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申脉的定位方法和主治_申脉的定位

课程:

笔记:足太阳膀胱经(完)

26.承筋、承山、飞扬穴

(1)承筋穴

位置:在委中和承山穴(见下)的正中间处。

治症:顾名思义,抽筋可以在这里下针,脚不能动,痉挛。

(2)承山穴(多用)

位置:

治症:脚抽筋(如游泳时腿抽筋按压此穴压就解掉), 痔疮大量出血 (针承山,灸孔最),痔疮痛(下长强、承山、孔最。若痔疮很大,天应放血,用火罐在痔疮上把脓血排掉)。

委中和承山常常并用,用在中风上面。(腰背委中求,委中穴一下针,腰背力量就加强了。下针承山穴可以让脚有力,中风的人脚没有力,下针承山穴,脚就会有力。

承山穴是伤科大穴,可以 治尾椎骨受伤, 比如走路摔到尾椎骨,新伤时承山穴会出现青筋,左腿或右腿,或两腿都有。此时用放血针在承山穴放血,立刻就好。另如脚后跟痛,脚无力、抽筋通通可以用此穴治疗。

下针注意事项:承山穴下针须透到骨头(胫骨)上。

(3)飞扬穴

位置:承山穴往下一寸,再外开一寸处即是。

膀胱经 的 络穴。

治症:主要治脚不能跑步、没有力量(足三里、飞扬、承山都是让脚有力的穴道)。

27.跗阳与昆仑穴

(1)跗阳穴

位置:外踝裸与脚后大筋的正中间处是昆仑穴,昆仑穴往上三寸是跗阳穴。

跗阳穴是 阳跷脉的郄穴 。

治症与飞扬、承山差不多。

(2)昆仑穴

位置:外踝裸与脚后大筋的正中间。

膀胱经的经穴,是火,孕妇不能下针否则落胎。

治症:专门 治疗项背痛 的有名穴道。妇人生产完胎盘不下,可用昆仑穴。

28.仆参穴与京骨穴

(1)仆参穴

位置:从昆仑穴下来到骨头旁边即是。

治症:近取穴。治足后跟痛,下半身水肿。

(2)申脉穴

位置:在外踝裸下五分(骨缝)处。

主管阳跷脉 。

治症:脚不能转弯,走路停不下来,走路走走停停。癫痫。

申脉下针手法是斜成四十五度,不是直针进去。

(3)金门穴

膀胱经的郄穴 。

位置:在脚掌旁边凸起骨头的前面,凸起骨头的后面是京骨穴。

治症:身站,不能久立等。镇痛消炎的穴道。

(4)京骨穴

膀胱经的原穴 。

位置:在脚掌旁边凸起骨头的后面。

治症:虚实症都可以在原穴下针,平补平泻。越靠近脚部,力量越强,膀胱经的头痛也可以用此穴。

金门穴和京骨穴都是直针进。

29.束骨穴

位置:脚趾头后边凸起的骨头,前方是通谷穴,后方就是束骨穴。

此穴是膀胱经的俞穴,穴性是木,水是木之母,故是膀胱经的子穴。

治症:(子穴)治膀胱经的实症,像背痛、生疮、生脓疮、化脓。专治膀胱经经络上的病。

30.通谷穴与至阴穴

(1)通谷穴

位置:脚趾头后边凸起的骨头前方处。

是荣穴,穴性是水,膀胱经本身也是水,它们属性相同,故,通谷穴是 膀胱经的本穴 。

治症:当五脏气乱时,可以扎天柱穴、大杼穴,若针下去还是不行,就取通谷穴、束骨穴。

(2)至阴穴( 井穴 )

位置:脚小趾头趾甲边,是膀胱经最后一个穴道。

膀胱经是阳经,五腧穴是金水木火土,故至阴穴穴性是金,是膀胱经(水)的母穴。此种情况下,补井当补合,所以用委中穴(合穴)来代替它做补泻。

治症:胎位不正。 (可灸)

脚上有多少个反射区

脚底反射区是指人体的各部位器官在足底都有一相对应的部位,通过 按摩 相对应的部位可以调整器官功能的状态。那么脚底到底有多少个反射区呢?下面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脚上的反射区定位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5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4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5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4个脚底按摩的方法

1、赤脚行走

中医 认为,人体的十二经络在足底有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赤脚走路,敏感区会受到地面刺激,可通过经络传入 大脑 ,协调系统器官功能,起到 健身 强体、延缓衰老、防止 疾病 的作用,益于机体的有效 排毒 。

