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在山阳找工作 招聘信息_山阳镇找人

课程:

东汉末年各诸侯割据领地及手下的文臣武将,越详细越好,谢谢

蜀汉势力

1、刘备

蜀汉的开国君主,是受大多数读者喜欢的一位君主。

2、刘禅

蜀汉的第二位君主。

曹魏势力

3、曹操

曹魏的开国君主。

4、曹丕

曹操之子

5、曹叡

曹丕之子,曹操之孙。

6、曹芳

曹魏第三任皇帝,曹彰之孙,曹叡养子,曹操之重孙。

7、曹髦

曹丕之孙,曹操的重孙。

8、曹奂

曹操之孙,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芳之叔。生父为曹宇,继父为魏明帝曹叡。

西晋势力

西晋势力里不计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因为这三位在世时,在名义上还有皇帝在,所以他们虽然能掌大权,但在名义上算不上君主。

此三人与曹操不同,曹操是在名义上都称过魏王,在名义上都算是君主,而此三人在名义上不算君主。

9、司马炎

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西晋第一任皇帝(在他之后已经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了,所以之后的西晋皇帝不计在内)。

东吴势力

10、孙坚

孙坚在讨伐董卓之时就是一股单独的势力。

11、孙策

东吴的开国君主。

12、孙权

东吴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东吴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13、孙亮

孙权之子,东吴的第二位皇帝。

14、孙休

孙权第六子,东吴第三位皇帝。

15、孙皓

孙权之孙,东吴最后一位皇帝。

16、士燮

交州太守,后降孙权,交州也成为了东吴国土的一部分。

黄巾势力

17、张角

黄巾军首领。

18、张梁

黄巾军首领张角病死后,张梁继任了黄巾军首领。

19、郭大

白波黄巾军首领,手下有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参与过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张角军败后,郭大单独率军在白波谷起义过,称为白波黄巾军,后来是一支单独的势力。

