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1、有什么性价比高的衣服品牌?
- 2、汽车四轮定位参数的德语~车轮外倾~前束~主销后倾、内倾都怎么写?~在线等~
- 3、EIN15.6本本玩CF两边有黑边怎么办啊 哪个注册表我没弄明白大神们帮帮忙
- 4、麦克风的详述
- 5、奔驰都有哪些系列,其中包含哪些车型?
- 6、因特网 互联网 万维网 之间有什么区别? 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具体些!
有什么性价比高的衣服品牌?
中国服装品牌性价比高的都有恒源祥、南极人、凡客、以纯、波司登、卡宾、太平鸟、利郎。
其中恒源祥、以纯、太平鸟都是比较大众常见的服装品牌。
1、恒源祥
恒源祥创立于1927年的中国上海。中国乃至全球羊毛年使用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年羊毛使用量达10000吨以上。产品包括绒线、针织、服饰、家纺等大类。2007年品牌零售总额近50亿元人民币,绒线,羊毛衫综合销量常年保持同行业第一。
2、以纯
以纯(以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销售时尚休闲服装为主的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广东虎门。
2006年4月,以纯取得国际足联2006世界杯休闲类服装生产销售的中国独家代理权;2013年1月11日,以纯暂停在线商城及天猫旗舰店电商业务。
3、太平鸟
公司创业始于1989年,“太平鸟”品牌创建于1995年。目前集团共有5000多名员工,2012年集团实现经营收入85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总资产规模达到55亿元,位居全国服装企业前10位,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百强私营企业、宁波市纳税50强第30位。
汽车四轮定位参数的德语~车轮外倾~前束~主销后倾、内倾都怎么写?~在线等~
问对人了~
Spur 是前束角,1和2分别是设定值和控制值
Sturz是内外倾角,为正值的话,车轮上部向外,现在一般为负值
主销后倾叫做Nachlauf
Einschlag就是那个Spur向内的角度,Spurwinkel 也叫做Einschlagwinkel
EIN15.6本本玩CF两边有黑边怎么办啊 哪个注册表我没弄明白大神们帮帮忙
是游戏不能全屏吧? 显卡设置问题,推荐2个方法。如果你是n卡直接推荐使用第二种的n卡设置,快捷方便。 一、Windows7下游戏全屏问题通用解决方法(推荐使用): Win键+R键,打开运行窗口,输入regedit 回车,这样就打开了注册表编辑器,然后,定位到以下位置: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ontrolSet001\Control\GraphicsDrivers\Configuration\ 在Configuration这上面右键,选择查找,输入Scaling,在右框找到scaling,右键scaling修改 将数值改为3即可(原值是4),这种方法基本通杀所有Windows7下游戏的全屏问题。 例如,有的用户找到了: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ontrolSet001\Control\GraphicsDrivers\Configuration\ BNQ7820G5904027026_14_07D9_0D^982BE6B19D3412E0FED7CFC9082CBA39\00\00\Scaling 把此处的Scaling数值改为3即可,在这个例子中,BNQ7820G5904027026_14_07D9_0D^982BE6B19D3412E0FED7CFC9082CBA39 注意,这段数值由于显示设备的不同而改变,以大家自己搜索到的键值为准!! 二、Nvidia显卡(N卡用户) 有方案解决N卡在Windows7下(xp也一样的)游戏全屏的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NVIDIA控制面板” 2、在左侧选择“显示”——“更改平板显示器缩放” 3、选中“使用NVIDIA缩放功能” 这样设置好之后再去玩游戏试试,就基本能解决游戏全屏的问题了。 三、AMD ATi显卡(A卡用户) 超多的A卡用户也碰到游戏全屏的问题,除了1024×768分辨率外,使用任何分辨率进入游戏全屏模式,屏幕画面两边都出现有黑边,解决方法如下: 首先确保自己使用了最新的显卡驱动,进入显卡设置中心,选择“配置”选项,然后点击“属性”按钮,将“缩放选项”下的“保持纵横比”改为“全屏幕”,点击“确定”按钮后,再次进入屏幕分辨率设置界面,将分辨率设置为您屏幕的正常分辨率(例如1366×768或者1440*900等)即可。
麦克风的详述
在嘈杂环境中听懂谈话内容对于听力有损失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头疼的事(科赫肯,19931994).适当的放大在多数场合都能带来很大的帮助,可是在需要定位和在人群中辨别出某个人的声音时却存在着缺陷.这个缺陷有时会涉及到助听器麦克风的定位问题。
外耳声学
为了研究助听器麦克风定位对佩戴者听力的影响,先来看看外耳在听觉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声波从耳廓,耳道,中耳传到鼓膜时,声音的频谱会发生改变.根据肖(1975)的研究,造成声音从外界传到鼓膜的变化的因有:耳廓,颅骨和身体对声音的漫射,外耳和内耳形成的共鸣效应等等.因为耳廓,颅骨和身体来自不同方向声音的漫射,所以引起声音从外界到鼓膜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声音的入射角度.声音从外界传到鼓膜造成各个方向上的差异,为收听者辨别声音是从前还是从后,从上还是从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然而,不仅仅只有外耳能够帮助收听者定位声源.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异和强度差异也可以帮助听者判断声源之所在(西曼和托夫曼,1985;狄龙,2001).
