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彩陶的制作工艺_彩陶图案的定位方法

课程:

彩陶鉴定方法详解

彩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起源于中国古代。中国是一个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之都,而彩陶,作为这座文化之都的文化财产,一直延绵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彩陶的种类繁多,有各式各样的纹理,在中国的市场上也有很多的彩陶工艺品的。现在还有很多的碗碟是采用了彩陶,但是彩陶在现在的市场上来说假货还是不少了,那么要如何进行鉴定呢?

彩陶的鉴定方法:

1.想要鉴定彩陶的真假,首先看它的胎质。远古的时候,人们制作彩陶的条件是有限的,但是因为条件有限,所有使用的材料都是非常的天然的。远古时代的人们会使用经过河水冲刷过的优质陶土进行制作彩陶。这样的土质是非常的纯净的,而且没有杂质,非常的温润。

2.彩陶是一种比较有“胶”质感的陶器。古代的时候烧造的技术条件是比较差的,所以一般温度会较低,但是这样的陶器出来之后是具吸水性的,而且很强。一般用手去敲打,能听到低沉哑音的。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没什么重量感。湿水之后能闻到土荤的气味。彩陶是古代的人使用的生活用具,所以在出土之后就会有一些磨损和氧化。

3.彩陶的造型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古朴和淳厚的,相对比较的自然和柔和,有种饱经沧桑却没有火气感的。而古代是没有什么尺寸可言的,所以一般制造出来的彩陶都是规格不一的。因为都是纯手工捏造的,所以会有些轻微的变形。表面上看起来也是会有一些凹凸感的。这些都是正常的。

4.在古时候,彩瓷上面的纹饰,都是代表一个部落和氏族的,是一种标志。所以图案各式各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在里面。而不是很现代的。一般会有鸟纹之类的图案,变化上非常的多,但是和现在的工艺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彩陶的鉴定方法,小编已经安利给大家了,大家看完之后学会如何鉴定彩陶的真假了吗?现在很多人都对中国的工艺品感兴趣,都喜欢珍藏一些小玩意儿,彩陶是一种具有珍藏价值的工艺品,也是相对比较少见的。所以想要收藏和购买彩陶的亲们一定要好好的看看小编分享的鉴定方法。一定要学会如何对彩陶进行鉴定,预防被不法商家欺骗。

不会彩陶制作怎么办?教你解锁彩陶制作技能

彩陶是陶器的一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彩陶承载着中华文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记录了中华文化兴衰的发展历程。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也正因为彩陶的用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彩陶制作有了兴趣,那么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一下彩陶是如何制作的。       

(1)等分或分隔

彩陶除个别器物外,均为圆形器物,基本是由多组纹饰构成横向展开的彩绘带,少数彩绘为纵向。所以,首先要设法将彩绘部位加以合理等分或分隔,然后再分组绘画纹饰。彩绘的图案带有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和多等分,都因主题图案纹饰而定。有些图案较为简单也易划分,如鱼纹盆,把圆周横向分为二等分,绘两组相同纹样的鱼;花瓣纹彩陶盆是先用垂直线将器物腹部横向二等分,之后再四等分、八等分,最后绘成八组花瓣纹图案。

(2)定位

仰韶文化晚期以后,彩陶出现了大量的旋动连续性图案,且极富整体性,又无法分隔,用等分法显然已不能适应彩陶发展的需要。根据此类图案的特征,首先要整体规划布局,确定其定位点或定位圆,并划分彩绘部位。

(3)先主后次,由繁至简     

彩陶图案一般可分为主题纹饰及非主题纹饰。主题纹饰绘在器物最醒目的位置,其他纹饰或作为陪衬、补空,或饰在口颈部、下腹部,起辅助装饰的作用。绘彩时,要把握重要位置,先绘显要位置的主题图案,后绘边角的附属纹饰,以便整体达到完美和谐的效果。

(4)先勾轮廓,再填充

自仰韶文化晚期,出现了较多的网格纹,其外轮廓有圆形、椭圆形、葫芦形、三角形、回形条带等等,而且轮廓内填充的网格亦越来越密集精细。对于这类器物进行分析,应是先绘外轮廓,其后再填充轮廓内的网格纹、菱形方块纹等纹饰。如鲵鱼纹彩陶瓶,应是先勾勒鲵鱼的身躯之后再绘其躯体内的网格纹及肢体。

