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有人在拼多多进货卖吗_拼多多以货找人

课程:

在拼多多上为什么搜不到自己店铺标题的商品,既使输一模样的标题?

您好请不要用开淘宝店的思维来操作拼多多,标题重要性或许对于淘宝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拼多多来说标题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这2个平台的本质不同的,拼多多是货找人模式,而淘宝一直都是人找货模式。

什么叫货找人模式,只要你的产品有市场,性价比高,质量好售后可靠,平台自动把你的产品推到有意向买家的眼前,这就是常说的拼多多场景流量。而不是靠买家在拼多多上搜索一个产品,就算有的买家就要搜索,那么展示在前面的耶是销量高权重高的产品,你的那个产品就像沙漠里一粒沙子一样,毫不起眼的,当然搜不到!

拼多多平台通用和全场通用的区别是

一个只能是平台上使用,一个在拼多多的任何场景都可以使用。在拼多多上,平台的通用模式是“货找人”,消费者不用绞尽脑汁去寻找商品。只能在规定的商品上使用。拼多多全场通用是指领取的优惠券,在拼多多的任何场景都可以使用,但是通常不包括虚拟商品以及百亿补贴的商品,除此之外的其他商品都可以使用,比如说在多多买菜当中也可以进行抵扣,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实物商品,只要超过优惠券的额度就可以进行抵扣。

拼多多直播为何不网上挂着卖

想要卖的更好。

直播和网上挂着卖其实就是直播电商和传统电商,两种方式如今大家做直播电商的更多是为什么呢?

1、售卖逻辑

传统电商以 “人找货”的方式进行搜索式购物,用户在网上通过关键词搜索-浏览筛选-加购付款-完成下单。

直播电商则是以“货找人”的逻辑进行售卖,用户无法主动在直播间搜索自己需要的产品,而是根据主播的介绍来判断自己是否下单。

2、产品呈现

传统电商主要以图文形式向用户展示产品价值、卖点,消费者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筛选比对信息,最后下单购买,时间成本高。

直播电商依靠直播带货软件的加持,基于实时的视频让消费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更生动、形象地全方位地展示产品和性能,容易让消费者信服,从而迅速在直播间下单购买,时间成本被极大优化了。

3、社交属性

传统电商中,购物社交属性比较弱,消费者只能通过买家评价或者客服两个渠道进行产品交流,形式比较单一,反馈也不够及时。

直播带货中,购物社交属性非常强,消费者和主播可以即时互动:消费者可以向主播提出疑问,主播进行解答;消费者之间也能在评论区进行讨论,形式比较多元,反馈也很及时。

直播带货区别于传统电商最大的特点——冲动型消费。

你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在去李佳琦或者薇娅直播间之前,你什么都不想买,就想进去看看热闹,但是直播结束之后,一看订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下单了5、6单,而且你下单的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不太贵的那种,比如说零食、纸巾之类的。

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销量,直播比直接挂在网上卖效果要更好。

如何在竞争的红海中看到新的机会?拼多多案例解读

拼多多可以说是最近几年面对质疑最多的电商公司,即使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也面临了极强的挑战。

最多的指责集中在几个方面:

但是拼多多还是在争议声中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并且成功上市。

与我来说,这个案例的发展历程令人困惑。因为看不懂,所以需要补充新的视角。

想得到的答案是:

针对这个问题,梁宁老师总结了一个大背景和四个表现。

这个支撑拼多多业务的大背景是『消费升级』。任泽平在谈到消费变革的时候也提到,人民消费经历了『温饱-耐用品消费-住行消费』三个阶段后,逐渐进入『买健康买快乐』的阶段。消费升级的转轮由三种因素构成:

新生活衍生新消费需求,催生新商业产生,新商业构筑新生活,产生消费升级的结构性循环。

更具体地,这种消费升级有几个显著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富人通过『交费』(出让利润)换取产能和库存的合理安排,穷人通过『交费』(保险费)换取生活品质的稳定。

综合概括这几个表现,可以套用颠覆式创新的 『价值网』 理论解释:低端的供应链,不属于淘宝的客户网络;低端的团购形式,不属于淘宝的业务网络;三到六线的人群,不属于淘宝的用户网络;微信的流量,不属于淘宝的流量网络。

回答了上一个问题,可以相对明确地看到新机会中的几个要素:低端供应链,低消人群,拼团,微信流量。

克里斯坦森提出的理论认为,创新是『基本要素的新组合』。

这个理论的基本假设如下:

这几个基础假设背后的机遇就是『未被满足的低端市场』。

低端颠覆式创新的关键步骤:

拼多多的组合式创新:

拼多多的技术曲线选择了『低端技术』:

拼多多将『单品拼团购物』这个用户体验要素做到了极致。

客单价(20vs200),获客成本(早期1元vs几百元)。

获客成本的巨大优势,让低客单价消费的发生成为可能————否则为了获得正向利润,需要强行拉升客单价。

阿里解决假货问题的路径是:天猫化。

对拼多多来说,用户和商家已经在升级:

如果拼多多完成天猫化,势必会给其他品牌完成低端颠覆创新的机会。

黄峥本人是这么说的:

可以看出,拼多多的志向在于『供给侧改革』。我们常说的供给侧改革往往指的是国企央企等产能过剩的基础行业,而拼多多所指的供给侧改革则是最接地体的民营生产要素。

红杉资本的分析中,拼多多一共有几种发展路径:

对业务的分类方式,其实体现的就是对业务的思考模式。

王兴的版图中,两个坐标分别是互联网发展阶段和领域,背后是互联网发展对行业业态影响的判断。

Web时代的核心逻辑是『索引』,做的工作是『连接』————将人和信息、他人、游戏、物品连接起来。

2.0时代的核心是『关系』,在各个领域中实现网络效应。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便捷』,通过触手可及的方式对已有的业态进行重构。

王慧文的认知中,互联网提供的都是『服务』。按照服务在线上还是在线下进行第一个维度的拆分;按照供给侧是提供SKU还是提供Location进行第二个维度的拆分。

王兴的分类法中,零售按照货的品类分类实物电商和服务电商。

黄峥的分类法中,零售按照匹配方式分为流量逻辑和人的逻辑。

阿里的『一』是『场』,养大流量并进行流量的再分配,匹配的方式是让人找货,手段是『搜索』。

拼多多的『一』是『人』,了解人的需求并促成更多购买,匹配的方式是让货找人,手段是『推荐』。

同样是拼团,传统电商的目的是通过流量带流量,拼多多的目的是借助人的推荐了解用户的喜好。

如果将『供给与需求的智能匹配』套用在巨头身上,会发现:头条连接任何信息,拼多多连接人和商品,快手连接人和视频,美团连接美食和骑手,滴滴连接乘客和司机,背后都是智能匹配在推动。

最近我在拼多多上了下了一单,而且买的是iPhoneXS Max————这次是真的高清大屏、双卡双待。

下单决策的过程是这样的:

从这个决策过程中可以看到几个事实:

《争议拼多多:如何在饱和竞争领域实现神奇的增长》-李善友

除了“假货”,拼多多还有什么? -梁宁

对话拼多多黄峥:我们不是腾讯系,我死了腾讯不会死 -《财经》

解构拼多多:从获客、留存、变现三个要素说起

核心观点写在最前:

1、拼多多已经成为电商的第三极,自身运营+腾讯流量蕴含着极高价值;

2、获客成本逐步走高、留存率尚可、变现途径多元化有待观察;

3、拼多多未来的产品和商品形态都有转型需求,但是路径不易;

4、当前看好;

如题所述,获客、留存、变现是互联网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要素,本文由此展开,最后探讨拼多多的当前估值和未来方向。

以下为正文

7月16号,拼多多更新了招股文件,每股16美元至19美元的价格IPO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代表3.424亿股A类普通股,拟最高融资18.7亿美元,其中腾讯和红杉资本将在此轮IPO中拟各增持2.5亿美元。

拼多多的崛起出乎多数人的意料,在阿里、京东、唯品会、一号店、亚马逊巨头林立的中国电商行业中,在看似格局已定的环境里,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仅用三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了巨头。

一、获客关键词:低价+爆款

1、拼多多急速膨胀,原因总结三点

-拼单、砍价,社交玩法带量;

-微信入口、小程序红利;

-淘宝转型,低价电商流量聚集;

如果将三个因素归类,前两个属于腾讯,第三个属于阿里。腾讯的电商梦从来没有停过,拍拍、易迅,京东、唯品会,尽管自家阵容看似强大,但对抗阿里却从未让对方感受到危机,直到拼多多的出现,才出现了动摇阿里根基的可能。

