要策略是技术创新策略、营销开拓策略、成本领先策略等;成熟期的主要策略是根据不同的市场地位:市场补缺者、市场追随者或市场挑战者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与发展策略;在衰退期,中小企业面临从成熟走向衰退的危机时刻,要么就此沉沦,要么经过变革而发展进入二次创业期,从而开创新一轮的生命历程。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策略主要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 四、选择适宜的成长途径

1.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中小企业在进一步成长发展中应当尽可能地提高技术含量,但并非都要办成高科技企业,而是要用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去生产物质产品,先进技术与适用技术相结合,强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具创新的紧迫感,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比大企业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并有较高的创新效率。据分析,小企业的人均创新数要比大企业高2—3倍,进入市场的速度也比大企业快30%左右。中小企业应依靠自身创新的优势,加速技术变革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朝着“专、精、特、新”的“小巨人”方向发展。

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一是要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以技术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可将企业净资产增值部分按一定比例作为股份,奖励有特殊贡献者。承认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的超额贡献,允许其知识及其创新产品与项目在企业资本中拥有相应的股权收益;二是要争取政策扶持,包括争取专门资助计划与创新发展基金、风险投资机制、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特别赋税政策、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创新基金与特别折旧办法、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的支持;三是加强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联盟;四是提高素质,培育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

2.开展专业化营销

中小企业最有效的成长战略就是实行专业化营销,即在竞争定位、市场细分、营销策略与竞争策略等方面实行专业化。(1)竞争定位。大部分中小企业适合于市场补缺者的战略定位,即专心关注那些被大企业所忽视的细小市场,力求在这些小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也就是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立足于拾遗补缺是符合中小企业特性的明智选择。成为市场补缺者的关键因素,一是找到一个或多个值得填补的细分市场,二是为之发展出有效的专业化策略。(2)市场细分。理想的细分市场应具有以下特征:有与中小企业实力相称的市场规模或购买力,可以从中盈利;被较大竞争者所忽视或放弃;企业具备占有该细分市场的资源和能力;企业能够依靠所建立起来的信誉对抗竞争者。(3)营销策略。中小企业市场补缺的主要营销策略是在市场、顾客、产品或渠道等方面实行专业化:产品类型专业化、顾客类型专业化、地理区域专业化、订货类型专业化、服务项目专业化、质量和价格专业化、分销渠道专业化。(4)竞争策略。在某个行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和市场集中化等三种一般性竞争策略,中小企业应主要选择市场集中化策略,而在某一细分市场中,还必须选择成本领先或产品差异企业策略。

3.利用电子商务和虚拟经营发展

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带来了先进的信息手段,为中小企业创造了与大企业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1)有利于中小企业发挥产品优势。大批量生产的大企业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具有成本的优势。而电子商务为顾客提供了直接面对厂商订购个性化产品的途径,顾客可以在线描述自己对产品的要求,大规模生产模式转变为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对企业而言,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让位于大规模定制要求的产品差异化优势。中小企业可以更加及时地对顾客的要求作出反应,生产出个性化产品,满足顾客需求。(2)有利于中小企业营销。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的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具有降低促销成本、缩短营销链、节省单证费用、缩短交易时间、实现24小时的全球运作等优势。(3)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虚拟组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发展条件与机遇,必须塑造全新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包括合作精神、不断学习精神、创新精神等;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市场研究、市场开拓、订货、促销沟通、售后服务等商务活动,大力发展网上直销;依托核心能力,实施虚拟经营。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体内却没有完整地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企业仅保留其中最关键的功能,而把其它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外力进行整合弥补。虚拟经营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种方式:虚拟生产,即企业通过协议、委托租赁等方式将生产车间外化;虚拟营销,即企业借用独立销售机构的广泛联系和分销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战略联盟,又称战略经营同盟,即几家企业为了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合作性的利益共同体。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虚拟经营的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具有核心竞争力,如专利、品牌、营销渠道、研发或管理能力等。虚拟经营是在企业资源有限或不经济的条件下,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而利用外部资源,达到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快速成长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 4.加强战略联盟

