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新会今日查笃撑主持人的简单介绍

课程:

雷霆881的电台节目及主持人

梁文道-前商业一台台长以及曾主持节目:《风波里的茶杯》、《打书钉》等“烽烟节目”时事评论节目主持人(已离职)

郑经翰—曾主持节目:《风波里的茶杯》(已离职,第三届立法会议员)

林旭华—曾主持节目:《风波里的茶杯》(已离职)

黄毓民—曾主持节目:《政事有心人》、《不谈风月》(已离职;现时在网络电台MyRadio主持时事评论节目) ,现任立法会议员)

郑丹瑞-曾主持节目:《爸爸早晨妈妈早晨》(已转职无线电视)

毛舜筠—曾主持节目:《爸爸早晨妈妈早晨》(已离职)

翁静晶—曾主持节目:《危险人物》(已离职)

施南生—曾主持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881)》(已离职)

张楚勇—曾主持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881)》(已离职)

何亨(真名:梅锦强)—曾主持节目:《越位越出位》、《为人民服务》、《《香港几咁好 为人民服务》、《一后两王》(已离职,并于UonLIVE网上电台担任节目总监一职)

何国良—曾主持节目:《危险人物》、《为人民服务》、《香港几咁好 为人民服务》(已离职)

梁礼勤—曾主持节目:《一切从音乐开始》、《越位关系》、《越位越出位》、《各有各天空》((已离职)

Rosa—曾主持节目: 《一人一大学》、《云海游记》、《球迷集中赢》(已离职,现时在网络电台MyRadio主持旅游节目及足球节目和于香港公开大学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任教电台广播主持技巧的课程)

卢觅雪-《在晴朗的一天出发(曾主持881和903,现重返903)》主持人、《在晴朗的一天出发》声音专栏 主持人(已再转任至叱咤903商业二台)(现已离开商台)

黄伟民-曾主持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881)》、《在晴朗的一天出发》声音专栏(已离职)

刘伟恒-曾主持节目:《一切从音乐开始》、《床前明月光》、《我恒我诉》、《越位关系》、《越位越出位》、《一后两王》、《韩流袭港》、《巴巴闭 afternoon D》、《雷霆音乐派》(已离职)

基斯—曾主持节目:《三只乌鸦吖吖吖》 、《跳入凌晨》、《基斯歌歌包围你》、《6 时恭候》、《祝君早安》、《丑时动舞》、《一切从音乐开始》、《是他也是你和我》、《雷霆音乐派》(已离职)

李慧雅—曾主持节目:《一切从音乐开始》(已离职)

黄冠斌—曾主持节目:《0600 Good morning》、《6 时恭候》、《祝君早安》、《雷霆音乐派》和《一切从音乐开始》(已离职)

查小欣-《巴巴闭边个够我查笃撑》主持人,曾主持节目:《茶煲里的查笃撑》(兼职亚洲电视)

陶杰-《光明顶》主持人、《在晴朗的一天出发》声音专栏,曾主持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881)》

何利利-《有谁共鸣》(881和903节目)主持人、《两个女人越夜越美丽(881节目)》主持人,曾主持节目:《一后两王(881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903)》、《两个女人(881节目)》

李慧玲-《左右大局》主持人、《在晴朗的一天出发》声音专栏 ,曾主持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881)》、《无底深谈》

葛民辉-《久久久但愿人长久 》主持人,曾主持节目:《嘈喧巴巴闭九九九唔搭八》

林晓峰-《巴巴闭 afternoon D》主持人、《成班哗鬼嘈喧巴巴闭》主持人,曾主持节目: 《嘈喧巴巴闭九九九唔搭八》、《巴巴闭边个够我查笃撑》(兼职亚洲电视)

陈永陆-著名股票节目主持人

潘小涛-《串》、《在晴朗的一天出发(881)》主持人、《在晴朗的一天出发》声音专栏、《打书钉》主持人、《发现新大陆》主持人,曾主持节目:《左右大局》

黄永-现任商业一台台长和商业电台策划总监,《在晴朗的一天出发(881)》主持人、《在晴朗的一天出发》声音专栏、《发现新大陆》,曾主持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903)》、《左右大局》

江丽芬—《在晴朗的一天出发(881)》主持人及监制、《在晴朗的一天出发》声音专栏、《打书钉》主持人

余宜发(Andes Yue)-《一切从音乐开始》主持人、《发式早餐》主持人(兼职无线电视)

蔡静宜—《祝君早安》主持人、《一切从音乐开始》主持人、《雷霆音乐派》主持人,曾主持节目:《一切从音乐开始》、《甜美生活》(2005年暑期节目)