2、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促进全身 血液 循环,是内脏排毒功能增强,使体内血管的排泄功能畅通无阻,加快燃脂速度。

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敲击,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3、双脚晃动

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实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4、按压脚根

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改正这种姿态的最简略的 办法 就是刺激脚后跟。这是因为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改正驼背的姿态。

脚掌的穴位分布情况

1、肺经: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2、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取大陵,定位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心经:手少阴心经取神门,定位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4、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端,尺侧腕豆骨前凹陷中。

5、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骨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6、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取阳溪,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1、胆经:足少阳胆经取丘墟,定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12、胃经:足阳明胃经取冲阳,定位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5寸(约合受检测者 5 个大拇指宽度)。

13、督脉:定位在大椎,俯卧,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4、任脉:定位在中脘,仰卧,前正中线,脐上4寸。

15、带脉:定位在带脉,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外取穴。

16、寸: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

17、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

18、尺: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后(腕端)为尺。

19、阴维:定位在筑宾,内踝上高点5寸,腓骨肌内侧肌腹下端取穴。

20、阳维:定位在阳交,外踝点上7寸,腓骨后缘取穴。

21、阴跷:定位在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2、冲脉:定位在公孙,第一趾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23、阳跷:定位在申脉,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

24、左足外侧:第三趾上三寸。

25、左脚:第一拇指中间

26、右脚:脚板第四趾下四寸。

27、右脚背:第三、四趾中间上三寸。

28、足内侧:内踝尖下两寸(男左女右)。

【经脉知识】阳跷脉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12交会腧穴有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1、申脉

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一为经部经水,其量少,二为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膀胱经下行,阳气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2、仆参

穴义: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散热化气。

3、跗阳(足太阳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传于飞扬穴。

功能作用:吸热化湿。

主治疾病: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附注:阳跷脉郄穴。

穴义:足少阳、足阳明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

4、居髎(足少阳经)

功能作用:利湿化气。

定位: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疝气。

功效:舒筋活络,益肾强健。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髋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配伍:配肾俞、环跳、委中主治腰腿痛;配大墩、中极主治疝气。

5、臑俞(手太阳经)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作用:缓解治疗肩臂疼痛、瘰疬;舒筋活络,化痰消肿。

附注: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6、肩髃

功效机制: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主治病证: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7、巨骨(手阳明经)

穴义:巨,大。巨骨,指缺盆骨,现称锁骨。此穴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故名。

定位:简便定位在肩端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凹陷处;正坐垂肩, 在肩锁关节后缘,当锁骨与肩胛冈形成的叉骨间取穴。

主治: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功效机制: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于阳跷脉相交会,其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肩背上肢沉重、酸痛,屈伸,抬举不利、功能障碍诸疾要穴;此穴具有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主治病证:瘰疬,瘿气,瘾疹,惊痫,吐血,肩背痛,不得屈伸,半身不遂等;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及肩部软组织损伤,吐血,胃出血,颈淋巴结结核,高热痉挛,下牙痛等。

8、天髎(手少阳经)

穴义: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

定位:该穴位于人体的肩胛部,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运行规律:阳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

功能作用:收引天部湿浊。

主治病症:颈项强痛,缺盆中痛,肩臂痛,胸中烦满,热病无汗,发热恶寒等。 伤科疾病:颈椎病,落枕,冈上肌腱炎,肩背部疼痛。

作用:缓解治疗肩臂疼痛、颈项强痛、肩关节周围炎、胸部烦满等。

9、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配伍:耳后痛,配翳风;舌麻、味觉消失者,配廉泉;闭眼困难者,配丝竹空;人中沟歪斜者,配水沟。

附注:阳蹻、手足阳明之会。

10、巨髎

定位:巨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功能作用:冷降胃浊。

主治:口眼㖞斜,眼睑瞤动,鼻出血,齿痛,唇颊肿。

临床运用:现代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牙痛、鼻炎等。

配伍:配合谷穴治齿痛;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

11、承泣(足阳明经)

功能作用: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定位: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口眼歪斜。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道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12、睛明(足太阳经)

功能作用:降温除浊。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急性腰扭伤;心动过速。

功效: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阳跷脉病机分析

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阳跷脉临床表现

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关于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附经络图)

肺经:3-5点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嗽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5-7点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揉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7-9点

胃为后天之本,主纳。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9-11点。

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心经 :11-13点

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心理,思虑,神智,睡眠,感情纠葛。是调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经络。