20、张曼成

黄巾军将领,首领张角病死后,张曼成占据宛城成为了一支单独的势力。

21、赵弘

黄巾军将领,张曼成死后,赵弘继任了宛城黄巾军首领。

22、韩忠

黄巾军将领,赵弘死后,韩忠继任了宛城黄巾军首领。

23、龚都

黄巾军将领,黄巾军败后,龚都率军占据汝南,成为了一支单独的势力。

24、刘辟

黄巾军将领,黄巾军败后,刘辟与龚都一起率军占据汝南,成为了一支单独的势力。

25、何仪

黄巾军将领,黄巾军败后,何仪率军占据汝南、颍川等地,成为了一支单独的势力。

26、黄邵

黄巾军将领,黄巾军败后,何仪率军占据汝南、颍川一带,成为了一支单独的势力。

27、何曼

黄巾军将领,黄巾军败后,何曼率军占据汝南、颍川一带,成为了一支单独的势力。

28、管亥

青州黄巾军首领,张角死后,管亥部队成为了一支单独势力。

29、周仓

黄巾军败后,周仓落草为寇,成为一山大王,成为了一股单独的势力。

30、裴元绍

周仓随关于走后,山头留给了裴元绍,此时的裴元绍自己成为了一股单独势力。

31、廖化

黄巾军败后,廖化做了山大王,成为了一股单独的势力。

西凉势力

32、董卓

早期为西凉太守,三国时第一个挟天子令诸侯的人。

33、李傕

董卓手下将领,董卓死后成为了一股单独的势力。

34、郭汜

董卓手下将领,董卓死后成为了一股单独的势力。

35、张济

董卓手下将领,董卓死后成为了一股单独的势力。

36、樊稠

董卓手下将领,董卓死后成为了一股单独的势力。

37、张绣

张济侄子,张济死后,张绣继承了张济事业。

38、吕布

董卓手下将领,董卓死后被李傕与郭汜赶走。后被张扬、张邈、陈宫拜为君主。

39、马腾

西凉军阀。

40、马超

马腾之子,继承父业成为了一方诸侯。

41、韩遂

西凉军阀,马腾的异性结拜兄弟。

西羌势力

42、彻里吉

西羌国王。

43、迷当大王

西羌族首领。

国外势力

44、轲比能

轲比能是鲜卑国国王,鲜卑国是三国时国外的一个大国,国土在现在俄罗斯的位置。

这虽然是一股国外势力,但在司马懿计划的五路大军伐蜀之时,这股势力与蜀汉有过冲突,所以也算一个。

南蛮势力

45、孟获

南中地区首领。

46、兀突骨

乌戈国国王。

47、杨峰

银冶洞洞主,南蛮首领之一。

48、朵思大王

南蛮秃龙洞的元帅。

49、木鹿大王

八纳洞主,孟获的盟友。

50、高定

越嶲夷王,益州叛军首领。

51、雍闿

永昌太守,益州叛军首领。

52、朱褒

牂牁太守,益州叛军首领。

荆州势力

53、刘表

荆州势力的第一位君主。

54、刘琮

刘琮继承父业后,虽然是由蔡瑁掌大权,但当时在名义上刘琮是君主。

55、刘琦

刘表死后,驻守江夏的刘琦成了一股单独势力。

56、金旋

刘表手下将领,武陵太守。刘表死后,金旋成了一股单独势力。

57、韩玄

刘表手下将领,长沙太守。刘表死后,韩玄成了一股单独势力。

58、刘度

刘表手下将领,零陵太守。刘表死后,刘度成了一股单独势力。

59、赵范

刘表手下将领,零陵太守。刘表死后,刘度成了一股单独势力。

群雄割据之时的其它君主

60、刘焉

益州牧。

61、刘璋

刘焉之子,继承父业为益州牧。

62、王朗

会稽太守。

63、张鲁

占据汉中一带的军阀。

64、袁绍

群雄割据之时最大的军阀。

65、袁谭

袁绍之子,袁绍死后成为了一股单独势力。

66、袁熙

袁绍之子,袁绍死后成为了一股单独势力。

67、袁尚

袁绍之子,袁绍死后成为了一股单独势力。

68、袁术

群雄割据之时的军阀之一,后来称帝。

69、韩馥

冀州牧。

70、孔伷

豫州刺史

71、刘岱

兖州刺史。

72、王匡

河内郡太守

73、张邈

陈留太守。

74、乔瑁

东郡太守。

75、袁遗

山阳太守。

76、鲍信

济北相。

77、孔融

北海太守。

78、张超

广陵太守。

79、张扬

上党太守。

80、陶谦

徐州刺史。

81、公孙瓒

北平太守。

82、沙摩柯

五溪蛮人首领。

黑山军

83、张牛角

黑山军首领。

84、张燕

张牛角死后,张燕继任了黑山军首领,部下人数最多时近百万人。

黑山军合并之前的小势力:

85、黑山

86、黄龙

87、白波

88、左校

89、郭大贤

90、于氐根

91、青牛角

92、张白骑

93、刘石

94、左髭丈八

95、平汉

96、大计

97、司隶

98、掾哉

99、雷公

100、浮云

101、飞燕

102、白雀

103、杨凤

104、于毒

105、五鹿

106、李大目

107、白绕

辽东势力

111、公孙度

辽东太守。

112、公孙康

公孙度长子,辽东太守。

113、公孙恭

公孙度次子,公孙康之弟。公孙康死后,公孙恭继任了辽东太守。

114、公孙渊

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公孙恭侄子。公孙恭病后,公孙渊逼迫其叔公孙恭退位,夺回了父亲公孙康留下的位置,自己做了辽东太守。

辽西势力

115、蹋顿

辽西乌桓首领。

其它小势力以及山越部君主

116、张飞

117、甘宁

锦帆贼首领。

118、刘繇

扬州刺史。

119、太史慈

前期为刘繇手下将领,在刘繇被孙策击败后,太史慈召集散乱的军士为刘繇报仇时,太史慈算是一股单独的势力(再次强调一下,这里只谈演义,不谈正史)。

120、笮融

丹杨豪强,手下士兵多达万余人。

122、许褚

许褚追随曹操之前,为家乡众多住户的首领。

123、潘临

山越势力首领之一。

124、彭绮

山越势力首领之一。

125、彭式

山越势力首领之一。

126、费栈

山越势力首领之一。

127、祖郎

山越势力首领之一。

128、金奇

山越势力首领之一。

129、毛甘

山越势力首领之一。

130、黄乱

山越势力首领之一。

商洛市山阳县下洼村在那个镇?

山阳镇。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

十八路诸侯是哪十八路捏?