周鹏—《体育精神》主持人、《球迷集中赢》主持人、《发现新大陆》主持人、《理想怎样》主持人

洪松荫—《体育精神》主持人

泰山—《是他也是你和我》主持人、《雷霆音乐派》主持人、《OT 任务王》主持人 ,曾主持节目:《三只乌鸦吖吖吖》、《泰山声声大突袭》

陈聪—《发现新大陆》主持人 、《巴巴闭边个够我查笃撑》主持人、、《球迷集中赢》主持人、《一台好戏》主持人

冯志丰—《一人一大学》主持人、《超级玩具迷》主持人、《同途有心人》主持人,曾主持节目:《一台好戏》

陈慧仪—《人生交叉盘》主持人

麦咏宜—《盘股初开》主持人、《同途有心人》主持人、《宜乐无穷》主持人

黄英琦—《声色短打》主持人

杨美琪—《秋季限定版》主持人、《雷霆音乐派》主持人 ,曾主持节目:《春季限定版》、《夏季限定版》、《美琪放送》、《雷霆音乐派台歌》

胡莉芹(翠花)—《人生交叉盘》主持人、《投资必修科》主持人、《发现新大陆》主持人 ,曾主持节目:《三只乌鸦o丫o丫o丫》

黎淑芬—《一台好戏》主持人、《球迷放暑假》主持人、《球迷集中赢》主持人

梁嘉贤(细细粒)—《一刻馆》主持人、《成班哗鬼嘈喧巴巴闭》主持人、《又爱上子夜场之嘉贤》主持人,曾主持节目:《最好的时光》

方方—《最好的时光》主持人

莎拉—《最好的时光》主持人

丘健威—《球迷集中赢》主持人

村长—《球迷放暑假》主持人、《球迷集中赢》主持人

张福元—《赛马实况报道》主持人

何文光—《赛马实况报道》主持人

骆颖豪—《赛马实况报道》主持人,曾主持节目:《马照跑》

逸东—《赛马实况报道》主持人,曾主持节目:《马照跑》

连家欣—《赛马实况报道》主持人、《赛马点评》主持人、《大宠爱》,曾主持节目:《大宠爱回归》、《马照跑》

叶伟恩—《赛马实况报道》主持人、《马照跑》主持人

梁浩贤 —《赛马实况报道》主持人、《马照跑》主持人

杜光庭 —《大宠爱》主持人、《奥运精神》主持人,曾主持节目:《雷霆音乐派之新人发声》

薛梅 —《超级玩具迷》主持人、《大宠爱》主持人、《薛听音乐》主持人

郭志仁 —《左右大局》主持人,曾主持节目:《OT 任务王》

朱丽珊—曾主持节目:《OT 任务王》

蒙为亮—《OT 任务王》主持人

吴嵩—《赛马点评》主持人

朱丽珊—《一台绿色》主持人

阮子健—《在晴朗的一天出发(881)》主持人、《打书钉》主持人

邓洁明—《两个女人越夜越美丽》主持人、《巴巴闭边个够我查笃撑》主持人

费明海—《奥运精神》主持人

陈淑薇—《政好星期天》主持人、《政经星期六》主持人

罗辉—《政好星期天》主持人

黄江天—《政好星期天》主持人

刘锐绍—《政好星期天》主持人

蔡文坚—《政经星期六》主持人,曾主持节目:《风波里的茶杯》、《新闻一周》、《在晴朗的一天出发(903)》

许耀斌—《一切从音乐开始》主持人

历史高手,请介绍一下元朝的崛起到灭亡

元王朝的建立

1260年三月,忽必烈受到东道诸王塔察儿、西道诸王合丹等的拥立,在开平召集忽里台,即大汗位,建元中统。同时任用汉族士人建立了中书省、十路宣抚司等政务行政机构,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阿里不哥也在漠北召开忽里台,称汗,据有漠北地区。驻军六盘山的蒙古军主帅浑都海、陕西的刘太平,以及四川蒙古军的一些将领,拥护阿里不哥为汗,企图以秦蜀之地响应。

忽必烈遣廉希宪为京兆等路宣抚使,杀刘太平和四川军中依附阿里不哥的将领。不久,诸王合丹、汪良臣等合军,击败浑都海和逾漠南下应援的阿蓝答儿,完全控制了关陇川蜀地区。

七月,忽必烈亲率大军去和林征阿里不哥。九月,阿里不哥败逃,追至吉利吉思。忽必烈命宗王移相哥统领一军留驻和林,以待阿里不哥。

1261年秋,阿里不哥率军袭击移相哥军,乘胜南下。忽必烈急忙率领张柔等七处汉军,并令董文炳率射手千人,塔察儿率军士万人从征。十一月,忽必烈军与阿里不哥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苏赫巴托省南部)。诸王合丹等为右军;诸王塔察儿等将左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合势进攻。塔察儿与合必赤分兵奋战,大破阿里不哥的斡亦剌军。阿里不哥后军阿速台复至,再战,两军各有伤亡。阿里不哥北撤,忽必烈也还军。

因忽必烈切断了汉地对漠北的物资供应,阿里不哥陷于窘境,便派阿鲁忽(察合台孙)前往主持察合台汗国政务。但阿鲁忽取得汗位后,拒绝向阿里不哥提供物资,并扣留其使者,于是阿里不哥举兵而击阿鲁忽,进驻阿力麻里,阿鲁忽西走撒马尔罕。

1264年(至元元年),阿里不哥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向忽必烈投降。

中原汉地成为忽必烈政权的重心,他依靠汉族士大夫,推行"汉法",改革蒙古统治者对汉地的统治方式。1262年,山东行省大都督李檀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战之机,结宋为外援,占据济南,并企图策动华北各地诸侯响应。忽必烈调集重兵围攻济南,七月城破,李檀被杀。忽必烈因势利导,罢世侯,置牧守,分民、兵之治,废州郡官世袭,行迁转法。专制一方的世侯势力受到限制和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1271年(至元八年)十一月,忽必烈诏告天下,正式建国号为"大元"。1272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宣布大都为元朝的都城。

统一江南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集中力量攻取南宋汉水中游南北岸两大军事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市区)、樊城(襄樊市汉水北市区)。从1268年(至元五年)起,经过六年的围攻,终于在1273年正月破樊城,二月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撤除了南宋长江中游的屏障。

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为统帅,分两路大军南进。左军由合答统率,以刘整为前锋,由淮西出师。右军由伯颜和阿术统领,九月,自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同时,命董文炳自淮西正阳南逼安庆,以为呼应。十二月,元水师入长江,克宋江防要塞阳罗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逃走,汉阳、鄂州宋军降。伯颜留阿里海牙经略荆湖,自领水陆大军顺流而东,以吕文焕为前锋。宋沿江诸帅多为吕氏旧部,皆不战而降。1275年二月,贾似道被迫督诸路精兵,抵拒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伯颜拒绝,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强与元军会战。宋军因内部不和,一触即溃。同年秋,伯颜从建康(今江苏南京)分兵三道趋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伯颜和阿塔海由中道节制诸军,水陆并进。1276年(至元十三年)正月,元军会集临安城北,二月,宋幼帝赵昆上表降元,宋亡。1279年,元军全部占领四川,又迫灭南宋卫王于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海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国内南北对峙的分裂和战乱局面,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对外战争

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对高丽的侵扰

1218年蒙古联合高丽击败侵入高丽的契丹叛部,双方结盟。后来蒙古向高丽肆意诛求,屡次兴兵入侵,激起高丽人民的强烈反抗,使蒙古未能达到灭亡高丽的目的。忽必烈即位后,高丽成为元朝的属国。元朝迫使高丽国王以子弟入质,强迫高丽纳贡,向高丽征兵。除派达鲁花赤进行监督外,并于1283年(至元二十年)在高丽置征东行省加强统治,也常派兵压境或入侵。为了避免高丽上层统治者反抗,蒙古统治者也采取笼络手段,封官赏赐或以皇女下嫁,1274年(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将皇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嫁高丽王。