方式有:(1)加入大企业或核心企业系列化生产体系,形成对大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服务。如可借鉴日本的“承包制”模式,也可实行“卫星”模式,即以大企业为龙头,周围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为其供应零部件、配件,或从事某一工序的加工,由龙头企业负责最终产品的组装、关键部件的生产、技术开发与市场营销。(2)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发挥规模经济与群体优势。如可借鉴日本经验建立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采购、运输、培训、后勤服务及金融等方面的“策略联盟”、“事业协同组合”等协作联合方式,促进集约化发展。也可借鉴意大利的“无形大工厂”模式——中小企业群,即同一地区从事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大工厂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群的成员企业既保持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实现专业化生产,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3)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占领特定市场。

这些方面浙江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也值得借鉴。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群落和与之配套的专业市场有机结合、共同成长。这种发展模式不但降低了销售费用、信息成本,而且激发了竞争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制度创新机制。浙江经济由于“轻(工业)、小(企业)、集(体企业)、加(工业)、贸(易)”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依托产业发展市场、依靠市场带动产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之路,出现了一大批一乡(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区域特色经济,并逐步抱块成团,形成“块状经济”和中小企业群,涌现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小型巨人”企业。其中绍兴的轻纺面料、义乌的小商品、乐清的低压电器、温州市的皮鞋、永康的小五金、海宁的皮革服装等块状经济都已成为较大规模的专业化产销基地,产品远销国内外,在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浙江发展中小企业群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小、专、特、优”。“小”是行业、产品特点,即小行业;“专”是其主导产品突出,专业化程度高;“特”是产品有特色;“优”是指在专业化生产与产品特色等方面具有市场、技术的相对优势与较好的经济效益。“小商品大市场”、“不求产品种类比别人多、要求产品比别人特”,“不怕产品小、唯求技术含量高”等是其特点的形象表述。其核心是区域中的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积极在专业领域里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见缝插针”,实行集中性、专业化的产品生产与市场经营策略,在专业化和产品特色、技术与市场创新上做文章,把有限的市场做足做好,占据尽可能多的份额。这是支撑浙江中小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流模式。 5.利用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指拥有特许权的授予方授权特许接受从事其特定的生产或经营活动。特许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企业“克隆”。特许经营不仅对特许接受方有利,对特许授予方也是有利的。一方面,特许授予方可以利用他人(特许接受方)的资金以及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优势,获得迅速的成长;另一方面,特许接受方可以借特许授予方的品牌、商誉、经营方式或管理技术优势,避免企业初创时的许多困难,规避市场风险,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生产经营的发展能力。因此,特许经营是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经营方式。特许经营的主要形式有:代销、代理、制造许可证、使用商标或特定名称、使用特定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等

请问一下小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怎么写?

一、 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院进行了初步衔接,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 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企业中什么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

1、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发挥人才优势,给用户提供满意的施工服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公司主要的经济增长亮点。

2、积极扩展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完成公司资质的升级工作,以争取更大的业务,形成公司主要经济增长点。

3、可利用原始积累的资金以及原有企业的办公、生产、后勤基地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向房地产延伸;搞物流开发。多方位经营的措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 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公司内部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

公司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实施计划。要改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用好公司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对公司目前急缺的靠引进和聘用来解决,同时加强新来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1、人才来源

1)制定措施,借才来用。经济管理等人才,请他们到公司兼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为公司所用。满足公司近期人才需求。

2)招贤纳才,网罗公司发展专业人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适时调整用人政策,通过猎头公司等其他途径,招聘道桥专业高级工程师,为公司技术负责人以及其专业人才,在长沙、重庆等地的全国人才招聘会上,招聘公司急需的大学生,充实公司的技术力量。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3)立足岗位,加强培养。在做好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我公司目前发展现状,还应注重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调配和有效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扩展其才能,提升其进一步为企业发挥智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其立足本职潜心学习,主动帮助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培养前途的,要创造条件把他们送到有关院校进行专门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尽早培养为企业自己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我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对新来的大学生,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早一点成材,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2、人才管理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能尽其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一整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 的用人奖惩机制。公司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活上多关心,营造一个尊重、和谐、进取的环境,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敞开渠道,鼓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感到公司不仅仅是发挥才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提升才干的地方。做到公司与员工在利益上的双赢。

