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云南省三个定位战略目标_云南省发展的功能定位

课程:

云南省发展规划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管理,保障发展规划的实施,发挥发展规划在经济社会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及其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发展规划,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一定时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空间秩序的战略谋划与总体部署,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专项发展规划。第三条 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及其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环境优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增强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制定、实施和监督并重,保障发展规划的有效施行。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及其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是发展规划的综合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发展规划的综合协调和管理服务工作,并依照职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有关发展规划。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第二章 编制对象和内容第二章 编制对象和内容第六条 规划纲要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为对象编制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其他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依据规划纲要制定或者修改。

规划纲要分为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规划期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其主要内容为:

(一)上一个规划期的实施情况;

(二)本规划期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原则、目标、指标体系;

(四)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时序;

(五)保障措施。第七条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以本省国土空间和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空间开发和布局方面的依据。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10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其主要内容为:

(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分析;

(二)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及其划定原则;

(三)各类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位置和范围;

(四)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开发时序和管制要求等;

(五)能源和资源开发;

(六)保障措施和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民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有关配套政策。第八条 区域发展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以促进有关行政区之间合作与协调发展为目的制定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区域的细化与落实。

区域发展规划分为省级、州(市)级,规划期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其主要内容为: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二)区域定位、发展战略和目标;

(三)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框架;

(四)区域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内容;

(五)区域协调机制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第九条 专项发展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制定的规划,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审批或者核准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财政支出预算的依据。

下列领域可以编制专项发展规划: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二)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

(四)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

(五)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

(六)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七)法律、法规规定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领域。

专项发展规划的规划期根据需要确定,内容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确定。第三章 制定和修改第十条 发展规划草案的编制应当进行基础调查、信息搜集、分析研究、重大项目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

编制发展规划草案应当听取有关机关和单位的意见,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集社会公众的意见。

云南省三个定位战略目标有哪些?

1、团结奋进,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3、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新高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云南省先后制定《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政策法规,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6个州(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市)。全省对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实现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全覆盖;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

从滇池治理到洱海、抚仙湖等九湖治理,以革命性的举措全面推进,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综合施治的彻底转变。2016年11月以来,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治理洱海,展开“七大行动”,对涉及洱海“绿线”以内居民实行生态搬迁,洱海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看得到山,见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洱海更清乡愁更浓”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涉及昆明片区、红河片区、德宏片区;云南与11个国家和43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与9个国家建立了11个双边多边地方合作机制;建成7大类、17个开发开放合作功能区,拥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云南提升沿边对外友好交流层次和水平,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

奋勇前行完成新时代的云南答卷:

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美丽云南。云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立体生态体系日趋形成,坚持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云南将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让七彩云南全力展现宜人的气候、迷人的风光、优质的食材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打造气候好、风光好、食材好、人心好的美丽云南。

建设“亲诚惠容”的开放云南。云南和中南半岛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以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沿边开放步伐,把昔日沿边开放的末梢打造成沿边开放的前沿。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开展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人文互动,加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惠及各国民生的务实合作,努力加快开放云南建设。

以上内容参考: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三个定位”建设新进展谱写发展新篇章

云南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云南”作...