对日本的战争

1274年(至元十一年)派忻都、洪茶丘率兵出征日本,因矢尽船毁而还。1281年(至元十八年),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今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对安南、占城的战争

1282年(至元十九年)派唆都出兵占城,遭占城军民反抗,1284年引兵还。同年,镇南王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隐蔽在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军。唆都战死。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脱欢再度出兵安南,但无进展,次年罢兵而还。

对缅国的战争

1277年(至元十四年),云南行省派兵征缅,招降三百余寨,三千余户,后因炎暑还师。1283年(至元二十年)宗王相吾答儿再度率师攻缅,缅王遣使请和。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缅王庶子废国王自立,内讧纷起,云南王率军乘机进至蒲甘,缅国无力反抗,纳贡降服。

对爪哇的战争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史弼、亦黑迷失、高兴等率军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今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与北方诸王之战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以后,蒙古宗王的反抗并没有因而终止。在忽必烈统治时期,从西北到东北,蒙古诸王的战乱一直不断。直到武宗时才大体平服。

海都、昔里吉之乱

1269年(至元六年),窝阔台后王海都、察合台后王八剌在塔剌思河畔召开大会,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并联合反对元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率诸王镇守阿力麻里。次年,海都援立八剌子笃哇为察合台汗,骚扰天山南北诸地。至元十二年(1275)正月,笃哇等以兵十二万进围哈剌火州达六月之久,畏兀儿亦都护纳女求和。忽必烈派右丞相安童辅佐那木罕同守北边。

1276年夏,随从那木罕北征的诸王昔里吉(蒙哥子)、明理铁木儿、药木忽儿(阿里不哥子)、脱黑帖木儿等发动叛乱,将那木罕、安童捕送海都处。但海都拒绝与昔里吉合兵。于是昔里吉等劫持宗王撤里蛮(蒙哥孙),退据额尔齐斯河上,大掠吉利吉思五部,东犯和林。应昌弘吉刺部只儿斡带、六盘山霍虎起兵响应。忽必烈命灭宋主帅伯颜率南征军主力北征,伯颜、土土哈部在鄂尔浑河上大破昔里吉军,收复了和林。

1283年,从叛诸王归降忽必烈。

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牙忽都、土土哈等曾击败海都军,但海都仍有强大的势力。1285年,驻守西北的宗王阿只吉军被笃哇击败。忽必烈又命伯颜代阿只吉总领北边诸军镇守。

乃颜之乱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四月,东北的宗王乃颜(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与胜纳合儿、哈丹(合赤温后王)、失都儿(哈撤儿后王)、也不干(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后王)等宗王起兵反元。五月,忽必烈亲率大军从上都出征。六月,忽必烈军与乃颜军大战,乃颜兵败被擒。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铁穆耳、土土哈、李庭等进击哈丹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据点,哈丹流窜辽东、辽西及高丽之间,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被最后击破。

海都、笃哇等的败降

忽必烈晚年,海都仍不断犯边。忽必烈命驻守畏兀儿地的诸王出伯征讨。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海都军进逼和林,围攻皇孙铁穆耳,和林宣慰使怯伯等响应海都。忽必烈率军亲征,海都军西遁,收复和林,命伯颜镇守。

成宗即位,以宁远王阔阔出(忽必烈子)、驸马阔里吉思(汪古部长阿剌兀思曾孙)等驻防西北。1296年(元贞二年),海都、笃哇军内分裂。宗王药木忽儿(阿里不哥子)、兀鲁思不花(蒙哥孙)等率领所部军一万二千人投归元朝。1298年(大德二年),笃哇等袭击元军,元守将阔阔出、床兀儿疏于防御,驸马阔里吉思战败被擒。成宗命药木忽儿领兵反击笃哇,大败笃哇军。1299年,成宗派皇侄海山(答剌麻八剌子)代阔阔出镇守北边,总领漠北诸军,床兀儿及老臣月赤察儿等为辅。1301年(大德五年),海都军东犯,海山等率元军与海都军大战于和林之北,海都军溃,海都在归途中病死。其子察八儿继立。1303年(大德七年),笃哇、察八儿遣使"请命罢兵,通一家之好",成宗许和。1306年(大德十年),海山军越阿尔泰山,大败察八儿,察八儿降附笃哇。同年,笃哇死,成宗命其子宽彻继承察合台汗位。

成宗的守成政治

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忽必烈病死。其子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第三子铁穆耳领兵镇守漠北,这时都来上都参加忽里台。忽必烈生前立铁穆耳为皇太子。大会由真金妻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主持,月律鲁、伯颜、不忽木奉遗诏,与右丞相完泽、御史中丞彻里等拥立铁穆耳即皇帝位,是为成宗,蒙古尊号完泽笃汗。

成宗即位,内政以奉行忽必烈成规为务,国家相对安定,因而被称为守成之君。他尊孔崇儒,争取蒙汉儒臣的拥戴,同时又任用色目官员管理财赋。在他统治的十二年间,暂时地稳定了朝廷的政局。但是,以守成为方针的成宗统治时期,朝廷政治日渐腐败,财政经济的紊乱和钞法的败坏也仍在继续发展。

蒙古旧例,忽里台选汗大会之后,与会诸王都要接受新汗的赏赐。成宗滥加赏赐,争取蒙古贵族的支持。例如,三个驸马的赏银就超过十二万两。大量赏赐使朝廷内帑空虚。国用不足,动用钞本,形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财政愈加困难。

成宗实行守成政治,以缓和蒙、汉、色目官员间的冲突,各级官员越来越因循腐败,贪贿成风。右丞相完泽曾接受朱清、张珪的贿赂,成宗不理。又揭露中书平章赛典赤·伯颜、梁德珪等受贿事,成宗只好下诏将他们罢免。但第二年,赛典赤·伯颜、梁德珪等又都相继恢复原职。1303年,定赃罪十二章。各地查出并罢免贪官污吏一万八千四百余人。成宗晚年多病,朝政由皇后卜鲁罕和赛典赤·伯颜等把持,元朝的统治日益腐败了。