定位
对于佩戴助听器的人来说,声音是从助听器的麦克风收集来的.很明显麦克风的位置决定了进入声音的范围,就和耳廓收集引导声音的原理一样.这样就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定位和信噪比(SRN)等.把助听器的麦克风安放在耳朵后面是有证可查的。格拉芬和普里威斯(1976)讨论了利用外耳来提高信噪比和耳内机如何利用这个声学现象来确定麦克风的位置。另外,他们还猜测这个结果可能会提高语言的可懂度。
西曼和托夫曼(1985)用听力有损失的人和正常人分别佩戴耳背机和耳内机来作对比,证明了麦克风定位的重要性.他们要求试验者在相同的噪音环境下试验3种情况:戴耳背式助听器,戴耳内式助听器,不戴助听器.所有的受试验者都反应佩戴耳背机时的效果最差。听力正常的试验者觉得戴耳内式助听器和不戴助听器是一样的,当然给了他们一点时间来调整和适应助听器。听力有损失的试验者戴上耳内机时可以听得更多的声音,可能是因为习惯于佩戴助听器吧,在没有佩戴助听器的条件下,他们都没有听到声音。
这些结论证实了助听器的麦克风放置在耳朵内(例如外耳内和耳道内)能更有效地让佩戴者定位声音和增加信噪比的猜测。
整个的测试过程中,定制机在麦克风定位方面都比耳背机更有优势,同时人们却很少去留意耳背机的麦克风在不同部位时的差异。就算是这样,在市面上出售的耳背机的麦克风位置还是不尽相同的。巴乔尔和沃兰森(1995)指出助听器有效的方向特性不单是由麦克风的型号或是助听器的类型(例如耳背机或耳内机)来决定的,机壳的形状和大小,使用的导管,入声口和声源的相对位置等也有很大的关系.赫勒(1978)将耳背机的麦克风放置在机壳的4个不同位置,采用从前方传入声音的方法,分别用KEMAR来测量频率响应曲线。他的报告指出频率响应曲线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频,从这些结论可以推论出耳背机麦克风的位置对于定位有影响的说法还是道理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讨论耳背式助听器和耳内式助听器的麦克风不同位置对方向性的影响。 1 传声器是电声系统中的关键器件
传声器是整个电声系统( 包括扩音系统和录音系统) 的入口,如果声音一开始受到污染,则无可救药。
有人对影响电声系统重放音质优劣的各种因素作了比较, 认为:放大器对音质好坏的影响约占10~20% ;扬声器( 包括音箱) 对音质的影响约占50~60% ;节目源( 特别指传声器) 对音质的影响约占30~40%。对这个比例数字的见解见仁见智,但传声器( 及扬声器) 对音响系统重放音质起关键性影响这一观点是没有分歧的。大多数音响爱好者包括专业人士,在实践中都有如下的感受:两台功率相同而档次稍有差异的放大器进行对比试听,对音质差别的影响并不容易一下子就分辨出来;但拿两只不同档次的传声器请一名稍有音乐素养的歌手唱歌,进行对比试听,其差别就非常明显,确有“立竿见影”的感觉。
2 传声器是电声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放大器、调音台、处理设备等都是音响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技术上也很复杂,但它们是属于电信号输入到电信号输出的放大、处理等功能的电子器件,不牵涉到能量性质的变换。随着电子技术、电脑技术和DSP技术的发展,这些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都得到飞速的发展与提高。而传声器( 还有扬声器) 则不同,它们是进行电能和声能相互变换的电声器件。如传声器的任务是将声能变成电能,这是不同性质的能量转换,难度要大得多!因而成为电声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所谓“薄弱”,主要是指它的各项技术指标如频响、失真度和动态范围等都远低于其他电声设备的指标。如图(a),(b),(c) 分别列出典型的放大器、传声器和扬声器的频响特性曲线,读者一眼就能看出三者在频率范围和曲线的“平滑”程度等表现有多大差距!人们还注意到,传声器( 和扬声器) 的基本结构在几十年的长时间内尚未出现过脱胎换骨的变革,反过来,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探索。例如:传声器( 和扬声器) 的各项客观技术指标与主观听感的关系?至今尚未有定论。