极泉:腋窝中点。调节心率,治疗两肋痛。探知心血管功能的要穴,用拨动。

少海:肘横纹边沿处(靠里)。调解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率降低血压。

灵道:腕横纹上1.5寸,贴着骨头边沿揉。防治心脏早搏,慢性心脏病,减缓心率,平静心神。

阴郗:腕横纹上0.5寸。防治五心烦热,小便频数。

神门:掌横纹凹陷处。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泄心火。可增强胃动力。防止老年痴呆。治疗晕车。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手握拳小指对着的位置。主治先天性心脏病。轻揉按摩可增强心脏功能。治女性阴道瘙痒,男子的阴囊湿疹。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风说不出话。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防治急症,癫狂,昏厥。

小肠经 :13-15点

功效:治疗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少泽:治疗热症,用刺血的方法最好

后溪:掌横纹的末端,贴着末端往下一按有一个凹陷处,紧接着往上一推,推到骨缝。这是一个大穴,八脉交汇处。可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如腰锥尖盘突出,腰痛病,恐惧忧虑。可治落枕,肩痛。

养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然后一转,摸到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可治疗老眼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腕横纹上5寸,小肠经与心脏的一个络穴。治疗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小海: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果觡之间,用手一拨动指尖就会发麻,这就找到这个穴位了。经常拨动小海穴可增强它的传导力也可增加心脏的力量。小海穴也是这条经络的合穴。合穴治这条经络的脏腑,可增强消化能力,可去人体的燥火,强脾。

天宗: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听宫:耳平前面一厘米,张口凹陷处。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

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

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穴。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

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

膀胱经:15-17点

膀胱经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下午这时候多敲敲后背有助于身体排毒的说~~~~

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边沿的位置。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治疗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艾灸可转胎。

肾经 :17-19点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调节高血压。

一.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大钟:太溪穴下面一点。肾经的络穴。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贴着骨头方向去按。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肾经合穴。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调动肾经的气血。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缓解。同时按摩太溪、复溜。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心包经:19-21点

心包经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小贴士 :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三焦经:21-23点

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防止晕车。

液门:小指无名指交界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治疗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

支沟:腕关节上3寸。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翳风:在耳后根。治疗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丝竹空: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

胆经: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头痛。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痉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胆经:23-1点

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头痛。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痉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肝经:1-3点

肝经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

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上面1寸。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经的原穴。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蠡沟:内踝上5寸。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十二经络(下)

整体养生观  以自然之理  养自然之根

人体是一台精密机器

只要我们掌握如何使用?

如何保养?如何自我修复的规律?

就可以延长这台机器的使用寿命

续上篇

1、胃经的功能

脾胃者仓廪之官,求生必须通胃经。胃对于人的生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我们把胃经调理好啦,可以把很多疾病都挡在体外。

2、胃经的循行

从头走脚,起于眼眶下的承泣穴    止于脚次趾外侧甲角旁的厉兑穴

3、胃经相关的器官

口腔、齿、鼻、乳腺、胃

4、胃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咽喉、牙痛、前头脑痛、下肢风湿关节痛、胃痛、胃胀、无食欲、餐后腹胀、胃酸过多、唇干裂、打嗝、便秘。

5、胃经的主要穴位

1)四白穴:养颜祛斑找四白,又称美白穴。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2)颊车穴:下牙痛按颊车,治面瘫,口  角歪斜。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3)下关穴:上牙痛下关通。

在面部的耳前方,当颧弓与下 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4)缺盆穴:咽喉肿痛拍缺盆。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5)天枢穴:大便不通找天枢穴。

  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6)梁丘穴:顽固胃痛取梁丘,与足三里    穴配用效果更好。屈膝,在大腿前面,膝盖骨(髌  骨)外侧最高点垂直上2寸。

7)足三里穴:若要人平安,三里经常按;也称长寿穴。与手三里穴配合治疗胃病有特效。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8)内庭穴:治疗头痛最灵,特别是对女性月经期的头痛高血压的头痛效果很好。

足背第2,3趾间,趾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四、足太阴—脾经

1、脾经的功能

疲劳透支找脾经。脾是后天之本。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它是免疫细胞的活动中心。如果脾功能减弱就会使人体更容易受到感染。

2、脾经的循行

从脚走胸,起于脚大趾内侧甲角旁隐白穴,止于腋下6寸大包穴。

3、脾经的相关器官

  脾、胰、胃、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

4、脾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容易湿重疲倦、全身困重、四肢无力、脚趾肿胀、怕冷、第一脚拇趾活动困难、失眠、消化不良、胃胀气、腿部静脉曲张。