武宗的统治

1307年(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死后,皇室内部又爆发了帝位之争。皇后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相勾结,图谋立镇守河西、拥兵十五万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右丞相哈剌哈孙则秘密遣使北迎镇守漠北的怀宁王海山,南迎被卜鲁罕排挤出京的海山母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先至大都,立即派李孟与哈剌哈孙秘密定议。三月二日,爱育黎拔力八达率卫士入宫,诱执阿难答,诛阿忽台等,北迎海山。五月,海山至上都,大会诸王,处死卜鲁罕、阿难答,即帝位,是为武宗,蒙古号曲律汗。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相约兄弟叔侄世代相承。

武宗即位后,改和林等处都元帅府,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以太师月赤察儿为行省右丞相,原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出任行省左丞相。从此,蒙古漠北地区也成为元朝的一个行省。

武宗为争取诸王大臣的拥戴,滥加封赏。宗室多人进封王爵,许多大臣封国公。即位仅三个月,近臣获得高官厚禄的约达九百人。忽必烈时,枢密院大臣六员,这时增至三十二员。诸近侍从皇帝那里请得玺书,不经过中书省,即可取得官职。

为弥补国家财政亏空,1309年(至大二年),诏乞台普济、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立尚书省敛财。这时,借支钞本已达一千万锭以上。物重钞轻,钞法大坏。九月,新造"至大银钞"颁行。至大三年(1310年)正月,铸造铜钱行使。又定税课法,鼓励官员多方征税,肆意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天灾,农民破产流亡,仅江浙一省流民就达一百三十多万。

仁宗的"汉法"政治

武宗海山即位不满四年,即在至大四年(1311)正月病死。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皇帝位,是为仁宗,蒙古号普颜笃汗。

仁宗曾随李孟学习儒学,倚重汉人文臣。即位后,革除武宗旧政,力行"汉法"。武宗死后,仁宗不待正式即位,即在正月间废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拘捕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处死。各地行尚书省仍恢复为行中书省。

仁宗即位不久,即下诏罢废至大银钞及铜钱。民间行使者至行用库倒换。依旧印造中统钞及至元钞。凡官司出纳,一准中统钞数。同时派官焚毁至大钞。 仁宗通过对孔孟的崇奉,表明以儒家的纲常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汉人儒士被任用,儒学在元朝得到重视。

1313年(皇庆二年)下诏正式实行科举。自1314年八月,各州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参加考试的文士)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御试。以后,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科举实行后,在政治上多少满足汉人地主要求广开仕途的愿望,也使汉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传播。

仁宗采用汉人传统的理财方法经理田赋。1314年,平章政事章闾建议行经理之法,规定有田之家及诸王位下、寺观、学校、财赋等田,一切从实自首,做到"税入无隐"。并派官员到江浙、江西、河南三省实行经理。但遭到贵族、乡豪的抵抗,官员以虚为实,妄增顷亩,变成对百姓的巧取豪夺。经理田赋因而停止。

英宗继位与南坡之变

1320正月,仁宗病死,太后答吉随即命权臣铁木迭儿复为中书右丞相。三月,拥立仁宗之子硕德八剌即皇帝位,是为英宗,蒙古号格坚汗。

铁木迭儿依靠太皇太后的支持,大肆更换省官,专权报复,杀害仁宗朝弹劾过他的御史中丞杨朵儿只和中书右丞萧拜住等人。英宗起用安童孙拜住为中书左丞相,以为牵制。1322年二月,英宗令拜住总领左、右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八月,铁木迭儿病死。十月,拜住升任右丞相。

英宗屡修佛事,诏各郡建八思巴殿。英宗崇佛而用儒,起用名将张弘范子张珪为中书平章政事,辅佐朝政。

铁木迭儿死后,拜住处置铁木迭儿父子及义子御史大夫、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铁失等贪赃不法事,将铁木迭儿子八思吉思处死,籍没家产。1323年二月,太皇太后答吉病死。

铁木迭儿余党,遭到沉重打击,但并没有甘心于失败,密谋反乱。1323年(至治三年)八月,英宗自上都南还,右丞相拜住等从行,至南坡驻营。御史大夫铁失与铁木迭儿子、前治书御史锁南、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等发动政变,铁失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铁失入英宗行帐,亲手杀死英宗。铁失等当夜驰回大都,收封省部印信,遣使奉玉玺至漠北晋王也孙铁木儿镇所。九月,也孙铁木儿在漠北即位,次年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

两都之战和文宗继位

泰定帝在位仅有五年,他自称"遵祖宗成宪",没有什么新的建树。前朝未能解决的"国用不足"的财政困难,更加严重。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病死于上都。一场皇位争夺战爆发了。

留守大都的金枢密院事燕帖木儿和西安王阿剌式纳失里发动政变,控制大都,遣使迎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入京。九月,图帖睦尔在大都即皇帝位,改元天历,宣称待大兄(和世束)到来让位。上都方面,辽王脱脱(斡赤斤后)、梁王王禅(甘麻剌孙,泰定帝侄,封地在云南)、右丞相塔失铁木儿、左丞相倒剌沙、御史大夫纽泽等闻变,九月间也在上都拥立泰定帝幼子阿剌吉八即皇位,是为天顺帝。上都与大都形成两个皇帝并立的对峙局面。而辽东、关陕、川蜀等地先后起兵响应上都。两都之战发展为大规模内战。

上都军与大都军在居庸关、古北口一带展开激战。上都军虽然在大都城下屡次受挫,仍声势浩大。正当上都军全力南进时,在东北的东路蒙古元帅不花帖木儿(燕帖木儿之叔)与搠只哈撒儿后王齐王月鲁不花,在十月十三日乘虚进围上都,留守倒剌沙等出降。阿剌吉八被俘。上都的支持者失去首领,相继溃散瓦解。梁王王禅及倒剌沙、纽泽等均被处死。

两都之战刚结束,明宗、文宗兄弟间的争权斗争又起。天历二年(1329)正月,和世束在和林之北,即皇帝位,是为明宗,蒙古号忽都笃汗,立图帖睦尔为皇太子。五月,图帖睦尔自大都出发北上,迎明宗,镇南王帖木儿不花等随行。明宗南下,八月初,至上都附近的旺兀察都之地,图帖睦尔来见。几日后,明宗暴死。图帖睦尔在上都以皇太子复即皇帝位,是为文宗,蒙古号札牙笃汗。