行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客观技术指标好的传声器,并不代表其主观听感一定很好;而客观技术指标差的传声器,其主观听感就不大可能很好。
以电容传声器( 有线) 为例,最便宜的售价可以是几角钱买一个( 不带外壳),同样可以用于开会发言、唱歌和乐器拾音;随着“档次”的升级,价格可以是几元、几十元、几百元( 属中档级) 到几千元( 高档级)。 指向性描述麦克风对于来自不同角度声音的灵敏度,规格上常用如上的polar pattern来表示,在每个示意图中,虚线圆形的上方代表麦克风前方,下方则代表麦克风的后方。
全指向式
全向式(Omnidirectional)对于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其灵敏度是相同的。常见于需要收录整个环境声音的录音工程;或是声源在移动时,希望能保持良好收音的情况;演讲者在演说时配带的领夹式麦克风也属此类。全向式的缺点在于容易收到四周环境的噪音,而在价格方面相对较为便宜。
单一指向式
常见的单一指向式为心型指向(Cardioid)或超心型指向(Hypercardioid),对于来自麦克风前方的声音有最佳的收音效果,而来自其他方向的声音则会被衰减,常见于手持式麦克风和卡拉OK场合,此类型的极端为枪型指向(Shotgun)。
双指向式
双指向式(Bi-directional或Figure-of-8)可接受来自麦克风前方和后方的声音,实际应用场合不多。 灵敏度
指麦克风的开路电压与作用在其膜片上的声压之比。实际上,麦克风在声场必然会引起声场散射,所以灵敏度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实际作用于膜片上的声压,称为声压灵敏度,另一种是指麦克风未置入声场的声场声压,称为声场灵敏度,其中声场灵敏度又分为自由场灵敏度和扩散场灵敏度。通常录音用麦克风给出声压灵敏度,测量用麦克风因应用类型给出声压或声场灵敏度。
灵敏度的单位是伏/帕(伏特/帕斯卡,V/Pa),通常使用灵敏度级来表示,参考灵敏度为1V/Pa。
频率响应
是指麦克风接受到不同频率声音时,输出信号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发生放大或衰减。最理想的频率响应曲线为一条水平线,代表输出信号能直实呈现原始声音的特性,但这种理想情况不容易实现。一般来说,电容式麦克风的频率响应曲线会比动圈式的来得平坦。常见的麦克风频率响应曲线大多为高低频衰减,而中高频略为放大;低频衰减可以减少录音环境周遭低频噪音的干扰。
频率响应曲线图中,横轴为频率,单位为赫兹,大部份情况取对数来表示;纵轴则为灵敏度,单位为分贝。
阻抗
在麦克风规格中,都会列出阻抗值(单位为欧姆),根据最大功率传输定理(Maximum Power Transfer Theorem),当负载阻抗和麦克风阻抗匹配时,负载的功率将达到最大值。不过在大部份阻抗不匹配的情况下,麦克风依然能使用,也因此造成这项规格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视。一般而言,低于600欧姆为低阻抗;介于600至10,000欧姆为中阻抗;高于10,000欧姆为高阻抗。例如像Shure SM58这支麦克风的阻抗值为300欧姆。
3-pin XLR接头可以产生平衡输出信号,可有效消除外来的噪声干扰。三支针脚会标明1、2、3三个数字;在美规中,1代表接地线,2代表正相(hot)讯号,3代表反相(cold)讯号;欧规中,1代表接地线,2代表反相(cold)讯号,3代表正相(hot)讯号。
等效噪声
用来描述传声器自身的噪声电压。
信号噪声比
用传声器输出信号电压与传声器内在噪声电压比值的对数值来衡量。一般优质电容式传声器的S/N值为55~57dB。