5、脾经的主要穴位

1)隐白穴:

功能:止血第一穴,此穴有补脾摄血的作用。

位置: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2)太白穴:

功能:健脾化湿取太白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沰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公孙穴:

功能:治胃溃疡效果最好。

位置:足内侧缘,当第1拓骨基底部  的前下方。

4)三阴交穴:

功能 :妇科疾病首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5)地机穴:

功能:糖尿病按地机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6)血海穴:

功能:皮肤瘙痒找血海,治风先治血,血和风自灭。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肱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7)大包穴:

功能:“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揉 大包穴,四大止痛穴之一。(即:合谷、太冲、至阳、大包)

位置:在侧胸部,腋窝垂直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五、手少阴—心经

1、心经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心烦心痛找心经。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运行得功能。心脏及其经络是人体代谢运行中的“核心总部”。

2、心经的循行

从胸走手,起于腋窝下的极泉穴,止于小指甲角旁的少冲穴。

3、心经的相关器官

  舌、脑、心脏

4、心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失眠、多梦、难入睡、健忘、痴呆、心烦、心闷、忧郁、小指痛、血液循环不足引起的晕眩、手臂痛、兴奋、口干、面色晦暗。

5、心经的主要器官

1)极泉穴:

功能:心脏急救找极泉。

位置: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2)少海穴:

功能:心烦失眠拍少海。

位置:屈肘举臂,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连接的中点处。

3)神门穴:

功能:镇静安神取神门。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腱的桡侧凹陷处。

4)少冲穴:

功能:心脏顽疾揉少冲穴。

位置: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0.1寸

6、心经的治疗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缓、

神经及精神疾病、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多梦。

1、小肠经的功能

小肠受盛之官,吸收不好小  肠经。小肠是接受胃已消化食 物,并精选吸收食物的精华,以  输送到全身。小肠上连胃,下接  大肠,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传输,  主要是在小肠内进行。小肠的两大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2、小肠经的循行

从手走头,起于手小指甲角旁,一分少泽穴,止于耳屏前方的听宫穴。

3、小肠经的相关器官

耳、腮腺、扁桃腺、牙、眼、小肠

4、小肠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耳聋、目黄、咽痛、下颌和颈部肿痛、手肩痛、心烦、头顶痛、腰脊痛、听力减退、手足怕冷、身体虚弱症。

5、小肠经主要穴位

1)、少泽穴:

功能:乳汁不通、耳鸣、耳聋, 配合听宫穴有很好效果。

位置: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旁0.1寸。

2)后溪穴:

功能:颈椎、腰痛取后溪。  治落枕最灵。

位置: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3)养老穴:

功能:美容祛斑最有效。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处。

4)支正穴:

功能:调整心肌缺血。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5)小海穴:

功能:增加心脏力量,调节小肠功能。

位置:微屈肘,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

髁之间凹陷处。

6)听宫穴:

功能:耳鸣、耳聋按听宫。

位置: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⑦天宗穴:

功能:肩臂酸痛找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6、小肠经治疗的作用

五官病、中耳炎、眼病、 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腰腿痛肩痛等

1、膀胱经的功能

膀胱者洲都之官,颈肩腰背膀胱经。膀胱

是水液会聚之处,经肾的气化作用,人体津液

才通过出汗和小便排出。膀胱经是人体从头脚最长的一条经路,是人体五脏六腑的“后门”,背俞穴都在背部膀胱经上开窍,因此它与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保养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关系。

2、膀胱经的循行

从头走脚,起于目内的睛明穴,止于脚小趾外侧甲角旁至阴穴。

3、膀胱经的相关器官

头、鼻、眼、脑、脊椎关节、膀胱。

4、膀胱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容易怕风怕冷,流鼻涕、打喷嚏、颈、背、腰、小腿痛、前列腺炎、脊椎部酸痛,前、后头痛,腰背无力。

5、膀胱经的主要穴位

1)睛明穴 :

功能:视力模糊找睛明。

位置: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2)、肺俞穴 :

功能:肺病哮喘拍肺俞,是脏腑的“后门”。

位置: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心俞穴 :

功能:心动、胸闷心俞知。

位置: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肝俞穴 :

功能:清肝、明目泻肝俞。

位置: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5)、脾俞穴 :

功能: 没有食欲拍脾俞。

位置: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胃俞穴 :

功能: 胃痛、胃胀按胃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 下,旁开1.5寸。

7)肾俞穴 :

