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指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长春百国寺庙_长春百兴国寺找人

课程:

慰氏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荥阳东南十多公里广贾公路的右侧,是中原地区的一座古寺名刹。据史载:唐咸亨二年(671),洛阳白马寺和尚慧济禅师云游至此,见此地北枕檀山,南临运河(须原溪),西望嵩岳,有“五龙朝圣”之势。慧济即视为宝地,遂称“上有命,尊佛兴国”。建此寺即名为“兴国寺”。现该寺院保管基本完好。寺门面南,院为三节三进,依次建有天王殿、前佛殿、阎王殿、大雄宝殿等,占地二百余亩。

兴国寺主建筑是大雄宝殿。其殿东侧是观音殿,西侧是南天大地藏王菩萨殿。正殿两旁各有一通灵塔,右侧是“兴国寺比丘俊孤峰续讳济第二十五代灵寿之塔”,左侧是“圆寂师瑞公和尚之塔铭”。此二塔系大明嘉靖三年(1524)岁甲申孟冬十月吉日由“三德”弟子恭立。正殿内有一佛洞,中间为如来佛,左侧为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如来佛石塑金身,和颜善目,曲膝端坐,面目清秀。其两侧各书墨色经文。正中桌上置有一钵盂。东配殿供奉“南天大观音菩萨”,木质雕像,高1.6米,头戴宝冠,身披缨珞,袒胸露背,右手执柳枝,盘坐莲花台。西配殿内供奉“南远大原地藏王菩萨”,亦是金身木雕。西配殿后有“三圣殿”,正对大门有“兴国寺观音菩萨塔”,塔身正面有“兴国寺源流述略”碑铭。

寺内以大雄宝殿为中轴,两侧古木苍翠,花草繁茵。登上塔的高峰,寺景全貌尽收眼底,四周山塬田庄绿树一览无余。古人曾咏诗日:“兴国宝刹枕檀山,晚钟悠悠透柳烟。佛心光照五龙脉,禅丹一袭皆忘年。”

兴国寺的简介

歙县为古徽州府治之所在地,练江即于旧城廓下流过。练江乃丰乐、富资、扬之、布射四水汇流而成,是新安江最大支流。自古以来就是皖南物产输浙之主要集散地之一。练江西侧就是风景优美的西干山,此山因毗邻府城,历来是徽州官、商、文士宴游之地。

唐高祖李渊建德二年(公元757年),于西干山麓滨江处,敕建“兴唐寺”。寺门雄踞两峰之间,大殿高耸,回廊翼旋,僧房依山层叠,更有圣像阁腾空飞跨于两岩之上,圣像阁后尚有应心阁。全寺气象恢宏,上依披云,下瞰练江,乃邑中最胜处。由于寺处练水之西,故当地人习称“水西寺”。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历徽州时,就曾到寺中参拜,并留下《题兴安水西寺》诗一首,诗曰:“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与中更无别。卉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天台国清寺乃天台宗之祖庭,在隋文帝杨坚的资助下,早已是天下闻名的大寺院了,故李白称之为天下四绝之一,今李白将兴唐寺与国清寺相提并论,谓之“更无别”,可见当时兴唐寺的规模与地位亦非同一般了。

唐代宗李豫大历末年(779年)时任徽州司马的吕渭,在寺旁空地建堂,作公务闲隙读书之地,吕离徽他任时,此读书处即遗交寺用,后人因怀念吕渭在徽时之政绩,将其改建为吕公祠。

直到唐德宗李适贞元末年(805年),邑人张友正在《歙州披云亭记》中,在描绘兴唐寺时,尚称“回廊翼旋,飞阁云襄,万家井邑在我宇下,实一方之胜概也。”可见兴唐寺历经一百五十年后仍辉煌如初。

兴唐寺兴盛之时,在其周边陆续兴建了许多寺院,并投在兴唐寺的门下,成为兴唐寺的下院(或称别院)。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罗汉寺”、“如意寺”、“经藏寺”、“等觉寺”、“福圣寺”、“五明寺”、“长庆寺”等,具体数已不详。但凡这些寺院的僧人,人均以“水西寺僧”称之。