方向性
方向性描述麦克风的灵敏度随声源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模式。ADI公司的所有MEMS麦克风都是全向麦克风,即它们对来自所有方向的声音都同样敏感,与麦克风所处的方位无关。无论麦克风的收音孔位于x-y平面、x-z平面还是y-z平面,此图看起来都相同 。
动态范围
麦克风的动态范围衡量麦克风能够做出线性响应的最大SPL与最小SPL之差,它不同于SNR(相比之下,音频ADC或DAC的动态范围与SNR通常是等同的) 。
等效输入噪声(EIN)
等效输入噪声(EIN)是将麦克风的输出噪声水平(SPL)表示为一个施加于麦克风输入端的理论外部噪声源。低于EIN水平的输入(SPL)在麦克风的噪底以下,并且在麦克风能够产生输出的信号动态范围以外。EIN可以从动态范围或SNR参数导出,如下式所示:
EIN=最大声学输入-动态范围
EIN=94dB-SNR
总谐波失真(THD)
总谐波失真(THD)衡量在给定纯单音输入信号下输出信号的失真水平,用百分比表示。此百分比为基频以上所有谐波频率的功率之和与基频信号音功率的比值 。
电源抑制比(PSRR)
麦克风的电源抑制比(PSRR)衡量其抑制电源引脚上的噪声,使之不影响信号输出的能力。PSRR通过将一个217 Hz、100 mV峰峰值正弦波施加于麦克风的VDD引脚来测量。PSRR测量将给出从麦克风的输出来看,此输入信号衰减了多少dB。此参数之所以使用217 Hz频率,是因为在GSM电话应用中,217 Hz开关频率通常是电源的一个主要噪声源 。
最大声学输入
最大声学输入指的是麦克风能够承受的最高声压级(SPL)。高于此参数的SPL会导致输出信号发生严重的非线性失真。最大声学输入用峰值SPL来规定,而不是均方根值 。 随着网络的普及,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逐渐成为我们和朋友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不过,当大家谈兴正浓的时候,如果在语音中夹杂着其他的杂音,或者耳机中同时传出自己和对方的说话声,你一定会觉得非常扫兴。这时,千万不要怪你的麦克风,很可能不是它的错。
不少人在使用麦克风之前,喜欢将音量控制面板中“麦克风”一栏的“静音”选项的勾去掉,并且把麦克风音量调到最大。其实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测试说明这一点。
试验一
在音量控制面板中,先把“麦克风”一栏的“静音”选中,然后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录音机”来做 录音测试 ,当对着麦克风说话时,“录音机”中是有波形的。这说明录音操作是实现了的。
试验二
而当把麦克风的“静音”选项的勾去掉,再用“录音机”进行录音时,首先进入你耳朵的,恐怕 就是音箱或耳机中那些刺耳的杂音了。录音后再听一下回放,你会发现你的声音有重叠现象。
试验三
当把麦克风的音量调到最小时,仍然可以录音。而且录出来的声音音量没有任何问题,说明该音量控制对于麦克风输出的声音音量没有什么影响。
通过以上测试,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麦克风”的“静音”选项并不是控制麦克风发声的,而是控制音箱和耳机是否反馈麦克风的声音。所以建议大家在使用麦克风时,将“静音”选项选中!这样你可以消除耳机中的杂音和回馈音,以便得到更好的语音效果。
(2)调节“麦克风”中的音量控制滑块,并不能改变麦克风实际输出音量的大小。问:既然这个麦克风选项没有用,那如何才能正确调节麦克风呢?答案:首先双击“小喇叭”图标,打开“选项中的“属性”界面,然后选中“录音”并确定,然后进入“录音控制”的对话框,这里也有一个麦克风选项,勾选“麦克风”一栏的“选择”项,接下来就可以用音量控制来调节麦克风的音量了。
最后补充两点:
(1)如果双击“小喇叭”图标没有看到“麦克风”的选项,你可以打开“选项”中的“属性”, 然后选中“播放”,并在界面下方的列表框中将“麦克风”一项选中即可。