以上小编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关于彩陶的制作过程,大体分为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至关重要的、相辅相成的,只有每个步骤都做好了,才会有令人满意的彩陶出现。学习彩陶的制作不仅仅是生活情趣的一种形式,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小编号召大家可以多多尝试接触彩陶的制作,通过自己双手得到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

彩陶纹饰中的构成元素

1 彩陶纹样构成的基本元素 点、线、面组合是几何图案中造型的三大要素只有点、线、面组合得恰当时才能配置出生动的多变的有韵味的图案。以下就彩陶纹饰中最多见的几种元素及其构成方法作一些分析。 1. 1 点纹 庙底沟、马家窑类型的彩陶提供了许多在图案中成功地运用点的延展和扩大。在这些文化类型的彩陶图案中“ 点”的作用是突出的。“点”在彩陶图案中起着定位、过渡、衔扣、缀连、拨醒、聚汇的作用。点这一纹样元素几乎在彩陶出现之始就产生。且不论它取象于什么单从用毛笔对陶器进行彩绘和装饰的手段本身来看彩陶上的点最初可想象成是毛笔在陶坯表面的一种接触。它基本上是圆形也有呈三角形、方形和菱形的有些点具有明确的象生形态但从整体装饰效果来看它所起的作用仍是点不过是在形态上进行了变化。从视知觉的角度来看孤立的点给人静止的感觉;由水平、垂直或弧线排列的点引导视线随之移动。点有秩序的疏密变化能产生节奏感而不同形状点的交错则产生形的对比。彩 陶中的点在与不同的纹饰元素的组合中点与线相间成了系于绳索上的飞石弹丸与花纹相间象征花蕾和果实;水波纹上缀点好似水珠翻滚;网纹是画点以示网坠浮球;同心圆加点又当作鼓点或落水之石 1. 2 直线纹 这条横的直线是所有线中最远古的一条线。它划分天地是最原始的自然轮廓线。彩陶 装饰中的线条有黑色线和红色线它使纹样显得很精致;线条有水平垂直不同角度的折线、弧线和曲线等变化各自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彩陶纹饰中的线纹主要是通过线的粗细、长短、曲折、横竖、交叉以及和圆点等相互有规则的排列构成装饰的。模仿绳的缠绕就有了弦纹、绳纹。将绳纹扩大又有了辨纹、人字纹。模仿网组织的就有了网纹、方格纹。模仿芦条、篦条和柳条等到材料编织的便有了席纹和编织纹。 1. 3 十字纹 十字纹是由直线纹所构成的最基本的纹饰之一。十字纹在彩陶纹饰中也倾斜作×状有时作为空间的分割线有时是作为图案骨骼有时则单独作为装饰。十字纹在彩陶纹饰中还演变出许多形态用双线表现则演变成井字纹;用十字为骨架四方填点便成米字纹;以十字为中线然后按一定方向作曲折又构成所谓万字纹。另外还有以十字为中心加圈或加方格形等等。现在有把十字纹和由十字纹演变而来的这类图形当作太阳纹解释的认为“它们都是太阳图案的各__种简化和变形形式”。 1. 4 波折纹 波折纹或可以认为是直纹的变异。作为彩陶纹饰波折纹都是连续作平行曲折的布局。有的独自组成一条带状纹有的作为纹饰的骨架而有的波折纹则颠倒交错式的重叠构成带状的菱形装饰。波折纹大都作水平式的排列但也有少数是作垂直式排列的。 1. 5 水波纹 傍水而居是古代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原始社会的人类来说水波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之一。和波纹一样水波纹作为彩陶纹饰在器形中多作水平式平行排列。水波纹实属自然摹拟除了多作纹饰底边的缘饰也有作为主体纹饰使用。作为主体纹使用时呈波浪状用弧线相连接连接处呈向上的波尖形下垂弧度大者亦称垂幛纹在彩陶中还用于纹饰的边缘和作为器口内的点缀。

彩陶的制作反映了人类哪些方面的进步

要了解彩陶的生产背景及其绘制,就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叫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会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样的红褐色或棕色的陶器。它是用手捏制的,造型优美。下面,我先谈一下彩陶的生产背景。

彩陶的生产背景

在此从人类为什么生产彩陶以及彩陶生产的技术条件这两个方面来简要说明。

一、人类为什么生产彩陶

显而易见,人类发明陶器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现实需要,那么为什么又制作彩陶呢?它反映了人类的什么需求?