唐末,寺内有高僧清澜,其人性格孤高,禅学深厚,但与婺州报恩寺僧贯休交游甚笃,贯休为唐末著名画僧,贯休在游歙时,住寺中“龙华精舍”,为寺里画了一佛(释迦佛)、二大士(文殊、普贤二菩萨)及《十六罗汉》图册,供奉于寺中。公元908年,《十六罗汉》图册被前蜀国(亦为五代十国之一)国主王建索去,藏于成都宫中。一个月后蜀主王建做梦,梦见有十五六个自称是歙地僧,要求放他们回去。于是就派内臣(太监)将图册 送回该寺,由此,便将“龙华精舍”改成了“应梦罗汉寺”,简称“罗汉寺”。然民间又有传说:贯休住在寺中,夜梦罗汉,第二天醒来,就依梦中所见之罗汉形象为之图画,故名《应梦罗汉图》。宋翰林学士欧阳炯曾有诗句言及此事,诗云:“忽然梦里见真仪,脱去袈裟点神笔。”至明末天启朝府志载此图册仅有一、二页,余不复存,后亦不知所终矣。

唐末义军蜂起,军阀混战,兴唐寺在战乱中损毁严重,到唐昭宗天复元年(902年),由吴王杨渥(五代十国中之吴国主)出资修葺,并改名为“延寿寺”。但延寿寺也未能使杨渥长寿,吴开平二年(908年),仅仅过了五年多,杨渥即被部将张颢、徐温杀死。

937年,江南一带又被南唐李昪所控制,于是“延寿寺”又恢复了“兴唐寺”的旧名。

到了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病重,为给皇帝祈寿,“兴唐寺”又被改为“延寿寺”,同样延寿寺并未能延长皇帝的寿命,当年便薨于背痈。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自太平兴国二年起,在全国各地将一些稍具规模之寺院,敕改为以自己年号命名的“太平兴国寺”,故在当时,“太平兴国寺”几遍及各州府甚至县境。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延寿寺”敕改为“太平兴国寺”,并建戒坛,于每年圣诞日(皇帝诞辰)为沙弥(尼)授具足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六十戒),由朝廷统一发给戒牒,自此沙弥(尼)升格为比丘(尼),就成为正式的出家人了。“太平兴国寺”是徽州地区唯一设有戒坛的寺院,其寺下别院也空前达到了二十四座之多,自然成了徽州首刹,西干山东麓几乎成了佛教天地。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邑南乡绅黄备、张应周共同筹资合建七级方塔于长庆寺左,漱芳台下(即现称长庆塔),僧永朗为题记,元大历及明成化年间,张氏族人两次重修,明成历末张氏大晋复倡族人修葺,并勒石题识于二层西,今寺虽毁而塔犹存,为水西寺群唯一幸存之建筑遗存,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末,宋徽宗赵佶宣和四年(1122年),时任吏部侍郎的黎确于太平兴国寺前建“诸天阁”,此阁虽非太平兴国寺所建,然亦为佛教建筑,所供应为“护法诸天(神)”,故由寺僧常住以护持。此阁初时有十六间,该阁在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焚毁后。又有时任松江财赋提举之歙人汪孔昭(字德甫)父子重建,其规模更增至四十六间之巨,升阁周览,尽见一方之胜,太平寺僧于阁中立祠以祀。可惜到元末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再次毁于战火。到明初(年代不详)太平兴国寺僧容颜复建。“诸天阁”自建以来,进出水西诸寺,必经其间,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时人多忽视,特予以补正。 

宋代是太平兴国寺最兴盛之时,高僧大德累出不穷,然究其法脉自唐以来所传皆清原行思法系,如茂源和尚,谦禅师等,但自唐末至宋初,曹洞法系已成太平主流,特别如北宋哲宗元符二年于水西福圣院祝发(出家),后称雪窦禅师的嗣宗,以及后为长芦延寿禅师的智珍,均为曹洞法系中的重要传人。

到南宋后期,元军不断南侵,战火连绵,民生凋蔽,人口也不断逃亡,水西诸寺之损毁十分严重。到元朝统治确立后,太平兴国寺的二十四别院仅存十二,分别为长庆、观音、罗汉、如意、妙法、净名、经藏、等觉、崇寿、福圣、五明、兰若诸寺。

元末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元朝被推翻后,各割据势力的争斗,在江南仍持续多年,浙、皖、鄂一带成了主战场,徽地自难幸免。在此期间,又有观音、崇寿、兰若三寺被毁。于是连太平在内,水西止存十寺。这就是后人所谓“水西十寺”之来历。