(2)如果将麦克风的音量调到最大,对方还是听不清,可以将麦克风的“话筒增强”打开, 具体方法为:打开“选项”中“属性”,选择“录音”并确定,然后进入“录音控制”面板,在该面板中点击“麦克风”一栏下的“高级”按钮,并在“麦克风高级控制”界面中将1.Mic Boost”选中即可。在确保麦克风是“健康“的前提下,通过上述设置,你的麦克风一定会更加有活力。
传声器的拾音
传声器的不同距离的拾音所出来的声音效果质量也会不同
1:近距离(5—10cm)——有较强的真实感与亲切感,声音干净,清晰度高,适合嗓音小的歌手与流行唱法。
2:中距离(10—20cm)语言轻松爽朗,乐音清晰明亮,声音干净,适合通俗,民族长发的歌手,以及中音语调的主持人。
3:远距离(20—30cm)音色浑厚饱满,幅度较强,泛音较多,适合美声唱法的歌手,歌手气息够用,相应水平高。
要根据其需求来进行确定什么距离能拾取出更好的声音。 麦克风是多媒体教室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它使用简单,价格也相对便宜,但其作用举足轻重。麦克风是多媒体设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之一,如果使用不当,会大大降低其寿命,影响多媒体教室的正常使用。其维护保养要注意以下常识:
1、正确安装与拆卸连接线与麦克风。把XLR插头(俗称卡侬头)插入麦克风,旋转插头使上面的扣键与麦克风上的槽口对准,然后将插头推入麦克风,直至扣键定位;麦克风与连接线分开时,可握住插头,同时按住压扣键,然后将插头从麦克风拉出。切勿在没有对准或按下压扣键的情况下强行进行接入和分开的操作。
2、麦克风在使用中出现“啸叫声”,可能是由于手罩住了麦克风头部或麦克风太接近扩音器造成的,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首先降低音量,拉开同扩音器的距离,尽量避免麦克风与扩音器相对,然后再调节到合适的音量。
3、麦克风是一种高灵敏度的音响设备,必须注意轻放轻拿,避免从高处掉下。撞击可能会造成麦克风灵敏度降低甚至损坏。
4、不要对麦克风用力吹气或用手拍打其头部以试音,正确的试音方法是对准麦克风以正常口气说话。
5、对麦克风开关键的推拉要注意力度适中,推拉到位。如果在使用中发现有极大的噪音,可能是由于开关键未推拉到位或接触不好造成的,正确的做法是重新推拉开关。若是接触不好,应及早维修。
6、会议用麦克风或无线话筒长期不用,应该取出电池,待使用时再安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声音断续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电池电力不足造成的,要及时更换新电池。
7、不用时,将麦克风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场所,避免在温度、湿度过高的场所存放和使用,以免影响麦克风的灵敏度和音色。 麦克风有杂音,第一归结为音乐音质问题,一些劣质的声音本身就包含杂音的刺耳效果,你可以选择取消试听此声音,然后选择更换其他音乐即可。
可能会出现硬件故障,检查麦克风是否完好无缺,是否有异物落入其中,是否震动纸边缘已经剥落、损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对麦克风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麦克风即可。
也有可能是电路中交流成分过大,这个时候很可能是音箱电源的滤波电路出现了故障,特别是滤波电容。还有就是电源问题,可能是电源导致的电流声,属正常现象。
麦克风和电脑主机间连接如果有问题,则把麦克风和电脑主机连接断掉,再重新正确连接,并查看有无接触不良现象。 麦克风处于加强状态可能出现此问题,只需把麦克风加强去掉即可,因为有的声卡不支持。
查看您周围有没有磁场和带声波的物质,如手机、电扇等设备,把带磁场的电器设备拿开即可解决此问题。
奔驰都有哪些系列,其中包含哪些车型?