从彩陶的器类来看,早期彩陶如大地湾文化只限于饮食器,仰韶文化则扩大到盛水的瓶、壶形器,到了马家窑文化进一步扩展到瓮类等储藏器,总之,在彩陶发展的历程中,器类不断增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集中在盛放水和食物的器类上。从出土位置来判断,它们有的在房址或灰坑中,有的作为随葬品而出土于墓葬中。马家窑文化中期以后,随葬品中的彩陶器增多,有时一个墓中竟随葬数十件彩陶。这些现象说明,彩陶不仅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物品,而且还以随葬精美彩陶的形式来寄托对死者的怀念与尊重。

彩陶纹饰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以点、直线、弧线构成的几何形花纹,它们美观而富有韵律,数量最多;第二类,植物形纹饰,如叶瓣纹、豆荚纹、花卉纹,数量较多,其中以源于关中地区的“圆点勾叶弧三角”纹,即玫瑰(或月季)花纹标志性最强、流传最广,大半个中国的彩陶文化皆使用类似图案;第三类,动物形纹饰,如鱼、鸟、蛙、羊、狗等,此类纹饰数量不多,但极具特色,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动物类图形大体上均属性情温和、与人和谐共处的常见动物,极少猛禽异兽。少见的人形纹也可归人此类纹饰,如人面纹、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盆、辛店文化的放牧图;第四类,独特的、意义不明的、神秘而怪异的一些纹饰,如 “山”字纹、八卦形纹等。它们也确实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许多学者对彩陶纹饰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但应该尽量避免片面、生硬的解释和引申,以免走人误区或误导读者。

认真分析这四类纹饰,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纹饰的主体,即第一类是装饰花纹,制作的目的可以说是单纯的对美的追求。史前先民发挥聪明才智,在天天接触的常用陶器上,选择最显眼的位置,运用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高超地展现出了他们对虚与实、黑与红、简与繁、抽象与具象的艺术表现能力,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璀璨夺目的艺术精品。第二、三类纹饰描绘了人类视野中美好的自然界,将常见的动植物形象艺术化、抽象化,表达了先民对自然和生活的无比热爱。从此类纹饰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原始人眼中的世界,而且还能窥见他们古朴纯真的美好心灵。第四类纹饰可能反映着当时人类精神层面的某种信仰、崇拜、认识,这些一时还令人费解,但同时又是公众很感兴趣,并且寻求各种解释的纹饰。这是研究者大展宏图的领域,不妨积极鼓励有识之士的探索,以及各种合理的有充分根据的阐释,但不提倡那种海阔天空、漫无边际、令读者不知所云的空洞发挥。

综上所述,彩陶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美化生活,先民们对美的渴望成为制作彩陶的原动力,在新石器的特定历史时期,陶器成为人们展示艺术才华的主要天地。

距今上古时期的中国各文化类型的彩陶呈现出绚丽多姿的风格:或秀美;或繁丽;或明快;或柔和;或刚健;或精致;或粗豪。尽管各文化类型彩陶的面貌千姿百态,但是在中华民族形成的长期过程中,这些文化类型的彩陶,有的承袭发展; 有的相互影响;有的彼此融合,又具有共同的艺术特点,并且显示出中国艺术传统的发展方向。下面,对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试作探讨:

距今(一)以意写形 中国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表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想和设计意图。彩陶艺术的立意,是应社会生活和生产功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当时氏族社会成员共同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观念。 中国彩陶兴盛于氏族社会晚期,这也是图腾艺术繁盛的时期,图腾艺术同样要反映于彩陶中,图腾形象是一种人格化的启然形象,体现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即认为人和自然万物通过神灵是可以相互转换和相互渗透的,因此图腾艺术中的自然形象只不过是人与自然物的联系和媒介,不必照实地摹绘自然形象。艺术上着重表现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的关系,注意事物内在的构成的基本形态和运动方向,而不是外在的再现对象的自然形体。图案所取的形象能够表达出意就可以了,只需取富有特征的一部分形象作示意性的表现,也就是运用意象表现的方法。我们在上文例举过许多彩陶图案中的自然纹样演变的例子,当最后这些自然形的写实纹样发展变化为写意纹样时,虽然看不出原先具体的自然形象,但仍能意会到由纹样原型基本形态构成图案所产生特有的节奏、韵律和运动感。以意想中的自然气氛的描写,替代了对自然物固有形体的摹拟,即由对自然物的描写由实写转为虚写,只求"画以立意"。由于中国彩陶艺术注重立意,即以意取形,以意设形,以意写形,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图案的构成不受自然形体的束缚而灵动多变。由于意的转借和复合,造成形的转借和复合,就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显示出卓越的构成能力,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

距今(二)彩陶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 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上古时期的彩陶图案,除去写实纹样以外,图案中的几何形纹样大多作左右对称或分层排列,也有作等距的定点排列,图案是以静态为主的。而中国的彩陶图案,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彩陶图案是以动态为主的,常把花纹组织在动的格式中,而有跃动奔放的气势,花纹也多以弧线、弧形和圆点构成,在动的格式中充分舒展,使图案具有流畅柔美的抒情风格。

距今中国彩陶的许多图案采取动的格式,与其特有的图案定位方法有关。中国彩陶多采用以点(圆)定位的方法。这些用来作为图案定位的点和圆多为奇数,常以三点成正三角形排列,这种等距三点所连接的线是呈六十度角的斜线, 而这种角度的斜线是运动感最强的。但另一方面这种等距三点所构成的正三角形呈金字塔形,有着稳定的外形。而正三角形颠倒时,即成倒三角形,又给人最不稳定的感觉,因此这种等距三点定位的图案,包含着两种相反对立的因素,是相生相克地反复运动着的,因此显得很耐看。此外这种以点来作为图案定位的方法,从图案定位点的各方都能延伸出纹样,交错回旆地占据空间,在最小的制约下获得最充分展开图案的自由,从而使图案的节奏在静中见动,动而不乱,乃至变化无穷。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的一件未画完的彩陶上,仅画着成正倒三角形连续排列的等距定位点,而大墩子的其它彩陶则用这种等距定位点构成了动的不对称的图案。庙底沟类型彩陶还以不等距的定位点构成流动散点式的不对称图案,而这种图案是以统一的造型和动势的花纹构成,仍然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这种流动散点式构成的图案是构成形式中的自由体,而这种构成形式不仅是中国传统图案构成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对中国绘画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距今在中国彩陶和各种动的格式中,旋式是一种主要的图案格式。彩陶图案有各种各样的旋式:马家窑类型彩陶上有以一个大旋纹占满画面, 而以中间的旋心来制动图案的全局。马家窑和半山类型、大汶口和大溪文化彩陶图案中,有作二方连续而相反相成的旋纹,像转动着的辐辏一样。马家窑和半山盆、钵内有以三个以上的旋心连成一圈旋纹,有着不住地循环旋动的感觉。屈家岭文化彩陶纺轮也有一上一下、勾连而成的涡旋纹,最后简化归纳成太极式的旋纹。彩陶图案中各种样式的旋纹,以反复不休循环不已的旋动,突破固定空间的限制而持久地律动。旋式纹样在中国传统图案中一直被延用发展着,成为传统图案的主要格式之一。

距今彩陶图案中的斜列式也是一种具有动感的格式。如果说旋式是曲线的流动,那么斜线式则是直线的冲动。如庙底沟类型晚期彩陶中不对称的流动散点式构成的图案,就是以斜列格式统一的。在庙底沟、马家窑、半山等类型文化的彩陶上, 还有斜列式和旋式结合而构成的图案,等距交错式的旋动。此外,彩陶图案中还有波状、垂弧、折线、之字形等动的格式。中国彩陶图案主要采用动的格式,以连续不断的运动突破空间和引用的限制,表现出中华民族奔腾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强盛的创造力。