三国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名单如下: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马。 1.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族弟,汉末群雄之一。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孙坚死后,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半路,袁术找人要蜜水,却找不到,只能找到血水,袁术大叫身亡。 2. 韩馥,字文节,原本是冀州刺史,后来袁绍到了勃海,韩馥怕他夺自己的地盘,就派兵去监视、控制他,弄得袁绍无法动弹。后来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过程中只讲了一句话:“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结果潘凤被斩。同盟破裂后,韩馥回到冀州。袁绍觊觎冀州百姓殷实,兵粮充足,就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后来下落不明。 3. 孔伷,字公绪,豫州刺史,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董,但是反董联盟解散后不久病逝。演义里对他几乎没有记载。 4. 刘岱,字公山,兖州刺史,汉室宗亲之一。曾经跟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后来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桥瑁不借,刘岱于是杀了桥瑁,吞并了他的势力。其后跟随了曹操,曹操派他同王忠引兵五万,虚打丞相旗号,进攻徐州。结果被张飞生擒,后为刘备释放。回去后被曹操贬官撤职,此后再无记载。 5. 王匡,字公节,河内太守。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打到虎牢关时,派其部下河内名将方悦出战吕布,被吕布所杀。此外没有记载。 6. 张邈,字孟卓,陈留太守。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来回到陈留。张邈原本与曹操是好朋友,但在兴平元年,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他听从了陈宫的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不知所踪,没有记载。 7. 乔瑁,字元伟,东郡太守。讨伐董卓联盟瓦解后,兖州刺史刘岱向他借粮,他不给,于是被刘岱杀死。 8. 袁遗,字伯业,山阳太守,是袁绍的从兄。参加了反董卓同盟,之后没有记载。 9. 鲍信,字允诚,济北相。在参加讨伐董卓的义军时,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贼,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大军,鲍信深入重地,为敌所杀。 10.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孔融有着读书人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自以为才华盖世,想干些大事,但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所用的都是轻浮士人,只会饮酒做诗,高谈阔论,但干不了也不想干实际的事。所谓“座上客不空,樽中酒常满,吾之愿也”,就是他性格的最好写照。讨董联盟解散后,他回到北海任太守,后来北海被黄巾贼围困,幸得有太史慈杀出重围,找刘备帮忙,解了北海之围。然后与刘备、田楷一起出兵去救徐州,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劝说刘备接任徐州刺史。曹操把献帝迁到许都后,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针对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上奏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侯权势”。他推荐的祢衡也触怒了曹操,曹操对孔融这个不识时务的政敌,再也忍无可忍,最终寻找很多莫须有的罪状,将其杀害。终年53岁。 11. 张超,字孟高,广陵太守,张邈之弟。参加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来回到陈留。跟随张邈反叛曹操、逢迎吕布。后来吕布被曹操击败,张超下落不明。 12. 陶谦,字恭祖,徐州刺史。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陶谦碌碌无为。后来曹操被推举为兖州刺史,接父亲曹嵩等去陈留,中途经过徐州,陶谦派部将张闿护送,但是张闿见财起意,杀死曹嵩。曹操因怒兴兵,攻打徐州,陶谦不能抵挡,只能坐守孤城。幸得有刘备等前来救援,而吕布也正好袭取了兖州,曹操不得不回救,陶谦得以幸免,遂有意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坚决不受,于是陶谦让刘备暂驻小沛。