奔驰都有哪些系列,其中包含哪些车型?
小型/微型车:
原来的第一第二代A级,第一代短轴版车长只有3575mm,作为城市代步车,采用了创新的三明治车身,内部空间不错,虽然和Smart定位有些重叠,但是销量还不错,德国路上依旧能见到。奥迪宝马无对应车系,现款奥迪A1和当年的A级定位差不多,但是A1投产的时候A级已经变成和A3对应的紧凑型车了。
第二代B级,轴距缩短了79mm,据说是为了给7座版让位,可是7座版一直没有消息
CLA(Coupé, Limousiene, A:跑车,四门轿车,A级)是四门轿跑,还有旅行版也叫猎装版,和奥迪A3三厢版,即将要出的宝马1系三厢版,或者宝马2系轿跑对应。
GLA是紧凑型SUV,说是SUV,其实高度只有1497mm,和轿车差不多,但是底盘高,所以空间惨不忍睹。和奥迪Q3,宝马X1,路虎极光对应。
现款C级,完全是S级的缩小版。C Coupe是C级的轿跑,是新增的车系,从上一代C级开始出现,比奥迪A5,宝马4系略便宜,至于为什么下文E级Coupe的段落会解释。
CLK现在叫E Coupe,敞篷版叫E Cabrio,虽然是用E级的外形,其实是C级的平台,和奥迪A5,宝马4系对应。GLK是中型SUV,以后会改名叫GLC,因为用C级的平台对应。和奥迪Q5,宝马X3对应。
中大型:
E级有人说代表Exekutive行政级,其实第一代命名方式是先是排量代号再是字母,200E/ 280E/ 500E等等,E代表Einspritzmotor直喷发动机,后来统一字母在前面,索性就把E放在前面了。除了四门轿车也有旅行车,是中大型轿车,也有旅行车,国内也叫行政级,和奥迪A6,宝马5系对应。
CLS是E级四门轿跑,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四门跑车,价格比E级高,和奥迪A7对应,宝马6系Gran Coupe定位稍高。
M级是中大型豪华越野车,奔驰的第一款SUV,由于和宝马M部门重名,车型代号中间加个L作为连接,这个L不是加长的意思,比如ML350,ML400,ML63 AMG。小改款之后会叫GLE,因为是基于E级打造。全系的特点是C柱粗壮,第三面侧窗和前两面不是连着的,而是和后窗连着,D柱隐藏。对应奥迪Q7和宝马X5。
代号140的奔驰S级,最经典的S级,国内“大奔”,“虎头奔”的叫法也是因为这一代S级产生的,这一代S级车身巨大,长轴版轴距达到了3165mm!和现款S级一样!比当时的竞争对手大了整整一圈!不过因为太大遭到欧洲媒体的诟病,所以下一代车身缩小,设计也改成了轻快风格。这一代S级也是第一代搭载12缸发动机的S级,408马力在当时无人能及。
因特网 互联网 万维网 之间有什么区别? 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具体些!