以史实说明云南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及影响:公元前三世纪,庄矫入滇,建立了滇国。庄娇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这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元代在赛典赤等人的治理下,云南在经济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漳用兵云南,攻克昆明,灭元朝梁王,在云南建立明朝政权,统治278年。明王朝在云南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垦,大量汉族进入云南,从此汉族人口在云南占了多数,而非汉民族成为少数民族。明代云南的矿冶铸造业发展迅速,银、铜产量居全国首位。 1644年,明朝灭亡,一些反清力量和明朝遗臣在南方拥立明宗室亲王为帝,史称“南明”。其中后期永历帝入滇,以昆明为根据地抗击清军。清平西王吴三桂绞杀永历帝后统治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廷平定吴三桂等藩王叛乱,使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清末云南的锡产量跃居全国第一。 鸦片战争之后,云南被英、法帝国主义划分为其势力范围。云南人民为此与帝国主义展开了一系列的英勇斗争。1911年辛亥革命中,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和临安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25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大中华民国云南军都督府。1915年,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云南又首举义旗,发动了武装讨袁的护国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成为大后方,内地沿海大批工厂迁入,形成海口、马街、茨坝、安宁四个工业区,生产出中国第一台望远镜、第一根电线等,许多“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昆明也成了战时中国重要工业区和文教中心。由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学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有“内树学术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驰誉世界。云南人民积极配合和支持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数十万滇军健儿出省抗战,在著名的台儿庄和中条山两大战役中打出了威名。1942年5月日寇侵入滇西,云南又成为前线。经过两年的滇西保卫战,收复了失地,云南又成为全国最早将日寇逐出国土的省份。 抗战胜利后,昆明学生在全国率先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运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树起了第三个里程碑。1949年12月9日,卢汉举行起义,云南和平解放。1950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从此云南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故云南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

试述“云南”作为一个政区名称发展变化的情况:史载,当时有人报告“彩云现于南中”,于是汉武帝派使臣寻找,“云南之名始此”。所以说云南是“彩云的故乡”。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军灭大理国。而后元朝设立云南行省,作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名称,治所从大理迁到昆明。

云南区位优势是什么?

定位 云南成“三亚”枢纽

地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接合部的云南,因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在构建第三大陆桥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从云南向东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相连;向南延伸,可通过建设中的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直达河内、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北可通向四川和中国内陆腹地;向西可经缅甸直达孟加拉国吉大港沟通印度洋,经过南亚次大陆,连接中东,到达土耳其的马拉蒂亚分岔,转西北进入欧洲,往西南进入非洲。

“从全球的视野重新定位云南的世界经济坐标,就会发现云南位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三亚之枢纽’,沿亚洲6条大河独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金沙江(长江)、元江(红河)、南盘江(珠江)均可在云南形成自然的‘国际大通道’。”这个全新的定位让云南在“三亚”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中心枢纽地位和作用。

交通 10条铁路保运输

即将全面建成的11条出入境公路、10条出入境铁路和3条出入境水运航道,让云南汇集西南、华南地区对南亚、东南亚的大部分进出口物流,并由此成为第三亚欧大陆桥东段最重要的枢纽。

近年来,云南积极推进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国际大通道的建设,连通中国内地和通向周边国家的公路、铁路日趋完善,通往印度洋沿岸的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云南在我国对东南亚、南亚大开放中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突出。”

据悉,目前以昆明为终点,我国内陆地区进入云南的高等级公路有7条,通往周边国家的出境通道有4条,分别是中越、昆曼、中缅和经缅甸至南亚公路。

而水运出境,通过与越南、缅甸和泰国的合作,可以建成3条国际陆水联运航道,分别是澜沧江至湄公河国际水运通道、中越红河水运通道和中缅陆水联运通道。

构建大陆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货物畅达。目前云南与缅甸等周边国家相连接的贸易口岸有12个国家一类口岸、8个二类口岸和90个边民互市通道,在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开放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第三亚欧大陆桥的形成,云南作为大陆桥物流中心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出来云南经济产业实力比较弱,因此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否则,通道打通后没有产业跟上,也不能发挥通道的作用。对外开放后,很多经济往来涉及到不同的国情和市场规则,目前我省熟悉这些情况的国际型人才较少,造成一些企业和政府对国际市场及政策不熟悉,因此加强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云南桥头堡论文

深入学习云南桥头堡战略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比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指的是一个经济带的起点城市。

“桥头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

1、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

2、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

3、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

其他相关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事实上,“桥头堡”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