后来陶谦死前,第三次向刘备提出让徐州的建议,刘备才同意接手。 13. 马腾,字寿成,西凉太守。马腾忠于汉室,参加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后来李郭专政时期,朝中侍中马宇等连结马腾韩遂讨伐李郭二人,马腾率兵进攻长安,马宇等事败漏被杀,马腾军粮耗尽,被迫退兵。曹操控制朝廷时,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由董承召集刘备、马腾等人起兵讨伐曹操。事件失败后,马腾回到西凉拥兵自重。不久,曹操以提升马腾官职为由,召马腾入京。马腾的三个儿子马超、马休、马铁等人认为不入宫是逆命;侄儿马岱认为曹操心怀叵测,入京有危险。马腾综合各人意见,还是入京参见曹操。马家各人也同意这是非常危险的,只好小心行事。于是长子马超留守西凉,马腾带领五千人马前往,二子马休和三子马铁为先行部队,马岱押阵。大队人马在许昌二十里外郊外停下,通知曹操。 曹操打算派行军参谋黄奎前去接待马腾,诱他入城面见皇帝,然后趁机令人擒捕马腾。殊不知这位黄奎,心中很痛恨曹操,而黄奎亦清楚知道,马腾从前曾参加衣带诏密谋杀曹。两人饮宴时,互相研究,如果入朝面圣,不太安全,倒不如反过来要求曹操巡察兵营,乘机杀他。马腾和黄奎计划订好,黄奎因喝醉就先回府休息。 黄奎有个心爱的妾侍名叫春香,而春香和黄奎妻舅苗泽私通,当晚春香侍奉黄奎,从他半醉的口语中知道他明早要会同马腾杀曹操。春香告知苗泽,苗泽认为这是升官发财的机会,便乘夜通知曹操。翌日,曹操分派将领四面包围,将马腾和西凉兵重重围困,马腾和黄奎被擒。他们两人坚持自己无罪,曹操便引出苗泽和春香指证。马腾大骂黄奎:“竖儒误我大事!我不能为国除贼,是天意也!”众人被斩。而告密者苗泽和春香也被曹操斩首,曹操认为留此不义之人无用。 14. 公孙瓒,字伯珪,北平太守,是刘备的好友,与刘备一起师从卢植。曾参与讨伐董卓,还亲自下场与吕布单挑,险些丧命。反董卓联盟失败后,公孙瓒退回幽州。后来袁绍诱使公孙瓒平分冀州,公孙瓒贪图冀州地盘,领兵前来,结果被袁绍乘虚而入抢先占领冀州。公孙瓒派弟弟公孙越前去质问,结果被袁绍派人射死。公孙瓒大怒,在界桥与袁绍大战,打了平手,双方互有损伤,就退了回去。后来刘备要去救陶谦,还特意向公孙瓒借兵三千与赵云。其后公孙瓒一直与袁绍交战,由于不采纳正确的意见,最终被困死在自己修建的易京楼中,引 火自 焚,势力被袁绍吞并。 15. 张杨,字稚叔,上党太守。反董联盟解散后,被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当时张杨想把献帝迎接到洛阳,然而诸将不从,因此张杨回到野王。建安元年,献帝在返回洛阳的途中,张杨来到洛阳,给献帝供应粮草,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攻时,他曾出兵响应吕布,但却被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又很快被张杨的部将眭固杀死,当时眭固想要同袁绍联合。曹操派部将史涣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杀之,尽收其众。 16.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据传为孙武的后代,官至破虏将军,豫州刺史,乌程侯。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与朱儁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董卓乱政之际,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为诸侯联军的先锋,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因袁术存在私心,拒不发粮,而被董卓的大将华雄击败;部将祖茂被杀。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驻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遂起私心,欲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泄漏,袁绍要他交出玉玺,他不肯,因此与袁绍结仇。袁绍指示刘表半路拦截,和孙坚一场大战,互有胜负,孙坚引军回江东。不久,孙坚又一次起兵讨伐刘表,连战连胜,围困了襄阳,却因为轻入重地,中埋伏而死。 17. 袁绍,字本初,官至大将军、太尉,封邺侯。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总督冀州、幽州、并州、青州,成为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实际统治者。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建安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7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18.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PS: 以上介绍全部采纳演义里的说法。