准确的说,万维网、互联网、因特网之间是有区别的。
谈“因特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在《谈电脑和网络术语中一物多名现象》一文中,我提到了“因特网”的定名问题。但事实上现在“互联网”一词仍在使用。是不是这两个名称在使用时完全没有区别,抑或是指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答案肯定后者。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顾一下因特网的历史。
因特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最初名为“阿帕网”(ARPAnet)是一个军用研究系统,后来又成为连接大学及高等院校计算机的学术系统,现在则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五大洲150多个国家的开放型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许多服务商。普通电脑用户只需要一台个人计算机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因特网服务商连接,便可进入因特网。但因特网并不是全球唯一的互联网络。例如在欧洲,跨国的互联网络就有“欧盟网”(Euronet),“欧洲学术与研究网”(EARN),“欧洲信息网”(EIN),在美国还有“国际学术网”(BITNET),世界范围的还有“飞多网”(全球性的BBS系统)等。
了解了以上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大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和小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当我们所说的是上文谈到的那个全球最大的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互联网络时,我们就称它为“因特网”或称为“国际互联网”,虽然后一个名称并不规范。在这里,“因特网”是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的,因而开头字母必须大写。但如果作为普通名词使用,即开头字母小写的“internet”(“interreto”),则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一个大型网络。按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的网络系统可以通称为“互联网”。这就是说,因特网和其他类似的由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都可算是“互联网”,因特网只是互联网中最大的一个。《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互联网”和“因特网”所下的定义分别是“指由若干电子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和“目前全球最大的一个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是由美国的ARPA网发展演变而来的”。可供参考。
最后说明一下,因特网作为专有名词,在使用时除了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之外,通常在它的前面还要加冠词la,(即la Interreto),而且还可以简称为“la Reto”。
WWW,万维网,TTT —— 近乎完美的对译
凡是上网的人,谁不知道“WWW”的重要作用?要输入网址,首先得打出这三个字母来。这三个字母,就是英语的“World Wide Web”首字母的缩写形式。“WWW”在我国曾被译为“环球网”、“环球信息网”、“超媒体环球信息网”等,最后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译为“万维网”。国柱先生在《胡说集》Gz18“妙译WWW”一文中,对它的汉语对译词“万维网”(Wan Wei Wang)大加赞赏,这是毫不过分的。“万维网”这个近乎完美的对译词妙就妙在传意、传形、更传神,真是神来之译!
无独有偶,“WWW”的世界语的对译词“TTT”,也是由三个相同字母组成的,译得也令人叫绝。“TTT”是世界语的“Tut-Tera Teksa?o”首字母缩写。据俄罗斯世界语者Sergio Pokrovskij编写的《Komputada leksikono》(计算机专业词汇)上的资料,“WWW”最初的对译形式是“Tutmonda Tekso”,就在这一译名出现的当天,即1994年8月5日,便立即有人在网上建议改为“Tut-Tera Tekso”,8天后,也就是8月13日,才经另一人根据一位匿名者的提议,定译为“Tut-Tera Teksa?o”(字面义为“全球网”)。这个译名的缩写TTT,形式整齐,语义完全吻合,好读、好记、好写。这是集体智慧的创造。它也雄辩地证明了世界语的表现力是很强大、很灵活、很有适应力的,比起汉语和英语来并不逊色(请比较一下WWW的法语对译词“Forum elektronique mondial”和西班牙语对译词“Telarana Mundial”,它们的缩写形式分别是“FEM”和“TM”)。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又想起我国近代翻译大师严复先生的一句名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一个好的译名只有在译者,有时甚至数位译者,长时间搜肠刮肚、苦苦思索后才能产生出来。
万维网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因特网也包括电子邮件、Usenet以及新闻组)。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关于万维网以及浏览万维网的一些世界语术语,我将在以后所发的帖子中陆续作些介绍。
Internet是一个把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网络用各种传输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因此,有人称之为网络的网络,中文译名为因特网、英特网、国际互联网等。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等。
WWW(World Wide Web)简称W3,有时也叫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等。WWW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ERN)研制,其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利用Internet进行方便地通信,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
WWW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之上的。WWW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Hyper Markup Language)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为基础。能够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的、一致的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其中WWW服务器采用超文本链路来链接信息页,这些信息页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上;本链路由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维持,WWW客户端软件(即WWW浏览器)负责信息显示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Internet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将信息的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上。目前,用户利用WWW不仅能访问到Web Server的信息,而且可以访问到FTP、Telnet等网络服务。因此,它已经成为Internet 上应用最广和最有前途的访问工具,并在商业范围内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WWW客户程序在Internet上被称为WWW浏览器(Browser),它是用来浏览Internet上WWW主页的软件。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软件主要有Netscape communicator 和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WWW浏览提供界面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用户只需提出查询要求,至于到什么地方查询,如何查询则由WWW自动完成。因此WWW为用户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用户只要操纵鼠标,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所需的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WWW使得非常复杂的Internet使用起来异常简单。
WWW浏览器不仅为用户打开了寻找Internet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页信息资源的便捷途径,而且提供了Usenet新闻组、电子邮件与FTP协议等功能强大的通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