深刻领会“桥头堡”战略的重要意义

建设“桥头堡”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思路,是云南的一个重大发展定位,是提升云南整体实力的重大举措。“桥头堡”建设既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重大推进,也是对云南区位优势的高度概括。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桥头堡”战略,标志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开放方向和开放重点上的重大推进。从开放方向来说,梯度开放战略是东向开放,沿边开放是国家的全方位开放。“桥头堡”战略则是具有明确地域方位和市场指向的国际区域合作与开放,面向西南开放首次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战略中提出的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无疑使云南省由对外开放的末端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从开放重点来说,梯度开放强调发挥沿海地区的海运物流优势,重点在于率先发展容易启动的经济。“桥头堡”战略则明确提出发挥云南的陆上通道优势,支持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桥头堡”建设既是国家对云南的总体要求,也是国家对云南的最大支持。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云南要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一总体要求表明,向西南开放不仅仅是云南省的事,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云南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战略做好服务。同时,云南省也有义务、有责任积极实施“桥头堡”建设,以“桥头堡”战略统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的全方位支持,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桥头堡”战略要求云南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和建立一种新的开放发展模式,建设一个新的“特区”。“桥头堡”战略的内涵非常丰富,作为贯彻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主体,云南省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建设“桥头堡”为目标,以开放促开发,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以大发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把云南建设成为西部的又一个新高地,新“特区”。目前,广西的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就是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以东盟经贸合作为特色,以北部湾港口群建设为重点,以大港口带动大项目,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则是以博鳌论坛为平台,旅游会展为特色,争取国家赋予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引进国内外大型免税集团或大型商业公司参与建设的又一范例。

认真分析云南“桥头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实施“桥头堡”战略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的高度不够。没有充分意识到“桥头堡”战略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重大推进,是中央对云南省优势和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云南省发展思路的重大“破题”,更是中央对云南省加快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二是认识的深度不足。在相当领域内只把“桥头堡”战略作为云南省一般的对外开放或者外经贸领域的一项工作安排,或者单项的区域发展工作安排,没有把“桥头堡”战略提升到加快云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抓手的战略高度。近年来,全国各省区都在积极谋求发展,纷纷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提出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四川提出建设西部新高地战略、广西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福建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这些战略都远远超出了单项工作部署的范畴,对于各省区宣传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思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吸引外来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统领作用。同样,“桥头堡”战略已经远远超越了外经贸乃至对外开放工作的范围,必须作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总抓手。三是抢抓机遇的意识总体上不强。云南省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一个很深刻的经验教训就是抢抓机遇意识不强,更谈不上创造机遇。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桥头堡”战略这一新的、也可能是在全国快速发展期内最后的一次机遇,做足做够“桥头堡”这篇大文章,加快云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四是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氛围不浓。目前,尚未形成全省上下建设“桥头堡”的大学习、大讨论、大推进的氛围,没有形成“建设桥头堡,自己怎么办”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没有充分研究可以向国家争取的政策。

扎实推进“桥头堡”建设的六大工程

推进“桥头堡”建设,就是要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放入全国、全球发展格局当中,用世界视野、全球思维来审视,来考量,以“桥头堡”建设立足长远来谋篇布局。

一是推进通道建设。一方面要提升完善省内立体交通、通信网络,努力构建以航空为先导、以陆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重点、以水运为补充、以管道为特色、以信息为助推、以电网为动力、以机制为平台的立体交通网络与贸易体系。另一方面要尽快打通到越南、老挝、缅甸以及经缅甸进入印度和南亚的国际通道,从区位上把南亚和东南亚与云南省紧密联系起来,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一起来,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在具体实施上要把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桥头堡”建设的重中之重提上议事日程,尽快谋划、尽快运作、尽快推进,不高调、不争论,成熟一段干一段,争取国家援外资金用于改善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口岸建设。口岸工作要立足于“通”和“活”,口岸不“通”,就建不起来;口岸不“活”,就兴不起来,大通道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2009年以来,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通关便利化的若干意见》,口岸管理体制得以理顺,口岸建设资金得以落实,口岸建设全面提速,通关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云南省口岸建设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全省口岸查验和配套设施差距大、高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低、口岸交通和物流基础弱,口岸建设与“桥头堡”战略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缩小这种差距,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口岸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真正把过去欠的账补回来。二是要进一步扩大云南口岸的开放规模,尽快推动二类口岸和重点通道升级开放。三是要以“桥头堡”建设要求扎实做好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四是要积极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高层交往,签订检验检疫、运输便利化等协定,促使对方口岸建设加速和对等开放。