文宗即位后,调动数省兵力,才平息了四川、云南等地的蒙古诸王叛乱。

在文宗统治时期,汉文化得到多方面的提倡。天历二年(1329)二月,文宗在大都建立奎章阁学士院,聚集人才,汉族的儒学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发扬。同年九月,又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院编纂《经世大典》。《经世大典》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元代典制纪录,成为明初纂修《元史》的依据,而且是文宗行"汉法"崇文治的一个标志。文宗在信用文臣的同时,又极力表示尊孔崇儒,以争取汉人文士的拥戴。

文宗初即位,以燕铁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封太平王。文宗复位,又因燕铁木儿"大有勋劳于王室",加封太师,追封三代,把持朝政。他的儿子唐其势扬言"天下本我家天下"。文宗受制于权相燕铁木儿,元朝国势日渐衰落。

1332年(至顺三年)八月,文宗在上都病死。九月,卜答失里后奉遗诏,立明宗次子,八不沙后所生的懿必质班作皇帝(宁宗)。宁宗年仅七岁,即位不满两月病死。

宁宗死后,燕铁木儿请立文宗幼子燕帖古思。卜答失里后不允,遣使自广西迎回妥欢贴睦尔。燕铁木儿仍持异议,迁延数月不决。不久,燕铁木儿病死。1333年(至顺四年)六月,卜答失里后立妥欢贴睦尔为帝,是为惠宗,即顺帝,蒙古号兀哈笃汗。

元朝的灭亡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财政破产,军备废弛。蒙古贵族伯颜独秉国政,任中书右丞相,被封为秦王,总领蒙古、钦察、斡罗思诸卫军都指挥使。任命的官员多向伯颜行贿,台宪官也都议价得官。伯颜一次所受赐田多达五千顷。大批蒙古贵族、官僚通过受赐、占夺等方式转化为大土地所有者。汉族地主也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破产流亡。

在元朝历代宰相中,伯颜权势之显赫,是少有的。他排斥蒙古诸王,仇视汉人,扬言要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他还下令废止科举,禁止汉人、南人学蒙古、色目文字。

1340年(后至元六年)二月,伯颜侄脱脱得到惠宗支持,乘伯颜出外行猎,将他贬黜。惠宗起用脱脱当政。次年,改元至正,宣布"更化",恢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修辽、金、宋三史,政治一度较为稳定。到脱脱第二次出任中书右丞相时,国库空虚,灾荒频仍。为解救危机,他变更钞法,拯救河患,但这些都未能缓和已全面激化的社会矛盾。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极端尖锐化,终于导致了元末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规模大,时间久,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了元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终于在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推翻了元王朝。

急求十个清末时期到民国时期文化名人 的事迹!最好具体一点!注意是文化名人!有教育意义的!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室遗老自居。至老,王国维也没有剪掉作为时代象征的辫子。1913年起转治经史之学,专攻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先后致力于历代古器物、甲骨金文、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西北地理、殷周秦汉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释研究,还做了很多古籍的校勘注疏工作。他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对史学界有开一代学风的影响。1923年春,当时溥仪小朝廷要选海内硕学之士,王国维经升允推荐,到北京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五品)。次年冬天,冯玉祥“逼宫”事件发生,王国维结束了“南书房行走”的工作。胡适、顾颉刚等人邀约他出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王国维推而不就,仅任教授;以其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朴素的生活影响了清华学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时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给中国知识界留下了深深的颤栗和遗憾,也给后人留下了难解之谜。当时的一些清朝遗老把王国维比作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清史稿》还为他立了个“忠义传”。一向苛以誉人的鲁迅先生认为“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热风·不懂的音译》)。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梁启超的后半生与图书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16年,反对袁士凯称帝的蔡锷(字松坡)将军病逝,梁启超上书大总统黎元洪《接受快雪堂设立松坡图书馆呈》,请拨北海快雪堂设立图书馆。此议得到批准。1923年松坡图书馆成立,后庑奉祀蔡锷及护国战争死难烈士,前楹设图书馆。为此,梁启超作《松坡图书馆记》及《松坡图书馆劝捐启》,号召社会各界关心该馆藏书建设及资金筹备,"庶仗群力,共襄阙成"。短短时间内,松坡图书馆已经办的颇有起色。

1925年5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京成立,梁启超出席并在会上作《演说辞》,备述"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具体任务:(一)、"把分类、编目两专门组切实组织,……制成极绵密极利便的目录,务使这种目录不惟可以适用于全国,并可以适用于外国图书馆内中国书之部分。"(二)、"择一个适当都市,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图书馆,全国图书馆学者都借他作研究中心。"这是因为"一则财力不逮,二则人才不彀,与其贪多鹜广,闹得量多而质坏,不如聚精会神,不如将'一个'模范馆先行办好,不愁将来不会分枝发展。"(三)、"在这个模范图书馆内设一个图书馆专门学校,除教授现代图书馆学外,尤注重于'中国的图书馆学'之建设。"(四)、与私人藏书楼不同,这个图书馆"提倡不收费","许借书出外"。(五)、"另筹基金,编纂类书"。在本次会上,中华图书馆协会举行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公选梁启超为董事长。

1925年梁启超兼任国立京师图书馆(馆址在方家胡同)馆长和北京图书馆(馆址在北海庆霄楼)馆长,至1927年6月卸任,秉馆长职一年有余。

从1925年起到1929年梁启超病逝前,梁启超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其中重点还在于"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两件事项上。1925年12月20日梁启超在至副馆长李四光、图书部长袁同礼的信中说:"购书事日本方面不可忽略,……最要者为几种专门杂志,最好能自第一号搜起,购一全份,例如《史学杂志》、《史林》、《支那学》、《佛教研究》、《宗教研究》、《佛教学杂志》、《东洋学艺》、《外交时报》等。"1926年4月14日至张元济的信说:"闻东方图书馆购取孟苹蒋氏密韵楼之藏,神往无已。……其中倘有副本,而可以见让者,愿为北京图书馆求分一脔,则南北学者,胥渥嘉惠,宁非盛事。"