功能:腰肌劳损找肾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8)大肠俞穴 :

功能:风湿腰痛大肠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9)八髎穴 :

功能:痛经神拔八髎。妇科问题,腰椎问题拔八髎。

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

10)委中穴 :

功能:腰背下肢委中求。

位置:腘横纹中点,当肱二头肌肌腱与半肌腱肌腱的中点。

11)承筋穴 :

功能:容易抽筋拍承浆。

位置: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12)飞扬穴 :

功能:行走无力靠飞扬。

位置: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 承山外下1寸处。

13)申脉穴 :

功能:伸展筋脉找申脉。

位置: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14)昆仑穴 :

功能:降压、治疗便秘 ,增强大肠蠕动功能。

位置: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15)金门穴 :

功能:治疗急性腰扭伤、 急性头痛。

位置: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16)至阴穴 :

功能:治疗感冒、发烧、哮喘、肺炎、腰背痛。     

位置: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1、功能

  三焦经决读之官,奇难杂症找三焦。三焦经,起着调节内分泌的作用,通调水道德功能。

三焦分为

  上焦包括心、肺,故有“上焦主纳”

  中焦包括脾、胃、肝、胆,故有“中焦主观”

  下焦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

“故有下焦吐故纳新”。

3、三焦经的循行

从手到头,起于手无名指甲角旁的关冲穴,止于眉梢的丝竹空穴

4、三焦经的相关器官

  耳、眼、头、腮腺、扁桃体、膜系统

5、三焦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经络症: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眼痛等。

脏腑症:

      上焦问题:容易心烦、胸闷、咳、喘;

      中焦问题:容易脾、胃胀痛,消化不好;

      下焦问题:容易水肿、遗尿、大小便异常等。

6、三焦经的主要穴位

1) 关冲穴:

功能:偏头痛关冲最灵。

位置: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2) 液门穴:

功能:人体津液的仓库,喝水解不了渴都可以按此穴。

位置:在手背部,当4,5指间,指  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3) 中渚穴:

功能:治疗头晕、眼花、疲劳、坐骨神经等。

位置:在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4)阳池穴:

功能:提升阳气之穴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5)外关穴:

功能:怕冷、怕热调外关。

位置: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6)、支沟穴:

功能:治疗郁气、通便、

位置: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7)肩髎穴:

功能:肩痛不举拍肩髎。

位置: 在肩部,肩腢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8)翳风穴:

功能:三叉神经痛的要穴。

位置: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9)丝竹空穴:

位置:美容的要穴。

功能: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1、肝经的功能

肝者将军之官,情志抑郁找肝经。 

肝主筋,开窍于眼;主疏泄和藏血功能。

1)疏泄有两大功能:

      疏泄一切情志抑郁

      疏泄人体的一切废物积滞。

2)藏血有两大功能:

      调节人体血量的正常运行

      温暖血液,保证人体正常代谢温度。

2、肝经的循行

从脚走胸,起于足大趾外侧甲角旁1分的大敦穴,止于乳下2肋的期门穴。

3、肝经相关的器官

  生殖器官、眼、肝、胆、消化系统

4、肝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经络症:口苦、口干、头部晕眩、头顶垂坠、眼睛干涩、情志抑郁、脂肪肝、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前列腺炎、易怒。

5、肝经的主要穴位

1)、大敦穴:

功能:男、女生殖器官疾病。

位置: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2)、太冲穴:

功能:降压、稳压、全身痹痛。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1,2  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行间穴:

功能:消除肝火郁结。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赤白肉际处。

4)曲泉穴:

功能: 配合太白、隐白,对白带不清晰、阴道瘙痒,有良好的效果。

位置:在膝内侧,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5)章门穴:

功能:舒肝、健脾的要穴。

位置:在侧腹部,在第11肋端的下方。

6) 期门穴:

功能:疏肝解郁,是十二经络气血运行的终止穴。

位置:在胸部, 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3-01-07 06:40:49  回复该评论
  • 的症状 失眠、多梦、难入睡、健忘、痴呆、心烦、心闷、忧郁、小指痛、血液循环不足引起的晕眩、手臂痛、兴奋、口干、面色晦暗。 5、心经的主要器官 1)极泉穴: 功能:心脏急救找极泉。
  •  访客
     发布于 2023-01-06 22:34:43  回复该评论
  • 7、脾经: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8、肝经: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9、肾经: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10
  •  访客
     发布于 2023-01-07 03:43:13  回复该评论
  • 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