腾讯的流量优势自不必说,在向电商转化的过程中却一直没有找到除提供入口外更好方式,拼多多用拼单、砍价的方式快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同时小程序提升了H5页面的用户体验,这也是整个微信生态的可怕之处。

而阿里对天猫的侧重,则给了拼多多膨胀的空间。 阿里电商部门的战略在向天猫靠拢,淘宝C店的低价产品甚至无法在搜索中展示。低价电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空缺,而拼多多的出现恰巧弥补了“低价电商”的刚需。

2、获客成本非常低廉

根据招股书数据测算可知,2017年的获客成本在10元上下,18Q1成本略有提升,达到24.3元/人。同样,每个MAU增长成本在18Q1也大幅提升48.3元。

获客成本有所提升,但因流量获取模式的特殊性,比起京东226元/人的价格,拼多多获客依然非常廉价。依靠低价+爆款,拼多多收割大量对价格因素敏感的用户,同时在淘宝的重心向天猫倾斜之际,低价电商反而成了突破口,被拼多多抓住并放大。

3、获客的可持续性

从公众号起步,享受小程序红利,再加上拼团、砍价、免费拿一系列活动,特别是拼单天生带量模式下,自然流量在初期快速急速膨胀。如果用SM和GMV作对比,尽管季度Sell增幅超过GMV增长,但是17Q4。拼多多GMV已经突破758亿,这个杠杆非常划算。

但是问题来了 ,进入2018年,拼多多的获客成本显著提升,未来如果想进步提高渗透率和MAU,获客成本必将继续提升。

借用招商总结的电商渗透率,拼多多目前已经超过京东、VIPS,渗透率在6月末达到了26.5%,已经为淘宝的一半水平,如果拼多多希望获得淘宝的渗透率和月活,那面临的压力之大和实现路径之难都摆在眼前。

拼多多的核心用户并非天猫、京东核心群体。 从用户数据看,三线以下城市占据达到57%,女性用户占比70.5%,25-35岁用户占比57.8%,市场上一个简单的认知说,拼多多用户=微信-淘宝。 模式、产品差异导致了使用人群不同 ,快速撸完了这一波,再想撸下一波,要么产品转型,要么模式改变,这过程中,都伴随着获客成本急速提升。

从内部看,若想保持用户的快速增长并不难,但是面临淘宝低价版、京东拼购,甚至手法相同的每日优鲜等公司外部竞争,除了继续加大营销、推高获客成本外,好的方法不多。

所以,低成本的获客似乎已经成为历史

二、 留存

从电商30日留存率上来看,在最近的统计窗口中,拼多多指标不错。除了电商传统的优惠券、促销手段外,拼多多主打社交电商是具备粘性的(薅羊毛上瘾),同时签到领现金、9.9特价、游戏福利,这些手段对于价格敏感群里的杀伤力非常强,留存也较为有效。

拼多多的销售费用中主要为两块:

1)广告推广;

2)用户补贴;

先看它的广告营销:

大概2017年开始,拼多多开始在地铁站大量铺设广告,同时先后投了各种火爆综艺节目上,做赞助商。 核心作用是拉新。

再看用户补贴:

对于用户的补贴方式,主要指APP签到补贴、邀请好友砍价减免费用等。这部分支出,拼多多计入了销售费用中。

针对C端用户的补贴,如京东、亚马逊、唯品会的会计处理方式是直接冲减营收,美团的做法是先冲减营收,多出部分再计入当期营销费用中。

拼多多是直接计入销售费用。这里就造成了一个问题: 拼多多的毛利率较高,和同业比起来,参考意义失真。

低成本获客、高留存转化是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式,能抓住技术革新、生活方式改变的创业者才能享受这样的红利,但是现实中极难找到。拼多多厉害之处在于用低成本拉拢用户,用符合“国情和人性”的方法来筛选并留住用户。 低价在任何时候都是强有力的杀手锏。

三、 变现:现有模式可维持高增长,进一步发展则必须转型

有量、有留存,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变现。拼多多在17年初砍掉了自营,走纯平台路线。两部分主要营收为线上服务(广告、数据、搜索)+手续费(支付佣金)。

现行模式下,假定Take rate不变,那么营收会跟随GMV增长。若想增加收入,或者扩大收入来源,会衍生出三个问题:

-GMV如何持续扩大?

-供应链和消费金融能否起来?

-Take rate如何提升?