2)鼓励学习,不断提高。随着建筑市场各种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要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考取适合公司发展的各种执业资格。为赢得市场做好人才储备。

3)待公司新招聘的人员到岗后,公司要制定措施,定编定岗。在工作中鼓励竞争,对于公司内部少量文化程度低、专业不对口、出工不出力的人员,调离现有管理岗位,充实到生产一线。

通过以上措施,可尽快缓解公司专业人才缺乏的紧张局面。并形成一批经营管理专业合理、业务精湛的人才力量,使企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

(二) 调整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公司现行的科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对公司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已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和公司目前情况,对公司内的机构设置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强,突出经营和工程管理在公司机构设置中的重要位置,以更有利于公司的市场化经营。初步设想是:

1、 将公司内的“科室”名称改称“部”,和市场接轨。

2、 拟设立办公室、经营部、工程部、财务部、安全办公室、信息中心、苗圃经营部、总工办。

3、 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办事处。

4、 各机构成立后,对业务分工和人员做适当调整和加强。

5、成立公司智囊团,充分发挥公司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公司在大型施工当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吸收、改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

通过以上机构调整,使公司的市场开拓和经营活动由被动变为更加主动。逐步由以分公司投标为主变为以公司自己投标为主;以分公司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逐步变为公司自己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建章立制,实行公司规范化管理

公司各内设机构成立后,根据分工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责、利对等,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司运做效率。

(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公司网站建设

公司在一定规模后必须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恰如其分的宣传造势,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信息。扩大在本行业、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领份额。因此,公司将加大自我包装宣传的力度,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合适的媒介和载体,与别的网站加强沟通,相与链接,及时刷新,多一些项目和内容,提高网站的游览量,从而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同时,进一步确立“建一座工程,树一块丰碑”的精品意识,以工程的实绩和诚信的践约,做好最具信服力的宣传。

中小型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市场定位战略

市场定位、发展战略是两个很重要的东西。

中小型企业同样不能忽视。

最好是找专业的人进行评估,然后和企业的领导层进行沟通。

大家多方发表意见,最终才能形成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东西。

然后就是做具体的推进工作了。

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论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内容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正处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目前的发展也是十分艰辛。究其一大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这造成了中小企业的千人一面无个性,少活力。从总体上看,长远来说,实施差异化战略,无疑是中小企业实现飞跃发展之必然选择。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发展 差异化战略

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现状简析

中小企业,这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艰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这二十多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其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小企业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中小企业开办、关停犹如走马灯,当然,由于大势所趋,总体发展势头尚好,此亦是经济势头良好的一大根源。

从中小企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剖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大部分经营者均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白热化,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但是倘若我们作进一步考察将会发现,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竞争发展战略的普遍趋同。两个常见表现是:产品开发不够主动,亦步亦趋钻进市场成熟产品的围城得过且过,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不相适应;营销策略不够灵活,抱住拉关系找客户搞回扣的老皇历不放,与现代企业营销信息化网络化步伐不够合拍。这与我国中小经营者素质多半较低密切相关,该问题且不做论。

中小企业的战略趋同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产品重合度奇高,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同质化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现状,而这却是十分危险的。

呼之欲出的差异化战略即成普遍的必然之选

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乃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来支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差异化的可能存在,其中,市场差异开发是整个运行环节的重中之重。产品内部构成的原料、工艺、功能、形态、品种等等各个方面以及产品外部的价格、营销等诸多方面,造就了市场差异化可能性的无所不在。这种差异是消费者心理感觉上的差异。就产品本身,可能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也可能不存在这种差异。要找准市场的差异并为我所用,经营者必须具备分析研究市场、开发创造市场的能力,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挖掘他人忽略的市场空间。

目前,商品生产重合度过高导致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采取差异化战略是中小企业必须的、首要的发展战略。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溢价,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可以吸引大量忠诚的客户。