在争取图书馆办公和购书经费方面,更让梁启超费尽精力。1926年7月5日,梁启超致信李四光、袁同礼:"颇闻日人之东方文化会眈眈于方家旧籍,吾馆似不能不乘此时急起直追……。"在至任志清等人信中又云:"馆中国宝甚多,仆尸馆长之名,而未举其实,万一有疏虞,责将谁卸?半年以来为兹事寝不安席。"1926年10月15日又致张东荪信云:"此馆诚为美庚款所办,但款极有限,开办费仅一百万元,建筑及购书在内(现所划建筑费仅六十万元,实不成门面,余三十五万供购书费),无法敷分配,每月经常费仅三千耳。"甚至在不得已之中,将自己十余年来在永年保险公司所买保险单向北京通易信托公司押款,用以支撑经费周转,半年之间,共垫出九千七百五十元。

1927年梁启超因身体状况,辞去馆长职务。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康有为(1858~1927)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初年从简凤仪受传统儒学。继从朱次琦学,朱主“济人经世,不为无用之空谈高论”,力除汉、宋门户之见,而归宗于孔子。康有为受其影响,始觉“日埋古纸堆中,汨其灵明,因弃之”,“静坐养心”。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后游香港,以为“西人治国有法度”。1882年,过上海,购读各种西书译本和报刊,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1885年,撰《康子内外篇》和《实理公法全书》,想往“平等公同”。1886年撰《教学通议》,主张“言教通治”、“言古切今”、尊周公、崇《周礼》,企图揉合古今中西之学,改良政治。1888年10月,鉴于中法战争后“国势日蹙”,形势险恶,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指出日本“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返粤后,受今文经学家廖平启示,“明今学之正”。1890~1893年,在广州、桂林聚徒讲学,著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主张“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运用今文经学讲求变革,将《公羊传》的“三统”说阐发为“改制”、“因革”的理论,“三世”说推演为“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的社会历史的演变程序,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谓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见经今古文学)。用以推翻古文经学“述而不作”的旧说,打击封建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孔子改制考》,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正在北京应会试。听到与日本议和,割让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的消息,震惊愤慨,于5月2日联合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发动“公车上书”,极陈时局忧危,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并在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初步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纲领。会试榜发,康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5月29日,在《上清帝第三书》中,再次阐述变法的理由和步骤,提出富国、养民、养士、练兵的自强雪耻之策。接着,又上“第四书”,正式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8月17日,创《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11月中旬(一说为八月),与帝党开明官僚文廷式、陈炽等创立强学会,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随后赴上海设强学会,创《强学报》,推动各地设立学会、报馆、鼓吹变法维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又赶赴北京,上书光绪帝,要求“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还向光绪帝提出不变法即将亡国的严重警告。1898年1月24日,光绪帝命王、大臣传康有为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问话。康批驳了荣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顽固思想与李鸿章维持现状的保守思想,讲述了变法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经翁同□奏报推荐,康有为上书统筹全局,请誓群臣以定国是,设制度局以行新制。4月,于北京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根据翁同□、徐致靖、杨深秀等人建议,光绪帝于6月11日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康有为亦于6月16日被光绪帝召见,深得倚重。康又将所撰《俄大彼得变法考》、《日本变政考》等进呈。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迭上奏折,起草诏令,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与谭嗣同等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见戊戌变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在光绪帝支持下,联合一部分帝党官僚,虽然力排旧议,锐意维新,但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极力反对,时时准备扑灭新政。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为名,将康通缉。康有为由北京逃沪转港,又离港赴日,旋抵加拿大,越大西洋赴英国,再返加拿大。1899年7月20日,与李福基等创设保皇会,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等顽固势力为宗旨,成为保皇派首领。次年,义和团运动发生,他主张“助外人攻团匪以救上”,策动唐才常等人主持的自立军“勤王”,虽言定在海外筹办经费,却迟迟不寄。自立军因宗旨模糊,经费无着,旋即失败。康亦再无作为。1901~1903年间,他在印度撰《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诸书,阐述“循序渐进”、“不能躐等”的改制说,反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07年,改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后正式定为“帝国宪政会”),成为推动清政府实施宪政的政治团体。辛亥革命成功后,康仍以为“共和政体不能行于中国”,鼓吹“虚君共和”。1913年返国,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发表反对共和、保存国粹的言论,并任孔教会会长。1917年和张勋策划溥仪复辟(见张勋复辟),迅告失败。晚年在上海办天游学院,讲授国学。康生平著作甚丰,有人统计,达一百三十九种。台湾蒋贵麟辑成《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万木草堂遗稿》、《万木草堂遗稿外编》等。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少从俞樾学经史,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和《经世报》编辑,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1898年避往台湾,任《台北日报》记者。1899年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1902年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号召推翻满清政府。旋回国与蔡元培等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1903年在《苏报》上发表革命排满文章,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东渡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主编《民报》。后与陶成章等重组光复会,任会长。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后回国,宣传“革命军兴,革命党消”。宋教仁被刺后,参与反袁斗争。1917年7月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长。1922年在上海组织联省自治促进会,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1936年病逝于苏州。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但也因其逆潮流而为多受世人的指责。