三是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桥头堡”的“桥”如果指通道的话,“堡”就是城镇,就是生产加工基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搞成“过道经济”,要重点加强产业建设,形成云南省面向周边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以优势的压力来促进人、物、资本、技术、信息的外向流动。创造这种优势,当前最现实的途径就是结合昆仰、昆曼、昆河、中印四条国际大通道建设,整合全省产业资源,科学规划,做好沿线产业布局。一方面,要依托昆明等大中城市,统筹云南省城镇化建设进程,在四条经济走廊周边加快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吸引各种优势资源向通道聚集、向基地集中,同时做好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配套,使全省人才、技术、信息、产业优势与通道优势有机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要继续推动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使之成为南北经济走廊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推进一批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努力扩大辐射半径,成为深化与南亚交流合作的基地和平台。

四是加强对外窗口建设。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和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不断深化,云南将具有越来越多的代表国家参与周边的国际事务,同时中央企业、省外企业和滇企也将纷纷利用云南省区位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走出去”已成为云南省对外经济合作中最有优势、最有潜力、最有作为的领域。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抓紧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企业(公司)运作的驻外商务联络机构,更好地发挥对外窗口的桥梁作用。完善对外交流的窗口,加强云南省与驻在国的友好互信关系;全方位地展示云南开放、务实的形象,提升云南省吸引力;更方便地开展官方合作与协调;更好地为“走出去”企业和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更全面地掌握驻地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及时沟通信息,服务于双边政府决策。

五是完善合作机制建设。多年来,云南省先后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立了一系列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主要有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论坛(BCIM)和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走廊论坛,双边的有“云南与越南北部四省经济协商会议制度”、“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工作组合作机制”、“云南—泰北合作工作组机制”等,这些国际合作机制为推动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桥头堡”战略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全的软环境建设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已建立的合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权威性,更好地发挥机制的长效作用;需要提高合作机制的多层次性,力争建立国家级、省部级、地方级的多层次对话合作机制;需要提高合作机制的宽泛性,既要有经济方面的联系协调机制,也要有科研、文化以及企业交流的对接机制。

六是抓实人才队伍建设。“桥头堡”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建设桥头堡,人才先行一步”的理念,重点培养、引进三种类型的人才。一是前瞻型的专家学者人才;二是创新型的干部管理人才;三是实干型的经营人才。尤其是各级干部队伍,在“桥头堡”建设中既当好宣传员和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和实践者。

推进“桥头堡”建设,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有利于”来统领全省未来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要自觉服从并服务于“桥头堡”建设大局,不拘一格,大胆创新,改革不合理的制度,破除不合时宜的陈旧理念,松绑政策上的约束。同时“桥头堡”建设是一个联动的整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也只有用系统的方法来整体推进才能取得实效。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同把“桥头堡”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6 16:13:24  回复该评论
  • 。而后元朝设立云南行省,作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名称,治所从大理迁到昆明。云南区位优势是什么?定位 云南成“三亚”枢纽地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接合部的云南,因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在构
  •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6 17:55:27  回复该评论
  • 其他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依据规划纲要制定或者修改。规划纲要分为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规划期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其
  •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7 00:55:47  回复该评论
  • 。 三是抓好产业基地建设。“桥头堡”的“桥”如果指通道的话,“堡”就是城镇,就是生产加工基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搞成“过道经济”,要重点加强产业建设,形成云南省面向周边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以优势的压力来促进人、物、资本、技术、信息的外向流动。创造这种优势,当前最现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5年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