1、GMV提升根源在客单价和订单数

拼多多的标签是“低价+爆款”、“物流速度不敏感”、“价格敏感”。这和天猫、京东长期以来培育的电商核心消费群体是不同的,所以我判断拼多多对电商业的增量用户有很大贡献。

关于用户群呈现出两个问题:

1)自有用户尽管对价格敏感,但也存在购物体验提升的需求,拼多多将电商以外的用户拉进来,培养了基础的消费习惯后,这部分人的平台切换成本很低,随时可以走向淘宝和京东。公司并未拥有除价格外的核心竞争力和平台溢价。

2)截止18Q1,累计活跃买家已经达到2.94亿,但无论数据还是自身感受,拼多多对一二线城市居民渗透依然不足,换句话来说,对高客单价人群渗透不足。这会制约平台GMV增长。

当前拼多多的广告铺天盖地,高营销费用换来了高回报,截止18Q2年活跃买家已经达到3.43亿,MAU达到1.95亿,一个季度获客近5000万,不可谓不高。根据招股书披露,2018Q1 GMV为667亿,订单量为17亿,粗略计算客单价为38.9元,较2017年32元略有提升,但是比起京东和天猫200+的客单价来说,差距和提升空间共存。至于如何做,是留给管理层的问题。

2、B端和C端金融

互联网公司现在殊途同归,热闹了半天,最后都发现还是金融赚钱。仿照蚂蚁和京东金融,拼多多拓展的逻辑不难理解,面对B端供应链,似乎问题不大。

但是面对C端,拼多多的客单价对于做消费金融并非易事。商品绝对价值非常较低,比如20、30元的产品,用户购买决策会关心平贵与否,几乎在所有人的随机消费承受范围内,这不存在消费金融构建的场景。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都依靠电商流量壮大,拼多多若想通过消费业务拓宽变现路径,在当前商品导向中,较难实现。

3、Take rate:价格上不去,提升不易

GMV能上去,take rate上不去,增长仅是线性的。(take rate=营收/GMV,通常用来衡量平台型公司的收入与交易额之比)

18Q1的数据已经达到2.09%,较阿里3.66%依然有大的增长空间,但是实现增长是需要条件的。探讨如何提升之前,要分析为什么数据较低,这个拼多多特性是分不开的。

-单价低、毛利有限,商家按点击付费意愿弱

这种模式下,对于商品单价低的产品,商家长期付费推广动力很小。本身毛利低,再加上销售费用,整体而言付费较少。

-平台重点打造爆款,挤压了其他商家空间

以平台当前最大爆款“可心柔”纸巾为例,惊喜的价格几乎碾压了其他商家同类型产品。每个SKU的一项爆款基本垄断了这个品类。

分析了两点原因,其实背后的实质问题都涉及到商品形态和产品形态,如果继续保持长久以来抓流量、薅羊毛的手段,那么消费金融无从做起、take rate提升不易、最终导致GMV有量无质。

提升GMV质量需要转型,这意味着要直插京东和淘宝的核心区,竞争加剧。

四、 拼多多有没有未来?

拼多多的未来在于 流量能否继续扩张、变现提升、顺利转型而不被反杀。

前两点核心是用户增长和盈利模式,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商品形态和产品形态决定了GMV依然会快速增长,但仅是线性而非指数增长。

不被反杀指向的是竞争格局,拼多多是腾讯电商业务的打手,专门对抗阿里,给流量给钱。拼多多有腾讯的流量护城河,所以自身的下线不会低,但要往上冲,想全面和淘宝竞争,我认为也不容易。

拼多多将“人、货、厂”三个要素中的“人”玩到极致。从“人找货”变身“货找人”。

问题是:既想收佣、又走C2M, 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未来如何暂无判断,逻辑上并不自洽。

五、估值

假定拼多多18年GMV为4000亿人民币。

参考招商、国金、天风给出P/GMV估值方式,对标阿里(剔除非电商业务),给予拼多多P/GMV估值,即315.1亿美金(RMB@6.6),这可以理解为拼多多估值的上线。

天风综合阿里、京东P/GMV估值,拼多多对阿里为折价,对京东为小幅溢价,得出估值区间为180亿-240亿美元。

国金则没有剔除阿里的非电商业务,以阿里P/GMV=0.65计算,考虑到拼多多“去腾讯化”前景并综合电商格局,给予阿里的40%-60%折价,对应估值在155亿~233亿美元之间。