距今(三)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中国的原始艺术中,最发达和主要因素之一的是图腾艺术,图腾艺术也可以视作是族文化的徽纹,因此要求简明、醒目,彩陶图案能用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纹样来标志出某种图腾或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比如庙底沟彩陶的正面飞鸟纹的形象只用一个圆点、 一个弧形三角和三根细短线来表示。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相反的弧线来示意。其它如半坡彩陶的鱼和人面结合纹;大汶口文化彩陶的八角星纹;石岭下彩陶的月牙形鲵鱼纹;马家窑类型彩陶的米字或十字纹、蛙形纹;半山、马厂类型彩陶的神人纹;火烧彩陶上的蜥蜴纹;辛店文化彩陶的日月纹和羊头状双钩曲纹;沙井彩陶的水鸟纹等,都是具有徽号性质的纹样,这些标志性纹样的造型单纯而鲜明,具有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距今远在七千多年前的老官台文化大地湾一期彩陶钵内就绘着具有标记性质的彩绘符号。而半坡、马厂、四坝等文化类型彩陶上也有刻或绘写的带有文字性质的指事符号,大汶口文化陶器上刻有鸟和山、斧等属于象形的符号。而以后出现的甲骨文,则是由指事和象形相结合的会意文字。有的甲骨文,也是图腾的简约标志,同样是把物体本身或物体之间的联系用简炼的标志性纹样概括出来。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抓住本质而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凝炼成标志性很强的纹样。而这种纹样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装饰艺术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距今(四)彩绘纹样与造型完美的结合,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彩陶是最早以彩绘纹样图案与造型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中国彩陶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谐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而设计出图案的骨式和在器物上的部位。如上文已述的大汶口文化和半山类型的腹部圆凸的彩陶,无论在正平视和俯视时都看到完美的图案画面,体现出卓越的立体设计技巧。尤其彩陶纹样随着彩陶器形的各部分的构成和外形的变化而相应地起承转合。中国彩陶的造型既符合实用的要求,而绘于器形上的纹样又十分得体地显示出族文化的风采。有的彩陶如鸟形壶、兽体双联罐、人形罐、人头形器口瓶等,纹样与造型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种浑然一体地表现其立意的艺术手法,自彩陶起始,也成为我国工艺美术和传统雕塑的一种具有特色的表现手法。

距今(五)由于彩陶图案有明确的立意,于是有肯定的造型和简洁的艺术语言。动的图案格式给人以强烈兴奋的感觉,使图案具有扩动的力量感,对人们产生很强的直觉的吸引力。标志性强则是省略去被描绘物象的特点不明显的细节,而集中地表现具有特征的鲜明的形象,使纹样的直观性很强,直接地给人以一目了然的印象,造型和纹样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整体的感受。由于以上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彩陶的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从而强有力地表现出氏族社会晚期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和美的观念,至今使我们感到文明时代开拓者的雄浑强烈的表现力。

古代彩陶是如何制作的?