自清初到清中叶,太平兴国寺内文人雅士常集聚于此,书画交会,诗词唱酬,香火又再趋鼎盛,其原因即源自一位僧人的到来,这位僧人就是渐江和尚——弘仁大师。

弘仁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歙县东关桃花坞人。少年家道中落,拜当地名儒注汪无涯习五经,虽生活清苦,却事母至孝,一生未娶。

弘仁三十六岁时,即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徽州,弘仁与其师其赴福建投南明唐王政权抗清。次年失败,入武夷山避骓。顺治四年(1647年)依建阳古航道舟禅师披剃出家,法名弘仁,自取字渐江、无智。自此不再用俗姓名。

顺治六年(1649年),弘仁自闽返歙,入住太平兴国寺。弘仁在禅修之余,将主要精力用于诗画创作等艺术活动。其画师法宋、元,尤崇倪瓒、黄公望等画法。弘仁虽画师古人,却更师自然造化。自返歙后,每年必游黄山、富春,以真山真水为稿本,曾作黄山真景图50幅,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不落陈规,给人以清新之感,开中国画之一代新风。作为“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与髡残、石涛、八大山人同为清初四大画僧。

弘仁亦长于诗、书,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其楷书学颜真卿,行书学倪云林,亦工八分书与篆书。诗作为题画偈和后人辑录之《偈外诗集》等。

弘仁作为出家人,其画风格有冷、静、净之特点,部让人感觉寒气逼人,悲凉苍怆。又如古井之水,玉湖春冰,,无纤毫尘俗之气。

弘仁晚年退居五明寺澄观轩,潜心于诗画,远离官商纷扰。康熙二年(1663年)圆寂,葬于五明寺旁。渐江墓和五明泉,至今犹存,为徽州文保单位。

清咸丰元年(1853年),水西十寺在在太平军攻占徽州时,全部毁于战火中,在以后一百多年的岁月中,再也未能重建。

丈八佛的兴国寺简介

兴国寺始建于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左右,寺内供奉一尊千年古佛——丈八佛。据考证:唐天宝;金天眷;元贞;明成化、万历、崇侦;清道光均重修过。毁于清末年间,未有修复。98年经政府审批,并拨地20余亩,由深圳LTAT集团总裁欧通国先生出巨资复建天王殿,丈八佛殿,大雄宝殿和东西厢房。使兴国寺重新恢复展现于世。 佛力加持,龙天护佑。公元2004年中旬,由安徽省,大九华山,百岁宫出家僧人释常固师傅接管兴国寺。师傅在短短的几年里,共为寺里筹集善款500万左右。建有居士寮房,念佛堂,斋堂等配套设施及全寺的地面硬化,大雄宝殿的开光,法器的健全等,使兴国寺恢复了昔日的巍巍壮观与金碧辉煌。 丈八佛造像位于山东省博兴县湖滨镇丈八佛村北兴国寺遗址上,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明保护单位。该造像雕造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为一青石立式圆雕造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高肉髻、方面、大耳。着褒衣博带式通肩袈裟,内着僧祗支,胸前结带。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覆莲座上。莲座正面中间浮雕力士、博山炉、迦娄罗。正面两侧及左、右刻四组26个供养人。 兴国寺始建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佛像高2.3米,面积不清。北齐天保年间(550年~559年)有丈八佛大殿,隋、唐、宋皇统及天眷、明成化及万历都重修过。清道光年间寺院布局有正殿(丈八佛殿)、三佛殿、关圣帝君殿,三殿呈扇面形布局。清末寺废,仅存正殿。民国初年殿祀,造像露立于天。

  • 评论列表: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4:57:15  回复该评论
  • 。慧济即视为宝地,遂称“上有命,尊佛兴国”。建此寺即名为“兴国寺”。现该寺院保管基本完好。寺门面南,院为三节三进,依次建有天王殿、前佛殿、阎王殿、大雄宝殿等,占地二百余亩。兴国寺主建筑是大雄宝殿。其殿东侧是观音殿,西侧是南天大地藏王菩萨殿。正殿两旁各有一通灵塔,
  •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20:06:11  回复该评论
  • 左侧为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如来佛石塑金身,和颜善目,曲膝端坐,面目清秀。其两侧各书墨色经文。正中桌上置有一钵盂。东配殿供奉“南天大观音菩萨”,木质雕像,高1.6米,头戴宝冠,身披缨珞,袒胸露背,右手执柳枝,盘坐莲花台。西配殿内供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5年1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