综上,估值中枢为200亿美金。 本周更新的招股信息显示,拼多多计划融资区间为200亿~240亿美元。

六、拼多多争议很大,看多看空都有道理

看多观点认为: 拼多多有微信流量这个无敌护城河,而不会再有第二家出现了,同时阿里体系无法进去。尽管当前平台充斥着低价、质量差的商品,但无法阻挡GMV的急速膨胀,产品和商品随着时间迭代,最终会走进“五环内”人群。

看空者认为: 拼多多充分使用了微信社交红利、近几年高速发展且非常高效的物流体系以及几乎没有竞争的商业环境。但是,没有自身的物流体系,多数商家把平台作为去库存渠道,当价格优势一旦失去,拼多多核心竞争力无从谈起。

另外因为默认商家刷单、引流量,GMV充满水分,泡沫被挤掉后估值会下调。

低价不是问题,但是缺乏令人满意的购物体验则会影响平台粘性和可持续性 。

拼多多膨胀极快,淘宝走过的坑,他上市后要全部再跳一遍。假货、质量差、购物体验导致客户流失,甚至面临各种诉讼风险。这些都是长期投资者不可忽视的远在问题。

当然,拼多多的壮大有自身存在的群众基础,毕竟对于三四五线小城市和乡村的大妈,拼多多更像是消费升级的产物而不是消费降级。这些大妈以前是根本不知道厨房纸和毛球修剪器这种东西的,现在她们在通过拼多多买到这些从没用过的商品,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典型的消费升级。

相比之下,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等,才是一定意义上的消费降级,一个本来打算攒钱买日默瓦的苦逼白领,突然发现严选上有一款质量、造型都差不多,还是同一个代工厂生产的箱子,可能就直接抛弃日默瓦,转而买了价格只有三分之一的箱子。那这算消费升级还是降级呢?

当然,升级也好,降级也好,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和企业的价值观更挨不上边,一切都是满足需求而言,这只是公司战略的不同。 拼多多毕竟满足了一种需求,前景依然是看好的。

拼多多平台通用和全场通用区别

使用区别。

1、拼多多平台通用是只能在规定的商品上使用,通常不包括虚拟商品以及百亿补贴的商品,在拼多多上,平台的通用模式是“货找人”,消费者不用绞尽脑汁去寻找商品。

2、全场通用在拼多多的任何场景都可以使用,没有规定产品,所有产品均可使用优惠。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12-27 07:28:12  回复该评论
  • 个显著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富人通过『交费』(出让利润)换取产能和库存的合理安排,穷人通过『交费』(保险费)换取生活品质的稳定。 综合概括这几个表现,可以套用颠覆式创新的 『价值网』 理论解释:低端的供应链,不
  •  访客
     发布于 2022-12-27 08:53:57  回复该评论
  • 0亿-240亿美元。 国金则没有剔除阿里的非电商业务,以阿里P/GMV=0.65计算,考虑到拼多多“去腾讯化”前景并综合电商格局,给予阿里的40%-60%折价,对应估值在155亿~233亿美元之间。 综上,估值中枢为200亿美金。 本周更新的
  •  访客
     发布于 2022-12-27 05:01:04  回复该评论
  • 过程是这样的: 从这个决策过程中可以看到几个事实: 《争议拼多多:如何在饱和竞争领域实现神奇的增长》-李善友 除了“假货”,拼多多还有什么? -梁宁 对话拼多多黄峥:我们不是腾讯系,我死了腾讯不会死
  •  访客
     发布于 2022-12-27 10:27:25  回复该评论
  • 极,自身运营+腾讯流量蕴含着极高价值; 2、获客成本逐步走高、留存率尚可、变现途径多元化有待观察; 3、拼多多未来的产品和商品形态都有转型需求,但是路径不易; 4、当前看好; 如题所述,获客、留存、变现是互联网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要素,本文由此展开,最后探讨拼多多的当前估值
  •  访客
     发布于 2022-12-27 09:08:22  回复该评论
  • 成了巨头。 一、获客关键词:低价+爆款 1、拼多多急速膨胀,原因总结三点 -拼单、砍价,社交玩法带量; -微信入口、小程序红利; -淘宝转型,低价电商流量聚集; 如果将三个因素归类,前两个属于腾讯,第三个属于阿里。腾讯的电商梦从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