1)等分或分隔 彩陶除个别器物外,均为圆形器物,基本是由多组纹饰构成横向展开的彩绘带,少数彩绘为纵向。所以,首先要设法将彩绘部位加以合理等分或分隔,然后再分组绘画纹饰。由于器形各异,等分的方法也不同,竖长型器物多以横向平行线从上到下将彩绘部位分隔;横宽型器物则以纵向平行线将器物由左向右等分。彩绘的图案带有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和多等分,都因主题图案纹饰而定。有些图案较为简单也易划分,如鱼纹盆,把圆周横向分为二等分,绘两组相同纹样的鱼;花瓣纹彩陶盆是先用垂直线将器物腹部横向二等分,之后再四等分、八等分,最后绘成八组花瓣纹图案。还有些器物的彩绘部位为单数分隔,如永靖三坪出土的被称之为“彩陶王”的彩绘瓮,它以平行线将彩绘部位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之后再分部绘彩。等分线或分隔线不仅可作为各部位不同图案的间隔线,又成为边框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半山、马厂类型的图案繁密复杂,等分或分隔极为精细,如广河地巴坪半山类型连续重弧纹彩陶瓮,需将圆周等分为11份,可见当时此项工作的难度非同一般。因此,当时也许已经有了用来等分的工具,否则,这11组弧线难以等分得如此精确。对于带耳的器物,这些附件都是最方便、现成的等分点。 (2)定位 仰韶文化晚期以后,彩陶出现了大量的旋动连续性图案,且极富整体性,又无法分隔,用等分法显然已不能适应彩陶发展的需要。根据此类图案的特征,首先要整体规划布局,确定其定位点或定位圆,并划分彩绘部位。如陇西吕家坪采集的尖底瓶,需用三个涡纹的中心圆。点作为定位点,然后再以圆点为中心,向四周引出弧线,构成连续的漩涡纹。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多以圆圈为主题花纹,于是圆圈便取代了圆点,演变为圆圈定位,如半山类型的彩绘,要先绘出几个大圆圈、葫芦纹等,再绘其他周边补充辅助的锯齿纹等图案。马厂类型彩陶也是如此,先绘出四大圆圈的轮廓,其后填充圆圈内的网格图案,以及周边空当的细碎纹饰。 (3)先主后次,由繁至简 彩陶图案一般可分为主题纹饰及非主题纹饰。主题纹饰绘在器物最醒目的位置,其他纹饰或作为陪衬、补空,或饰在口颈部、下腹部,起辅助装饰的作用。绘彩时,要把握重要位置,先绘显要位置的主题图案,后绘边角的附属纹饰,以便整体达到完美和谐的效果。永靖三坪出土的彩陶瓮,上中下分为三格,由三部分图案构成。中腹部一格最大,主题图案位于中间重要位置,需先绘作为主题的旋涡纹,之后再于周边空白之处填画小同心圆,上下腹部的其他纹饰最后完成。半山类型彩陶,图案繁密精致,绘画难度大,但仔细观察分析,虽然黑彩图案占据主要空间,仍不难看出整体图案是以红彩为骨干,红色的线条还起着等分定位作用。黑色锯齿纹或条带、条块间隔于红色线条之中,黑红相间彼此辉映,形成完美的画面。因此,看来半山类型彩绘的绘画程序应是先用红彩勾画出主干纹饰之后,再绘制黑彩图案。总而言之,先绘主题图案、骨干线条,就能控制整个画面,使布局更为合理美观。 (4)先勾轮廓,再填充 自仰韶文化晚期,出现了较多的网格纹,其外轮廓有圆形、椭圆形、葫芦形、三角形、回形条带等等,而且轮廓内填充的网格亦越来越密集精细。对于这类器物进行分析,应是先绘外轮廓,其后再填充轮廓内的网格纹、菱形方块纹等纹饰。如鲵鱼纹彩陶瓶,应是先勾勒鲵鱼的身躯之后再绘其躯体内的网格纹及肢体。半山类型的葫芦纹彩陶壶,显然应先绘出葫芦的外轮廓,然后填充葫芦内的细网格纹,最后再用其他线条纹饰将周围空当补充完善。马厂类型的单耳杯,需先绘出回形的条带纹,再绘条带间细密的网格纹,约1平方厘米的条带间,有5条纵横交错的经纬线组成,当时画工精湛娴熟的技巧以此可见一斑。如若不然,线条则会粗细不一、疏密不匀,或线条弯曲以致造成重叠等等。由此可见绘画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彩陶的质量与美观。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3 21:36:50  回复该评论
  • 的线条还起着等分定位作用。黑色锯齿纹或条带、条块间隔于红色线条之中,黑红相间彼此辉映,形成完美的画面。因此,看来半山类型彩绘的绘画程序应是先用红彩勾画出主干纹饰之后,再绘制黑彩图案。总而言之,先
  •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04:25:52  回复该评论
  • 。黑色锯齿纹或条带、条块间隔于红色线条之中,黑红相间彼此辉映,形成完美的画面。因此,看来半山类型彩绘的绘画程序应是先用红彩勾画出主干纹饰之后,再绘制黑彩图案。总而言之,先绘主题图案、骨干
  •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09:22:33  回复该评论
  • ;有的彼此融合,又具有共同的艺术特点,并且显示出中国艺术传统的发展方向。下面,对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试作探讨:距今(一)以意写形 中国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表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想和设计意图。彩陶艺术的立意,是应社会生活和生产功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