郑观应(1842.7.24—1922.5),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待鹤山人。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父亲郑文瑞是一个无功名的读书人,在家乡设帐授徒,并督促郑观应习帖括之学。咸丰八年(1858年),应童子试未中,即奉父命远游上海,弃学从商,在任上海新德洋行买办的叔父郑廷江处“供走奔之劳”。次年,由亲友介绍进入上海一流的英商宝顺洋行任职。同年冬,被派赴天津考察商务。十年(1860年)返回上海后掌管洋行的丝楼,并兼管轮船揽载事项。同时进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馆夜校学习英语,并对西方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治七年(1868年),宝顺洋行停业,郑观应转任生祥茶栈的通事,并出资合伙经营公正轮船公司。十二年(1873年),参与创办太古轮船公司。次年,受聘为该公司总理之职并兼管帐房、栈房等事,郑观应着手在长江各主要口岸开设了商务机构和金融机构,太古船运生意颇为红火。郑观应同时还投资于实业,先后参股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并纳资捐得郎中、道员衔,与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也交纳日深。光绪六年(1880年),编定刊行反映他改良主义思想的《易言》一书,书中提出了一系列以国富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主张向西方学习,组织人员将西方国富强兵的书籍翻译过来,广泛传播于天下,使人人得而学之。并主张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鼓励民办开矿、造船、铁路。对华洋商税赋不平等的关税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主张“我国所有者轻税以广去路,我国所无者重税以遏来源”的保护性关税政策。郑观应在《易言》中还大力宣扬了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光绪四年(1878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札委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六年(1880年),正式委派郑观应为织布局总办,旋又委郑观应为上海电报局总办。八年(1882年),郑观应与太古洋行聘期届满以后,正式脱离太古,接收李鸿章之聘,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上任伊始,即拟“救弊大纲”十六条上呈李鸿章,从得人用人、职责相符、赏罚分明、增加盈利、降低消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并付诸实施。对外为制止太古、怡和洋行的削价竞争,郑观应亲与二洋行交涉签订了齐价合同。由于他的内外治理,轮船招商局的营业额和股票市值大幅提高。九年(1883年)十月,李鸿章擢升郑观应为轮船招商局总办。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郑观应自荐并经王之春推荐,粤东防务大臣彭玉麟调郑观应前往广东,总办湘军营务处事宜。彭玉麟与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袭击法军粮草储存地西贡,派郑观应潜往越南西贡、柬埔寨金边等地侦察敌情,并谋联络南洋各地人士袭击法军。回到广州后不久,法国舰队进攻台湾,郑观应建议与法军决战,并条陈作战建议七条。旋被委任办理援台事宜,郑观应随即去香港租船,向台湾运送军队和粮草弹药。于此同时,郑观应被织布局案和太古轮船公司追赔案所缠绕。前一案是由于中法战争期间上海市面银根抽紧,股票大跌,使织布局外放之款收不回而出现亏损,经元善等受清政府委派来清理局务,发现总办龚寿图有挪用公款的行为,而龚寿图却攀诬郑观应经营不善,郑观应只得垫出两万金了结此案。后一案由于郑观应离开太古时所推荐的继任者杨桂轩经营不善,挪用公司款项,致使太古公司损失十万余元,太古援引保人亏欠有偿还义务的法律,将郑观应扣留于香港追索赔款。经过这两件案子,郑观应已是心力交瘁。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十三日,他在给盛宣怀的信中感慨道:“年来命运坎坷,事多拂逆。以致上司朋友责于外,父兄妻子怨于内,进退维谷,申诉无门。惟今身败名裂,不足取信于人,虽到处乞怜,终难应手。”于是退隐澳门,寄情山水,将全幅精力用于修订重写《易言》,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部体现他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终于杀青。《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洋务干将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以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盛世危言》在政治方面超越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的是,提出了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议会政治;这一思想早在《易言》中已经表露,在《盛世危言》中更是张大之。他认为“专制政体利于官,利于外人耳。利于官者,借压力以剥削百姓;利于外人者,借官力以压迫百姓。”竭力主张速行君主立宪,针对清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顽固和强硬态度,以及英国、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后的成效,郑观应愤愤说“犹谓议院不可行哉?而犹谓中国尚不亟行哉?噫!傎奕!”并主张赋予议会以“揽庶政之纲领”之权。为了君主立宪能顺利推行,郑观应还提出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内政改革,主张广办报纸,以使下隐可以上达,并对大小官员起舆论监督作用,以劝善惩恶,兴利除弊。主张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官吏应由民选产生,淘汰冗员和年老让贤。“延聘名师,广开艺院”。认为要国强必须重视西学,发展教育,注重掌握西方天文、地理、人学的新式人才的培养,他说按古今中外各国立教养之规,奏富强之效,厚本首在学校,“艺院日多,书物日备,制造日广,国势日强”。主张大力翻译西方书籍,改革科举考试,增设格致、电子、医学等新科目,录用精通西学的人才。在经济方面,郑观应提出了著名的“商战”理论。他认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场”,遂采用“兵战”和“商战”的手段来对付中国,而商战比兵战的手法更为隐密,危害更大,所谓“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捭可敝国无形”。主张“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既然“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只有以商立国,以工翼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该书一出,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以致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礼部尚书孙家鼐将该书推荐给光绪皇帝,光绪读毕嘉叹不已,诏命分发大臣阅读。该书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思想界,而且惠及后世,如康有为、孙中山即颇受该书影响,毛泽东年轻时也经常阅读《盛世危言》。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郑观应蛰久思动,自请盛宣怀举荐,由李鸿章委任为开平煤矿粤局总办,负责购地建厂,填筑码头。第二年李鸿章再度委任其为招商局帮办,整顿经营不景气的招商局,入局伊始,郑观应即与最大竞争对手太古、怡和洋行再签齐价合同。并拟出《整顿招商局十条》,旋又作《上北洋大臣李傅相禀陈招商局情形并整顿条陈》十四条,内容涉及到开源节流及具体经营方略。十九年(1893年),郑观应微服寻视长江各口,了解各分局利弊情形,调查怡和、太古在各地的经营情况,后又巡视汕头、厦门、福州、浙江、天津各分局。中日甲午战争前夕,郑观应上书清廷说日本人将偷袭清军,开战后,又多次上书提请防备日本奸细、采取不准日本人使用电报密码等措施,报告日军运送军械的情况,决定将招商局部分船只拨作军用以运送人员军械。日军攻占东北后,郑观应等将招商局轮船20艘“明卖暗托”于德、英等国洋行,挂外国旗照常行驶,并上《条陈中日战事》,反对向日本乞和。战争结束后,郑观应将轮船全部收回,并坚决反对《马关条约》。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张之洞委任郑观应为汉阳铁厂总办。次年元月,兼任粤汉铁路总董。五月,由轮船招商局帮办改称为会同办理。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又兼任吉林矿务公司驻沪总董,广招股份。李鸿章死后,继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将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夺为己有。郑观应离开招商局,应广西巡抚王之春之邀去桂,署理左江道,同时兼办粤汉铁路工程局务并粤汉铁路购地局总办,旋因王之春被革职而去职赴粤,参与收回粤汉铁路路权的活动。任广州商务总会协理。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被广东商民推举为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有限公司总办,主持募股集资工作,旋因“守制”去职。宣统元年(1909年),三入招商局任董事,负责招商局商办去商部注册之事。次年,盛宣怀任命郑观应为会办,全权委托郑观应整顿商办以后的轮船招商局,再度出巡长江各口岸局务。武昌起义爆发后,郑观应自川回沪。民国以后,郑观应倾主要精力办教育,并兼招商局公学住校董事、主任、上海商务中学名誉董事等职。十年(1921年)四月,郑观应致书招商局董事会,请求辞职退休。一年后,病逝于上海提篮桥招商公学宿舍。