记得采纳啊

董卓被十八路联军打败以袁绍为首的各路军都不愿追击,急于撤回老家为什么?

最近在写作历史纪实小说《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和《史上男女那点事儿---三国篇》,因而查阅了较多的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对这段历史较为熟悉。

对题主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大家交流,欢迎指正。

关于十八路诸侯,是《三国演义》的提法,作者只是为了把这次讨伐董卓的行动描绘的气势磅礴,正义凛然,以说明董卓作恶多端,以至于人神共愤,天下共诛之。

似乎是天下诸侯为正义而来,为正义而战。

在这里,没有必要去考证这十八路诸侯的提法是否确切,总之,讨伐董卓的声势是非常强大的,这是确定无疑的。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

从当时的情况看,各路诸侯占据优势,在击败董卓之后却没有乘胜追击,的确令人生疑。

但如果把三国这段历史,从后面往前看,一切就清楚啦,就不足以为奇啦。

01

三国鼎立

诸侯混战的结果,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曹魏、孙吴、蜀汉在这场淘汰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从这个结局,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十八路诸侯伐董卓就清楚多啦。

唯一一个战胜过董卓的是孙坚,是他斩了华雄,他的积极进取激励着他的后辈一路前行,最终开创了江东的局面。

第二个主动出击几乎丢掉性命的是曹操,最终是消灭了北方所有的诸侯势力,成就了一统北方的霸业。

这个状况,就显得老罗一直推崇的刘备有些尴尬啦。

于是,就把斩华雄这一节移花接木,安排在刘备的兄弟关二爷的头上。

其实大可不必,英雄不问出处,伐董卓的时候,刘备只是打酱油的穷屌丝,但这不会影响刘备在西川做皇帝,反而更说明刘备的非凡之处。

我确信,当时的刘备兄弟只是实力不够,否则绝不会等闲视之。

从三足鼎立的结果可以看出,当时各路诸侯的心态和作为,这是看点之一。

02

袁氏兄弟

《三国演义》说:

时袁绍得操矫诏,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操作檄文以达诸郡。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且不管是不是十八路,是不是这十八路,也不管这十八路诸侯当时的身份是不是与史实符合,就以这个说法吧。

十八路诸侯只有袁术是后将军,是带兵的统帅,其他都是行政官员,孙坚是追随袁术而出兵的。除了济北相鲍信,其余的都是郡太守和刺史。

还有一个曹操,尽管不受罗老先生待见,也给了一路诸侯的待遇。没个名分也不体面,曹操就给自己弄了个代理奋武将军,这是《三国志·曹操传》确认的身份。

所有的地方政府首脑都带兵打仗,这事不乱套也不行啊。这是看点之二。

袁绍,四世三公的家世,光芒万丈,就被推举为了盟主。

就这么一群乌合之众,却都是牛皮哄哄的大佬,各怀心态,如何成事?

就袁绍这盟主,不必说他人,就连他的亲兄弟袁术都不服气,如何发号施令哪?

看看曹操攻占邺城之后,到袁绍坟墓前吊唁其老朋友、老同事时这个桥段吧:

《三国志》记载: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作为盟主,袁绍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调兵遣将,乘胜追击,击败董卓,匡扶汉室,而是先考虑好了退路,如果不能战胜董卓,自己就去冀州打游击,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然后出来争夺天下。

袁绍自以为是天下的领袖,就这气度还不服气。官渡一战,就彻底泄气啦,一蹶不振,忧郁而死。

从这一点看,就应了那句老话:一头绵羊带领着一群狮子在作战。

面对董卓这只猛虎,又何况这只猛虎带领的不是一群绵羊,而是穷凶极恶的豺狼。

董卓死后,看看李傕、郭祀、樊稠、张济等人的虎狼本性,各路诸侯不战而溃,也就顺理成章啦。

再看看作为第一镇的袁术,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了个传国玉玺,就以为自己天命所属。197年,在寿春称帝,自己直接干啦。费劲巴力的去扶持一个小皇帝,还不如自己做算啦。

袁绍也不差,你董卓挟持献帝走啦,那就自己也立个皇帝挟持着,不也一样吗?于是就找到幽州牧刘虞,要拥立他为帝。可人家不干啊,也就罢啦。

等到袁术过了一把皇帝瘾,感觉不好玩,玩不下去啦。于是,要把皇位传给袁绍,把做皇帝的全套家把什给他,袁绍又高兴啦。不想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这事被曹操探听到啦,就截胡啦,袁绍也没弄成。

找人干没人干,自己干还不许。于是袁绍就火啦,重新考虑跟曹操争夺献帝,在官渡就干起来啦。没想到没打过曹操,反而被曹操给折腾死啦。

抛开匡扶汉室不说,如果袁绍有一点战略眼光,奉迎天子到冀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局面就是另一个样啦。

天子到了跟前,你还不让进家门,作为盟主,联络十八路诸侯去讨伐董卓,究竟是去干嘛哪?不说自明。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07:20:49  回复该评论
  • 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且不管是不是十八路,是不是这十八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05:49:12  回复该评论
  • 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半路,袁术找人要蜜水,却找不到,只能找到血水,袁术大叫身亡。 2. 韩馥,字文节,原本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03:24:31  回复该评论
  •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马。 1.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族弟,汉末群雄之一。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孙坚死后,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