另一方面, 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战略,因而采用差异化战略方为明智之举。

几种可资借鉴的差异化战略

创造市场法

所谓的创造市场,就是发现完整的空白市场,或是完整市场中的空白区域。 市场由形式多样、需求各异的消费者群体组成,并且其消费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无论多么完善、多么成熟的市场都不可能长期不变。市场差异始终存在,经营机会随处可见,即使是在传统产品市场面前中小企业也大可不必显得无所适从。

创造市场要求企业经营者犹如一个创业者,要求他们生产新的主意,强调采用新技术,培育新市场,开发新行业和建立新的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极大的创新精神。市场细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市场细分就是依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个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体的行为或过程。实践证明,只要广开思路,寻找差异,将差异市场培育成型,完全可以在成熟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这里必须提请注意的一点是,除非独特性对顾客有价值,否则就不会带来真正的差异化。

鉴于市场的细分化趋势,中小企业必须在整个经营领域和全部产品中,从现在就要在根本上强调专业化而不是大规模或大批量的思想。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须注意下面几点: 不要提供市场不需要的、夸大的差异。市场不需要则无价值,过分夸大可能极大地提高成本;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各个方面要相互配合、适应,不要因为某一方面的偏废而误了大局;创造要持续进行、积累。

借题深入法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受资本规模的制约,一般都处于技术相对较低水平状态,而正确运用好“借题深入”这一策略,借助技术先进企业对关键技术的突破,运用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的定律,挖掘其产品的不足之处,填补其缺陷,提升其使用价值,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地取得突破技术瓶颈制约的效果,打开企业发展的通途。这就要求企业通过新产品和不断改进每一个产品,经常地建立新的局部市场优势,要对每一个新创的或成熟的产品不断增加价值,以达到或维持真正的差异化。

实施这一战略首先要确定谁是对手,然后进行竞争分析。应当以肯定的态度而不是否定的态度看待竞争对手们的产品。成功源于创造,模仿的要义在于:借鉴的每一个设想必须经过改进和提高以适应本企业的环境;虽然目标依然是独创性,但是这种独创性往往不是来自于一个突破性的设想,而是有成千上万的小改进积累而成的,这些改进最终会彻底地改造原先的产品并创造了新市场;模仿并不妨碍企业的突破性思维,相反,它提高了发现突破口的可能性,在经营上,这种创造性模仿的过程往往意味着能力。顾客的看法特别值得重视。哈佛商学院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上市的新产品中有57%是由消费者创造的。

拾遗补缺法

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市场永远是动态发展的,因此产品永远会有空缺,今天的中小企业瞄准大企业的弱项,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大企业无暇顾及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或者成为大企业的助手、上游供应链的一分子,明天同样会成长为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企业。

拾遗补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细分的战略。在这种战略下,企业家尽力与竞争等市场影响力隔绝,而集中于一种具体的目标细分市场。

开发间隙市场,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企业由于错误的市场定位,或在目标市场的顾客中缺乏可察觉的优势而失败。为了减少失败的可能性,企业可以考虑开发市场间隙的利益,而不只是领先于竞争对手。把企业的力量集中于一个细分市场,关注产品的优越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一个专业市场并不是唯一可能的战略,发现一个可开发利用的潜在市场才是一个大众战略,它可以是中小企业在大的竞争对手的间隙中生存。若要与大企业合作,则要求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实力。现在,贴牌生产和企业的集群效应也很普遍。拾遗补缺战略对于那些试图避免与工业巨头直接竞争而又想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极具吸引力。这种方式在国内外市场都有很好的效果,随着市场空白的缩小,全球经济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企业间分工与合作必将大大加强, 在市场中成功的企业必须对市场与变革反应十分敏捷。而这些,中小企业可以做得很好。

参考资料:

1.史忠良等,小企业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舒马赫,小就是美[M],立绪出版社,1998

3.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中国社科出版社,2001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9 01:59:50  回复该评论
  • 用加工型,依然是中小企业在资源占有方面的优势。(4)一般来说,在具有寡头竞争特征的部门中,大企业往往处于支配地位;相反,在集中度不高的所谓“零散”产业部门中,在一些规模效益不显著、市场竞争不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