查小欣是谁呀

查小欣查小欣原名黎小明,是香港著名广播节目主持,现主持商业电台《巴巴闭边个够我查笃撑》,并是《南方都市报》“娱乐大手笔”栏的专栏作家。

中文名: 查小欣

别名: 黎小明

职业: 广播节目主持人

毕业院校: 天津市耀华中学实验班 92届

... 新浪博客:

生平经历

被称为“小欣姐”,香港著名广播节目主持,专攻香港娱乐圈新闻,被誉为金牌司仪。现主持商业电台《巴巴闭边个够我查笃撑》(前称《茶煲里的查笃撑》),以及于亚洲电视伙拍王贤志主持《电视风云50年》。其丈夫曾为新城电台早晨节目《开心大闹钟》主持李学斌。 在香港,几乎所有娱乐圈的热门当红人物都会接受查小欣的采访,并且在查小欣的节目和专栏中发表独家消息。查小欣称,能获所有天皇巨星信任,多次成为独家消息发布的平台,这是因为她做人的原则,与所有艺人明星合作,均会分清工作关系和私下倾诉,从来不会将明星私下的倾诉公之于众,久而久之就会建立信任,并且查小欣坚持她的报道会兼顾明星的利益和公众的知情权,不会盲目以八卦求知为路向。 查小欣和香港著名媒体人卢觅雪,一并被称为香港的“狗仔队之母”,她们二人都曾将狗仔队文化带入香港和两岸三地的华人社会。不过,对于现今八卦媒体捏造事实就不敢恭维,查小欣曾讲过,她们虽会以独家追踪明星新闻为己任,但从来会以社会道德和责任律己,绝不报道危害青少年和明星的资讯,也对现今狗仔队只懂深挖负面消息,揶揄明星隐私的报道方式,十分厌恶。

查 小 欣 ( 左 ) 查小欣过去是《明报》的娱乐新闻记者,后来成为编辑。之后她曾于多家“八卦杂志”社工作过,并曾创立《头条周刊》。但因为头条周刊在创刊号中刊登了应届亚洲小姐曾小燕没有穿内裤的照片而惹上官非。后来杂志社倒闭,她加入商业电台主持电台节目《茶煲里的查笃撑》,直到现在。科网股热潮时,亦曾开办网上娱乐新闻入门网站show8,但在科网股爆破后亦倒闭,亦曾投得亚洲电视娱乐新闻节目的制作权,制作《 八串骚 》这节目。 2002年10月18日,查小欣曾在电台节目内误报七、八十年代香港著名歌手罗文死讯而备受批评,后来经查小欣道歉后,事件才告平息。但事实上,是当时查小欣透过电话访问罗文所属唱片公司Music Plus主席杨受成,杨受成的说话令当时听众及查小欣均误会所致。 参与过的节目 巴巴闭边个够我查笃撑(前称:茶煲里的查笃撑)——商业电台节目 查小欣

三个女人讲天下——亚洲电视节目 三个A级的女人——亚洲电视节目 2002年香港电影 《新扎师妹1》——饰演警署行动处副处长查总 《华丽明星赛》(第11集)(2011)(无线翡翠台)

2011年5月30 查小欣微博截图

日上午,香港知名电台主持人、“锋芝”夫妇的好友查小欣,在电台节目爆料说,谢霆锋与张柏芝名义上还是夫妻,但两人很早之前关系已非常差,她还说,张柏芝一直要求谢霆锋将手里的物业转到自己名下,而谢霆锋也照做,最近张柏芝更让丈夫再把后期制作公司的股份,都卖给自己,这直接导致了两人的冲突升级。[1] “锋芝”被曝长期争执未离婚 因张柏芝日前与陈冠希的“合拍门”事件,谢霆锋与张柏芝的婚姻疑出现危机。30日上午,查小欣在节目中称谢霆锋与张柏芝“名义上还是夫妻”,但其实两人在“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之前,关系已经非常差,颁奖礼现场他们两个仍然挽着手很恩爱的现身,是为了顾全大局”。

赏析一个三国人物,,250分!可追加50

马超为扶风茂陵人。初平三年,其父马腾受封为征西将军,屯郿县。后腾袭长安,兵败出走西凉。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后?积极南征,但对关中和西凉的割据势力终不放心,对马腾父子尤其戒备,马腾举家迁至邺城,只留超以领其军。

建安十六年,曹操西讨汉中张鲁。关西诸将疑操欲对其不利,遂以马超、韩遂二将为首起兵抗曹。两军在潼关对峙月余,最后曹操以离间计引起马超、韩遂二人不和。关西军大败,马超逃至凉州。

马超兵败后重整旗鼓,攻打陇西一带。其后兵败投靠张鲁。而曹操亦于建安十七年诛杀其父马腾,夷其三族。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先杀马腾,而后超起兵为父报仇。这是罗贯中希望突出马超之起兵乃为父报仇。而另一方面亦可把曹操写成为陷害忠良的奸臣。

建安十九年,张鲁部将杨昂因忌马超才能,而屡屡向鲁进谗。马超恐张鲁对其加害,遂投刘备。适备围成都,超遂自请为先锋以攻城。城中军民大惊。

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蜀汉章武二年,马超病逝,享年四十七岁。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马超已经身患重病,不久便卒!死前马超曾写信给刘备说自己一家被曹操杀的差不多了,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一个弟弟马岱,希望陛下能好好待他!死时年仅47岁,如果马超能活到赵云的岁数,一定可以在后来的北伐中为诸葛亮建立奇攻,斩将杀敌。也许也就不会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了。确实有点让人遗憾!

太冷门的没有哦。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06:09:29  回复该评论
  • 总办。八年(1882年),郑观应与太古洋行聘期届满以后,正式脱离太古,接收李鸿章之聘,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上任伊始,即拟“救弊大纲”十六条上呈李鸿章,从得人用人、职责相符、赏罚分明、增加盈利、降低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5年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